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為劉德華這位頂級演員,我真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牛的電影

2020-12-19 晴晴的娛樂日記

對於香港著名女導演許鞍華的電影記憶,大多數也許都同我一樣,來自於她2012年拍攝的這部電影《桃姐》。

電影《桃姐》根據香港一樁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的是一個女僕,細心照顧一家四代成人,最後自己也慢慢老去的故事。

而電影《桃姐》的演員,個個也都是大咖,男主角是劉德華,女主角是葉德嫻,通過他們的精彩演繹,才有了這部溫情脈脈的好電影《桃姐》。

本文將從故事背景,敘事手法,人性思考三個方面來具體介紹這部電影。

一,主僕的故事背景慢慢朝母子開始轉型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桃姐(葉德嫻飾)因為家中困難,所以去了「羅傑」(劉德華飾)家中做傭人。

從13歲開始,到六十多歲,桃姐的一生可以說就與「羅傑」一家人捆綁在了一起,她見過了第一代人的出生,更親手帶大了「羅傑」。

在之前,「羅傑」只認為桃姐是家裡的一個老傭人,只認為她是一個在他們家裡拿著工資的可有可無的人。

直到某一天,她因為中風,倒下,一下子沒了桃姐的照顧,一下子沒有了桃姐的料理,羅傑的人生一下子全亂套了。

不會自己做飯,不會自己洗衣服,最好玩的是隨便穿著一套衣服出門,居然被人認為是修空調的。

也是那個瞬間,羅傑瞬間意識到了「桃姐」對於他的人生有多重要,不僅僅只是一個傭人,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以此為背景,才有了後來羅傑和桃姐之間「母子」般的感情,別人問羅傑,這老太太是誰?

羅傑的回答是:「乾媽」。

雖然桃姐,沒有說什麼,但是也能看出她臉上的笑容,是真心的,是由衷的。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可能就是同樣住在養老院的老太太,有兒女,也有錢,但是兒女們在移民以後,就好像消失了似的,再也沒有來看過她。

對於老太太而言,此後餘生,除了等待,除了苟且,似乎已經並無意義。

還有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將自己的房子轉讓給自己的兒子以後,兒子就消失了,只有女兒時不時的過來看她,只有女兒一再勸她回家過年。

而她雖然明知道桃姐只是一個工人,明知道她無兒無女,但是每隔幾天就有「乾兒子」來看她,每隔幾天就有「羅傑」陪她出去玩,其實她眼裡的羨慕是藏不住的。

這種「主僕」的故事背景慢慢朝著不是「母子」勝似「母子」的方向在轉變,這個轉變的過程,其實就是足夠感人,足夠煽情的。

二,風輕雲淡的敘事方式

作為香港新浪潮代表人物之一的許鞍華,拍電影的時候,一直習慣用生活化,用的敘事方式去講述一個「直擊人心」的故事。

而在這部電影裡,許鞍華導演也用了同樣的敘事方式:

第一個:不過分渲染悲情。

比如電影裡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兩個鏡頭,第一個是桃姐出事以後,按照其他導演的敘事方式,肯定會安排「羅傑」親自送桃姐去醫院。

可是在這部電影裡,許鞍華就表現的非常克制。

120把人帶走,而羅傑卻風輕雲淡的待在沙發上,自己研究著怎麼用洗衣機,這種克制,這種不過分渲染悲情,其實就是許鞍華的功底,既表現了羅傑與桃姐這時候,還是主僕身份,也表現了感情的一種起伏。

第二個鏡頭,是醫生告訴羅傑,桃姐已經沒有救的必要以後,這個時候,羅傑對於桃姐的內心情感變化,對於桃姐的感情,已經從主僕之情上升到了「母子」之情。

而這個時候許鞍華導演還是足夠克制的讓羅傑沒有掉下一滴眼淚,只用遠景,只用背影,只用著急的電話,就將羅傑的內心複雜心理過程給刻畫了出來。

第二個:大量鋪墊,大量細節形成對比。

最能體現許鞍華電影風格的大概就是她鏡頭裡的大量生活細節,大量日常鋪墊。

比如開場桃姐去菜市場買魚,精挑細選,甚至買菜販子都已經習慣了桃姐如此,這才有了後來桃姐為了給自己的主人挑選傭人,嚴要求,高標準,因為她自己一直就是如此。

再比如剛開始她和羅傑走到一起的時候,永遠只肯跟在後面,可是到了後來,她開始習慣牽著羅傑的手,開始習慣了挽著他的手。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大概就是這麼一組沒有出現的對比,桃姐和羅傑閒聊的時候,聊到小時候羅傑總愛哭,都是桃姐抱著她去街上,他才不哭了,而等到桃姐老去,等到桃姐慢慢喪失意識的時候,也是羅傑推著桃姐去了街上,也是羅傑陪著她。

劇中有大量這種前後的對比,而這種對比給人造成的效果就是足以讓人欣慰,足以讓人感動,畢竟曾經桃姐照顧的那個小孩也長大了,他學會了感恩,他學會了反哺,而這種精神,這種愛的傳承,才是我們人性之中最光輝的一幕。

第三個:直白的人生故事!

