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田木 任超 高維佳)位於西鹹新區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由教育部和我省合作共建,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平臺和載體。這裡正在建設「校區、鎮區、園區、社區」四位一體的創新體、技術與服務的結合體、科技與產業的融合體,努力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交大樣板。從上海到西安,再到創新港,西安交大人始終傳承「西遷精神」,邁向嶄新徵程。
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教學樓裡有一間特殊的小屋,這裡陳列著從1896年南洋公學創辦到1956年交大西遷的各類化學老物件,收藏者是交大化學學院退休教師郗英欣。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專員郗英欣:「建校的時候,我們不具備化學研究的基本條件,不僅說沒有相關的設備,沒有相關的儀器,連最最基本原料都沒有。」
郗英欣:「我們交大西遷來遷移的時候,是整體搬遷,所以說能搬來的東西都搬來了。這個就是普通的玻璃,有的甚至是用過的玻璃,都把它疊好。」
這些實物是交大西遷精神凝聚的見證,也講述著交大人潛心科研的往昔。在西部「矽谷」建設之際,郗英欣又被返聘為建設專員。
郗英欣:「這是1956年1月到7月興慶校區(建設)的建築,那麼它的裡面首先是青磚,青磚外面就鋪泥草的這個材料,泥草材料的再外面白灰。而(創新港)新型建築材料承重的部分就是混凝土,而這個是加氣混凝土,這是個輕質保溫材料。」
目前,創新港已有理、工、醫、文四大板塊29個研究院、300多個科研機構和智庫入駐,有包括數十名院士在內的3萬餘名科研人才,建設了一大批跨領域、國家級科研大平臺。
郗英欣:「我們原來自己去組建、自己去打孔、自己去接,現在設備和國外差距就很小了。」
郗英欣:「(西遷精神)這是一個精神財富,歷久彌新,希望新的年輕人都作為我們『西遷精神』的傳人。」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