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尋跡(下):喝喝茶,看長牌,找棒棒軍

2020-12-19 澎湃新聞

我第一次去重慶的時候它剛成為直轄市,印象裡的山城是爬坡上坎、朝天門的棒棒軍、街邊打牌喝茶的人、江水潮氣氤氳的舊樓……後來重慶發展飛速,在網絡上也紅得飛速,人們匆匆地來挖掘出許多嶄新的打卡點,拍上一張張賽博朋克風濾鏡的照片和一段段光怪陸離的視頻。新的霓虹燈照亮嘉陵江兩岸,但我願意一去再去的始終是幾處老風景。

喝杯茶,圍觀一局長牌

川渝多茶館。不同於揚泰、廣粵地區的早茶店,川渝的茶館沒有許多講究和吃食,人們大多一杯毛峰或花茶,圍坐在四方桌邊,打打牌、搓搓麻將。

我去牛角沱搭輕軌,沿著地下通道走到江邊,在進站之前朝高架下面一瞥,正好瞧見幾張桌子支在斜坡的一個平臺上,人們坐在鋼筋水泥的巨大立柱下面喝著茶、打著麻將,在江風徐徐中悠閒一下午。

高架下面的濱江茶館 本文圖片均由黎瑾、紀韓提供輕軌2號線從渝中半島向西駛向九龍坡區,這裡有可能是全重慶最知名的老茶館:交通茶館。黃桷坪的風景與重慶別處都不同,居民樓有彩色的外牆與滿牆天馬行空的壁畫,它們是位於此地的四川美術學院師生的傑作。在其中一棟居民樓對面有個毫不起眼的入口,朝裡走通過一條短而窄的過道,便是交通茶館了。

交通茶館老房子建於上世紀60年代,原本是黃桷坪交通運輸有限公司的食堂,1987年才改為茶館對外營業。黃桷坪臨江,又有鐵路和老碼頭,周圍的街坊、工人、棒棒都常來茶館光顧,吃杯茶、擺一會龍門陣、打打牌,幾塊錢就能度過一段快活時光。川美的教授陳安健也是茶館常客,他在茶館寫生多年,許多喝茶打牌的老主顧都變成了油畫裡生動的主角。2005年,為了避免茶館被改成網吧,陳教授自掏腰包接手了茶館,交由旁邊交通旅館退休的佘定明經營。

屋頂的玻璃瓦透光照亮屋子,斑駁的磚牆掛著老式月曆,爐子上放著被燒得發黑的長嘴茶壺,夥計踏著滿地菸頭給客人添茶倒水,香菸繚繞著戰得如火如荼的棋牌,保留著七八十年代風格的交通茶館總讓我想起家鄉的許多老茶館,只是它們都漸漸消失在舊城改造的進程中。

交通茶館內喝茶下棋的老茶客我點了杯沱茶坐下,老茶客下棋打牌的起鬨聲和茶水沸騰的咕嚕聲交織,我突然有種錯覺:像是小時候坐在茶館裡,等著長輩的棋牌局結束,便一起回家吃晚飯。和那時候一樣,交通茶館的老茶客在常見的中國象棋、圍棋之外,有幾桌都在打長牌。我甚少在西南地區之外的地方見到這種長條形紙牌,即便是如今的川渝年輕人也很少有認得長牌點數、知道玩法的。傳說長牌是三國諸葛亮所創,所以玩法也變化多端,如諸葛亮的妙計一般繁多又複雜。長牌上的點數印得很大,倒是十分適合眼神不好的老年人,有時上面還會印著梅蘭竹菊或者水滸傳人物的圖案,和打長牌的人一樣都是老做派。

川渝一帶流行的長牌

戰況激烈的棋局吸引了許多圍觀者打牌的老茶客倒是一點不介意有人圍觀,反正他們也當了多年川美師生的寫生「模特「。近幾年不時有年輕人慕名找來茶館,舉著相機穿梭在桌凳之間。拍照拍視頻的人流水般來了又去,只要不影響他們的牌局,幾桌老茶客自是巋然不動的。可惜和小時候一樣,我看了半天,依然是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只得悻悻地回到自己桌邊。

