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抑鬱當「逆反」 孩子抑鬱非小事

2020-12-23 人民網貴州頻道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富東燕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7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困擾,抑鬱症發病率呈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專門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數據表明,2015年12月,該院兒童病房中抑鬱症比例是45.7%,平均年齡13.8歲﹔2019年12月,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6.7%和13.6歲。

哪些因素易引發青少年抑鬱症?青春期「逆反」和抑鬱症有哪些不同?家長應如何理解和幫助受抑鬱困擾的孩子?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病房主任、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曹慶久。

記者:引起青少年抑鬱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曹慶久:抑鬱症的起因包括生物學、社會-心理因素。生物學指遺傳因素,父母有抑鬱症或情感障礙,孩子抑鬱風險會增大。社會-心理因素包括學習壓力過大、家庭不和睦、缺少夥伴關系支持、遭遇校園霸凌等。另外,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不善求助、自理能力差、心理彈性能力差等,都會增加抑鬱風險。分析近年來抑鬱症患病率增高原因,大多和學習壓力大、家庭不和睦等社會現象有關。其中,家庭因素是孩子抑鬱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不幸福、家長對孩子關注度不夠、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切實際等,都可能導致孩子抑鬱。

記者:青少年抑鬱症該如何治療?

曹慶久:一種是心理治療,一種是藥物治療。輕中度抑鬱症、無安全風險的青少年抑鬱症,首先應採取心理幹預。心理治療並不是單純對孩子認知進行校正,是要基於整個家庭進行心理幹預。對於重度抑鬱或有自傷自殺傾向的孩子,需要同時用藥物進行改善。

記者:在抑鬱症治療中,目前主要存在什麼困難?

曹慶久:目前青少年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對心理治療需求量越來越大,但醫療服務能力遠遠跟不上需求。目前國內兒童精神科醫生隻有不到500名,不管是從醫院還是從社會上獲取相關醫療資源都比較難,因此抑鬱症治療更依賴於整個家庭的努力。

記者:家長應如何配合醫生,幫助抑鬱症孩子康復?

曹慶久:首先,很多家長並不了解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的症狀有什麼,當孩子發病時往往表現出不知所措,甚至認為是孩子「裝出來」的。因此,家長要對抑鬱症的臨床表現有所了解。

第二,得知孩子患有抑鬱症後,一些家長因為有病恥感,害怕別人知道、害怕留下看病記錄會影響孩子前途等,往往拖著不帶孩子去看病,從而耽誤了孩子病情。這樣非常不可取。

第三,在配合治療方面,最重要是改善親子關系,家長要多傾聽、多交流、多理解、少指責和批評,同時對抑鬱孩子要多支持和鼓勵。情緒低落、什麼也不想幹是抑鬱的症狀,這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於因為抑鬱不能上學的孩子,不要一定逼著孩子去上學﹔對於有自殺傾向孩子,一定要注意加強看護,防止意外發生。

最後,如果想更好幫助孩子,家長本身需調整好自己心態。很多孩子生病後,家長不能接受,表現得特別焦慮、總抱怨等,這對孩子影響很不好。家長要正確面對現實,積極帶孩子治療。

記者:青少年抑鬱症多發於青春期,該如何區分青春期「逆反」和抑鬱症?

曹慶久:很多青少年抑鬱症往往被家長認為是青春期「逆反」表現,但青春期「逆反」隻會持續一段時間,程度上也不會那麼劇烈,不會引起孩子社會功能方面的變化。而且,單純青春期「逆反」孩子,不會有抑鬱症那種持續痛苦難受的感受。因此,家長要了解這些知識,以便盡早區分。另外,如果孩子出現持續的軀體症狀,總是覺得身體某些部位不舒服,去醫院檢查也沒查出明確原因,也要考慮抑鬱的可能。

記者:家長如何發現青少年抑鬱症的早期表現?

曹慶久:臨床中我經常會遇到:當家長帶孩子來看病時,孩子已抑鬱好幾年了,只是現在不能上學或是出現了自傷自殺行為,這才帶孩子來看病。所以,家長在平時不要僅僅隻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平時應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多聊一聊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並積極引導幫助孩子及時解決。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相關焦點

