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真正創始人張文順:沒有他的幫助,郭德綱就沒有今天的輝煌

2020-09-05 美妝木子君

2009年早春2月的某天,對郭德綱來說,又是個大日子,他令德雲社停演7天。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人。那個護他周全的老爺子,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張文順。

早些年間郭德綱曾多次想要進入相聲界混口飯吃養家餬口。

當時的他沒有任何名聲和靠山,全憑自己的摸爬滾打,可惜卻無一例外的失敗

之後他進入到文工團,希望得到一個講相聲的機會。

可是沒想到主任只想著讓他在這裡掃掃地搬點器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他四處輾轉著卻不死心,這是郭德綱最困難的念頭,咬著牙硬挺要堅持。

生活的打壓終於讓他低下頭來,他不再想著能夠進入到相聲界當一名堂堂正正的相聲演員。

他開始到小茶館給人說相聲為生,畢竟他也要賺錢,更要生存。

曲藝,一生的熱愛

張文順出生在北京,在戰亂時出生成長。

但是當時的張家是鄉裡有名的富豪家,張公子得以有閒情逸緻去看戲。

某次在城裡聽相聲的時候,張文順找到了自己的追求:從事相聲有關的行業

張文順在學校讀大一的時候,仍然覺得自己真正熱愛的是藝術。

不顧家人的反對他選擇了輟學,到北京曲藝團開始深入了解相聲行業。

咱這一屆的學生裡有很多未來響噹噹的人物,就連李金鬥都是他的同學。

在曲藝團他和師妹談上了戀愛,但是這並不符合當時曲藝團的規定。

終究是紙包不住火,被拆穿後張文順收到了學校的開除通知。

但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主任突然跳出來開始唱白臉

主任一臉惋惜的表示,年輕人確實到了談戀愛的年紀,但是這是咱們明令禁止的。

但是開除倒是有些太過分了,那就留校觀察吧。

張文順終於聽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張公子什麼時候受過這氣,他不同意分手。

在張文順看來,自己已經二十了,還不讓談戀愛?你怎麼管得著我呢。

之後張文順便和女朋友結婚了,這份感情便一直維持下去,從未分開過。

時代背景下,即便是張公子家裡也開始缺錢,他不得不暫時離開相聲去工廠。

出來後張文順也背著家裡做過生意,但是心裡還是沒有放下說相聲的夢想

接近著他便考入了北京當地的藝術團,再度回到相聲的舞臺上。

茶館巧遇,相見恨晚

1998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張文順這天去茶館暖一暖身子。這天正好是他的60歲大壽,他心情格外的好。

在這裡他聽到了郭德綱講相聲,張文順十分驚訝,沒想到眼前這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能有這般造詣。

