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這一年·流行音樂】線上求新

2020-12-26 騰訊網

雲蹦迪、雲音樂節、臥室演唱會……2020年,這些一定是演出行業的關鍵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音樂演出大量轉戰線上,大量歌手、音樂人用自己的創作為戰「疫」與復工復產傳遞希望。在線下演出尚未完全開放時,部分演出開始嘗試線上付費點播,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全國首個線上首演的音樂劇《一愛千年》劇照

「臥室彈唱」度過宅家時光

對於演出行業來說,2020年是從取消和延期演出開始的。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末,劉德華、黎明、陳奕迅、蔡依林、梁靜茹、楊丞琳、新褲子等歌手或樂隊,都相繼發出暫停或延期演出公告。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到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

為保障健康與安全,全國人民達成了宅家「悶死」病毒的共識。但網友在家同樣需要娛樂,觀看直播就成為最便捷的選擇。在家修整的音樂人們,紛紛把臥室當做直播間,抱起吉他或直接選擇清唱,音樂和短視頻平臺也推出「雲村臥室音樂節」「家年華和你宅一起」等線上直播活動,邀請網友「雲蹦迪」。文化和旅遊部也推出「在線劇院」,上線多部舞臺演出視頻,豐富著網友們的文化體驗。

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刺激了音樂人的創作,湧現出不少有溫度、有趣味的作品。1月末,段思思、譚旋等多位來自的武漢文藝工作者製作的公益歌曲《武漢伢》流傳開來,讓全國人民潸然淚下。2月,西北音樂人張尕慫上傳了自己在老家院子裡的彈唱《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一下火遍全網。他把西北民間音樂的元素和疫情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俏皮的藝術風格排解了網友們的焦慮。

在疫情期間彈唱《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走紅的張尕慫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好轉,4月中下旬起,不少明星音樂人開始舉辦線上演唱會,劉若英、林俊傑、伍佰等歌手都開始直播。與疫情初期的「臥室彈唱」相比,此時的線上演出越來越向演唱會靠攏,音樂人設計主題,串聯歌單,互動聊天也穿插其中,個別直播也有現場樂隊出現,帶給網友更優質的音樂體驗。

雲演出助力復工復產

戰疫進入常態化,演出行業也面臨著復工復產。5月起,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一系列防控措施指南,劇場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從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到50%,再到現在的75%,演出行業一步步迎來曙光。

與此同時,線上演出並沒有沉寂,大量音樂人、藝術家集結在了一起,為全國網友打氣加油,為復工復產助力。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5月4日至10日的「相信未來」系列義演。這場由高曉松擔任策劃人,阿里文娛旗下大麥聯動微博等多家機構發起的線上活動,召集了王菲、老狼、樸樹、汪峰、林俊傑、黑豹樂隊、吳亦凡等130餘組華語音樂人,四場演出累計吸引了4.4億人次在線觀看。

「相信未來」義演王菲常石磊合作演唱

這是一場摒除一切商業元素、不設任何藩籬的大聚會,堪稱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曾經互為對手的平臺和公司,都敞開胸懷站到了一起,音樂人們克服一切困難參加錄製,有人在自家車庫裡錄音,有團隊在馬路邊露天開會。最終,王菲與常石磊的《人間》、周迅的《天涯歌女》以及樸樹的《Never Knows Tomorrow》都給網友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音樂人為觀眾傳遞希望的演出,也是行業內籌劃復工復產的新嘗試。隨後,「相信未來」的各發起方相繼推出線上演出項目,為音樂人提供演出機會。後來,陳奕迅在香港舉辦《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 Eason Chan Charity Concert》慈善音樂會,並向內地觀眾同步直播。這是他作為香港演出及製作行業協會的會員舉辦的音樂會,陳奕迅本人不收取任何酬勞,而為從業人員創造了百餘個就業機會。

陳奕迅舉辦慈善音樂會

付費觀演成新商業模式

早期的個人直播多以公益形式出現,隨著線上演出的製作越來越專業,長久免費必然不能可持進行,尋找新的商業模式成為行業共同的訴求。

疫情期間,網易雲音樂推出「點亮現場行動」,並承諾將所有收入支付給音樂人,大麥則推出了「平行麥現場」,摩登天空推出「草莓星雲」付費直播計劃。值得注意的是,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的音樂劇《一愛千年》,在線上進行了付費首演。這些演出最高票價在20元左右,最低價僅有1元,大多數定價為6元、12元。

從市場反饋看,網友們有付費觀看演出的意願。據不完全統計,《一愛千年》首演當天的付費人數高達十餘萬人,楊和蘇等音樂人在「點亮現場行動」的演出獲得29萬人次觀看。除了向觀眾付費,「平行麥現場」還與商業品牌合作,建立新的商業模式,為線上演出的持續化運營打下基礎。

以往,從業者往往擔心線上演出會影響觀眾線下觀演的熱情,現在應該有了全新的認知。目前國內音樂劇演出基本恢復,《靈魂擺渡之永生》與《在遠方》等原創音樂劇在線下售票時依舊一票難求。與此同時,業內也普遍達成共識:線上演出並不等於傳統演出的直播化,而是要在內容製作、互動體驗上做出新玩法,才對得起觀眾購票的觀演體驗。