正在對弈的茶客們名氣在改變茶館的客人構成,但商業化未必能消磨這裡的市井氣。柜子裡整齊地擺放著幾十個樣式不同的茶杯,它們屬於幾十位老茶客,茶館的夥計清楚地記得該給誰泡什麼茶,誰跟誰投緣、誰跟誰不合。

柜子裡擺著幾十個熟客的茶杯國企的退休職工、老碼頭工人、棒棒等等,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始終幾十年如一日地來到茶館喝茶會友,從平淡的中年喝到滄桑的老年,甘與澀的日子都浸泡在茶水裡。尋找棒棒軍

-「棒棒兒,棒棒兒!」

-「來咯!」

20多年來我一直記得《山城棒棒軍》的主題曲,這是90年代川渝最火的電視劇之一,演員都是本地人,臺詞用的重慶方言,講的是重慶一群特殊的打工階層「棒棒軍」的故事。

一根木棒、一捆繩子,便是全部的勞動工具。山城多梯坎,棒棒由此而生。他們守候在爬坡上坎的地方,見有人搬家運貨就趕緊迎上去攬活,三言兩語談好價格,便用繩子捆好貨物、再用木棒挑起,送到客人的目的地。大到家具家電、小到拎包提箱,乃至疏通下水道之類的雜活,只要市民有需求,隨時可以找棒棒來幹活。

他們大多來自川渝農村,老鄉拉老鄉這樣成群結隊地進城務工,因此被稱為「棒棒軍」。白天賣的是體力,夜裡擠在簡陋的工棚,棒棒為老家的親人匯去一筆筆錢,也試圖給自己攢下跨越階層的成本。

小時候來重慶我常能看見正在爬坡的棒棒,他們的腰被沉重的貨物壓成一張拉滿的弓,無形的箭指向在城市裡活下去的目標。

我記得劇裡面想讓三個女兒有錢讀書以後能活得像個城裡人的梅老坎、憨憨傻傻總想攢錢娶媳婦的毛子、固執死板卻因為正義感被歹徒刺死的蠻牛、幹活攢學費而且最後考上了大學的小孟……喜劇的故事寫盡了小人物的無奈與蒼涼,然而在電視劇之後的20多年來,棒棒在逐漸消失,消失在時代的浪潮裡。

2014年退役軍人何苦「臥底」進入棒棒行業自費拍攝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時,重慶的棒棒已然是「潰不成軍」的狀態。隨著發展,重慶有了新的貨運模式,散兵遊勇的苦力很少被需要了。曾經幾十萬人從事的職業,只剩下幾百位除了力氣與汗水一無所有的老人,一天的收入難過百元。

牛角沱一帶正在搬運家電的棒棒現在能遇見棒棒的地方還是解放碑、朝天門一帶。我從小什字的車站出來,就看見兩個棒棒在街邊休息。在山城炎夏中赤裸上身的大爺坐在樓梯上,眯著眼看一部老手機,旁邊站著一位身形消瘦、滿臉皺紋的老人,趿拉著拖鞋、皺著眉看來來往往的人群。我在旁邊等了一會,沒人招呼他們幹活,20多年前響遍山城的「棒棒兒」吆喝聲再也沒聽見過了。

小什字車站外的兩個棒棒正在休息渝中半島伸向嘉陵江和長江匯合處的尖角被來福士巨大的建築群佔據,摩天大樓高聳入雲,仰望時甚至隱約讓我心生恐懼。

來福士巨大的建築群屹立在江邊,背後是一大片批發市場在這片嶄新的建築背後,是朝天門老舊而凌亂的批發市場,街邊停著大小貨車、擺著成箱的貨物,僅存的棒棒大多都指望著這裡的貨商偶爾給他們一些活幹。下午4點多,兩個棒棒在梯坎旁邊徘徊,巴巴地看著貨商打包紙殼箱,可惜最後也沒被招呼去幹活。

