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從加音和亞伯爾的故事,我們看到嫉妒如何令加音最終對兄弟做出不公義的事,因而使加音與天主的關係破裂,也使加音與他被逐出的土地的關係破裂。破裂可從天主與加音之間生動的對話清楚地看出來。上主問加音說:「你弟弟亞伯爾在那裡?」加音答說不知道。上主再問:「你作了甚麼事?聽!你弟弟的血由地上向我喊冤。你現在是地上所咒罵的人」(創4:9-11)。我有責任關心照顧我的近人,若我罔顧與近人建立和維持適當關係的責任,將破壞我與自己、與近人、與天主及與大地的關係。聖經告訴我們,若上述的關係被忽視,且大地再沒有公義,生命本身將受到危害。諾厄的故事就是最佳範例:因為人不斷踐踏公義與和平,天主警告說要消滅人類:「我已決定要結果一切有血肉的人,因為他們使大地充滿了強暴」(創6:13)。這些古老的故事,充滿象徵性的意義,見證我們今天共享的信念:世上一切皆互相連繫,若要對他人實踐友愛、公義和忠信,我們一方面要真心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維繫與大自然的關係,兩者密不可分。
71.雖然「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創6:5),「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創6:6),然而透過諾厄這個無罪的義人,天主決定打開一條救恩之路。天主給予人類重新開始的機會。只憑一個善人就可重獲希望!聖經傳統清楚指出,創造主之手銘刻在大自然的節奏必須獲得恢復和尊重,一切才能更新。安息日的法律就是我們所見的例子:在創造的第七天,天主停止一切工作去休息。他命令以色列將第七天定為休息的日子-安息日(參創2:2-3;出 16:23;20:10)。同樣地,以色列每七年設立一個安息年,讓土地休養生息(參肋25:1-4),禁止播種,只許收割足夠供自己和家人食用的出產(參肋25:4-6)。最後,在相隔七個安息年,即四十九年以後,慶祝禧年,也是寬恕之年,「向全國居民宣布自由」(參肋25:10)。這法律不僅為確保人與人的關係,也為確保人與其生活及工作的土地的關係,可以是公平合理的;同時,也肯定大地的恩賜和土地的出產屬於所有人。那些開墾耕作、擁有土地的人有義務與他人分享土地的出產,特別是與在他們當中的窮人、寡婦、孤兒和外鄉人分享:「當你們收割田地的莊稼時,你不可割到地邊;收穫後剩下的穗子,不可再拾。葡萄摘後不應去搜;葡萄園內掉下的,不應拾取,應留給窮人和外方人」(肋19:9-10)。
72.聖詠經常勉勵我們要稱頌造物主,「他在諸水上將大地鋪陳,因為他的仁慈永遠常存」(詠136:6)。聖詠也邀請其他受造物與我們一起同聲讚頌他:「太陽和月亮,請讚美他,燦爛的諸星,請讚美他!天上的諸天,請讚美他,天上的大水,請讚美他!願它們齊來讚美上主的名號!因為上主一令,它們立刻受造」 (詠148:3-5)。我們不只是因上主的大能而存在,我們也在他面前與他一起生活,這就是我們崇敬他的原因。
73.先知們的著作邀請我們,在遇到磨難時,藉默觀創造宇宙的全能者,獲得更新的力量。天主無限的威能總不會令我們逃離他父愛的溫柔,因為在他內,慈愛和力量相逢。事實上,所有聖善的靈修皆要人迎接天主的愛慕,同時因他的無限威能信靠他。在聖經裡,釋放和拯救是出於同一位天主,也是創造宇宙的天主;天主展現大能的這兩個途徑,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啊我主上主!看,你以你的大能和伸展的手臂,創造了天地;為你是沒有困難的事。……你以靈跡奇事……從埃及地領出了你的人民以色列」(耶32:17,21)。「上主是永生的天主,是創造地極之主。他不疲倦,決不睏乏,他的智慧高深莫測。他賜給疲倦者力量,賜給無力者勇氣」(依40:28b-29)。
74.在巴比倫流徙的經驗,觸發了靈性的危機,導引人民加深對上主的信賴。天主富創造性的無限威能,鼓舞人民從悲慘的困境中重拾希望。多個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尋求拓展其主權,人民再次經歷考驗和迫害。忠信的人民對全能的天主的信賴加深,從中再次找到安慰和希望。「全能的天主!你的功行偉大奇妙,你的道路公平正直」(默15:3)。從虛空中創造宇宙的天主,可介入世界,消除所有邪惡。不公義不是不能克服的。
75.忘記天主是全能的創造者的靈修是不能接受的。若是這樣,最終我們會崇拜世俗的權力或企圖篡奪天主的位置,甚至自稱有無限的權利,可任意踐踏天主的創造。若要恢復世上男女適當的位置,除去他們對大地擁有絕對控制權的聲稱,最佳的辦法是再次宣揚一位具父親形象的天主,他創造和完全擁有世界。否則,人類只會不斷嘗試在現實中施行自己的法律和從中謀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