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6歲女孩蕊蕊(化名)在我院做了疝氣手術,蕊蕊的媽媽很高興,感嘆蕊蕊再也不用受罪了。要知道在手術前,為了治療疝氣,女兒可沒少吃苦頭。
據蕊蕊媽媽介紹,從去年9月開始,蕊蕊每次運動後,左腹股溝就會有一個核桃大的腫塊鼓起來。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為疝氣,醫生建議手術根治。但當時蕊蕊媽媽擔心孩子小,手術和麻醉有風險,且沒有出現其他的不適症狀,因此家長決定先採用保守治療。
在朋友的介紹下,蕊蕊先進行了一個月的中醫推拿,一天一次,連續一個月,可絲毫沒有效果。
接著,又連續吃了一個月的中藥,仍然不見效果。
不放棄的蕊蕊媽媽又買了一套疝氣帶,整天給孩子綁在身上,不但沒有效果,還對孩子的行動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前一陣子,蕊蕊媽媽考慮到蕊蕊下半年要讀小學,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運動量增大,疝氣如果不根治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蕊蕊媽媽決定找我院兒外科任清付主任進行手術治療。
「小兒疝氣要儘量早治,一個小手術就能解決的事情,不要拖出大問題。」任清付主任介紹,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疾病,較為常見的是腹股溝斜疝,主要是由睪丸或子宮圓韌帶下降而形成的鞘狀突未關閉所致。也就是說寶寶出生後,遺留在腹膜上的小孔未完全閉合,一旦孩子過度用力哭鬧、便秘、咳嗽等,就會出現腹內壓增高的情況,男孩的腸道和女孩的腸道或卵巢極易通過這個缺口進入腹股溝。
「腹股溝斜疝嵌頓是後果嚴重的,如果不手術解決,容易引起腸管缺血壞死,並可能繼發睪丸或卵巢缺血,嚴重的甚至需要腸切除。」任清付主任說,疝氣雖然是個小問題,但以前也發生過悲劇,因病情拖延造成睪丸、卵巢、腸道壞死。
任主任還說,在臨床中,小兒疝氣在一歲前部分孩子可以自愈,但是僅佔極少數,絕大多數孩子需要手術修復。大部分孩子即便一時間可自行復位,但過不了多久會再次復發,最終還是要通過手術治療才能治癒。這就給家長們提了醒,既然遲早都是要做手術的,那麼在孩子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儘早到醫院手術。
「一般來說,孩子10個月大沒有自愈的話,就可接受疝氣手術,儘早手術可以防止在等待過程中對其他器官造成損害。手術的過程只需要3至5分鐘,不到1釐米創口,不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創傷,而且復發率很低。」任主任建議。
此外,家長平時要注意觀察,特別是對嬰兒。嬰兒表達不適的方式主要是哭鬧,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無故的哭鬧。如果孩子哭鬧不止,並伴有嘔吐、腹脹的症狀,一定要仔細檢查孩子的腹股溝和陰囊的位置有沒有出現包塊,一旦發現有包塊,很可能就是疝氣,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目前常見的疝氣手術有三種:1、傳統手術。2、腹腔鏡手術。3、微創小切口高位結紮手術。我院針對10歲以下兒童,一般採用微創小切口疝囊高位結紮手術。
小兒疝氣方面還存在疑惑的家長,完全可放下所有的顧慮,我院的小兒外科微創團隊目的只有一個:讓疝氣孩子健康,家長安心、放心!
如果還有疑問,可以添加任清付疝氣工作室微信:renqingfuzs進行諮詢預約。或者撥打電話:18192601056
● 編輯:許建光
● 圖片:任清付工作室
● 審稿:任清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