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幾篇文章,小編談論了發哥很多的電影和生活,在一九九五年之後,發哥轉戰好萊塢,但在美國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所以最終還是回到了國內。,並且在2000年的時候,與李安導演合作了第一部武俠電影《臥虎藏龍》。
記得我那時還是個學生,那時的電影院什麼的在我們的城市還是不夠普及,我第一次了解到《臥虎藏龍》是在班級裡聽到了有同學在放一首李玟的歌曲,從來沒有聽過,但是覺得唱的溫婉悠長,十分好聽。這才知道是《臥虎藏龍》的主題曲,然後過了很久才在電視中看到了這部武俠片。因為小編是周潤發的粉絲,而且也是武俠迷,所以當年看的時候尤為激動,但是還沒有看完,我就覺得乏味無趣了,整部電影甚至讓我看不明白,根本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想說什麼。
雖然當時的我看不懂裡面的思想,但是國內外很多媒體都李安這部電影讚譽頗多,收穫的獎項也是無數,在奧斯卡也是大放異彩。一部可以讓這麼多大導演,大媒體喜愛的作品肯定有它的價值所在,就像一幅畫,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就是一幅畫,在收藏者眼中,藝術家眼中可能就是一顆無價之寶,小編長大之後再次觀看才明白了它的珍貴。
劇中碧眼狐狸與玉嬌龍我覺得是最真實的,正如她們修習武功心訣的方法一樣,相互扶持,相互要挾。碧眼狐狸有多年的武功基礎,玉蛟龍的底子依賴於她,可是玉嬌龍又有天賦和對心法的領悟力。碧眼狐狸要依靠玉嬌龍躲在玉家以求自保,玉嬌龍靠著碧眼狐狸教授的武功維繫著她的江湖的夢想,用以逃脫在封建大家族中令人窒息的空氣。她們的天平上,每一個砝碼都小心翼翼,在博弈。她們始終在相互對抗,玉嬌龍逕自去偷青冥劍,碧眼狐狸要與舊日冤讎一決生死。玉嬌龍希望維繫江湖夢的同時不要毀壞家庭,可是碧眼狐狸卻逼著她在這兩者中作出最後的抉擇,甚至說「誰攔我們,我們就殺個痛快。連你爹也是…」。而玉嬌龍呢,她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獲得一點主動權,不被年長又有江湖經驗的師娘像傀儡一樣握在手裡。在這艱難的對峙裡,一個人進一分一毫,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輸。這輸贏的賭注,是以後的人生,是兩個人的生死。 碧眼狐狸的江湖,是武藝本領,師徒傳承,是不擇手段,你死我活,是恩恩怨怨,報復尋仇,是相信,背叛……她的江湖,有所有江湖應該有的東西。她的江湖,是吹了幾百年的舊曲子,可是依然悠悠然然的取人性命,撥撥弄弄的斷人心腸,輕輕鬆鬆的取了眼淚,留下空洞洞的平靜,靜候下一場重複。
她是玉家小姐,有安排好的人生。她拜師傅,卻陷入另一種對峙。她像一條拼命要衝破網的魚,但是她越衝的厲害,這網越緊。這魚兒在這網中得到塑造,將自己的身體變成鋒利、單薄的刀片,用來和網抗爭。她遇到羅小虎,自由地過了些時日,然而他依然無法解救她。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愛情是武俠中很簡單的情節,他們中間始終有個心結,孟思昭,他是俞秀蓮的未婚夫,李慕白的好兄弟。他們無法跨越那中間的阻隔,只好沉默的將愛意藏在心底。藏了多少年,藏到兩個人都不再有勇氣將它向前推進一步。是人生的捉弄與為難,偏偏要讓作為俠士的李慕白有這樣的選擇。
當他看到玉嬌龍的第一面,那眼睛就已經在說著愛意。人能隱藏一切,卻無法遮住自己的眼睛。他明白那是對他和俞秀蓮的背叛,可是情之所至,又哪裡是個人所能控制?如若能夠控制,他又怎麼會和俞秀蓮那樣不該愛的人糾葛了半輩子。他從玉嬌龍的身上看見的,是自己。玉嬌龍從山崖上跳下的時候,故事慢慢地閉上眼睛。關於掙脫,沒有答案。怎樣才算是掙脫呢?我們想要的「自由自在」究竟要怎樣才得以實現?嬌龍單薄的身體在雲霧中下墜,最終消失。最後一個鏡頭,是沉默的雲和山,樹木安詳。
《臥虎藏龍》是周潤發唯一一部武俠片,劇中成年人的複雜內心是當年年幼的我根本無法理解的,這部劇內涵深刻,看似是武俠片但卻融合了太多社會元素,難怪很多人在觀看時都覺得乏味。如果我們只是從武俠片打打殺殺的角度去觀看時,肯定是看不出其中李安導演所要表述的思想。一部注入靈魂的電影註定是成功的,周潤發當年在選劇本時就對它愛不釋手,能接到這樣的角色,發哥也是特別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