在電影《桃姐》裡,許鞍華最大的一個本事就是並沒有為我們刻意誇大任何事實,也沒有為我們進行任何藝術加工。

她只用最直白的人生,她只用最直白的故事,就足以擊中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比如劇中出現的重男輕女的老太太,就是一個例子,她一生對大兒子好,把所有最好的,把自己最後的房子都給了大兒子,可是到了最後,過來照顧她的還是只有女兒,過來給她送終的還是只有女兒。

這種故事,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實在有太多,而許鞍華不加任何渲染,不用任何悲情手法,就這麼直白的將這個鮮血淋漓的現實,就將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近乎白描的放在我們眼前,才最真實,才最直擊人心。

這人間大多數人的悲喜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遭遇都各有各的相似,而許鞍華正是用這種相似的人生遭遇,用這種類似的悲喜,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真實的世界,我們展現了一段真實的人生。

而這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

三,這不是電影,而是人生

看過電影《桃姐》的人,大多都同我一般,到了最後,都會被桃姐和羅傑這一對「母子」之間的真摯感情所感動。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對這部電影評價最中肯的還是劉德華在拍完電影之後說的一句話:

這不是電影,而是真實的人生。

而從這部電影裡,我們也確實收穫了許多平常我們很容易忽視的東西。

第一個是:到底什麼是感情?

有人說感情,就是血緣關係,感情就是,互相喜歡。

其實從桃姐,從羅傑身上,我卻看到另一種答案,所謂「感情」,可能無關血緣,無關喜歡,也許只是單純的一次善意,也許只是單純的一份善良,抑或是像桃姐對羅傑一家人大半生的付出。

善良是感情,付出是感情,陪伴當然也是。

而這種善良是會傳承,這種善意是會感染,而這就是人性的光輝,而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第二個是:人性本善。

有人說人性本惡,有人說人性本善,各有各的說法,但是在桃姐,在羅傑,在這一批人的身上,我確實看到了善良的力量,確實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比如劇中羅傑的小學同學,能毫無保留的對桃姐的愛,比如桃姐生命的最後一刻,羅傑這個毫無血緣的乾兒子,真的願意為他送終。

當然最讓我感動的大概還是劇中配角身上的善:

一個腎不好的年輕女人,在過節的時候,給桃姐送了小禮物;養老院的主任,大過年的讓手下人回家團圓,自己一個人卻趕回來陪著桃姐他們;甚至總是騙桃姐的錢出去瞎玩的堅叔,最後也拿了一捧花到桃姐的葬禮前鞠躬。

小人物身上的善良,最真誠,也最樸實,而本片也正是在這種平淡的,真實的,善意裡,為我們講述了一段真摯的感情,一段真實的人生。

結語:

《桃姐》上映以後,電影導演許鞍華,憑藉此片拿了金馬獎和金像獎,而本片男主劉德華也因為此片從此,不僅僅只會演警匪片,不僅僅只會耍帥裝酷,其實還是一個文藝片男主。

而於我而言,這部電影帶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實的為我們展現了一段的人生,也真實的為我們展現了一段不平淡的過往。

一部電影,能從平淡中覺察出人生的真味,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這部電影似乎做到了!

