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少年殺人事件

2021-02-21 這裡有家小酒館

       當我聽到消息,趕到縣衙的時候,整個公堂已經被人群給圍了起來。

       

       唐縣令端坐在「明鏡高懸」的牌匾之下,一臉凝重。

       衙役的身影一個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兩排荷刀持槍的戰士。

       老白坐在縣令的左手邊的太師椅裡,閉著眼睛,面露不忍。

       

       一具屍體蒙著白布擺在大堂中央,一個哭得梨花帶雨的婦女頭扎白布,抱著兩個同樣泣不成聲的孩子,跪在屍體旁邊。

       另一個面帶惶恐的婦女抱著一個倔強的少女。

       少女手裡死死箍著一個少年。

       少年齜牙咧嘴目露兇光盯著地上的屍體,嘴角還帶著血漬。

       

       「太慘了,你不知道啊,賴家娃子那叫一個慘哦。聽說是被那個小東西一口一口咬死的。」

       「哪個小東西啊?」

       「喏!」一個油膩的下巴往前一指,「王家從山裡面撿回來的小東西嘛,聽說是被狼畜生養大的。」

       「怪不得會咬人呢。」

       

       「你們懂什麼!那個姓賴的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人,肯定是他先調戲王家小姑娘,才被人家養的狗咬死了。」

       「就是,姓賴的整日遊手好閒,就喜歡調戲良家婦女,死有餘辜。」

       「就是可惜了賴家小娘子和兩個小娃娃。」

       「肅靜!」

       「賴家娘子,你說那王家的小子咬死了你的丈夫,可有證據?」

       頭戴白巾的女子雙手舉起一張狀紙,師爺接過狀紙,遞給縣令,縣令看完,「傳仵作!」

       一個駝著背,畏畏縮縮的小老頭走進了大堂,跪倒在屍體。

       「大人,小人已經驗過死者的屍體,與那個.」他的臉夾著肩膀,用眼角的餘光偷偷瞄了那個還在齜牙的少年一眼,「與他的牙印一摸一樣,而且方才,軍大爺還在他嘴裡,發現了死者身體的一部分。」

      

       「好可怕,這小崽子會不會突然發狂,把我們都咬死啊?」    

   

       「大人,仵作所言非虛,但他卻沒說,賴老三是死於何地?」此時正在說話的人,似乎是王家人請來的狀師。

       「何地?」

       「這賴老三,是死在王家後院,大小姐閨房門外。」狀師扭頭問王家大小姐,「大小姐,請問,事發當時,你在何處?」

       「我正在房內歇息。」

       「那敢問,令尊令堂何在?」

       「家父家母有事外出,家裡只我一人。」

       狀師起身,一拱手,慷慨激昂:「大人,賴老三趁著王家老爺夫人都出門,家中只有小姐一人之際,翻牆進入王家後院,還試圖進入小姐閨房,其居心之叵測,可見一斑。」

       「不然,大人,賴老三雖有不軌之心,但終究沒能形成事實。更何況,就算賴老三有心為惡,也自當有法律制裁,怎麼也輪不到王家人去殺害他的性命。」

       又一個狀師站了出來。

       

       我偷偷溜過去,軍士大都認識我,也就放我過去找老白。

       「什麼情況?我剛收到消息就過來了。」

       老白嘆了口氣,也開始低聲說起了經過。

       那個少年,是王家老爺進山的時候撿回來的,他當時正和一窩狼崽子一起廝混,老王頭把少年從狼窩裡帶了回來。據說他是小時候被遺棄在山裡,是被山狼養大的。

       老王頭把少年帶回城裡, 想要讓少年重新變回人。

       可惜,還沒等老王頭徹底把少年教育好,就發生了這種事,狼少年把賴老三活活咬死了。

       我和老白交流劇情的時候,兩個狀師的辯論已經到了針鋒相對的地步。

       最終,還是老王家的狀師贏得了最終的勝利,他說:「這位少年從小被遺棄,是被狼撫養長大,沒有接受過人類社會的薰陶,其性格、其行為,更像狼,在他還沒有真正變成人之前,不應該以人法去強求他。」

       

