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山:好的流行音樂,是在藝術與商業的掙扎中找到平衡

2021-01-08 騰訊網

作者:左小E

人生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音樂行業來說,無疑是上演著「冰與火之歌」的一年,「危」與「機」同時在2020年到來:

線下一度停擺:隨著疫情反覆無常,演唱會、live一度取消,部分行業人甚至陷入絕望低谷。

線上卻迎來新的機遇:我國2020年在線音樂產值估計超過了140億,與此同時,在線音樂用戶超6億,疫情之下的人們,越來越願意為線上娛樂買單。

Fastdata極數: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

隨著2021年的到來,我國傳媒行業、尤其是音樂行業在新的一年又將何去何從,為此我們採訪了音樂人類學博士,影視音樂製作人、流行音樂專家、音樂學者:劉小山

2020年,劉小山所製作的電視劇《裝臺》主題曲進入9個音樂榜單,自上線以來連續1個月佔領榜單位置。(網易雲音樂飆升榜/網易雲音樂新歌榜/QQ音樂-MV榜 內地 第6/QQ音樂-MV榜 全球 第13/蝦米音樂-MV榜 第3/咪咕音樂-尖叫原創榜 第4/中國歌曲排行榜 第8/全球華人歌曲排行榜 第9/絲路音樂榜 第2)

今天,他將從行業從業者和多年行業研究者的角度和我們聊聊,中國音樂行業的現狀與未來展望。

劉小山

中國音樂產業略微尷尬的現狀

左小E

作為行業從業者,您認為中國音樂行業的現狀如何?與國外音樂製作水平相比是否還存在差距?

劉小山

客觀地說,與國外的差距是存在的。中國的音樂產業其實較為「命苦」,在實體唱片盛行的年代,我國音樂產業受到打口碟和盜版唱片的嚴重衝擊。而到了現在的數字時代,當年在實體年代就沒有建立起來的產業,遇到了產業轉型,又被網際網路行業接管了,成為其附庸。

我國的音樂產業無法反哺藝術家,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不起來,而從事音樂產業的人們也得生存,於是,部分不能被反哺的創造力只能無奈迎合商業

中國音樂產業被網際網路接管

(圖片來自Fastdata極數: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

左小E

對於音樂人來說,因為樂隊的夏天等一些節目,讓不少地方性音樂人:像五條人黑撒樂隊也漸漸變得更為大眾和增加了不少粉絲,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劉小山

這些節目,其實給了地下音樂一個發聲的渠道,我認為非常的好。但是,中國音樂產業缺的還是產業秩序的建立,否則,以五條人黑撒他們的量級,難道不應該人手一輛奔馳嗎?(笑)

59.4%的線上音樂人生活在新一線城市13.9%生活在二線以下城市

(圖片來自Fastdata極數: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

更早以前音樂人多選擇待在北京,因為中國大量音樂資源和有實力的文化企業都集中在北京。但現在隨著交通變得更加方便,以及在線音樂的崛起,最重要的是北京生活成本實在太高了,音樂人在北京實在太難活了,於是這些年不少音樂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地域性音樂產業逐漸興起。其實,中國的音樂市場是非常大的,地域性音樂市場的潛力更是巨大的。

來自潮州海豐的五條人在2020年的夏天成功出圈,

進入大眾視野

好的流行歌曲

是在商業與藝術之間找到了平衡

左小E

作為音樂研究學者,您認為市場和學術之間有什麼關係?而作為音樂從業者,您又是否曾出現過為了迎合大眾妥協改動作品的情況?

劉小山

我做影視劇配樂,其實在音樂應用領域裡進行創作。應用性創作,都是有特定的目標受眾需要去考慮的,過分超前,不僅聽眾聽不懂,也可能與影視劇脫節,這也是對影視創作人和投資人不負責的態度。因為我一直在做流行音樂的研究,因此我做影視配樂,也屬於我的田野調查和實踐的範疇。我這部分的工作做得越成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對我研究成果的肯定。

劉小山為管弦樂隊錄音

劉小山

學術性創作或者藝術音樂,更多是藝術家的自我表達。以巴赫為例,其實他生前過得還不錯,但絕不是因為他的音樂創作成就過得好,而是他的本職工作是管風琴演奏家,而且很出色。事實上,很多藝術家的學術性音樂創作是很超前的,同一個年代的人未必欣賞得來,這也是很多藝術家生前窮困潦倒的原因。

而好的流行音樂,則是在藝術和商業兩極之間的掙扎中,找到了平衡。做流行音樂,可以保持住藝術家的情懷,也可以有自我表達,但也需要顧及到受眾。好的作品對大眾是有引導作用的。披頭四就是很好的例子,事實上,他們在67年之後的作品,都非常具有實驗性,但他們已經非常受到大家歡迎了,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不論他們寫什麼,大眾都會去聽的狀態,這樣使得他們既能在藝術上開疆拓土,又對大眾產生了引導,間接提升了大眾的審美。

1967年,披頭四發表了一張頗具創造力的專輯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搶救

左小E

作為音樂學院的老師和音樂人類學者,是否能聊聊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問題? 現在學民樂的年輕人是否變少?