相關焦點

  • 要不是張國榮把影帝輸給謝君豪,我真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牛的港片
    在皮哥看來,中國電影發展了這麼多年,為何依然停留在一個講不好故事的階段,歸根結底就是編劇的地位太低,有實力的作者不願意趟這趟渾水 其實不僅僅在中國,編劇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是個問題。 1997年香港上映了一部電影《南海十三郎》,影片講的就是一個編劇的傳奇而又悲壯的一生。皮哥今天就借這部電影,談談中國編劇行業之殤。
  • 要不是張國榮把影帝輸給謝君豪,我真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牛的港片
    在皮哥看來,中國電影發展了這麼多年,為何依然停留在一個本片中還有一位演員是黃霑,沒錯,就是寫出《滄海一聲笑》的那位詞壇泰鬥,他在片中演了一個小角色。很多韓劇都是編劇責任制,投資人是看編劇投資的,有的名編劇甚至有選擇導演和演員的權利,這些在中國幾乎不敢想像。
  • 要不是潘粵明與袁泉聯手,我真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牛的刑偵電影
    「我一生都夢想做一個世人矚目的藝術家,然而有一天卻有人通知我說從今天起你就是一名警察了。」邰林也是這麼覺得的,所以他非常不爽,內心總是蠢蠢欲動,不甘心。被解救下來之後,這姑娘說:「我叫劉雲,我的男友因為欺騙了我的感情,我結束了他的生命。」好嘛,這救的還是個殺人犯,又立了一大功。
  • 要不是葛優這張劇照,我真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牛的一部電影
    但這一潭死水的生活,因為家裡養的寵物狗卡拉而被徹底打亂。卡拉,一條雜交京巴,不值什麼錢,是老二從以前打麻將的朋友楊麗那兒搞來的。因為沒有辦養狗證,卡拉被警察帶走,第二天下午4點之前沒有拿證領狗,那卡拉就再也回不來了。
  • 要不是張國榮把影帝輸給謝君豪,我真不敢相信中國還有這麼牛的港片
    在皮哥看來,中國電影發展了這麼多年,為何依然停留在一個講不好故事的階段,歸根結底就是編劇的地位太低,有實力的作者不願意趟這趟渾水,名氣一般的就在這個圈子裡混口飯吃,反正編劇行業的天花板就那麼高,整個圈子固步自封,大家的進取心也沒那麼強。 其實不僅僅在中國,編劇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在全世界不少地方都是個問題。
  • 要不是周星馳劉德華輸給曾志偉,我還真不知道有這麼好看的愛情片
    對於內地觀眾來講,陳可辛的名字並不陌生,因為眾多明星經常用他的電影拿到最佳男女主角獎例如,《甜蜜蜜》的張曼玉、《如果·愛》的周迅、《投名狀》的李連杰、《中國合伙人》的黃曉明、《親愛的》趙薇等。熟悉陳可辛電影特點的觀眾會發現,其電影的「作者性」(即個人風格)不似王家衛、徐克、杜琪峯等人那般鮮明,但尤為擅長在「大眾性」(故事的通俗化與煽情性)與作品風格調性之間保持不錯的平衡,在兼顧不同觀眾觀影口味時做到了「好看」。與此同時,給了演員很多施展拳腳的空間。
  • 要不是因為陳佩斯,我真不知道姜昆,還演過這樣一部頂級喜劇片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提起足球題材電影,我們自然而然會想起2001年周星馳執導的《少林足球》。但官員們膽小怕事,不敢得罪洋大人,敢怒而不敢言。,才知道這部電影的。有人說《京都球俠》是集結一群喜劇演員拍出來的足球電影,這只是一句玩笑話。電影中除了陳佩斯這位喜劇演員,以及姜昆、唐傑忠兩位相聲演員加盟外,同時也有張豐毅、王姬、孫敏、高強這些優秀影星坐陣。
  • 若不是餘男這位圈內頂級女演員,很多人就不會知道這麼牛的國產片
    她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是龍小雲,角色設定設個很冷淡的女孩,卻也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餘男已經出道將近二十年了,但自出道以來最後改變圖雅生活的還有一個男人——森格,他是她的鄰居,一個愛老婆又怕老婆的矛盾體,說白了他的愛有些病態,即使妻子不愛自己卻總想辦法把她留在身邊,最後人財兩空,後來又和圖雅在一起,但是在婚禮當天,卻出現了不可避免的一幕,有人議論圖雅的「兩個男人」,還有人在說孩子的「兩個爸爸」,場面一度混亂。
  • 甩頂級富二代,拿下"黑道太子",朱珠憑什麼這麼牛?
    其實扮演慄娜的是朱珠,那個曾被評為"全球最美面孔"的她,不僅是擁有美貌,才華也是非常不錯的,甚至當初還甩掉頂級富二代,拿下"黑道太子",她究竟是憑什麼這麼牛?,讓她從小就有藝術細胞,甚至還請來中國最牛的爵士鋼琴演奏家孔宏偉來為她授課。
  • 撐起中國電影半邊天的劉德華