  • 孕婦生完孩子失眠焦慮還「抑鬱」?醫生:產後抑鬱不是矯情,是病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提起產後抑鬱症,誰都不陌生,但在有些人看來,生完孩子就抑鬱,有些矯情。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一個剛生產完的女性,在坐月子期間,就患上了產後抑鬱症。抑鬱症,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的了解,輕則出現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重則則會有輕生自殺死亡,產後抑鬱也是一樣,它會導致新手媽媽出現各種各樣的抑鬱問題。
  • 心理學:原生家庭是抑鬱的根源
    匿名答友抑鬱本身就已經很痛苦了,很多父母還認為孩子是裝病逃避,這不但不會讓孩子擺脫負面情緒,反而更加逆反,加重抑鬱。家長會為自己抱不平,自己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最後結果讓孩子恨自己,到底抑鬱症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 孩子抑鬱了,情緒低落,不去上學,怎麼辦?
    小編發現很多家長對都有這樣一種困惑,就是孩子有抑鬱傾向,情緒低落,不去上學,也不愛和任何人都不交流,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裡,我該怎麼辦?   孩子抑鬱了,家長朋友們焦急萬分,一邊擔憂孩子的情況會嚴重下去,另一邊又擔心孩子的學業給耽誤,以至於把自己逼得像熱鍋裡的螞蟻一樣團團轉,這不但對自己的身體不利於健康,更對孩子的心靈是一種雪上加霜的傷害!
  • 因為產後抑鬱,她殺死了自己的孩子
    什麼是產後抑鬱?產後抑鬱症主要表現為憂鬱的三低特徵——包括情緒低、行為低、思維慢。同時,患者非常容易暴怒,傷害孩子或者其他家人。抑鬱症最嚴重的惡性後果是自殺,產後抑鬱症同樣如此,後者的自殺更嚴重,因為常常帶來的是擴大性自殺。
  • 小心冬季抑鬱!
    抑鬱障礙是一種高發病率、高復發率及高致殘率的慢性精神疾病。幾乎每個年齡段都有罹患抑鬱障礙的可能,女性多於男性(1.5:1~2:1)。單次抑鬱發作的平均病程約為 16 周,發作後痊癒平均需要20 周左右。若不治療,病程一般會持續 6 個月或更久。經過抗抑鬱治療,大部分患者的抑鬱症狀會緩解。 首次抑鬱發作緩解後約 15%~50%的患者不再復發。
  • 抑鬱,還有真假?教你區別真假抑鬱|寫給陌生人的第12封信
    但我還是會很傷心,我覺得她現在的心裡已經沒有我的位置了,只有她的孩子,她的家庭。她很幸福,我也是真得為她開心,可是一想到自己從此就一個人了,就很難過,一難過我就會哭,越哭就越停不下來,心裡也越來越鬱悶……可怕的是,我發現自己最近的情緒很不穩定,一點小事,就會讓我暴躁,甚至還會急哭,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得病了,前幾天測了一個抑鬱的測試題
  • 如何分辨自己是否產後抑鬱?
    大家好,在這之前給大家分享了一些有關產後抑鬱的相關知識,產婦自己如何調整,包括家人如何陪伴,今天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就醫須知,也就是說在什麼狀態下你就必須去正規的醫院去問診了 , 產後抑鬱的評估,如果以下症狀出現三個或者三個以上,而且時間維度在兩周以上,那就建議您去正規的醫院去就醫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而在這些抑鬱症患者中,青少年數量逐漸增長,在 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 記者走訪衡水心理門診:青少年接診量逐年增加 多數為抑鬱厭學
    「她這麼小,為什麼會輕微抑鬱呢?」近來,有部分家長反映,孩子的心理問題困擾著他們的家庭。記者通過走訪我市多家醫院的心理門診也發現,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逐年增加,專家提醒家長多注意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做到多溝通、多關注、早就醫。
  • 產後抑鬱,怎麼辦?
    有調查數據顯示: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 一則,現代醫學的觀點 現代醫學認為,產後抑鬱的產生與以下因素相關: 一則,懷孕期間孕婦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生完孩子之後會迅速降低至正常水平,激素水平的快速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抑鬱。
  • 謝娜趙麗穎產後痛哭,袁詠儀抑鬱:女人生孩子有多難?