【大事記】

1月22日,大麥網宣布摩登兄弟巡演武漢站、韓紅巡演武漢站、蔡依林巡演武漢站、李宗盛巡演黃石站等演出延期或取消。

1月26日,劉德華宣布取消今年2月在香港舉辦的演唱會。

2月7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了「致全國演藝同仁倡議書」,據協會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

3月20日,北京民族樂團上線《春風》雲端音樂會。

4月19日(北京時間),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公民公益組織共同打造的「四海聚一家」公益音樂會上線,中國音樂人郎朗、張學友、陳奕迅參加。

5月4日至10日,「相信未來」義演上演多場演出,130餘組華語音樂人參加。

5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相關文件指出,恢復開放的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

5月19日,音樂劇《一愛千年》以線上付費的形式進行首演,成為國內首部線上首演的音樂劇

8月12日,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上限,上調至劇院座位數的50%。

9月18日,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上調至原則上不超過劇院座位數的75%。

相關焦點

  • 「文化這一年·流行音樂」線上求新
    雲蹦迪、雲音樂節、臥室演唱會……2020年,這些一定是演出行業的關鍵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音樂演出大量轉戰線上,大量歌手、音樂人用自己的創作為戰「疫」與復工復產傳遞希望。在線下演出尚未完全開放時,部分演出開始嘗試線上付費點播,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 「文化這一年·流行音樂」線上求新
    雲蹦迪、雲音樂節、臥室演唱會……2020年,這些一定是演出行業的關鍵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音樂演出大量轉戰線上,大量歌手、音樂人用自己的創作為戰「疫」與復工復產傳遞希望。在線下演出尚未完全開放時,部分演出開始嘗試線上付費點播,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 南山流行音樂節——流行美聲線上演唱會,以美聲,致敬逆行英雄
    《聲入人心2》的6大青春追夢人強勢加盟南山流行音樂節:「上音三大男高音之一」戴宸、「義大利帕爾瑪皇家歌劇院唯一中國男中音」何亮辰、「第一代音樂劇王子」劉巖、「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滿分博士」袁廣泉、「中國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趙越、「中戲新生代音樂戲劇新星」阿拉丁,共同參與今年的線上音樂會,以「致英雄,用愛,與世界相擁」的主題,
  • 咪咕音樂首發《彝·式感》專輯主題曲,民族文化與流行音樂碰撞新火花
    1月15日,由咪咕音樂策劃出品的「天地間」民族音樂計劃專輯《彝·式感》主題曲——《依果波》上線,彝族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音樂元素相融合,溫情詮釋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引發聽眾共鳴。
  • 廣東流行文化40年之十——輕音樂隊開風氣之先,音樂茶座孕流行新聲
    中國內地第一支流行樂隊——紫羅蘭輕音樂隊、第一家現代音樂茶座、第一家影音公司、第一次評選十大歌星和十大金曲、第一個音樂排行榜、第一個流行音樂組織、第一個歌手籤約制度、第一批明星「94新生代」等全都是廣州首創。這一切都始於1978年。這一年,廣東出現了內地第一支流行樂隊——紫羅蘭輕音樂隊;同年,內地第一家現代音樂茶座在廣州東方賓館誕生。
  • 「大眾文化」是打開流行音樂之門的一把鑰匙
    「大眾文化」是打開流行音樂之門的一把鑰匙,不通過「大眾文化」,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樂的社會文化意義,也不足以理解流行音樂的發展軌跡。1.很長時間內,對娛樂的輕視導致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市場由外來音樂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而大眾文化是自下而上的,並且要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就要求它必須吸引大家的目光,以「有趣」示人。
  • ...獨立音樂服務平臺TALENTBANQ達成合作 力推新青年流行文化發展
    近日,太合音樂集團宣布與英國新銳獨立音樂服務平臺TALENTBANQ達成合作,攜手搭建中英音樂深度交流的橋梁。雙方將重點圍繞線上及線下演出合力進行拓展,深入中英兩國用戶市場打造多元、豐富、個性的娛樂體驗。
  • 分享 | 經典流行音樂電臺的創新之路
    特別是經典流行音樂電臺通過獨具特色的風格定位與品牌形象在廣播市場大獲成功,如上海流行音樂廣播(Love Radio 103.7FM)、江蘇經典流行音樂廣播(FM97.5)、臺北之音經典音樂臺、湖北經典音樂廣播(FM103.8)等,這些華語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常年保持本地收聽市場領先份額。華語廣播市場,無論北方或南方、無論在一線或二線城市,經典流行音樂電臺均擁有強勁的收聽份額及強大受眾基礎。
