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目標實現
省直部門落實脫貧攻堅專項責任工作主題採訪報導(七)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省衛生健康委專門成立健康扶貧處,先後抽調7名精幹力量專職承擔健康扶貧工作,建立幹部包抓制度和專人督戰制度,推動全省健康扶貧工作政策、責任和工作落實,全面消除基本醫療保障「空白點」,實現了貧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的總體目標。我省貧困地區衛生健康事業高速度、高質量和高效能發展,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和提升。
緊盯脫貧目標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2016-2018年先後新建、改擴建村衛生室2930個、鄉鎮衛生院103所。2019年,通過騰挪、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再次分類建設1801個村衛生室、配備1154名合格村醫、完善設置247個鄉鎮衛生院科室等。目前,75個貧困縣按照現行基本醫療保障標準,實現應分類建設的13995個衛生室(含醫療點)、1150個衛生院和75家縣級醫療機構均達到分類建設標準並配備合格醫生。
同時,我省從體制機制、薪酬待遇、配備引進和培訓提升等多方面綜合施策。將村衛生室全部轉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實現行政、業務、人員、藥械、財務、績效考核「六統一」管理。提升村醫待遇收入,全省94.39%的在崗村醫購買了養老保險,99.89%的離崗村醫發放了養老補助,98.96%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了績效工資制度,97.07%的村醫落實了預支1000-2000元基本工資。通過「四個一批」(考試選拔一批、社會招聘一批、衛生院派駐一批、縣域調劑一批)配齊合格村醫,累計考試選拔7610名、社會招聘349名、衛生院派駐972名、縣域調劑46名。「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項目,累計招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5833名。農村免費醫療人才專項(專科)定向培養項目累計招錄村醫定向醫學生1440名。
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社廳、省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將包括基層在內的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引進編制使用由事前審批調整為事後備案,先後引進5200多名急需緊缺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極大地緩解了基層醫療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提升脫貧質量,加大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2019年7月,省衛生健康委採取培訓考試選拔、面向社會招聘、鄉鎮衛生院派駐、縣域內調劑補充「四個一批」措施配備合格鄉村醫生9266名。目前,每個行政村衛生室都有1名合格的鄉村醫生。
2020年,省衛生健康委採取自下而上逐級選、推薦的方式,面向基層在全省遴選樹立首批150名行業骨幹人才,選拔培養首批150名優秀青年人才。對入選人員給予優先安排出國進修、優先推薦評優、優先申報項目課題、優先經費補助等政策優惠。目前,首批衛生健康行業骨幹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推薦選拔公示已結束,預計將於2020年11月底完成人才入庫培養管理。
大力改善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條件,推進服務人口萬人以上的鄉鎮衛生院逐步配備心電圖機、生化分析儀、彩超(或B超)、DR影像機等四種醫療設備。全省服務人口萬人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已全部配備心電圖機、生化分析儀、彩超(含B超)三種設備,四種設備配備率為89.92%,其中,35個深度貧困縣服務人口萬人以上鄉鎮衛生院四種設備配備率達到99.52%;提升縣級醫院診療能力,75個貧困縣已有66個全部建成各5個區域醫學中心,佔貧困縣88%,累計建成檢驗中心74個、病理中心69個、心電中心75個、消毒供應中心70個、影像中心74個;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設有序推進,累計建成胸痛中心16個、卒中中心41個、創傷中心24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70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72個,提升了縣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分級診療病種救治能力。
力爭2021年底前實現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
建設了甘肅省健康扶貧大數據平臺,對所有健康扶貧關鍵指標、重點工作任務進展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實現貧困人口快速甄別和健康扶貧數據綜合分析、重大疾病分類統計、「三個一批」效果分析、健康專幹「五幫兩核」任務實施監測等,確保健康扶貧政策措施精準到村、到戶、到人。
打通健康扶貧信息系統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資料庫,將因病致貧返貧人口的健康信息錄入健康扶貧信息系統,為健康扶貧的精準管理、精準幫扶奠定基礎。
由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入戶見人,按照患病群眾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針對性幫扶措施,將籤約服務團隊籤約醫生信息、聯繫方式以及「一人一策」幫扶措施全部錄入健康扶貧「一人一策」管理APP,精準開展現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疾病篩查、用藥指導、康復管理、隨訪評估等服務。
全省272家二級(含)以上公立醫院,1825所鄉鎮衛生院,16493所村衛生室實現電子健康卡應用全覆蓋。整合現有各類遠程會診信息系統資源,搭建全省統一調度、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遠程醫學信息平臺。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全覆蓋,正在向村一級延伸,有效緩解貧困地區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等問題。
依託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搭建醫學影像等檢驗檢查結果共享交換平臺。力爭2021年底前實現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醫學檢驗、影像、超聲等規定範圍的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推動電子病歷共享應用,避免重複檢查,降低就醫費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武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