    今天2刷《拆彈專家2》了,是的,3天之前其實我已經看了。雖然我對劉德華還是非常有好感,我從來不會因為劉德華而買票看電影,實話實說,因為從來都沒有驚喜,我上一次看追龍,還是因為看到王晶,甄子丹和劉德華,當然,還有是雷洛探長的故事我看過了,所以想看看肥佬晶怎麼拍。而這次買票,是因為看到豆瓣評分居然8.1分,港產片好久沒有出過超過8分的電影了。
  • 不把這部電影稱作「爛片」,只是因為有劉德華
    因為在夢裡想,天馬行空可以,天花亂墜可以,但那僅僅是一場夢,看似美好卻很虛幻。既然夢想是空想,那為什麼還要做夢,因為要相信過程呀,這樣的模式化電影,之所以不把它稱作「爛片」,只是因為有劉德華。曾經的香港,是娛樂的盛世,不止有電影,還有音樂,遺憾的是,香港的音樂隨著香港電影一起日漸式微。
  • 這部電影的亮點,也就只有劉德華了,不然,一星都不給!
    以劉德華今時今日的影響力,他完全沒必要去接很多電影來證明自己,可是,他偏偏既要出現在臺前當演員,又要退居到幕後當監製,因為,他還是想要拯救一下香港電影。可惜,單憑一個劉德華,是無法挽回早已衰退的香港電影,而這部《熱血合唱團》大概就是最好的證明。
  • 要不是做了主持人,都不造人生還能這麼開掛
    厲害死了!她主持過N多牛逼人物的私人晚宴、牛逼明星的新聞發布會、牛逼公司的年會、牛逼品牌的商業活動……反正就是在牛逼的社交圈如魚得水,比如因為擔任了帕麗斯·希爾頓新聞發布會的主持人,與希爾頓成為了朋友,當然希爾頓大小姐的朋友也是略多,但不妨礙朱珠進一步發展人脈。
  • 劉德華表示永遠不會再合作,鄭佩佩:真丟香港演員的臉
    劉德華表示永遠不會再合作,鄭佩佩:真丟香港演員的臉說到劉德華這個男明星,相信大家一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劉德華出道這麼多年到現在,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是依舊風流倜儻,人氣還是特別的旺盛。其實他現在很少有新作品出現了,不是特別頻繁的出現在大家面前,但是只要他每一次出現都會引起巨大的轟動。
  • 劉德華有多牛逼?出道39年屹立不倒,獲得的榮譽比我吃的飯都多
    1994年,劉德華慈善基金會正式成立,乃政府認可之慈善機構,從來沒有公開募款,所以劉德華基金會並沒有跟著劉德華的影響力而被大眾知道,累計行善數百起,隨著汶川地震的行善,這一基金會才被人漸漸知道。,劉德華於鳥巢現場同殘疾演員同臺表演了《EveryoneIsNo.1》,北京帕運會開幕後,劉德華與韓紅合唱北京帕運會主題歌《和夢一起飛》。
  • 他是國家一級演員,曾罵劉德華「算什麼東西」,一生不與成龍合作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演員,他是國家一級演員,曾罵劉德華「算什麼東西」,一生拒絕與成龍合作,乍一看他似乎與圈內大佬關係處理不好,但還是有很多人在力捧他,他就是周潤發。周潤發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發哥」,發哥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賭神》系列電影,他在劇中飾演的「高進」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從瘋狂的石頭到桃姐,劉德華為中國電影鞠躬盡瘁,不該被遺忘!
    電影市場這樣對待劉德華,怎麼不令人心裡難受啊? 劉德華一直是個不老傳說。我一哥們兒是劉德華的粉絲,五年前他曾驕傲地對我說:"在我還是小屁孩的時候,華仔已經那麼帥了。現在我兒子都會打醬油了,華仔還是特麼得那麼帥!"
  • 中國電影圈裡,終於出了一個永遠「吹不破」的頂級演員
    其實對於演員來說,比「扮醜」更難的是在銀幕上「變形」,也就是在電影裡扮演比自己體型肥胖很多或消瘦很多的角色。肥胖的角色有時候還可以藉助道具,比如劉德華在《瘦身男女》《大塊頭有大智慧》等影片中,就是借用了特製的道具,讓自己的體型在電影裡大了好幾圈。但對於消瘦的角色來說,演員除了瘋狂減肥外,就別無他法了。
  • 從瘋狂的石頭到桃姐,劉德華為中國電影鞠躬盡瘁,不該被遺忘
    電影市場這樣對待劉德華,怎麼不令人心裡難受啊?,他身穿牛仔外套和綠色長褲,雖然有些瘦削,但依然用飽滿的熱情演唱了一系列成名曲,整個演唱會只持續了1個小時,許多人抱怨不過癮,可了解他的粉絲都知道他對歌迷有多貼心。
  • 劉德華,你真的很牛!
    一,平凡普通略顯艱難的童年        劉德華(Andy Lau),1961年9月26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新界大埔泰亨村,在家中排行老四,六歲時隨家人離開農村搬到九龍鑽石山的木屋區居住,這個鑽石山並沒有真正的鑽石💎,之所以會有這麼個炫目的名字,據說是附近有個石礦場,幹著能夠把石頭鑽開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