    最近,馮紹峰在一次活動中談到生完孩子的趙麗穎。他說:「太太有小孩後變化有點大,似乎變得不堅強了,有時因為沒把兒子哄好,自己也會跟著兒子一起哭。」各方面的壓力來襲,她已經產後抑鬱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家人一直忽視。後來因跟婆婆吵架,婆婆用髒話罵她父母,倆人發生肢體爭執。而後選擇了攜帶自己12歲的大女兒,結束生命,最後釀就了悲劇。自殺、傷害孩子、帶孩子跳樓......產後抑鬱,已經逼得很多母親用極端的方式解放自己,你還相信產後抑鬱只是小事嗎?
  • 抑鬱是什麼?一圖分清抑鬱症和抑鬱情緒
    還是「哦,我也有點抑鬱」?關於抑鬱症的科普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繚亂,有的人錯把一時的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畫上了等號,不是小看抑鬱症的威力,傷了朋友的心,就是高估了自己的「病情」,把自己嚇得不輕。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有啥不同,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是一時情緒低落,還是患上了抑鬱症?
  • 薩古魯:抑鬱的根源及解決方法
    當今這個社會,很多人似乎都受到抑鬱的影響了。然而,薩古魯提醒我們,當我們小時候,快樂本是我們的自然狀態。他闡述了抑鬱的根源及如何由內往外解決這個問題。 當你還是孩子的時候,快樂對你來說是很自然而然的,而不是抑鬱。所以不要聲稱抑鬱是自然的。抑鬱意味著你無法維持你內在生命的活力。它甚至發生在你身體中——如果你抑鬱,乃至身體也會沉墜。你內在的生命不是充滿活力的——它變得沉重,並失去了活力,因為你沒有對它做正確的事。你給內在施加了太多外在的東西。你沒下功夫讓生命能量保持在高水平上。
  • 超越抑鬱的「微笑抑鬱」,常常會有這3種表現,希望你沒有
    在抑鬱症人群中,有一部分是較為狂躁的抑鬱症,這類人的抑鬱病情能及時得到醫治,但還有一部分人是更為可怕的「微笑抑鬱」,這類人往往會通過微笑來掩飾內心的焦慮,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的抑鬱表現。超越抑鬱的「微笑抑鬱」,常常會有這3種表現,希望你沒有1、莫名的焦慮感有很多人在生活中看起來總是笑意盈盈,但是這可能完全只是出於禮貌性的微笑,並不是發自內心,甚至是一種「皮笑肉不笑」。
  • 產後抑鬱,中國式媽媽埋葬者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2017年的統計:我國有50%~70%的女性都會在生產後出現抑鬱傾向,最終發展成產後抑鬱症的機率約在10%~15%,這意味著大約每10個產婦裡就有一個會遭遇產後抑鬱症。而這部分抑鬱患者的自殺死亡率為15-25% 。割雙眼皮不是為了美,而是避免產後抑鬱失明演員秦海璐曾在節目中透露,在生下孩子之後,就患上了產後抑鬱症導致眼球受損,不得不去做了雙眼皮。
  • 情緒識別——抑鬱情緒 我是抑鬱了嗎?
    生活當中,我們時常因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而情緒低落、不開心,甚至崩潰,我們可能會把諸如「我抑鬱了」、「我好抑鬱」的口頭禪掛在嘴邊,或是有過「我最近情緒好低落,是不是得抑鬱症了」、「我肯定是得抑鬱症了」的想法和判定。大家似乎很容易把一時的「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畫上等號。身處新冠疫情的陰影中,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脅,我們每個人難免如臨大敵、憂心忡忡。
  • 被抑鬱吞噬的人們,該如何自救?
    剛生完孩子,沒由來的就想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老公大吼大叫,想一走了之,我不止一次的想,為什麼我要生孩子?長時間的情緒低落、自責,悲傷,甚至失眠,暴飲暴食,讓我們以為只是暫時「心情不好」「壓力過大」。
  • 抑鬱症:很多孕期抑鬱和產後抑鬱的女性,其實都是假性抑鬱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先來說說這類抑鬱的人群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抑鬱女性,她們所認為自己的抑鬱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假性的。只要時間過去了,或者及時彌補她們缺失的東西,那麼就有可能得到緩解和減輕,並逐步消失掉。那麼,如何來理解「這部分假性抑鬱的女性患者呢?」
  • 【觀點】在德國抑鬱的華人,到底在抑鬱什麼?
    但現在還是忍不住想發這篇文章,一來是因為我這個人挺喪的,不覺得到新年真能使世界變好,二來我覺得抑鬱其實離大家不那麼遠。 為何人去了發達國家還會抑鬱?為何優秀的人更容易抑鬱?
  • 為何總是聽說全職寶媽帶娃抑鬱的,卻沒聽過婆婆帶孩子有抑鬱的?
    因為婆婆帶孩子再苦也不敢說,就怕兒媳婦不高興,還有婆婆帶孩子累死也沒人知道,因為婆婆不會上新聞。但凡帶孩子抑鬱的媽媽,都是因為男人丈夫和爸爸角色缺失不說,還要在精神上打擊寶媽,對老婆可以用苛刻來形容,而對待自己媽,多數都是心懷感激和心疼的。不過現在的年輕媽媽太嬌氣,不吃得苦,定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