一個棒棒正望著批發市場的貨商打包我穿過高樓間的道路走去朝天門碼頭。新修的道路讓我感到陌生,只有江風吹來的感覺是熟悉的。夏季的水位高漲,底層的商家在把店裡的東西往高處搬,我也終於找到了在幹活的棒棒。他們挑著桌子、椅子爬上高高的朝天門,仿佛二十年前一樣。

朝天門碼頭搬運桌椅的老年棒棒紀錄片和媒體報導都說現存的棒棒幾乎都是老人了,我遇見的也是。他們有的多年前就進城打工,見證了洪崖洞變成景點、解放碑的高度被超越;也有的是農村待不下去了,或者為了兒女過得好一些,也進城務工。年輕人甚少願意加入這個辛苦又沒落的行業,但老人沒有文化、沒有技能、也就沒有選擇,即便活計日益減少,為了活下來只能幹些最簡單的苦力活:棒棒。《山城棒棒軍》的主題曲唱道:「高高的朝天門,掛著棒棒的夢哦。長長的十八梯,留下棒棒的歌。」

解放碑早就不是重慶最高的建築,朝天門的碼頭也不是舊日的模樣,十八梯已經拆遷了,棒棒的夢與歌無處安放。這道老風景還能存在多久,誰也不知道。

(聯繫我們/投稿郵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老重慶尋跡(上):在舊貨市場淘舊書
    我第一次去重慶的時候它剛成為直轄市,印象裡的山城是爬坡上坎、朝天門的棒棒軍、街邊打牌喝茶的人、江水潮氣氤氳的舊樓……後來重慶發展飛速,在網絡上也紅得飛速,人們匆匆地來挖掘出許多嶄新的打卡點,拍上一張張賽博朋克風濾鏡的照片和一段段光怪陸離的視頻。新的霓虹燈照亮嘉陵江兩岸,但我願意一去再去的始終是幾處老風景。
  • 重慶方言劇《山城棒棒軍》你還記得嗎?
    《山城棒棒軍》97年播出的電視,火遍大江南北的一部重慶方言劇,兒時的記憶,曾經的重慶,看看這部方言劇的片頭曲,你還記得裡面多少情節呢?還記得這個喝麻了大哥嗎?還記得梅老坎背他最後變為被抱起走嗎?還記得毛子去找王家英被人販子綁起來的情節嗎?裡面有還有太多太多情節了,還有蠻牛最後為救老夫婦而犧牲情節?每每看到這部電視劇的片段瞬間記憶就大量的湧出,直到現在最記得的是就是梅老坎說毛子「不要結婚喲,個人過起好撇脫」這句話嗎?
  • 專家學者評讀平措扎西新書《尋跡——在珠穆朗瑪峰腳下》
    11月20日,平措扎西文化散文《尋跡——在珠穆朗瑪峰腳下》研討會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召開。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深入研討《尋跡——在珠穆朗瑪峰腳下》一書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對更好地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西藏作家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促進創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重慶本土方言劇《山城棒棒軍》演員今何在?
    《山城棒棒軍》是重慶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學研究會合作出品的方言喜劇,該劇講述了一群棒棒軍在重慶朝天門碼頭一帶,靠著一根竹棒、兩條繩索,下力討生活的故事。巴倒燙也是《山城棒棒軍》裡最出彩的角色之一,自己開火鍋店發了財,算是那個年代的高富帥了!但是卻天天被他的「大姨媽」折磨,最喜歡看的就是他跟胖妹兩個扯皮lia筋的情節,好笑得很!
  • 金橋碧雲美術館推出「童年玩具尋跡展」
