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不可怕,梁朝偉就是將悲觀變成前進的力量,成家喻戶曉的影帝

2020-10-16 小說控聚集地

如果一個人整日都完全地沉浸在一種悲觀消極的情緒中,會大大影響他的工作,他更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恰當地控制自己的悲觀情緒,就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梁朝偉是大家早已熟悉的明星,他憂鬱的眼神和成熟男人的魅力讓很多人為之著迷。在一期《藝術人生》節目中,梁朝偉一直強調自己是個很悲觀的人。

梁朝偉說:「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很自卑、很害羞的人,所以才當演員,躲在角色後面很安全,否則我就去做主持人了。因為悲觀,我永遠只會往自己的缺點方面看,永遠看不到我自己好的地方在哪裡。」

但從另一方面講,因為他悲觀,所以他不怕失敗。他說:「如果我沒有失敗過,下回我就可能犯錯誤,而失敗過就會記住自己的缺點。如果我曾經做得很好,下回這個優點自然還會存在。不過,不能整天只記著自己的優點,不然會漸漸自大和驕傲。」

很明顯,梁朝偉把悲觀變成了一種鞭策自己前進的力量,使得他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

所以說,悲觀的性格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現實,而只是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要克服悲觀,保持樂觀,就不能害怕面對挫折。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退縮,更不能放棄;面對失敗,我們不能垂頭喪氣、灰心失望,更不能悲觀;面對傷痛,我們不能讓眼淚白流,我們不能因傷痛而失去勇氣;面對所有事情,我們都要樂觀向上。

這裡有一些克服悲觀消極思想的方法,大家不妨借鑑一下:一是注意力轉移法。

首先,要有意識地轉移注意的焦點。當你遇到挫折,感到苦悶、煩惱,情緒處於低潮時,就暫時拋開眼前的麻煩不要再去想引起苦悶、煩惱的事,而將注意力轉移到較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中去。多回憶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以此來衝淡或忘卻煩惱,從而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其次,可以自覺地改換環境。如外出散步、旅遊參觀,調換居住地點等。這樣通過新的環境,衝淡、緩解消極的心理情緒。最後是合理髮洩情緒法。所謂合理髮洩情緒,是指在適當的場合,採取適當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緒。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方式:哭泣。當你遭到突如其來的災禍,精神受到打擊心理不能承受時,可以在適當的場合放聲大哭。這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排遣緊張、煩惱、鬱悶、痛苦情緒的方法。

傾訴。當你心中積滿苦悶、煩惱、抑鬱等不良情緒無法緩解時,可以向父母、老師、同學、知心朋友盡情傾訴,發發牢騷,吐吐苦水。這樣使消極情緒發洩出來後,精神就會放鬆,心中的不平之感也會漸漸消除。

活動。當你的消極心理使情緒極度低落時,越不願參加活動,情緒就越低落;而情緒越低落,又越不願意參加活動。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使不良情緒加重。

如果適當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或跑跑步、打打球、乾乾體力活,或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使鬱積的怒氣和不良情緒得到發洩,這樣,原本十分低落的情緒就可以得到緩解。

