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論文版權歸原刊發雜誌社所有!聚陽轉載及傳播僅用於回復社會「艾灸偽科學」論,不作其它定論。歡迎廣大同行複製轉載,讓中國艾留存千古】
艾灸對機體功能影響的現代研究
作者:蘇李,李亮,楊金生,朱兵
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關鍵詞】艾灸;機理研究;綜述
艾灸是指利用艾絨燻灼、溫熨體表一定部位,並藉助其熱力及藥物作用來平衡人體陰陽、扶正祛邪、調節經絡臟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灸療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歷代醫家重視,並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保健和治療經驗,但其作用的現代研究至今仍未形成較為統一的觀點。隨著自然療法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流行,以及人們保健意識的逐步增強,灸法作用機理的研究也備受重視。筆者通過對近10年來有關研究文獻的分析,分別從器官-系統水平和細胞-分子水平兩方面來探討灸法的作用機理。現綜述如下。
一、器官-系統水平
1、 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艾灸具有調節神經營養因子、神經遞質和受體,從而起到調控中樞神經功能的功效。
研究表明,艾灸不僅可以保護慢性應激大鼠的海馬神經元,起到明顯提高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含量的功效[1],而且能夠顯著增加老年前期大鼠大腦皮質5-羥色胺及其代謝產物(5-HIAA)含量,延緩機體老化過程[2]。
而艾灸增強胃運動主要是在中樞膽鹼能神經、M-受體的參與下完成的[3]。此外,艾灸一方面能顯著緩解患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症狀和體徵[4],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經中神經生長因子的含量,改善周圍神經病變[5];
另一方面,還可以應用艾灸血清促進體外培養神經節的生長[6]。由於機體多器官、系統都直接或間接處於神經系統的調控之下,艾灸的作用機理可能與通過調節多種神經因子、神經遞質和受體,協調外界的刺激,改變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組織形態和功能,從而起到調整體內多器官和系統的作用有關。
2、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艾灸具有調節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褪黑素和胰島素等激素的功效。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提高卵巢摘除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7],阻止雄激素缺乏症候群大鼠血清總睪酮和血清游離睪酮含量的下降[8],並能顯著降低類風溼關節炎大鼠血漿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升高血清皮質醇含量[9]。
艾灸還可恢復和促進大鼠褪黑素的分泌[10],參與免疫作用的高位調節。
臨床試驗顯示:
對於陽痿患者---
艾灸能提高睪酮和促卵泡激素含量[11],從而調整血清性激素水平,使性功能恢復正常。
對於糖尿病患者----
艾灸則可降低血糖,增強胰島β細胞對糖負荷的反應能力,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12]。
作為機體的重要調節工具,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相輔相成,起到共同調節生長、發育、生殖和代謝,維持內環境穩定的作用。
以上研究表明,艾灸對內分泌系統調節的機理可能與直接調控內分泌細胞或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共同作用來調節下丘腦-垂體-睪丸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等功能從而調整體內激素水平有關。
3、 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灸法對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主要體現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方面。
首先,灸法能夠提高小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殺傷活性[13-14],改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功能,而且該作用對正常小鼠影響不大,對免疫低下小鼠則功效顯著[15]。
其次,艾灸不僅可以增強NK細胞的活性[16],也可提高T細胞總量,調整T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及Ts/Th的比例[16-18]。
艾灸還能調節紅細胞免疫,升高RBC-C3b,降低RBC-IC,促進免疫複合物的清除[19-20]。
另一方面,艾灸可以調節體液免疫,對細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產生影響。
艾灸對細胞因子的調節不僅體現在降低大鼠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的水平,還體現在升高白細胞介素-12,降低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5、白細胞介素-6水平,調整Ⅰ型細胞因子和Ⅱ型細胞因子比例等方面[21-22]。對於白細胞介素-2,則可使之升高[23]或降低[21],這可能與不同的實驗造模所引起的疾病病因、病理差異有關。
由於細胞因子具備在細胞間傳遞信息、調節免疫效應的功能,艾灸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可能與此有關。艾灸還具有調節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功效。
臨床研究表明:
對惡性腫瘤患者----
艾灸組在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優於穴位注射和西藥組[24];
對於宮頸癌放療患者----