    6月21日至8月2日,金橋碧雲美術館推出自主策劃的收藏系列展覽《「你去哪裡了」 —— 童年玩具尋跡展》。本次展覽有幸邀請到當代知名藝術家馬良,經過精心策劃,我們與上海市收藏協會玩具收藏沙龍會員朱宇翔展開深度合作,促成了此次《 「你去哪裡了」 —— 童年玩具尋跡展》。玩具,是每個人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記憶,我國玩具產業的興起和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背景有著密切聯繫,而其中,「上海製造」是在這個發展大潮中的關鍵詞。
  • 潮汕人到底有多愛「喝茶」?當地人:你們喝的是茶,我們喝的是命
    之前發過一篇潮汕人愛喝茶的文章,我發現就有很多網友來"懟"漫仔,說我們潮汕肯定沒有他們那邊愛喝茶。我看了有點哭笑不得,因為喝茶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我知道有很多地方都很愛喝茶,很多地方也有自己的飲茶文化,像廣州有早茶文化,四川也有茶館,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必要去爭個高低啊。
  • 《尋跡東莞》新書發布 37萬字記錄東莞城市故事
    當天,南方日報東莞新聞部攜手碧桂園莞深區域,精心打造的《尋跡東莞》一書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在新書發布會上,東莞本土主流媒體和駐莞媒體代表、嘉賓30餘人現場見證這一時刻。東莞市曲協常務副主席安冬,以及《尋跡東莞》締造者雙方代表——南方日報東莞新聞部主任江強和碧桂園莞深區域助理總裁王麗莎。
  • 暮春三月去喝茶,去哪兒喝?
    暮春三月實在是個好時節,武漢櫻花的直播並不能解近憂,藏在屏幕後的風光看不真切,此時意識到所說的,科技發達人類足不出戶就可以去往全世界,其實都是鬼話。如果可以,人類還是更想要真實的親自踏足,比如找個地方喝茶這件事。
  • 尋茶說讓喝茶成為了一件很酷的事情
    並不需要像以往花大量時間泡一杯茶,通勤出街、電影院標配,無論什麼情景都能成為喝茶的理由。在喝茶這件事上,無論是對新式茶飲的創新,亦或是這兩年與不同品牌間的創意合作,尋茶說成為了年輕群體中最為熱門的新茶飲開創者,尋茶說的出現,不僅讓更多不懂茶文化的年輕人慢慢了解茶,更讓喝茶成為了一件很酷的事情。
  • 今天幾乎絕跡的瀘州戳牌,才是四川長牌裡的王者 - 江陽沽酒客
    在瀘州長牌中,有大貳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但是另外一種長牌恐怕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瀘州一些地方老人的口中稱為「戳牌」。何為「戳牌」,現在我們知道的一些長牌,跟大貳類似的,有「上大人」紙牌的流傳地區是以湖北為中心,「字牌」(跑鬍子)主要流行於湖南地區,而除了瀘州大貳,另一種今天已經少見的「戳牌」即四川長牌,曾經比這幾種長牌影響都大,它以四川為中心,遍及西南地區。這種牌,實際上就是把骨牌(牌九)的花色印在紙牌上了。
  • 夏天喝綠茶、白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這樣的喝茶說法靠譜嗎?
    尤其是在中午小憩後,泡上一杯茶喝,特別的舒坦與愜意。不過,這適合夏天喝的茶,當真只有綠茶和新白茶嗎?未必見得。這樣的喝茶建議,太過絕對!從物候特點看,夏天高溫,陽氣外放。故而,需要多喝茶清心火。高溫的夏季,熱量不容易散去。持續的悶熱天氣,更是讓人的心情煩悶,出汗偏多,睏倦乏力。從喝茶的建議看,夏天多喝綠茶,新白茶有一定的道理。六大茶類裡,綠茶和白茶發酵程度低。
  • 喝茶養生提高免疫力,但也要喝對才行