劉小山

事實上,這幾年來開始關注、進而學習民樂的孩子不僅沒有變少,反而是增加了不少。這或許也跟二次元、古風相關風潮的流行有關。很多孩子在進大學學習之前就已經有很不錯的音樂基礎了。隨著中國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民樂傳承、音樂傳承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

相比於傳承,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工作,我認為更為緊迫。在我國,很多傳統的老藝人不斷離世,之前我們有個項目就是去尋找陝北民歌的老藝人,有個老爺子已經90歲了,他14、15歲就已經成名,我們對他進行了民歌錄製影像採集。而他所唱的歌謠裡的一些方言土語,就算是他們本地的年輕人都不一定聽懂了。錄製完畢後的幾個月,老先生就過世了。我們既難過又慶幸,難過的是又有一個老藝人離開了我們,但慶幸的是,至少我們為後人保留下了一些東西。

電影《閃光少女》裡的二次元樂隊表演

別把音樂當謀生手段

左小E

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走音樂這條路?是什麼影響了您?如果不考慮任何市場、商業、您最希望做一張怎樣的專輯(or怎樣的音樂)

劉小山

我是比較幸運的人,我從小在音樂學院長大,我們全家人都是學音樂的,從小我就是聽交響樂隊排練長大的。音樂道路對我來說比較順利,長大以後我的朋友們也都在影視圈、音樂圈,我們也可以一起做一些比較理想化的事情。

我從上中學就開始接觸搖滾樂,最喜歡的是80、90年代的U2樂隊。所以,如果不考慮任何商業與市場,就我個人喜好來說,我希望做一張以搖滾風格為主、用一整張唱片來講述一整個故事的專輯。

音樂對於我來說是有兩個層面的存在,一方面是音樂自身之美,另一方面是它的音響之美。音響作為音樂表達思想情感的媒介,我對這個層面也有著自己的訴求。

劉小山在工作室

左小E

作為學院派出身的音樂從業者,您有什麼話想對哪些非學院派但是熱愛音樂的,想做音樂的年輕人們說的?

劉小山

事實上,中國好的流行音樂有一半甚至更多,是非學院派出身的音樂人做出來的。現在網際網路的發展讓音樂的學習變得更加方便。流行音樂裡,純粹技術、技巧的東西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用心,都是能在網上進行自學的。搞音樂不要著眼於是否是學院派,知識都是可以學習的,無論是不是從校園裡學。做音樂最擔心的是沒有要表達的東西。有沒有話說,是最重要的。然後就是情懷以及天賦了。

但我仍然要提醒想做音樂的年輕人,不要把輕易把音樂當作職業甚至是謀生手段,因為還是比較困難的。做音樂,最重要的是,做。持續出東西很重要的。現在的網際網路環境下,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東西,途徑是非常多元化的。只要堅持自己的情懷,堅持做東西,總能做出理想的作品。

線上平臺的曝光,幫助更多新興音樂人實現夢想

(圖片來自Fastdata極數: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

採訪後記

劉小山對做音樂的年輕人說,別把音樂當職業,最重要的是做。不禁讓我想到最近特別火的皮克斯高分電影《心靈奇旅》的一個橋段。

當男主Joe終於成為自己夢想的爵士樂隊的一份子,並且完成了一場完美的演出以後,他那個曾經「只要完成就死而無憾」的夢想實現了,但他卻沒有覺得生命因此變得更加豐滿而有意義。這時候,那位女音樂家Willliams用大海與魚的故事告訴他:你心中所嚮往的大海,也許正是這片身在其中的小水域。

或許當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們,願意「come back tomorrow and do it again」,在音樂的小水域不斷遨遊的時候,我們願意相信我國的音樂行業將會越變越好。

