揭秘影視劇「限酬令」,40%的比例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8 主編溫靜


傳媒內參導讀:鑑於演員片酬不合理的情況頻繁發生,《意見》的發布一方面受到業內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讓不少人產生疑問,究竟是基於哪些因素最終選定總片酬佔40%這一比例。

來源:北京商報

文/盧揚 鄭蕊

 

針對影視劇演員高片酬亂象的「限酬令」終於來了。據日前發布的《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這意味著終於有正式文件向不合理的演員片酬開刀。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秘書長王鵬舉向記者獨家介紹了《意見》制定的始末。在從業者看來,此次設定的相關規定只是一個開始。

 

獨家揭秘:40%是怎麼定的


此次《意見》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布,《意見》除了設定40%的比例外,還限定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則不低於總片酬的30%。

鑑於演員片酬不合理的情況頻繁發生,《意見》的發布一方面受到業內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讓不少人產生疑問,究竟是基於哪些因素最終選定總片酬佔40%這一比例。

 

王鵬舉表示,此次設定的比例之所以為40%,首先是按照電視劇的製作規律和成本合理匹配為基礎。按照國內電視劇的製作規律,一部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包括諸多方面,首先是創作費用,即購買IP版權以及編劇創作等;其次還有導演、主演的薪酬,其中導演涵蓋總導演、副導演或AB組導演,演員也包含主演、配角、群眾演員等;此外,攝錄、美服化道、後期製作等環節也有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並存在相應的成本,整個項目下來能涉及近200位工作人員。

 

「每一位工作人員均需給予工資,每一個環節也均會出現成本,而一部電視劇的合理成本配置應是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佔40%、編劇和導演各自佔10%,剩餘的40%則用於攝錄、美服化道、電腦特效等環節的成本。假若演員片酬超過50%或是更高的比例,為了降低整體成本,製作團隊難免會壓縮其他環節的成本,比如降低場景、美服化道、音樂創作等環節的質量,此外由於電視劇一天的拍攝成本能達到幾十萬元,製作團隊還有可能為減少成本而壓縮拍攝時間、趕進度,這均會對作品品質帶來極大影響」,王鵬舉分析道。

 

除了對電視劇製作環節進行分析外,此次比例的設定還參考海外市場的情況,比如美國好萊塢的演員片酬大多佔製作成本約三成,並制定片方與演員之間就票房的最大分成比例。王鵬舉表示,通過觀察現階段美、日、韓等影視劇發展較為領先的國家,也對演員片酬進行限定或規範,比例均在40%左右,以《大長今》為例,該電視劇每集的製作成本在120萬-150萬元,主演李英愛每集的片酬則在12萬元左右。

 

市場應變:片酬轉股權成新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的發布也難免讓部分公司和演員暗中思考躲避「限酬令」的對策。有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吸引當紅演員並滿足要求,某些影視公司已經開始計劃將片酬轉化為股權的方式,躲開「限酬令」的規定,給予演員較高的收入回報。除此以外,或許還會出現為保證演員高片酬使得製作方選擇提高項目總成本的情況,藉此符合比例限定。

 

目前已發布的「限酬令」,主要是以實際片酬數額作為衡量標準,而當下不少一線演員的片酬已經從單純的錢款轉化為分紅和股權。以正午陽光與劉濤、靳東、王凱三位演員為例,正午陽光通過與演員成立新公司,來投資不局限於正午陽光製作的影視項目,同時以上三位演員也可以有權利選擇是否參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治演員高片酬亂象也需一步一步解決。王鵬舉表示,「此次設置的40%並非一刀切,也可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彈性,畢竟古裝劇、玄幻劇、現代劇等不同類型的製作仍存在差異,團隊規模也會有所不同,假若製作方能夠說明是什麼原因超過40%的比例,且證明不會影響作品的整體質量,也可以適當超過40%的比例,但一個演員的片酬佔到整體製作成本50%的情況是絕對不能出現的」。

 

業內人士認為,近五年來我國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已翻了近7倍,尤以古裝劇的增長最為明顯,整體製作成本上升了、項目有錢了,更應把資金花在刀刃上,讓內容做強做精,而不是一味試圖用高片酬吸引當紅演員而忽略其他方面。

 

高效落地:強監管與懲罰措施並舉


演員片酬不合理甚至能佔到影視劇製作成本80%的情況已被業內詬病許久,並不斷有影視從業者呼籲亟待加強規範,若此次《意見》能順利實施,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演員高片酬帶來的製作壓力。