    在這個非常特別的時期,很多人想通過喝茶來達到提高免疫力,抵抗疫情。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為茶不管是對人的身體和心情都是大有好處,多喝茶對於我們的健康大有裨益。 但是,茶也不是喝喝茶健康,如果從心情的角度看,只要喝的開心,那麼就可以。但是如果從茶的功效方面來看,只有掌握科學飲茶,只有懂科學飲茶,方談喝茶養生健康。
  • 大概就是老重慶的味道
    一言以蔽之,大概就是蘊含老重慶的味道吧,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01有歷史的年代感老舊社區,顧名思義,典型特徵就是「老」,從社區裡往往有多棵大樹就可見一斑,陽光照耀,樹影斑駁。石井坡社區,地名「中心灣」就自帶故事雙鋼路社區,一根扁擔,藏著《山城棒棒軍
  • 泰山尋跡12:走進泰安銀飾製作 感受傳統手工下的奇技「銀」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聶鵬 見習記者 裴楠 泰安報導由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一汽奔騰冠名、大眾網·海報新聞主辦、山東華騰一汽奔騰4S店協辦的「泰山尋跡一汽奔騰泰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探源之旅」活動走進走進泰山玉祥銀飾,感受傳統手工下的奇技
  • 喝茶喝多了有什麼問題?晚上可不可以喝茶?
    喝茶酒後亂性,這個可以算是總人皆知。但喝茶也能喝醉就是少部分人來說,可就不太清楚了,有時候還會擔心自己生病之類的。哪麼什麼樣的情況下稱為醉茶。其實醉茶並沒有什麼,備一些茶點(高糖分的食物)吃下去就好了。
  • 打卡攻略 | 跟我走一次「山城密道」 看一看本地人眼中的老重慶_大...
    若是偷閒得空,行走在城市脈絡的你們是否還是對老重慶情有獨鍾?這一次,讓我帶你把指針回撥,找回慢節奏,最平靜、簡單的快活。隨意找個吧檯坐下,伴著初秋的微風和若隱若現的陽光,喝杯咖啡吃一份甜點,看向窗外,歲月靜好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
  • 「東山尋跡」| 一份帶你無縫對接30年代的劇場指南
    「東山尋跡」發生的20世紀30年代,是一個異彩紛呈的時代。在西方,經歷過新藝術運動後的文化界充滿活力;在東亞,傳統美學與西洋流行融合交匯,碰撞出充滿設計感的大眾文化。除了充滿魅力的時代背景,本次戲劇巡演還匯集了四個藝術空間,由發生藝術節主辦,實在是不容錯過的珍貴體驗。
  • 喝茶是場「慢修行」,不懶也不閒
    有人說,你們就知道整天喝茶,啥也不幹,懶死了。 有人說,你們喝茶,跟打牌有什麼區別呢? 認為喝茶很閒的,大概以為喝茶就是在一些大茶館裡,邊喝蓋碗茶邊打牌閒聊吧。 但對於愛喝茶的人,平時也不是經常有空悠閒地坐在茶館裡喝茶。 繁忙的工作中,他們仍然會找時間忙裡偷閒,哪怕休息間隙只有十分鐘,也會抽空給自己泡杯茶。
  • 重慶山城棒棒軍,3200萬山城人永恆的記憶
    山城重慶的特殊地理環境孕育出了一個特殊的行業,他們有個重慶人都知道的稱呼——棒棒軍。▼1997年,重慶方言劇《山城棒棒軍》的播出,讓「棒棒軍」的威名遠播響至今。對於棒棒,很多人印象還停留在《山城棒棒軍》的詼諧、幽默,但是真實的棒棒卻是只要活著,就足夠艱辛。一根棒棒,一捆繩子,爬坡上坎,挑挑抬抬。棒棒們多半來自農村,當我們還在抱怨生活的時候,他們活下去就要拼盡全力。
  • 快三十年了,《山城棒棒軍》演員如今過得怎麼樣
    》、《傻兒師長》、《方腦殼的故事》、《柯德平外傳》……每拍一部都是滿滿的回憶,而《山城棒棒軍》無疑是影響力最深的。很多年過去了,《山城棒棒軍》的主創們怎麼樣了?前段時間的時候,有人曝出趙亮拍戲的圖,可能是上了年紀,人看上去有些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