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相聲界的泰鬥人物,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是郭德綱吧。多年來,他成立的德雲社人才輩出,出了很多優秀的弟子。現在最火的相聲團那真的非郭德綱的德雲社莫屬。而在2009年,德雲社元老張文順臨死前留下的一句話,夠郭德綱感激一輩子。
眾所周知,郭德綱成立德雲社的背後,也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為了尋找演繹機會,甚至砸鍋賣鐵,妻離子散。他到處借錢,三次往返於北京,卻都以失敗告終。當時表演相聲是不掙錢的,有時一個劇場只有兩三個人,那麼郭德綱是靠什麼生存下來的呢?
當時的郭德綱一直在北京尋找機會,一無所有的他只能住著最便宜的地下室,他將北京轉了個遍,哪裡便宜就住在哪,不管路程有多遠。在不演相聲的時候,他就會幫別人寫個劇本,或者去劇組跑跑龍套,偶爾還去當個主持。就這樣他憑藉自己強大的生存欲望,在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生活了下來。
在1996年,他被王玥波賞識來到其所在的茶館說相聲。郭德綱的到來,確實讓茶館的生意好了很多。後來他遊走於各大劇組之間繼續尋找機會,直到1998年,一次偶然機會,他遇到了從北京曲藝團退下的張文順。
因為人手不夠,郭德綱便被臨時拉過來幫忙。而郭德綱的天賦及專業能力,讓張文順很是震驚。還時常與郭德綱、徐德亮等人每周都會舉辦一次相聲大會。
張文順對郭德綱非常的照顧,在郭德綱受到大家的排擠時,他二話不說甘願為郭德綱做捧哏。要知道張文順當時在相聲界已經是有資歷的老前輩了,能這樣放下身段也是非常不易的。
後來為了不埋沒人才,張文順還用自己的人脈將郭德綱送進了北京曲藝團。剛開始曲藝團承諾郭德綱"幹得好可以把妻子兒女的戶口遷到團裡。但3年過去當時的承諾還是沒有兌現,反倒一個外地人的戶口進入了團裡。這讓郭德綱很是氣憤,便再次投身進入江湖。
2003年他將自己的"相聲大會"改成改名為"德雲社"。在德雲社紅火時期,恰逢大鵬給相聲大師郭全寶作紀念,就找到了德雲社相聲,而張文順一直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他。後來,徐德亮與王文林等骨幹退出德雲社,這給德雲社帶來了很大的打擊,把張文順這個時候的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後來被查出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都還用盡力氣說:要支持郭德綱。
記者曾問張文順:同樣身為德雲社的創始人,有沒有嫉妒過郭德綱?對此,他表示:願意當郭德綱成功路上的階梯。在他70大壽的時候,與多年好朋友的郭德綱一起表演了相聲《大實話》,這也是他生命中最後一次登臺演出。當時在臺上的他身體已經非常虛弱,還是靠著氧氣瓶與輪椅才能支撐得下去。在下臺後,張文順就直接倒下了。
知心朋友郭德綱為他遍尋名醫,用最好的藥,來報答這位一步一步幫助自己的大恩人。張文順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在臨終前,還勸告郭德綱節省點醫藥費。
在臨終前他寫下了《德雲社春秋十年》七個大字,寫完後就停止了呼吸。臨終前心裡都還關心著德雲社,留下的七個大字,讓郭德綱感激一輩子,他的言辭之間都是希望德雲社能在郭德綱的帶領下發展得越來越好。
來到北京後,經歷那麼多磨難的郭德綱都沒有掉過淚,但在張文順的葬禮上他哭成了淚人。還發狠地說到:給老頭兒辦一場最好的百事,看誰死得過張文順。不得不說,兩人的關係真的太鐵了。可以說沒有張文順,郭德綱的相聲之路也不會發展得如此順利,在張文順去世後,德雲社的後臺一直供著張文順的照片。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一直以來相聲這個表演都非常的受歡迎,在近幾年在郭德綱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這門語言藝術。曾隨著一些新生力量的湧入,老一輩的相聲演員也不再出現在觀眾的視野,只有德雲社依舊一如既往地為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表演,總是能逗樂一大批觀眾。
如今德雲社在相聲界已經站穩了腳跟,對國家的傳統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傳承作用。但一起打江山的張文順卻看不到這樣的盛景,不過德雲社如今的發展蒸蒸日上,相信他在天有靈也會為郭德綱高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