       最終,唐縣令做了判決。

       少年不會被以殺人罪判刑,殺人罪是給人定的罪名。但他會被當做一頭襲擊人類的狼而處死。

       凡牲畜,傷人性命者,皆殺。

       老白命手下的軍士,從哭天搶地的王家大小姐手中,帶走了狼少年。

       行刑之地選在森林邊,不允許老百姓圍觀,但老白強行把我拽到了現場。我眼睜睜看著他把那個少年放歸了山林,然後他指著一顆人頭大的石頭,「來,給我變個人頭出來。」

       我瞪了他半天,試圖喚醒他心中因為坑朋友而出現的一絲絲羞愧,無果,只好給他變了一個障眼法,讓他拿回去糊弄賴老三的家人。

       這混蛋肯定早就想到了這一招,就算沒有我,他也能矇混過關,只是有了我的法術,會更容易一些。

       這臭不要臉的!

相關焦點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二三事
    2015年10月末,「奇遇電影」的蔣郎曾為《南方周末》撰寫過一篇關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修復版的文章,對我做過一次採訪,以下是採訪完整版內容。同時把黃建業寫的《楊德昌電影研究》裡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人物關係圖掃了上傳,兩者都傳在了新浪電影論壇。同期好像還傳了一張文德斯電影的劇照還是海報記不得了。
  • 這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便是這樣一部電影。它所表達的東西實在太過豐富,能夠解讀的地方也實在太多,仿佛用多少文字也無法敘述完全。或者說不管如何解讀,也許都會留下遺憾。《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如果提到小麥最喜歡的一部臺灣青春電影,那麼非這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莫屬了。該片上映於1991年,根據20世紀60年代初震驚全臺灣的首例青少年殺人事件改編而成。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底好在哪裡!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底好在哪裡!這部殺人事件的電影有太多讚譽,但有些人說敘事太緩慢四小時,沒有剪輯上的技巧,也沒有上成的攝影 畫面美感 燈光 ,都沒有。 髒話多,這都是國民党家屬群落,最不識好歹就是張震,最聖女婊是小明,最成熟懂事是小貓王 最俠義是honey.
  • 林鴻銘:《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的完美少年
    最近朋友們一個個去看《繡春刀》,他們說張震是真男神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少年的刀,刺出青春的血
    但早在1991年,由臺灣導演楊德昌製作的影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就已經著眼於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青春問題,並通過青少年的殺人行為,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深思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問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青春電影。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我殺了人,只因夏日陽光太刺眼文/法務個體戶電影主題曲         25年後,2016年3月22日終於有了CC修復版,利用三天睡前時間和棋娃兒一起看完。
  • CC系列開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3、為什麼選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開頭?介紹一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影片,它是根據 20 世紀 60 年代初發生在臺灣的一起真實的中學生殺人事件改編而來,影片拍攝歷時 2 年,總時長為 237 分鐘(楊德昌的電影一般都比較長)。
  • 196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始末
    上世紀60年代,國民黨剛進入臺灣那段歲月,臺灣1961年一則震撼全國的未成年殺人新聞事件,影響了未成年殺人事件的立法,成就了一部偉大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小四是建中夜間部的學生,性格有些孤僻,雖然也做些離經叛道的事,但是與喜歡四處打架的不良少年們還是有著本質的差別。某天夜裡,有個同學跑來叫走了正在胡侃的少年們,原來是小公園幫派的頭目滑頭被另一個幫派217堵在了樓梯間。小四在追人的時候打開了一間教室的燈,卻看到一個女生飛快地從另一端跑了出去。
  • 《青之炎》|少年殺人事件的背後
    他的計劃順利實施,但卻被不良少年朋友拓也發現了,並向他勒索要錢。秀一被逼不得不再次犯罪,同學紀子試著幫助他,但是他卻越陷越深,最後必須一個人孤軍奮戰。(轉載)17歲的櫛森秀一是被憂鬱和悲情包裹起來並最終走向毀滅的少年,渴望保護家人的孤獨和迷茫充斥了他的青春。他也許會變成天才,也許會成為普通人,但是他卻永遠的停留在了17歲,他永遠是那個神秘的17歲少年。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電影在講什麼?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改編自臺灣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的電影作品,故事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初在臺灣的一宗殺人事件的始末。楊德昌的著力點是用這樣一個事件,控訴社會問題。四兩撥千斤,一個少年在社會的動蕩中,曲折掙扎,最終走向幻滅的故事,讓所有人在心痛如刀割,扼腕嘆息之後,繼而深深反思。小四兒遇上小明後,命運開始轉變,影片也由此迎來轉折。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觀後感