  • 【文化這一年·古典音樂】陣痛轉型
    不過,年初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幾乎所有相關演出取消,古典音樂演出行業陷入「至暗時刻」。面臨這樣的陣痛,中國成了音樂會從線下轉為線上最為成功的國家——國家大劇院從4月開始推出線上系列音樂會至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首次成功以線上線下並舉的方式舉行。疫情尚未結束,但古典音樂的陪伴不可或缺。
  • 網際網路音樂這一年:數字專輯熱度消減,線下演出紅火
    回看2018年,騰訊音樂上市一事可以說是縱穿網際網路音樂市場的一年動態。盤旋多年的版權爭奪因騰訊音樂勝出在今年得以平息,兩兩互授版權合作多次上演,暗流湧動,面臨版權掣肘,其他玩家更多選擇造血自救。商業探索兜兜轉轉從線上轉移到線下演出。圍繞音樂為軸心的生態產業鏈布局成為網際網路音樂新的徵伐戰地。
  • 韓國流行音樂的昨天與今天:Trot、情歌和舞蹈音樂|韓國文化
    當時韓國流行音樂的主流是「標準流行音樂」,這首歌曲宣告韓國Trot又一次進入鼎盛時期。2. 羅勳兒(1947~ )是當時最具人氣的韓國Trot歌手。1972年,為紀念他籤約地球唱片公司,特發行此個人專輯。羅勳兒從1969年到1971年連續三年榮獲韓國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十大歌手獎。專輯一經發行,其中收錄的同名歌曲——《水車轉啊》便成為熱門金曲,並讓他連續四年獲得十大歌手獎。
  •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七十年代,在臺灣國語流行音樂的傳入和西方流行樂盛行的背景下,用粵語演繹的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在夾縫中並沒有被擊垮,相反,因為本土市場的青睞,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在70年代開始嶄露頭腳,即將拉開一個全新的輝煌時代說香港流行音樂,就不能忽略中國流行樂的來源,在「新文化運動」以後,許多西方的意識形態湧入,其中也不乏以爵士樂、百老匯歌舞和好萊塢電影為主的流行文化
  • 皮皮狗私人藏書單|流行音樂精選100(三)臺灣流行音樂類
    簡介:本書回顧了華語流行音樂發展史中重要的一段歷史,記錄臺灣三代音樂人的音樂理想與往事變遷。這是一代人對臺灣音樂的禮讚,也是對過往青春歲月的紀念。簡介:從七零年代的「現代民歌」及「校園民歌」到現今方興未艾的素人歌手選秀,臺灣流行音樂的趨勢經歷了數個階段,不管是如幻夢泡影的「偶像記憶」、樂團當道、選舉歌曲、哈日哈韓風的崛起、R&B風潮……等,這40年間,臺灣流行歌壇發生了重大
  • 音樂 漫談日本亞洲流行音樂(人)
  • 劉小山:好的流行音樂,是在藝術與商業的掙扎中找到平衡
    ,無疑是上演著「冰與火之歌」的一年,「危」與「機」同時在2020年到來: 線下一度停擺:隨著疫情反覆無常,演唱會、live一度取消,部分行業人甚至陷入絕望低谷。 線上卻迎來新的機遇:我國2020年在線音樂產值估計超過了140億,與此同時,在線音樂用戶超6億,疫情之下的人們,越來越願意為線上娛樂買單。
  • 【廣東流行文化40年】摸著石頭過河,闖出流行音樂原創時代
    通過「扒帶」逐漸吸收流行音樂知識的廣東音樂人摸著石頭過河,摸出了原創音樂的門道。真正屬於中國本土的流行音樂,在這片南方熱土上踏出了第一步。【啟蒙了一代人】卡帶市場剛起步時,經常供不應求。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唱片公司通過「扒帶」推出了數量眾多的卡帶。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48)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參加評選的各界人士,對於臺灣流行音樂之根的特別看重。,也正是在這股民歌風潮之後,臺灣早期的音樂工作者,終於從單一借鑑、翻唱歐美流行音樂的困局中走出,從而在以中國文化這個點上,逐步展現出臺灣流行音樂的雛形,並最終迎來了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盛世。
  • 與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小姐姐聊聊流行音樂
    別的專業比如MPE(音樂工程)會因為學校設備有限,所以比較selective,不僅要以前混音的作品集,還要面試,之後老師通知你過了才能定專業。如果這年audition沒進就只能下一年再試,所以這一年就可以上一些通識教育的課(比如心理,經濟等)。也有的專業剛進來就能定的。我們這邊很多雙學位甚至三學位的。F: 對於電影配樂來說,怎麼樣才算是好的鑑賞評論(critique)?
  • 文化 | 流行文化中的香港
    香港TVB巔峰之作—創世紀此外,我認為是最重要,那就是香港文化的輸出對大陸持續不斷的影響,這其中既包括風靡一時,陪伴我們長大的一部部港片和港劇,也包括一直被我們無數人所傳唱的香港流行音樂,甚至一部部香港武俠小說
  • 流行音樂:老本還能吃多久?
    文 | 劉小波相較於其它大眾文化樣式,2017年的中國流行音樂幾乎在落寞中走完全程,「吃老本」可以說是本年度流行樂壇最鮮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