記者根據此前受到較大爭議的《如懿傳》算了一筆帳,有數據顯示,該劇製作成本達到3億元,且據新麗傳媒的公告顯示,該劇男女主角的片酬分別為5071.7萬元和5350萬元,共計1.04億元。若按照《意見》規定的比例,主要演員的總片酬應為8400萬元,與實際片酬相比減少2000萬元。

 

 

其實演員高片酬亂象的出現是多種原因造就的:


首先是電視劇產業供大於求的現狀,每年產量能達到約1.5萬集,但能登上電視臺的則只有約8000集,為了能夠獲得市場青睞,製作方選擇高價籠絡當紅演員提升作品影響力。

與此同時,近年電視臺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為了爭搶收視率,電視臺也會要求製作方選擇當紅演員。

此外,電視臺的廣告主以及電視劇的植入廣告商為了讓廣告的效果放大,也會選擇當紅演員的作品,倒逼製作方和電視臺選擇當紅演員。

在多個因素引發的「明星中心制」下,片酬過高的情況不斷加重。

 

據王鵬舉透露,演員片酬不合理的情況並非僅憑一個《意見》就能得到徹底解決,「此次發布的《意見》只是第一步,是在宏觀層面上的設置,目前四大協會各自均在結合所在領域、所面對的角色,制定更為細化的實施細則,其中細節規定甚至是處罰措施均會涉及。未來通過行業規範及各方力量,調整產業結構,規劃播出體制、廣告體制等,逐步解決市場亂象,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在《影視獨舌》創始人李星文看來,四大行業協會出臺了演員片酬比例限制,至於效果如何則需繼續觀察,「今年3月,編劇宋方金曾發布一篇文章指出一線小鮮肉的片酬是1億元。在該篇文章刷屏引起巨大轟動後,二線小鮮肉的片酬也漲到了1億元。實際上,天價片酬不是一天造成的,就算是畸形的市場也不是行政命令能夠瞬間解決的,這是一個慢工,需要慢慢治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40%?影視「限酬令」制定始末
    針對影視劇演員高片酬亂象的「限酬令」終於來了。據日前發布的《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這意味著終於有正式文件向不合理的演員片酬開刀。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秘書長王鵬舉向媒體獨家介紹了《意見》制定的始末。在從業者看來,此次設定的相關規定只是一個開始。
  • 最嚴「限酬令」真為了限酬?終極目的是這個!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意見指出以下兩點重要內容:1、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
  • 揭「限酬令」內幕:40%並非一刀切、但絕不能超50%,協會正制定細化新令
    9月22日出臺的「限薪令」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數字比例的界定源於電視劇製作規律和成本合理匹配,並參考了海外影視演員片酬情況
  • 「限酬令」繼續,重點網絡影視劇演員片酬納入廣電監管
    「限酬令」發展歷史 規範演員片酬最早來源於2017年9月發布的電視劇限酬令,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對於優化片酬分配機制問題規定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這是長期以來針對演員高片酬問題,有關部門首次明確提出具體的「紅線」。
  • 「限酬令」繼續,重點網絡影視劇演員片酬納入廣電監管
    規定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這是長期以來針對演員高片酬問題,有關部門首次明確提出具體的「紅線」。
  • 「限酬令」政策下,藝人必須要接受「降酬」嗎?
    一份「獨家確認」的10萬+微信號公文,將「前影帝」王千源經紀人的聊天記錄高高掛起,並對王千源扣以對「限酬令」「頂風作案」高帽,好不暢快。那麼,片方可以以「限酬令」,要求藝人必須接受「降酬」嗎?一、哪來的「限酬令」?
  •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其中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演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規定,最受關注。在這次「限酬令」發布之前,已有不少跡象表明,明星高片酬會被限制。2014年,就有「廣電將出明星限薪令」的消息傳出。2016年,央視、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開始披露演員高片酬現象,認為高片酬是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畸形的體現。
  • 「限酬令」跨出第二步:重點網劇需公示演員片酬,各方怎麼看?
    文 │ 飛魚近日,「演員片酬」被納入重點網絡影視劇的備案公示中據《重點網絡影視劇成本配置比例情況報告》顯示,集數、總投資額、演員總片酬、男女主姓名和男二、女二姓名以及對應片酬均在公示範圍內。無疑,這是廣電總局繼2017年「限酬令」發布後進一步的落實舉措。
  • 「限酬令」跨出第二步:重點網劇需公示演員片酬,各方怎麼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骨朵網絡影視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骨朵網絡影視網絡影視業內資訊、專業數據統計分析文 | 飛魚近日,「演員片酬」被納入重點網絡影視劇的備案公示中據《重點網絡影視劇成本配置比例情況報告》顯示,集數、總投資額、演員總片酬、男女主姓名和男二、女二姓名以及對應片酬均在公示範圍內。無疑,這是廣電總局繼2017年「限酬令」發布後進一步的落實舉措。
  • 全體演員酬金不超過製作成本40% 電視劇限酬令來了