在張文順看來,郭德綱以後肯定前途無限。

臺下兩人聊得十分開心,盡興之餘晚上還下了館子。

張文順和郭德綱對相聲算得上是志同道合,正好兩人都到了事業的瓶頸期。

於是兩人決定一起在北京成立「相聲大會」,也就是未來的德雲社。

成立之初這裡是啥都缺,缺人缺錢缺地盤,於是張文順自掏腰包來支持兩人的夢想。

張文順把郭德綱看做真正的朋友,即便身無分文也要幫助他的事業。

為了能讓郭德綱徹底進入相聲界,張文順還動用自己的關係為他打通人脈。

有了多方面的支持,相聲大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也正式更名為「德雲社」。

張文順提出讓郭德綱收徒弟的想法,並且親手在辦公室提筆寫下寄託著理想的標語。

「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幾個字也就成為了郭德綱收徒時候的科名。

郭德綱如履薄冰,張文順護他周全

但是德雲社的發展畢竟會砸到別人的飯碗,有很多同行坐不住了。

有明的更有暗的,最狠的甚至有上門來砸東西鬧事,就想搞臭德雲社的名聲。

還有藝術家在這時候站出來義憤填膺的說道,我們應該保護好相聲的正統,反對德雲社這種雜牌。

對於這些,張文順怒髮衝冠的第一個站出來說道,有本事上臺比試,別在暗處做小動作。

張文順甚至擺出一副要拼命的樣子,大吼道我得了癌症啥也不怕,有種把我整s。

事實證明那些人也只能小打小鬧,一旦動了真格的就不敢了。

變臉比變天還快,剛才還兇神惡煞的那些人笑盈盈的跑過來和解。

其實張文順沒有騙人,當時他真的是食道癌晚期了。

但是德雲社還沒能徹底發展起來,這個艱難的時期他必須撐住。

總算後來郭德綱拜師侯耀文,正式成為了相聲界的正統。

當時張文順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但他還會陪著郭德綱出席各種活動。

每當談起德雲社的發展,張文順總是笑呵呵的說道,這小子出名了我也高興。

後來姜昆那幫人發起反三俗的活動想要徹底毀掉德雲社的發展。

張文順又掏錢來寫文章,在報紙上刊登,把這幫人懟了回去。

有記者滿懷疑問的找到張文順問道,您把郭德綱整紅了,自己還不被世人知曉,值嗎?

張文順並不在乎這些,只要能讓這個年輕人往上走,自己即便是個墊背的也知足了。

大病去世,此生足矣

2008年,張文順已經不能正常走動,大多時間要在病床上。

但是70歲大壽的那天,張文順還是拖著生病的身軀陪郭德綱完成最後一次演出

看到臺下的掌聲和歡呼聲,張文順大笑了出來,此生已經沒有遺憾

郭德綱當然不能忘記面前這個老人的恩情,他派弟子輪流到醫院照顧張文順。

這些孩子經常變著法子逗老人家開心,病床上的張文順每天都樂得開心。

2009年的時候,郭德綱像往常一樣來醫院探望張文順。

哪只張文順突然對他抱拳,表情十分鄭重的說道,我身體已經扛不住了,家人就拜託給你了。

郭德綱此時淚流滿面,安慰張文順,沒事都有我呢。

那年的第一場雪下得飄飄揚揚,大雪過後張文順便因病去世了。

在整理張文順的遺物時,郭德綱看到一張留給他的紙條。

當打開的時候,郭德綱眼淚止不住奪眶而出,紙上只有兩個字:團結。

為張老爺子辦理後事的時候,郭德綱決定德雲社停演7天來祭奠張文順。

張文順先生的葬禮辦的風風光光,這也是郭德綱辦的最認真的一樁白事。

張文順的遺像一直掛在德雲社的後臺,並列在郭德綱恩師侯耀文的旁邊。

每逢節日,他都會為兩位老爺子磕頭。

再談起張文順,郭德綱鄭重的說道,他才是德雲社的創始人。

思緒回到1998年的那個小茶館,外面大雪紛飛。

張文順手端一壺茶,欣賞著郭德綱的相聲,看著這個朝氣磅礴、永不言棄的年輕人。

我老了,我的相聲夢想就託付到你身上吧!

