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道,古往今來,多少人都在研究,儒家創始人孔聖人五十而學《易》,這位老先生曾說,我如果早一點學《易》的話可能不會是今天這種狀況了。為了學習《易經》,孔子是廢寢忘食,韋編三絕,後來為《易經》作《易傳》,讓後人更好地理解與學習《易經》了,孔子對《易經》方面造詣非常深。有一天,魯國的國君向孔子請教說:「我聽說向東擴展房屋是兇相,是不是這樣呢?」
略懂一點風水的人都知道,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如果向東擴展房屋是不是白虎在動,是不是兇相呢?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找大師看看我們的風水,辦公桌子往哪兒擺、床往哪兒放更合適,家裡要不要擺放個魚缸,找找財位在哪等等。魯國公也是如此,就想請教一下這位聖人。那聽聽孔子如何說?
孔子說:我聽說,天下有五種事不祥,而向東擴展房屋並不在其列。此時魯國公又問,又是哪五種不祥之事呢?
第一種是「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
就是損人利己,會給自身招致不吉祥。因為有些人都愛佔個小便宜,那就是損人利己,這樣就不好。一些人認為,我家與別人家門對門,在風水上講「二家不可面相對,必主一家退,開門不可兩相衝,必有一家兇。」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一些大師就告訴事主用八卦鏡,殊不知你用八卦鏡別人也用,結果會怎麼樣呢?為了這點事最終會使兩家不和,甚至出現糾紛,前一陣子某地就因為聽信大師的對門用八卦鏡一事,對面兩家鄰居大打出手,出了人命。風水本身是為了趨吉避兇,但不可做損人利已的事情,否則也是身處不祥之地。
第二種是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
放棄了老年人不去贍養、不去關心、不去照顧,把所有的關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這個家庭就不會吉祥。為什麼呢?父母就像一棵大樹,孩子像是果實,樹幹是孩子的父母,而樹的樹根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等等。
我們總想著這棵樹的果實是碩果纍纍,很繁茂,那請問應該把養分與水澆在哪裡呢?是應該澆在果實上還是根基上呢?當然是根基上,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因為根基在下部,我們可能看不見,只看到那果實,養分和水直接澆在了果實上,結果這個果實接受不了這些營養,都腐爛了。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是不是也是這樣呢?在古代孝順父母叫「孝子」,可是現在全變了,叫「孝子」就是孝順兒子、孝順孫子。還有人說得更加可笑,他說:「現在有的人,他有了兒他就成了兒,有了孫兒他就成了孫兒。」兒女都變成了皇帝,這樣的教育方式,遲早是害了孩子,這種棄老而取幼的行為,就是家庭的兇相。如果你認為不應驗,十年之後再看結果就全明白了。
第三種是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
把賢德的人都放任了,任用的全是不肖之徒,這是國家的不祥。
第四種是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
老年人不願意教年輕人,幼年人也很傲慢,不願意向老年人去請教,這是風俗的不吉祥。
第五種是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也。」
聖賢之人,有智慧有品德之人,都隱居起來?因為他們不被重用,他們的諫言也不被採用,所以他們成了不用之人,那只能隱居起來了,愚蠢之人卻把權力給奪取了,居於領導位置,這是天下的不吉祥。
而第三種、第五種與我們老百姓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孔子講的不祥之事,告訴我們如何為國,如何為家,正如古人所言: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其實沒有絕對的好風水與壞風水,你認為不好的風水別人居住了,可能非常的興旺發達。而孔子正是給我們詮釋了風水的真正含義!你怎麼看?快在評論區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