艾灸能夠顯著抑制其體內IgG、IgM含量下降,IgA的下降幅度也小於對照組[25]。
由於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禦、免疫自穩、免疫監視的功能,可以排斥外來抗原性異物,穩定內環境,並能及時識別、清除體內突變、畸變的細胞,因此在體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機理可能與調整單核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NK細胞和紅細胞的含量和功能,並通過調控細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進而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關。
4、 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首先,艾灸具有改善人體微循環的作用。
臨床試驗表明,艾灸可以改善患者甲皺微循環的血流速度、血流形態、血管管徑等指標[26-28]。
另外,艾灸不僅可以顯著調整健康人全血低切相對粘度和還原粘度、紅細胞剛性指數和聚集指數、纖維蛋白原和全血高切相對粘度[29],還可顯著升高老年人載脂蛋白A含量[30],對血清載脂蛋白產生影響。
實驗觀察發現:
艾灸不僅可以改善老年大鼠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31],調節動脈粥樣硬化家兔血清中血清總膽固醇、三醯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載脂蛋白B等指標[32],還能降低大鼠血液中三醯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34],降低血漿總膽固醇[33],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的含量,而且這種調節作用與機體的年齡和異常狀態密切相關,總體上呈一種先升後降的趨勢[33]。
循環系統作為體內的運輸系統,可以輸送氧和營養物質,排出代謝產物,對機體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艾灸通過調節血流變學和脂質代謝,起到改善循環和代謝功能的作用。由於心臟和血管運動同時又受到神經系統支配,並受體液調節的影響,艾灸的作用機理可能與三者的共同調控有關。
5、 對其他系統的影響
對於呼吸系統:
艾灸可以顯著提高健康人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量,降低最大呼氣中段流量、V25%肺活量時的最大呼氣流速等指標[35];
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灸法組較西藥組對於改善第1秒用力呼氣量、第1秒用力呼氣量佔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氣量佔預計值百分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36]。
因此,艾灸對呼吸系統的作用機理可能與其增加肺容量,從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有關。
對於消化系統:
艾灸不僅可以顯著提高大鼠胃黏膜血流量[37-38],提高血清胃泌素,降低生長抑素[37],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和轉化生長因子α含量,從而達到促進大鼠胃黏膜損傷修復的目的[38],還可以抑制大鼠結腸成纖維細胞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轉化生長因子β1,減少細胞外基質的積聚,達到防治腸纖維化的作用[39]。
因此,艾灸調控消化系統的機理可能與其直接或間接提高胃腸道血液循環、調節細胞分泌和增殖以達到改善胃腸等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有關。
艾灸還可促進患者骨折癒合和骨痂形成[40],
顯著提升骨質疏鬆大鼠血液中鹼性磷酸酶含量和降低尿中脫氧吡啶啉含量[41],提高骨質疏鬆大鼠骨折後骨鈣素和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促進骨折癒合[7]。
以上研究表明,艾灸對骨骼系統的作用機理一方面可能與促進骨形成,另一方面抑制骨吸收的雙重作用有關。該作用對於機體骨代謝而言是一種良性的調整,具有防治骨質疏鬆、促進骨折癒合的功效。
二、細胞-分子水平
艾灸具有調控多種蛋白和基因表達、延緩細胞凋亡的功能。
一方面,艾灸可以降低機體轉化生長因子-β1 mRNA[42]、白細胞介素-8 mRNA和細胞粘附分子-1mRNA表達[43],從而達到阻抑大鼠肺纖維化和促進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腸黏膜組織癒合的作用。
另一方面,艾灸還可以調控細胞凋亡過程。艾灸不僅能明顯降低原發性肝細胞肝癌大鼠γ-穀氨醯轉移酶和穀胱甘肽硫轉移酶在血中的活性,也可顯著抑制相關凋亡基因C-myc、N-ras、突變型p53的蛋白表達,抑制相關細胞周期調控基因cyclinD1、cdk4過度表達和p16的突變[44]。
艾灸還可明顯降低老年大鼠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達和活性測定[45],增強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達,減弱促凋亡蛋白(Bax)的表達,從而提高兩者的比率[46]。對家兔骨關節炎模型,艾灸則可顯著降低其軟骨細胞凋亡率[47]。
以上研究表明:
艾灸一方面可以降低體內某些有害物質的mRNA表達,另一方面能調控Caspase家族、Bcl-2家族和p53等功能,而這些物質在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由於凋亡是細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條件下受內在遺傳機制控制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調節生物體正常發育和生命活動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機制,灸法通過調控體內多種蛋白和基因,從而起到防止基因突變、延緩細胞凋亡和促進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恢復的作用。
三、展望
通過上述文獻分析,筆者發現,對艾灸的現代研究在系統水平上主要集中於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綜合效應對機體的作用。
