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知乎上刷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那些所謂的為了孩子不離婚的父母?
其中的高贊回答,這樣寫道:高三畢業那年暑假,我幫著媽媽離了婚。如今,已經過去8年,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情,只是後悔自己做得太晚太晚。
我見過很多因為孩子不離婚的夫妻,他們各有各的不幸福,但不離婚的理由,都只有一個:為了孩子,說啥也不能離婚,不然孩子太可憐了。
他們自以為是的認為只要不離婚,就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可他們對於完整的定義,卻有些偏差。完整不是指家庭人數的完整,不是指爸媽媽媽稱謂的完整。只有夫妻一條心,恩愛有加,這個家庭才算完整的家。
與其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惡劣的家庭環境下,還不如趁早分開。
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的媽媽沉溺於妹妹的死不能自拔,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就是流淚,睡覺。凌霄爸爸回來,兩個人就是無休止地爭吵、摔東西、罵凌霄。
凌霄在媽媽面前膽小,卑微,甚至不敢同媽媽講話。他總是一個人寫作業,一個人做飯,他也從不與其他的小朋友接觸,玩耍。
可憐的凌霄就常常一個人坐在樓梯間,無聲地流淚。挨餓是常有的事情,直到後來媽媽與爸爸離婚一走了之,整個家才歸於平靜。
很多年後,凌霄的媽媽回國,她對凌霄說:「我現在很幸福,有了新的家庭,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我不在的這些年你爸也更自在了,多虧當初沒有聽你外婆的,讓我因為你繼續跟你爸爸一起生活,現在的我們過得都比當初要好。」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Hetherington博士研究了近2500名的離婚子女,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某些子女而言,與其讓他們留在父母經常衝突、充滿赤焰烽火的家中,還不如讓他們在單親的愛中成長,心理發展會更健全些。
我朋友小藝,4年前她就有了要跟老公離婚的念頭。但到了現在,依然還是沒有離開。她總說:孩子還小,不想讓孩子沒有爸爸。
小藝的老公喜歡賭博,背著小藝在外面欠下了上百萬的賭債。他將小藝一個人丟在家裡,自己躲到了外地。小藝每天睜開眼,門口都堵著一群來要債的人。
每次小藝給老公打電話,兩個人都會在電話裡你數落我,我抱怨你,然後大吵一架。
小藝說:要不是因為兒子,我一天都不想在這個家待著。
年僅8歲的孩子,每當看到媽媽歇斯底裡地生氣,就無比地害怕。他經常一個人跑出去,哭完了再回家。
可憐的孩子,一直都覺得媽媽不開心,都是因為自己。
有一次,小藝的兒子鄭重其事地對小藝說:「媽媽,你再給我找一個新爸爸吧,那樣你就不會每天哭了,我喜歡看你笑。」
那一刻,小藝的心裡五味陳雜。
小藝之所以不敢離婚,就是擔心離了婚,孩子就沒爸爸了。她擔心自己一個人照顧不好孩子,但仔細想來,這麼些年,也都是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啊。就算離婚,情況也不會比現在更糟糕。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莫裡斯桑達克曾說: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
父母愛孩子,而孩子也同樣愛著父母,他們只希望父母開心快樂。
父母貌合神離地生活在一起,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感覺不到溫暖,感覺不到幸福。久而久之,他們對家便不再有依戀、有期許,只有恐懼和排斥。
所以,千萬別把「為了孩子」,當作不離婚的擋箭牌。
王菲與李亞鵬離婚後,女兒李嫣跟著爸爸生活,但王菲對女兒的愛,並沒有因為離婚而減少,她一路陪伴著女兒的成長。李嫣也從未因為父母的離婚而自卑,她樂觀積極,走路都帶著風。
給孩子一個有愛有溫度的家,才是真正的對他好。
如果一段婚姻,真的沒有繼續下去的理由了。那就大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只有自己開心幸福,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