相關焦點

  • 悲觀的人註定悲觀的人生
    同樣出自於一個家庭的兩兄弟,在求學階段的差異化成績,很明顯的能區分出不一樣的氣場,學生氣場是那麼明顯!同樣的,給我最深印象的兩種氣場,當屬悲觀與樂觀,消極與積極!積極的人笑總掛臉龐,樂觀的人總是在暢享未來的美好!而相反的,消極的人內心總會有各式各樣的不愉快,悲觀的生活態度註定悲觀人生!如果說悲觀與否僅會對個人帶來不良影響也算,它就像是人周圍的氣場圈,會輻射到身邊人!
  • 防禦性悲觀的人生:戰勝焦慮,只要悲觀就夠了
    你知道,為了不讓自己過得太焦慮、太難過,人類這種生物有多麼竭盡所能嗎?暴飲暴食、瘋狂購物都是表面的,在人性深處,我們還學會了防禦性悲觀。從名字上看,它就與單純的悲觀是不同的。馬上考試了,同學A說:「我都沒怎麼複習,這次肯定會考砸了!」結果成績一出來,非但沒考砸,還考了個滿分!嘿,你說氣人不氣人?
  • 悲觀怎麼了?我就是一個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
    我們似乎將自己困在了一個保護過度的世界中怎麼辦呢,對於我來說答案就是要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我們要嘗試去犯錯誤,因為失敗並不可怕。只要你建立一個小小的目標並全力以赴的時候,過程比結果來的更重要。做最好的準備,接受最壞的結果,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 樂觀與悲觀的區別僅僅在於那半杯水嗎?
    悲觀的人會想「我的遺傳基因、我的血型、我的上升星座,註定我就是悲觀的人,想變樂觀恐怕比登天還難。」虛雲老和尚在年譜中寫道「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個日本兵,那個日本兵拿出槍問他怕不怕,虛雲老和尚說:如果命中注定我要被你殺掉,那有什麼可怕的?因為命中都註定了。如果命中注定你不會殺我,那就更不用害怕了,所以不用怕。」這叫樂觀。
  • 悲觀是可以改變的,樂觀是可以培養的,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
    你周圍有悲觀的人嗎?你是悲觀的人嗎?你知道嗎,悲觀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思維模式,從悲觀的人變成樂觀的人。生活中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主要來源於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當我們面對同樣的困境,樂觀與悲觀的解釋風格,處世態度,帶來的結果卻大不相同。樂觀的情緒可以維持生命,悲觀的情緒卻能摧毀生命,讓你的人生永遠處在灰暗的天空中。我們先來看一看產生樂觀或悲觀的看法的原因:悲觀的人通常用悲觀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問題。人們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不幸的事情時,觀念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
  • 怎麼解決年輕人的悲觀?
    這讓不少沒有資源,能力又一般的年輕人,非常悲觀!他們覺得,奮鬥失去了價值。我想對這些青年說,不完全是這樣的,一定要堅持,因為:1.階層逆襲是困難,而不是毫無機會!相對於你們之後的數代人,你們面臨的階層逆襲難度是最低的,抓住機會,努力奮鬥,是最經濟的事!而且你們也必須這樣做,因為你們不努力,後代就會被階層限制更深,更沒有能力給你們提供好的晚年支持!
  • 《陽光普照》:悲觀其實是一種極致的樂觀
    我不大喜歡被人稱讚樂天派總感覺後面的路都得被「樂觀」裹囊著前進一句「樂天派」就那麼輕描淡寫地粉飾了我最黑暗那段日子裡所遭受的彷徨,無助,恐懼它很狡詐地隱瞞了深夜時分的酒精,眼淚,窘迫>事實上,我一直是個很悲觀的人不相信很多事情比如不相信世界上存在奧特曼我不相信奧特曼但相信光我不相信自己從未看見過的東西
  • 9個方法,消除你的悲觀思想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因為我們承擔了更多的責任,或者生活中經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從而讓我們變成悲觀主義者。當你專注於自己擁有的東西時,這將有助於你保持積極的態度,並讓你避免悲觀。3.不再將挫折視為失敗悲觀的人,都會傾向於認為失敗是世界末日,因此會放大生活中的挫折。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障礙,障礙是我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重要的是要對障礙保持清晰的認識。看看你的挫折是什麼,畢竟從挫折當爬起來,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 當天使戴著魔鬼的面具時,投資者應當悲觀,還是樂觀? 劉軍寧
    看待投資的哲學也只有兩種:一種是樂觀主義投資哲學,一種是悲觀主義投資哲學。對投資和投資者而言,到底是應該樂觀,還是悲觀?有人或許會試圖用辯證法來回答這個問題:該樂觀時樂觀,該悲觀時悲觀;既不要樂觀,也不要悲觀;既要樂觀也要悲觀。這是辯證法還是詭辯法?是讓人更明白還是更糊塗?樂觀主義分兩種,一種是一相情願的、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一種是審慎、謙卑、保守的樂觀主義。