艾灸對機體循環系統和其他系統的影響也有相關報導。
在分子水平上,艾灸則通過調控體內多種蛋白和基因的表達,起到防止基因突變、延緩細胞凋亡和促進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恢復的作用。
臨床上,艾灸對各種疼痛的緩解、癌症、糖尿病、骨關節炎、藥物或酒精依賴、婦科疾病等都有一定的療效,而這些疾病的產生也常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艾灸對於這些疾病的治療,可能與其同時作用於多個系統和水平,引發人體內神經、內分泌、免疫、基因等協同對疾病或外界刺激產生積極反應有關,這與傳統中醫的整體觀極為相似。
但有關艾灸的現代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如目前研究仍缺乏系統性,很少見到針對某一種疾病從器官-系統水平到細胞-分子水平的全面探討;
2、在臨床觀察中忽略艾灸的取穴、艾料用量和療程等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3、在療效評價時常割裂整個診療過程,僅關注於某階段、某項指標等局部變化,忽略對患者產生的包括生活方式、健康觀念和預後信心等多方面益處,難以體現傳統中醫的優勢。
筆者認為,今後艾灸對機體影響的相關研究應該更加系統化,以便構建較為完善的現代理論體系。
由於中醫對疾病的治療常常是在多因素協同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在今後艾灸機理的研究中應該儘可能考慮器官-系統水平和細胞-分子水平的綜合作用,從更多層面上對艾灸的機理做一個較為全面和深刻的分析。
此外,還應對艾灸部位、艾料用量和療程等影響因素的作用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或許可以得出與藥物作用靶器官、累積效應等相似的研究結果,甚至構建出一個類似於藥代動力學的“灸效動力學”新學科。
在療效評價時,應將定性和定量評價方法相結合,發揮針灸療法對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綜合調節優勢。這不僅有助於完善針灸的療效評價,也符合現代西方醫學模式的轉變趨勢。
只有這樣才能使灸法研究達到與國際研究方向一致的目的,並通過充分挖掘灸法治療疾病的實驗依據和現代臨床意義,形成獨特的、較為完整的現代理論體系。
總之,艾灸對機體的作用機理表現為宏觀上調控多器官、系統的功能,微觀上調節細胞凋亡,同時受到腧穴特異性、艾灸量效關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種機理的廣泛性和複雜性要求在實驗設計時應將局部和整體指標、生理和心理作用、短期和長期研究相結合,並排除混雜因素的幹擾,才能得出更全面、合理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Xiao-Hong Li, Cui Han, Lu-Fen Zhang, et al. Effect of moxibustion at pointDazhui on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chronic stressrats[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4,8(1):194-196.
[2]
鍾蘭,藍群,陳曉莉,等.電熱隔藥貼灸對老年前期大鼠大腦皮質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4,24(4):275-278.
[3]
孫世曉,王新梅,張江紅.艾灸貓“足三裡”穴增強胃運動的中樞作用機理研究[J].針灸臨床雜誌,2001,17(4):53.
[4]
曹春生,陳麗華,沈瑞清,等.“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06,12(12):1318-1319.
[5]
尹海燕,王靜,胥林波,等.艾灸治療大鼠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周圍神經保護機制[J].上海針灸雜誌,2008,27(1):41-44.
[6]
孫雙歷,汪洋,宋秀娟,等.艾灸血清對背根神經節神經突起影響的體外觀察[J].上海針灸雜誌,2003,22(7):19-22.
[7]
吳明霞,劉獻祥,吳炳煌,等.艾灸對去勢大鼠骨質疏鬆性骨折癒合的影響[J].現代康復,2001,5(6):46-47.
[8]
白如鑫,李沛.溫和灸對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症候群大鼠模型影響的實驗研究[J].針刺研究,2007,32(4):229-233,236.
[9]
劉旭光,黃迪君,郝亮,等.艾灸對類風溼性關節炎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3,9(2):137-139.
[10]
唐照亮,宋小鴿,李俊,等.艾灸抗炎免疫作用中松果腺褪黑素高位調節的研究[J].中國針灸,2001,21(7):429-431.
[11]
劉存志.燻灸神闕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2,22(9):594-596.
[12]
王海,王韜.艾灸大椎神闕對糖尿病病人胰島功能的影響[J].中國針灸,1999,19(5):305-306.
[13]
楊志新,張曉峰,趙英俠,等.艾灸增強小鼠細胞免疫功能抗腫瘤作用的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2,20(1):94-95.
[14]
楊志新,張曉峰,趙粹英.艾灸對小鼠淋巴瘤的治療及對免疫功能的增強效應[J].遼寧中醫雜誌,2001,28(10):635-636.
[15]
朱文蓮,劉仁權.艾灸大椎穴對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1):89-90.
[16]
袁民,傅莉萍,陳雪華,等.艾灸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3,28(2):115-118,150.
[17]
鞠琰莉,王黎,劉金芝,等.電針、艾灸、埋線對痛經大鼠T細胞亞群水平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誌,2007,26(9):43-45.
[18]
倫新,榮莉.足三裡、關元穴隔姜灸對老年人SOD、T細胞亞群的影響[J].新中醫,2000,32(4):24.
[19]
宋小鴿,唐照亮,侯正明,等.艾灸對實驗性炎症大鼠抗炎作用和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1999,6(12):31.