    全體演員酬金不超過製作成本40% 電視劇限酬令來了時間:2020-04-17 23: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體演員酬金不超過製作成本40% 電視劇限酬令來了 這個協會發布的這個關於演員片酬的信息咱們來好好說說。
  • 電視劇行業限酬令終於來了!然而,「限酬令」真的能遏制演員天價片酬嗎?
    針對演員高片酬的情況,《意見》明確提出要把演員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而這次「限酬令」的出臺真的能遏制明星的「天價片酬」嗎?說實話,很難。「物以稀為貴」「價高者得之」向來是市場規律,只要「粉絲經濟」依舊很火熱,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就不會得到妥善的解決。說到底,明星的「天價片酬」與「叫苦不迭」的製片方,只不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罷了。
  • 「限酬令」能拯救中國影視作品嗎?
    文中所揭露出電視劇拍攝現場與演員片酬的亂象,一直令業內人士無可奈何、令圈外人士耿耿於懷,而在今日,一則「限酬令」的出臺卻並未讓人們心裡的石頭落下。 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比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中國再祭限酬令·限男女主角最高片酬24萬1集
    中國再祭限酬令·限男女主角最高片酬24萬1集電視劇、網劇製作成本將控制在每集400萬人民幣,圖為迪麗熱巴、高偉光主演的古裝劇《三生三世枕上書》。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制協)與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等業界龍頭作出建議,電視劇、網劇製作成本控制在每集400萬人民幣,男女主角酬金各自最高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10%,即是說,最紅的大明星拍劇最高片酬只能收40萬人民幣一集。
  • 「限集令」增大盈利壓力 影視劇內容比拼升級
    不久前,國家廣電總局出臺2020年第10號令,提倡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這個對於我們專注做內容的公司來講是個利好消息。」劇作從業者興奮地說。「如果集數卡在40集以內,以現在的製作門檻,後期的發行恐難以覆蓋前期的投入成本。」
  • 「限籍令」、「限酬令」出臺,娛樂圈開始整頓了
    最近一段時間,網傳「限籍令「的話題火了。那麼」限籍令「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對於這個問題,官方暫時還沒有給與確認和解釋,但是從一些明星的行為反應來看,」限籍令「的大概意思就是對外籍明星進行限制。但是筆者認為,不能一桿子打死,還是要分人和具體事,實際上「限籍令」並不是不準外籍藝人加入,實行一刀切,而是進行嚴格的篩選,根本目的是淨化和整頓娛樂圈的不良風氣,鼓勵和號召明星們要德藝雙修,國籍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像有些愛國的藝人還是值得提倡和讚揚的。由於不承認「雙重國籍」,當更改國籍的那一刻起,就等於不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 紫微 ||「限薪令」「限古令」後,又出「限集令」!
    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後,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幹預影視市場運轉的政策命令,之前已有苗頭。兩個月前,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調研。
  • 「限集令」發布半年,電視劇現狀如何?
    此時,不得不提一下半年前主管部門發布的「限集令」。值得思考的是,該政策的出臺與當前電視劇市場現象的催生有何關係?同樣值得討論的是,該政策對於市場前景的影響又當如何?內參叔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電視劇集數限制下的「瘦身」情況。一、「注水劇」催生了「限集令」電視劇的「注水」問題早已經引起業內關注。
  • 限酬令來了就不會有天價片酬了?
    吃瓜群眾3號:今天出了電視劇限酬令!以後不會再有天價片酬了吧?明星的收入真的太離譜了!這個所謂的限酬令是對電視劇、網劇的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規定,要求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總成本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總片酬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30%)。比如2億的製作成本,所有演員片酬加起來,必須<8000萬。
  • 【重磅】剛剛,電視劇限酬令來了!太多演員要哭暈了...
    》提出,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意見》提到,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不斷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創作播出了一批優秀影視作品,但也出現少數演員不合理高片酬現象,導致影視劇製作成本結構不合理,收入分配比例失衡,影響影視劇整體質量的提升。
  • 「限薪令」管得住嗎?
    顯然,「天價片酬」成為壓垮國內影視劇的重負,需要改變這一怪現象,扭轉國內影視行業的畸形發展局面。國內行政主管部門出臺過幾份有關「限薪令」的文件,也算是規章制度吧,「限薪令」涉及的面還是較廣的,看起來似乎也較為完善,但是,毋庸諱言,實際情況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