  • 樂觀與悲觀的人不同的結局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而樂觀的人生活的會更開心,其實也有研究表明樂觀的人更容易成功。墨菲定律是什麼?簡單說: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變成壞的結果,那麼不管可能性多小,它總是會發生。其實想想,這就是悲觀的想法,樂觀的人,即使覺得結果會變壞,還是會做好萬全的準備,並且還是奔著好的結果而努力的,有時候反而是正樂觀的人,會扭轉乾坤,得到圓滿的結果。接下來分享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分享的10項保持樂觀的準則:1、活在當下,認真對待每天的飲食和睡眠。2、每一天都有計劃和目標,不浪費光陰。
  • 積極樂觀的人和消極悲觀的人
    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巨大的差異的根本原因卻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基因。也就是說我們這些有快樂的天賦的人,是受到上天賜福的人——冥冥中,造物主讓我們從自己的父母那裡繼承了良好的基因。樂觀的人不太可能理解悲觀的人,除非他接受了專業的心理學訓練,否則他可能本能的認為那些悲觀的人是一群自作自受的想法有問題的人。
  • 《悲觀生物學》MV容祖兒演技大爆發,真的不考慮往影視圈發展嗎?
    容祖兒新歌《悲觀生物學》由黃金組合打造:伍樂城作曲,黃偉文填詞,MV日前首播,6分24秒的MV中,有2分鐘無聲畫面,這兩分鐘,沒有半點聲音,只有一對作分手最後告別、淚眼凝視的男女,未聽歌詞就可以讓無數歌迷落淚。MV由香港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彭秀慧執導。
  •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才真正明白悲觀的益處!
    叔本華的哲學之所以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或許更多的源於他的這個思想基礎,即從最低以至最高等的意志現象所顯現的各階段中,意志總是孜孜不倦的努力著,但並沒有最終目標或目的,因為努力就是意志唯一的本質,無所謂達到目標而告終。所以,它永遠無法獲得最後的滿足,沿途只有荊棘和障礙、痛苦和無聊、掙扎和焦慮,就這樣永無盡期地持續下去。那麼,叔本華為何對人生如此悲觀呢?
  • 我是自卑且悲觀的——江疏影
    從《我在北京等你》到《清平樂》,不知道是劇本的原因,還是真的是表演的問題,就是讓人不太想看的下去她的表演模式。本來滿懷期待的去看劇,但過於沉悶的表演讓觀眾無法堅持。今日, 稱自己是怎麼也捧不紅的演員,文中她訴說自己是自卑且悲觀的的,很多人的評論也有傷害到她,她也稱自己想要紅,想要合作更好的班底與更有力量的演員。
  • 一個悲觀的基督徒如何常常喜樂?
    最近妻子說我太「喪」,意思是我總是活潑不起來,總是把事情想得很糟糕,總是會想到不好的結果。我猜很多人和我一樣的吧,對生活沒有什麼安全感,對事情總是抱有悲觀情緒。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們寫同學畢業錄,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就是「樂觀」。樂觀的反面就是「悲觀」。當時我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定是有一定比例樂觀的人,也有一定比例悲觀的人。
  • 孩子遇事總是很悲觀怎麼辦?父母要了解下「斯萬高利效應」
    奇蹟發生了,表演者把牌全都攤開,每一張牌都變成了紅桃k,而這個魔術變化過程,時常被心理學家比喻成人的思想變化,稱它為斯萬高利效應。首先,先去了解悲觀和樂觀的區別有一個比較出名的關於悲觀和樂觀之間的區別的小故事,裡面的內容非常簡單,說的是桌子上有一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認為怎麼只有半瓶水了,為什麼不給我裝滿一瓶,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意見?而樂觀的人會覺得啊,真好呀,自己還剩下半杯水可以喝?
  • 思考 厭世 悲觀 人生意義
    比如尼採,他對人生持悲觀的論調,擁躉很多。思考人生和生活,本不應該持有某種傾向性,因為傾向是認識的阻礙,更不應該對生活和人生進行盲目的悲觀或是樂觀的界定,但悲觀論,往往很有市場,能得到廣泛的支持。這種傾向性極強的行為,本身就是對思考的否定,而不是哲思應該有的立場,哲思應該是中立的,是客觀的,是理性的,是基於對事實的陳述,對問題的探究,對人生的全面的認知,不盲目悲觀,也不盲目樂觀。我們應該做的,恰恰是對自己的這種傾向進行審視,警惕自己的這些傾向,因為傾向本身就是個錯誤,是我們被一些東西帶走了,帶偏了方向,失去了理性的認知能力,沒有了駕馭認知能力的可能和空間。
  • 努力也沒有用,不努力行不行?孩子過於悲觀怎麼辦
    ——切斯特頓沒有人天生是悲觀的,但是孩子的成長環境會改變孩子對人生的態度,一個過於悲觀的孩子,他的悲觀大部分都來自於成長環境和父母。一旦孩子過於悲觀,他會活得很辛苦,只是很多時候很多父母都不能及時地發現孩子的這種悲觀情緒。
  • 空白格,其實生活不需要太悲觀
    刷新著一個個網頁,也不知道自己想看什麼,一遍遍地翻著通訊錄,卻不知道要幹嘛,也許習慣了吧,一個人,其實很簡單,其實很自然。其實並不難,是你太悲觀6個月的實習結束了,半年的時光匆匆流逝,自己也從一個大學生變成了一個社會人。半年,自己也蝸居了半年,一個人上班,一個人下班,一個人熬夜做畢業設計,一個人面對慢慢長夜,一個人適應工作中的坎坷與艱辛。
  • 樂觀與悲觀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說你的詩寫得好,有文採,但你運氣不好,看看滿朝官員,都很風光,只有你自己在外界蹉跎23年之久,大概是你太有才了。白居易在詩中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