[20]
馬德香,王曉燕.隔藥餅灸延緩衰老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誌,2006,26(10):1433-1434.
[21]
李麗萍,華金雙,孫忠人,等.艾灸百會和太衝穴對慢性應激抑鬱模型大鼠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2006,24(9):1757-1759.
[22]
李戎,李文軍,蔡永寧,等.艾灸“肺俞”“膏肓”對BLMA5誘導肺纖維化大鼠肺組織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誌,2005,32(4):354-355.
[23]
李戎,周蜜娟,李翠霞,等.艾灸“肺俞”、“膏肓”對博萊黴素A5誘導肺纖維化大鼠Ⅰ/Ⅱ型細胞因子平衡調節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5,30(3):164-166.
[24]
範鈺,楊兆民,方銘,等.不同針灸方法防治惡性腫瘤化療毒副反應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針灸,2001,21(5):259-261.
[25]
喻志衝,徐蘭風,詹臻,等.艾灸對宮頸癌放療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誌,2002,21(6):15-16.
[26]
李愛華,萬志傑.艾灸百會穴對中風偏癱病人甲皺微循環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01,31(2):27.
[27]
張周良,李斌,馬巍.艾灸對甲襞微循環的影響的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2005,15(1):132-133.
[28]
張蕊,王玲玲,吳中朝.艾灸對33例正常老年人甲襞微循環的影響[J].中醫研究,2008,21(1):50-51.
[29]
張周良,李斌,劉樹林,等.艾灸對血液流變性影響的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2004,14(4):554-555.
[30]
吳中朝,王玲玲,劉躍光,等.艾灸對老年人血液載脂蛋白研究[J].中國針灸,1998,18(5):261.
[31]
黃誠,陳漢平,趙粹英,等.艾灸對老年大鼠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誌,1995,14(3):130.
[32]
馮起國,裴景春,馬鐵明,等.艾灸內關對家兔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誌,2002,29(1):48-50.
[33]
解秸萍,李曉泓,張露芬,等.“逆灸”調節大鼠更年期血脂、體重的效應規律[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1):67-70.
[34]
翟景慧,李曉泓,張露芬,等.“逆針”與“逆灸”對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影響[J].針刺研究,2005,30(2):80-82.
[35]
李健,季寶琴,趙寧俠,等.艾灸肺腧穴對健康人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陝西中醫,2002,23(4):346-347.
[36]
陳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氣至而有效[J].中國針灸,2008,28(1):44-46.
[37]
江慶淇,許文波,楊丹紅.艾灸對大鼠胃黏膜血流量的影響及與胃腸激素的關係[J].現代康復,2000,4(12):40-41.
[38]
易受鄉,彭豔,常小榮,等.艾灸預處理對應激性潰瘍大鼠胃黏膜增殖修復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2007,2(1):21-24.
[39]
劉慧榮,譚琳鎣,崔雲華,等.艾灸大鼠天樞、氣海穴對結腸成纖維細胞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轉化生長因子β1的調控作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49):9878-9881.
[40]
梁貴生,楊秩勝,胥英偉,等.針刺、艾灸治療脛腓骨骨折延遲癒合臨床體會[J].中醫藥學報,2000,28(2):59.
[41]
李晶,王豔,李平.針灸對去勢大鼠骨代謝影響的生化研究[J].天津中醫藥,2008,25(1):26-28.
[42]
李戎,李文軍,蔡永寧,等.艾灸“肺俞”、“膏肓”影響BLMA5誘導肺纖維化大鼠TGF-β1表達實驗研究[J].中國針灸,2005,25(11):790-792.
[43]
施徵,張衛,吳煥淦,等.艾灸對潰瘍性結腸炎結腸黏膜IL-8、ICAM-1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2004,22(6):1011-1014.
[44]
郭子衣,榮海波,刁燦陽,等.艾灸調控大鼠HCC癌前病變的細胞凋亡機制[J].上海針灸雜誌,2006,25(9):42-45.
[45]
杜豔軍,宋傑,孫國傑,等.艾灸對老年大鼠Caspase-3蛋白在凋亡信號轉導通路中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誌,206,28(7):3-4.
[46]
杜豔軍,孫國傑,康玉屏.艾灸對老年大鼠線粒體釋放蛋白Bcl-2、Bax在凋亡信號轉導通路中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2006,24(9):1679-1680.
[47]
王松,沈霖,肖琳.艾灸療法影響兔膝骨性關節炎軟骨細胞凋亡的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9):55-58.
申明:本論文版權歸原刊發雜誌社所有!聚陽轉載及傳播僅用於回復社會「艾灸偽科學」論,不作其它定論。歡迎廣大同行複製轉載,讓中國艾留存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