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 整理
2015-12-25 18:43 來源:澎湃新聞
——節選自《I am a king》1972 東松照明
東松照明, 日本著名攝影家,他的照片精細地描繪了戰敗後日本的景象。終其一生,東松照明都將眼光集中在美軍進駐的日本,及其對日本文化和生活產生的的深刻影響。地理上,他的照片跨越日本全境,從美軍基地所在的衝繩橫跨至東京。時間上,從他開始拍照直至辭世,他的照片都緊緊圍繞著兩個主題:「美國化」與「戰後的日本」。
美國化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美國化」是一個普遍的文化現象。在西歐,「美國化」又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可口可樂殖民化」。因為可口可樂是美國文化的代表,它代表了「批量生產」,「大眾商品」和「大眾傳播」。
至於日本的「美國化」,自不必說,美國星條旗的五十個星星裡面可以再加上代表日本的一顆。換言之,把日本為美國的「日本州」都不奇怪。美國在日本滲透得如此之深,以至於它直接連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不管怎樣,這就是今天的日本。
巨大的可口可樂廣告牌遮掩下的日本城鎮:身穿傳統日本服飾的小男孩站在英文廣告牌下:
戰後日本對待美軍佔領的態度——避不開的「美軍駐日基地」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和《日美行政協定》同時生效,日本重新取得了獨立,美軍佔領宣告結。然而,根據條約,美軍留駐日本。名義上的佔領結束了,但是事實上的佔領並沒有結束。
——節選自《Chewing Gum and Chocolate》東松照明
美國軍人的鞋底:
日本女人、孩子和美國兵:
日文看板和美國人:
日本高中生和美國大兵:
倚在牆上的日本女人和她身後的英文牌子:
日本女人和美國男人:
頭頂上一閃而過的飛機:
東松照明對待美國的態度,像許多戰後出生的日本人一樣,複雜而矛盾。
生於戰前的東松照明(1930年)從小受到的教育是美國人是「應當被仇恨的惡魔」。1945年,日本戰敗、美軍全面進駐日本之前,用他的原話說,「滿街都流傳著男人會被拉去當勞工,而女人會被當街強姦這樣的話」。在日常物資都短缺的日本,「是美軍帶來了大量的補給,抗傷寒疫苗和現代農藥」「當美國士兵把香菸和巧克力分給飢餓的日本人的時候,對於美國人的恐懼逐漸變成了安心,再變成了嫉妒。也是那時我們第一次聽到『民主』這個詞。」
2012年,12月14日,聖誕節前,東松照明死於日本那霸市,享年82歲。
參考文獻: 《Chewing Gum and Chocolate》 aperture 東松照明(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日本,攝影師,聖誕節,東松照明,美國,二戰
相關推薦
評論(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