    首先,這個故事裡面有很多有特色的少年,如果從他們的視角去講故事,可不可以呢?當然可以,但小四可能更合適。從觀影代入感來說,如果選取其他的少年,我們可能會因為巨大的性格差異,或者過於有特色的個人特點而很難產生代入感,但小四在電影的剛開始,只是一個沒有加入任何幫派被父母寄予期望的少年。這更加符合絕大多數觀影人的經歷。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演員拍了部女生被侵自殺事件
    要對社會保持敵意: 類似事件時刻都在上演著。2014年臺灣電影《不能說的夏天》(又名寒蟬)根據真實事件拍攝,導演是王維明。 《不能說的夏天》講述郭採潔飾演的音樂學院學生白白被戴立忍飾演的大學老師李教授侵犯、誘姦,從此白白陷入複雜、痛苦的感情中,屈辱、恐懼、愛戀、自閉。
  • 影視點評:《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步一步走向毀滅
    昨晚我又重看了一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是第三次完整的看這部近四個小時的電影,這部電影幾乎是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簡單說,任何時候把這張碟片放入碟機時,我都感到異常莊重,也不是在看電影更像是在進行一場嚴肅的研討會。
  • 重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三好學生是這樣崩潰的
    隨著「臺灣新電影」浪潮的興起,楊德昌決定把茅武殺人案改編成電影,片名就叫《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近距離旁觀者,他能夠站在一個與吃瓜群眾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件。事實證明,他不僅眼光尖銳,而且心繫社會。在殺人案的基礎線索上,他還高度還原了20世紀60年代初臺灣人民真實的生活狀況。小小的牯嶺街,猶如一個反烏託邦,影射著現實世界的灰暗與不幸。
  • 餘音繞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配樂真的很贊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終於鼓起勇氣,將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給看完了,近四小時的電影,除了領略電影裡面臺灣「禁嚴時期」的群眾百態,在震撼之外,備受壓抑,卻也意外地收穫了超級美妙的電影原聲音樂。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什麼影史地位這麼高?
    影片以楊德昌中學時期發生在建中夜間部的一起少年殺人事件為題材,探討了青少年成長時期的心理問題及凝重的社會時代背景。影片長達四個小時,是導演的集大成之作,描繪了20世紀60年代整個臺北的社會畫卷,結構嚴謹,細節生動,人物關係龐雜而清晰,敘事線索繁複而不凌亂,體現了深厚的導演功力。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青少年的愛情觀
    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部關於年少時的愛情的影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是一部上映於1991年的臺灣影片,由楊德昌執導,張震(飾演「小四」)、楊靜怡(飾演「小明」)等主演,講述了在原本單純美好的少年愛情之中卻出現了慘不忍睹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事情發生。
  • 時代的畫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本文作者:Joker 楊德昌於1991年拍攝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無疑是華語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這其中,《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又屬於楊德昌作品中特立獨行的存在。 無論是早期的《恐怖分子》,還是後來的《麻將》、《獨立時代》,楊德昌都是在冷峻剖析當下都市人的精神頑疾,而到了《牯嶺街》,導演則是從對歷史的回望與對大環境的審視中,完成對社會事件的反思。從這一點出發,對於我們理解這樣一部主題稍顯隱晦的作品要容易許多。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打開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部將近30年前的電影以國民黨遷臺後第一宗少年殺人事件為原型,看了一眼進度條4個小時嚇了一跳。殺人事件當年報紙上只登了一則新聞,被街頭巷尾熱議,曾經的良好少年在街頭親手捅死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 為什麼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常看常新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常看常新的電影,也許是因為它的片長還差4分鐘就滿4個小時,可以在電影中塞入比普通電影更多的信息量。影片的視聽風格整體偏現實主義,主要以敘事為主,一些展現技藝的手法總是隱藏在敘事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