《心靈奇旅》電影截圖

編輯:烘箱

世界很煩也很可愛

-FIN-

相關焦點

  • 黃瀾:在藝術與商業的平衡中打造「爆款」 | 2017年度製片人
    《我的前半生》《如懿傳》等爆款劇集操盤手,藝術與商業平衡木上的「舞蹈家」。
  • 盤點篇|《奪冠》導演教你如何平衡商業和藝術
    #奪冠#近期,飽受期待的陳可辛新片《奪冠》終於上映,沒想到豆瓣直接跌破8分佳片線,目前穩定在7.3.陳可辛可是曾經拍過《親愛的》、《中國合伙人》等爆款影片,這次意外失利著實讓人意想不到,這次陳可辛在商業和藝術的平衡怕是完砸了。
  • 世界音樂新視野:什麼是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我們都聽,可到底什麼是流行音樂呢?美國音樂公告牌合照流行音樂可泛指搖滾、爵士、布魯斯、R&B等音樂中的流行部分流行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流行,易為大眾讀懂、接受、跟唱,對詞曲沒有過多藝術性的要求,但是(此處敲黑板)這裡就要區分"優秀通俗歌曲"與"流行音樂"了,舉個慄子,像《我和我的祖國》、《南泥灣》、《好大一棵樹》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雖然符合流行樂的特點,但不屬於流行樂,而是優秀通俗歌曲,而相對應的K-POP音樂大部分都是流行音樂,總之就一句話,流行音樂不一定流行,流行的音樂不一定是流行音樂。
  •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
    歌曲的流行需要「觸發點」,讓大眾產生廣泛的共鳴和共情。好作品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它的藝術生命就會很長。金兆鈞:《我和我的祖國》找到了普適性的主題和切入點,提煉出「我的祖國和我」是「海和浪花一朵」的關係。它適合多種形式演唱,不像某些歌曲只適合一種形式演唱。人民性、時代性、藝術性,使歌曲具備了超越時空的藝術品格。
  • 侯志堅:平衡,也是一種配樂藝術
    「我之所以放棄掉原來的樂隊、樂手職業,選擇做一個專業的配樂家,因為我必須要各種音樂類型都會做,必須能夠服務我的商品、服務我的客戶,我必須要達到客戶、導演的需求。在這裡面,我找到樂趣。」藝術常在,但藝術家不常有。
  • 崛起的臺灣城市商業流行音樂
    臺灣城市商業流行音樂自70年代後期全面發韌,於90年代達到興盛巔峰。後又出現諸如李壽全、陳昇、李宗盛等音樂製作人,培養了大量在華語流行樂壇鼎鼎大名的歌手,掀起了臺灣流行音樂在兩岸三地的追捧高潮。羅大佑相繼推出《童年》《光陰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鹿港小鎮》《亞細亞的孤兒》《現象七十二變》《未來主人翁》等歌曲,奠定了「華語樂壇教父」的地位。
  • 音樂評價,解讀流行音樂
    音樂是人類藝術作品之一,音樂分很多種古典音樂,流行音樂,背景音樂等等流行音樂是現代音樂。歌詞中含義著社會現象,愛情,親情,悲傷,快樂近乎是借作曲家,編詞者的手來講述自已的故事,引起大量共鳴,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代表著夢想,希望,愛情。最經典的一句,我寧願所有痛苦都留在心裡,也不願忘了你的眼晴。感動了無數聽眾,夜空中最亮的星將永遠伴隨著你成長。
  • 臺灣流行音樂的珠玉脈絡(70)
    執著於音樂的莫凡也為多位藝人創作歌曲、製作專輯,他的《朋友別哭》(呂方)等歌曲也廣為流傳。一年之後的第2張專輯《黃絲帶》延續著《認錯》中的樸實民謠,也開拓著此後《少年遊》與《捍衛愛情》中的西洋樂風,做到了簡約與商業的高度平衡。
  • 淺析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
    三、戲曲藝術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戲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元素的一大類型,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現代流行音樂中融入一些戲曲的元素也會發生很多奇妙的反應。因此,戲曲藝術對於流行音樂來說是靈感的資源庫,利用合適,就可以讓歌曲的風格特點得到很好的強化。  唱腔也是戲曲中一個豐富的系統,現在的流行音樂也有很多在借鑑這種唱腔,比如朱德榮在《夢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劇唱段,利用京劇來表達「夢北京」這個主題十分的巧妙。
  • 從《寄生蟲》的一些細節,思考電影商業與藝術的平衡
    一如奉俊昊所擅長的風格一樣,寄生蟲仍然是巧妙地融合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的優點,來表現殘酷的社會現實和階級對立。商業電影的特點是緊湊起伏的故事節奏,而藝術電影的特徵則是導演個人化的表達偏多,並將這些態度隱藏在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的畫面中,這也是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衝突的地方,藝術需要認真思考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個性化表達,但觀眾通常不喜歡在電影院看電影時還要動腦筋思考,也不喜歡那些游離於故事情節邊緣的藝術畫面,所以大多數藝術性較強的電影票房成績都比較差。