相關焦點

  • 張文順:德雲社的創始人,張文順護他周全,郭德綱方能如履薄冰
    2009年早春2月的某天,對郭德綱來說,又是個大日子,他令德雲社停演7天。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人。那個護他周全的老爺子,德雲社的創始人之一,張文順。早些年間郭德綱曾多次想要進入相聲界混口飯吃養家餬口。當時的他沒有任何名聲和靠山,全憑自己的摸爬滾打,可惜卻無一例外的失敗。之後他進入到文工團,希望得到一個講相聲的機會。
  • 同是德雲社創始人,李菁和張文順一點股份都沒有,郭德綱做的對嗎
    在目前的德雲社內,同為創始人,不光張文順和李菁沒有一點股份,連大角兒郭德綱自己, 也是一點股份也沒有。如果他和老婆離婚,一個子都分不到也是有可能的。 三年後的2006年,德雲社正式註冊成為「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了德雲社的正常運營,郭德綱做編劇,做主持,甚至還要去到大街上做真人秀,讓人24小時當猴看。 而郭德綱的媳婦王惠也賣了首飾,賣了夏利,全力資助老公的事業。可見,德雲社能有今天,這夫妻倆確實是下了大力氣的。
  • 張文順是德雲社早期成員,並不持有股份,郭德綱為何稱他創始人?
    說起張文順老先生,可能我們都不太熟悉。但是一說德雲社的創始人,我們就可以明了,郭德綱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和張文順,還有李菁,就是德雲社的創始人。那麼現在大家就知道了吧,德雲社原來總共有三位創始人,一位是郭德綱,還有一位是李菁,最後一位就是張文順,李菁不必多說,他的光輝事跡,毅然決然離開德雲社,怒懟郭德綱,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張文順與李菁不同,他一直默默無聞的為德雲社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即便德雲社風雨飄搖之際,他也堅守自己的初心。
  • 沒有他就沒有德雲社,在他過世之後,郭德綱對他仍心懷感激
    沒有他就沒有德雲社,在他過世之後,郭德綱對他仍心懷感激在前幾年,相聲演員還沒有像現在一樣受人歡迎,而如今全世界再一次風生水起,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成為了人們閒時解悶的最佳選擇。而談到現在的相聲界,德雲社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個,郭德綱創辦德雲社以後,帶領著大大小小的弟子共同打拼,贏得了現在的地位。他曾經說出了這樣的話,沒有張先生,就沒有德雲社的現在。
  • 同樣是創始人,為何張文順和李菁一點德雲社股份也沒有?
    根據天眼查信息,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1月7日,法定代表人是王惠,也就是郭德綱的妻子。公司有兩個股東:王惠是大股東,持股比例99%,另一股東王某某隻有1%,也就是說公司基本上是王惠一個人的。而且,至今股東沒有發生過變化。
  • 張文順:德雲社為他停演9天,他的離去就像割掉了郭德綱的心頭肉
    相聲逐漸發展得越來越好,尤其是在郭德綱的帶領下,拯救了整個相聲行業,德雲社的相聲能夠受到大家的喜愛,不僅是郭德綱一個人的努力,是德雲社全體員工的集體努力和支持才讓相聲重新發揚光大,而這其中德雲社的元老級的人物張文順先生為德雲社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 「德雲社元老」張文順,2009年臨終留下7個字,讓郭德綱感激一輩子
    後來為了不埋沒人才,張文順還用自己的人脈將郭德綱送進了北京曲藝團。剛開始曲藝團承諾郭德綱"幹得好可以把妻子兒女的戶口遷到團裡。但3年過去當時的承諾還是沒有兌現,反倒一個外地人的戶口進入了團裡。這讓郭德綱很是氣憤,便再次投身進入江湖。2003年他將自己的"相聲大會"改成改名為"德雲社"。
  • 停演七天,辦最好的白事,郭德綱:他才是德雲社真正的創始人
    要是哪天沒有客人開不了場,郭德綱還得另想飯轍。唱戲、幫工、替人寫點小東西,只要能掙錢,郭德綱都幹。當年,懷著遠大理想,誓要振興傳統相聲的少年,已經被生活消磨了鬥志。雖然還是每天堅持說相聲寫相聲。但是,他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他愛相聲,不想讓這門手藝死了。
  • 他給曹雲金取名、為德雲社花光積蓄,郭德綱:我看誰死的過張文順
    德雲社的掌門人,開啟相聲新時代的郭德綱,而他身邊這位模樣清瘦的老爺子,則是他一生敬重的忘年交:張文順。遇見張文順那年,已經是他第三次來北京尋找機會。每一次都是意氣風生地來,垂頭喪氣的離開。出身於草根家庭的郭德綱,既沒有財力,又沒有人脈,雖然才藝不凡,卻一直在四處碰壁。
  • 他是張文順的外孫子,位列德雲社四公子,為何會叫郭德綱爸爸?
