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3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全景式警務紀實片《派出所的故事2019》正在上海東方衛視熱播。1月2日晚,第三集《平安圖鑑(上)》如約而至,再次引發了熱烈反響。
本集中,民警處置的一樁樁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在網友的評論中引發陣陣點讚,「民警講話有水平的,學習了!」「不愧是一線大城市的警察,執法有藝術。」「大讚調解糾紛不留尾巴。」 心比心暖人心 熱情服務贏讚譽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伴著我們成長,兒歌裡小朋友拾金不昧的品質讓人稱讚。「一分錢」到了警察叔叔手裡是怎麼回到失主那裡的呢?這次出鏡的民警終於幫我們把這首兒歌的故事講完整了。
第三集中古美路派出所尋找錢包的片段讓古美街道萬源三居居委書記尹音印象深刻。看完節目後,她感嘆道:「特別喜歡這種正能量的節目,讓老百姓可以從紀錄片中了解普通而不平凡的警務工作,更加感受到從警人員工作的辛苦與不易。微信尋主等點滴細節反映出民警服務群眾的熱情。」
古美七居居委書記劉琪天天與社區民警打交道,他表示:「民警的工作沒驚心動魄的情節,卻都是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小事,往往是這些小事的解決促進了社區的和諧。馬蜂窩、掉錢包這種事情雖不起眼,但真的讓人遇上了是又著急又惱人,派出所的民警卻急人所急,想各種法子去解決問題。晚上10點多了,沒有一點疲累,當成一件案子一樣去積極偵破;馬蜂窩處理完了再次上門回訪提醒居民,這份熱情難能可貴,我要為民警點讚。」
剛柔並濟巧處置 有理有據有溫度
民警們每天處理得最多的警情,就是社區裡各種各樣的糾紛。面對一起醫患糾紛,民警在現場作出的每個決策,都在努力找到這兩者的平衡,體現出法律的剛性和執法的柔性。他們時而是執法的利器,時而是溝通的橋梁,時而雷霆萬鈞,時而和風細雨。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片社區的安全、和諧。
看完節目,身為醫護人員的浦南醫院副院長錢忠心不無感觸地說:「醫院作為一個救死扶傷、人員密集聚集的公共場所,是需要一個和諧、良好的就醫診療環境的。同時醫院也是治安防控的重點單位,很多治安糾紛事件需要轄區派出所的大力支撐才能得以解決。構建和諧、良好的就醫診療環境,離不開公安民警的默默奉獻。」
浦東新區南碼頭路街道社區平安辦公室主任李宏林表示:「在基層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糾紛,不同的利益主體強烈表現出不同的利益訴求。處理好這類矛盾,需要我們協調矛盾的各方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努力在情理法三者之間,最大限度的尋求利益公約數。這期《大城無小事》中處理醫患的南碼頭社區民警,在了解事實、尊重事實的基礎上,不斷在矛盾雙方訴求中間尋找平衡點,在剛性法律面前,最終達到雙方共贏的結果。」
溫情執法促和諧 「穿針走線」繡平安
社區民警既是社區裡的管理者,也是服務者,嚴格執法和熱情服務對他們來說一直是相輔相成的。小區群租房擾民,房東自己意識到了,主動提出要整治。房東配合社區民警拆違,社區民警也會為房東多考慮,在執法辦案的同時,力所能及地給予居民便利和幫助,正是構建和諧社區應做的分內事。
看完第三集,長寧區華陽路街道調研員毛毅表示:「社會治理是一套『組合拳』,對於『頑疾』既要重拳出擊,也要合理疏導。就像周警官在拆除群租房裡的隔板,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不忘對租客進行安全教育。儘管一開始有人不理解,但在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導下,終於配合民警完成了執法工作。對於這一場景,我感同身受。我們既是城市的管理者,也是社會的服務者,在嚴格執法的同時也要熱情服務,這樣才能獲得市民的理解與支持。打造最安全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靠的就是像繡花針一樣精準細緻的警務管理和有效執法。正是有基層社區民警的嚴格執法和人情關懷,加上每個人的懂法、守法,才能共同構建和諧社區。」
長寧公安分局華陽路派出所青年民警孫淳看完節目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看這檔節目的時候,我時時刻刻會將自己帶入到場景之中。特別是那些具有豐富一線執法經驗的老民警,他們對於各類突發案件、疑難案件、複雜警情的處理和處置,也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剛剛從事公安工作的青年民警學習。這既是對老一輩公安人的致敬,也是一本給我們新一代公安人的『職業圖鑑』。這是一種溫度的傳遞,也是一種意志的傳襲,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原標題:《穿針引線織就社區平安網 《派出所的故事2019》第三集引發熱烈社會反響》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