  • 山東藝術學院中韓合體演繹膾炙人口流行音樂
    原標題:山東藝術學院中韓合體演繹膾炙人口流行音樂   齊魯網12月10日訊(記者 李志 通訊員 李雲濤)記者從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獲悉,12月26日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辦山東藝術學院系列演出季之流行音樂會,屆時,將獻上中韓合體—演繹最膾炙人口的流行音樂。
  • 中國流行音樂的短板
    汪峰和賈軼男在工作《中國流行音樂的短板》 賈軼男這裡的「流行音樂」指除了古典音樂或所謂嚴肅音樂之外的音樂中國的「流行音樂」,有一部分更應該叫做「流行詩歌」或「流行配樂文學」。可能是中國的文學源遠,所以文字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人們的「長板」,人們更愛用文字去理解事物,無論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人們也就更愛用這塊「長板」去補足自己的「短板」。
  • 浙江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好不好,什麼水平才能考
    近日浙江衛視《2020中國好聲音》總決賽剛剛在武漢體育中心落下帷幕,最終勇奪年度總冠軍的是一位來自浙江音樂學院流行系的同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好聲音2019》的總冠軍邢晗銘也是浙江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的學生。
  • 郭昕 | 流行音樂中的強力和弦——音樂分析文本概念的擴展
    b9音,藉助半音化和聲提高不協和的程度,在終止式中運用「三全音」代理生成七和弦連續的半音下行來替換爵士樂中隨處可見的Ⅱm7–Ⅴ7–ⅠMaj7的和聲模式。比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樂隊、齊柏林飛艇(Led Zeppelin)樂隊、深紫色樂隊(The Deep Purple)這些「重型」音樂的推動者在 60–70年代所取得的巨大商業成功推動了強力和弦作為此類音樂風格不可缺少的音樂要素的流行,也基本確定了我們今日所熟悉的強力和弦的使用規則。
  • 多重視角、取材真實,《故事裡的中國》找到平衡藝術與真實的新法則
    (原標題:多重視角、取材真實,《故事裡的中國》找到平衡藝術與真實的新法則)
  • 海星王(avatar):架子鼓在流行音樂中的發展趨勢
    架子鼓,又稱爵士鼓,自上世紀在美國爵士音樂中立足,再發展到今天,成為流行音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產生、發展速度之快,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樂器在音樂中的巨大潛力。我們立足於架子鼓已有的一些發展,可以發現架子鼓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流行音樂與時代同行?聽聽歌手李健怎麼說
    好作品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它的藝術生命就會很長。金兆鈞:《我和我的祖國》找到了普適性的主題和切入點,提煉出「我的祖國和我」是「海和浪花一朵」的關係。它適合多種形式演唱,不像某些歌曲只適合一種形式演唱。人民性、時代性、藝術性,使歌曲具備了超越時空的藝術品格。處理重大社會題材,流行音樂的角度往往生動具體,歌詞從個體出發,旋律偏重抒情,風格變動不居。
  • 在韓國,獨立音樂比主流音樂更流行,為什麼?
    金曲女王陳珊妮為這支樂隊作引言時說道:「金曲獎希望我來談關於流行音樂如何走向未來,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不斷地重新定義流行音樂 。」除了hyukoh外,還有10cm,Delispice,busker busker……這些韓國獨立樂隊/組合,以獨立廠牌的獨立樂團之姿,將亞文化反轉成為主流,在韓國,獨立音樂毫無疑問正在流行,他們已經重新定義了「流行音樂」。
  • 前蝦米音樂創始人朱七:給所有,仍在掙扎的人
    創業者朱七 蝦米音樂,曾經是很多人,尤其是音樂發燒友最愛的音樂APP。因為它曾經是一個那麼專業的曲庫:作品全、分類細、推薦準。用戶最大的感受是:別處找不到的歌,尤其是冷門歌,都可以在蝦米找到。於是,一首首歌,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人物,在不斷地匹配與打磨中,完美承載下了這樣那樣的自己和這般那般的情緒。作品寫完,所有之前的糾結、懷疑、衝突、彆扭、惆悵、掙扎、無奈、憤懣等等,便逐漸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