    對於喜歡德雲社的老觀眾來說,一定對張文順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德雲社的創立者之一,可謂是勞苦功高。曾經郭德綱這樣評價道,稱如果沒有張文順就沒有德雲社的今天,由此可見其重要地位。在2009年的2月份,行將就木的張文順在彌留之際,向郭德綱說出了自己的遺言,希望對方能夠照顧好自己的外孫子。
  • 他是德雲社創始人之一,也是郭德綱最該感謝的人,如今家人成這樣
    現如今的德雲社在相聲界可謂是大佬了,大家也都知道德雲社是郭德綱一手創辦的,他當年的努力也沒有白費,現如今終於有所成績了,但其實郭德綱最應該感謝的這個人,如果當時沒有他,德雲社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了,當時在德雲社最困難的時候,他沒有退出反而拼盡全力的來幫助德雲社,但是這個人已經去世十多年之久了。
  • 張文順是相聲界前輩,又是德雲社的創立者,郭德綱為啥不拜他為師
    而張文順為郭德綱,為德雲社做的最大貢獻,就是老爺子的奠基作用。1995年,北京相聲大會剛開張的時候,張文順的名氣,遠大於當時的郭德綱。無論是傳說中的頭號綱絲張德武,還是徐德亮,乃至何偉,都是通過張文順先生進入德雲社的。而這些人,以後也成為了德雲社初期的頂梁柱。而當時的郭德綱,早就和曾經學藝的老師楊志剛鬧僵。
  • 張文順是相聲界前輩,又是德雲社的創立者,郭德綱為啥不拜他為師
    1995年,北京相聲大會剛開張的時候,張文順的名氣,遠大於當時的郭德綱。 無論是傳說中的頭號綱絲張德武,還是徐德亮,乃至何偉,都是通過張文順先生進入德雲社的。而這些人,以後也成為了德雲社初期的頂梁柱。 二、郭德綱需要一個更高的平臺以郭德綱當時的水平,整個相聲界已經沒有幾個人能指導他了。因此,所謂的拜師,也就只是拜門。他不只需要一個師承,同時更需要一個能夠幫扶德雲社的大咖。
  • 花光積蓄給德雲社「墊背」,葬禮上的郭德綱:我看誰死得過張文順
    郭德綱後來曾言:「沒有張先生,就沒有如今紅紅火火的德雲社。」1、奇緣巧遇1998年風雪之際,張文順和郭德綱在北京一次相聲表演上相遇。世紀交替之際的郭德綱十分落魄,四處奔走茶館和小劇場,只為求一口飯吃。在這之前他曾多次嘗試進入相聲界,拜名師講名段,無一都宣告失敗。
  • 張文順彌留之際,將外孫託付給郭德綱,12年後他的現狀讓人惋惜
    對於郭德綱而言,他對於張文順老先生也常懷著一個感恩之心:「沒有張文順就沒有德雲社的今天!」這無疑是對張老爺子最大的肯定。在德雲社最艱難的時間裡,是一代名家張文順一直常伴郭德綱身邊扶持,在奠定了德雲社現如今的輝煌
  • 侯震:郭德綱只是我們公司的籤約藝人,董事長才是德雲社的掌權者
    為了能讓德雲社撐下去,作為創始人也是團隊主心骨的郭德綱去了一個叫《超級大贏家》的節目裡當主持人。2009年,飽受癌症折磨的張文順在醫院病逝。彌留之時,張文順給德雲社留下了兩個字的誡語——團結。可見作為創始人之一,張文順是十分希望德雲社能長久的走下去的。
  • 他幫曹雲金取名、為德雲社花光積蓄,郭德綱:我看誰死得過張文順
    出身於草根家庭的郭德綱,既沒有財力,又沒有人脈,雖然才藝不凡,卻一直在四處碰壁。眾人面面相覷,論年齡論資歷論身份,張文順遠在郭德綱之上,但他對虛名並不在意,哪怕之後德雲社火遍大江南北,他也不曾爭長論短。
  • 都說郭德綱成就了德雲社,那誰成就了郭德綱呢?他甘願做老郭臺階
    于謙曾說道:也就是郭德綱這種性格,要不然不會有今天的德雲社。如果班主換作是我,德雲社可能早就消失了!有些東西必須要靠鬥爭!侯耀文,其實不然,而真正成就郭德綱應該是張文順老爺子。要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錦上添花」,那張文順老爺子對郭德綱的提攜和幫助,絕對堪稱「雪中送炭」,甚至說是「患難之交」。
  • 我有癌症,你讓他弄死我!張文順當年力挺郭德綱,老郭投桃報李!
    張文順逝世後,世間再無全本《大實話》提起《大實話》這個節目,就不得不說曾經郭德綱的一位恩人,德雲社的最早創始人張文順,早年間德雲社版本的《大實話》就是張文順創作的,全本的《大實話》原先是分為捧哏和逗哏兩部分的,後來老先生病故以後,郭德綱版本的《大實話》裡再也沒有了全本,幾次精簡以後,就成了現在德雲社短版的《大實話》張文順,何許人也?
  • 德雲社曾停演7天,郭德綱親自下的命令,做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人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于謙並不是德雲社的創始人,而且在于謙之前,郭德綱還有一個生死之交的老搭檔,他就是德雲社的創始人之一張文順,而德雲社的那次停演也是因為他。不過郭德綱當時不僅窮,還是外地戶,所以沒有一個相聲大師看得上他,為了生存下去,郭德綱只能在海澱、豐臺等地來回輾轉,尋找可以上臺說相聲的機會,而就是在這段經歷中,郭德綱結識了大他30多歲的張文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