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成為STEM科學教育的一種新形式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2019年5月4日我們將迎來「賽先生」在中國提出100周年,賡續傳承五四精神,不負時代使命擔當。從100年前的熱血呼喊,到新時代的不斷弘揚,這種永不落後的精神力量,鼓舞著中國青年人奮勇前行,也讓從事STEM教育的青年創業者盧申彪尤其感覺到振奮而堅定。2017年,盧申彪創立了知名在線STEM科學教育品牌,命名正取自於「賽先生」。

  網際網路成為STEM科學教育的一種新形式

  「我始終堅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以前包括今後的100年,科學會越來越明顯和重要,也是未來時代發展和科技強國道路上中國青年一代人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而五四科學精神代表著對於理想的堅持,是不畏艱難、不怕失敗、勇於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所以為了最直接表達我們的理念和傳承這樣的精神,我把公司命名為Dr.S 賽先生。「談及公司的創建初衷,盧申彪這樣說。

  賽先生的核心是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而盧申彪和Dr.S 賽先生團隊所做的事情,目標也正基於此。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Dr.S 賽先生通過引導問題分析、創新思考、跨學科知識運用等,培養學生們的探究意識、批判性思維、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盧申彪表示,讓科學精神被每一個中國家庭重視和培養,成為貫穿中國孩子一生的基本素養,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致力於賦能未來,成就孩子一生」。採訪中,記者在Dr.S 賽先生團隊的宣傳文化中看到這樣的slogan。盧申彪解釋說,我們希望團隊的不懈努力,能培養出適合未來時代需要的人才,能為未來的中國培養出像愛因斯坦、愛迪生、富蘭克林、賈伯斯那樣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們。「真摯、積極、勇敢、探究、創新、堅持」是我們的校訓,也是我們對「五四精神」的新時代解讀。

  肩負科教興國時代使命,打造地道STEM科學教育領導品牌

  實際上,Dr.S 賽先生自我賦予的團隊使命,與中國科學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核心訴求不謀而合,也與科學精神的價值和規律相一致。

  孩子們通過網際網路接觸STEM科學教育

  盧申彪在採訪中告訴記者,以STEM為代表的科學教育能夠鍛鍊孩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歐美發達國家最重視的兒童素養能力,其模式已經被世界各地所普遍接受。而就中國來說,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新一代家長更注重孩子綜合科學素質的培養,多重因素共同引發了中國科學教育市場的需求爆發。

  實際上,早在2006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便已印發。新華社在《綱要》評論中表示,新世紀的中國需要科學之光的普照,現代的公民需要科學精神的眷顧。我們要實現即使是那些經濟貧困或者身處偏遠者,也擁有接觸科學、體驗科學的通途。

  在這種情況背景下,在線STEM課程成為了最有效的科學教育手段。以Dr.S 賽先生STEM來說,其教學手段更方便,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最優質的課程和教學資源,數百名嚴格面試篩選和培訓的專業STEM老師在一起不斷碰撞和提升教研;透明的課堂,家長可以清楚地旁聽或通過課後回放了解教學內容和授課質量,因為沒有商場昂貴的租金成本,整體性價最優。2015年9月,在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探索STEM教育」。而在2017年教育部《義務教學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特別把STEM教育列入新課程重要內容之中,明確表示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而從市場角度來說,有權威機構數據預測稱,中國的(3—12歲)兒童科學教育市場,將從2017年的1600億上升至2022年的4160億。

  反觀Dr.S 賽先生的服務模式,其客戶圈層面向3-12歲的兒童,定位於中小學教育階段。其課程根據美國NGSS新一代K12科學教育標準,由中美教育專家團隊聯合打造,內容涵蓋物質科學、自然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採用先進的STEM課程體系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育方法,被用戶評價為 「地道美國科學教育領導品牌」。而在硬體方面,盧申彪毫不諱言地透露,Dr.S 賽先生目前獨家合作了美國和歐洲最一流專業STEM教研和教具開發企業,吸收了這些企業沉澱了三十年的STEM教育經驗並轉化為最適合中國孩子的教具和教育內容,「洋為中用」做到了吸收再創造。

  專業的課程和教具賦能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通過科學思維的引導和培養,則有助於提升孩子們掌握解決問題正確的思考邏輯和順序,形成「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的思考邏輯。「如果說科學思維是工具,那麼,科學精神則賦予孩子們更深層次的能力素養和價值取向。」盧申彪說,「科學精神不單是科學家們的專有,而是代表一個人獨立思考,不怕失敗,樂於探索,善於探究,堅持理想的精神。我們希望Dr.S 賽先生的每個孩子都具備,能夠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像工程師和發明家那樣去探究和解決問題,並且兒童時期養成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精神孩子將受益一生。」

  肩負科教興國的時代使命,同時迎來中國年輕一代家長們對於優質STEM教育內容的迫切渴望,Dr.S 賽先生以崇高的企業使命願景和良好服務口碑,獲得了學生和資本的一致信賴。成立2年來,Dr.S 賽先生目前已累計已為中國近5萬家庭和機構提供了專業STEM教育服務,團隊先後獲得了中科創星、藍象資本等多家專注科技和教育企業投資機構的兩輪融資,估值過億元。此外,為了讓更多家庭走進科學、了解在線STEM教育方式和線上教學形式,Dr.S 賽先生參照「Apple 體驗店」和「巧虎」的思路,目前已在上海開辦了5家線下門店,打造出了頗具社會價值的科教IP。

  「不斷優化Dr.S 賽先生的科學素養培養體系,把科學課上好,把孩子培養好,讓科學精神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融入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從認知啟蒙到思維成型,探索最適合中國家庭的STEM科學教育模式,這是我們的初衷和未來。」盧申彪最後說。(蹤衛華)

相關焦點

  • 《升級》stem真實的可怕
    stem是一個程式,擁有訪問線上所有資料庫的能力,能遠程控制包括智能交通設備,智能住宅系統,智能作戰系統,智能天眼及數據分析解決系統,智能查戶口查水錶等等等等。就是說失去stem,社會的智能化部分就癱瘓了。在未來它可能存在於千千萬萬的智能網關裡,要關閉它可能非常不容易甚至只能關閉網絡。
  • 重慶市為明學校:高舉「科學」大旗 掀起一場基於腦科學的教育革命...
    教育,不是面向過去,不是面向現在,而是面向未來。如今,未來已來,我們教育應該予以什麼樣的回應呢?似乎,改革的時機已經到來。科創教育,於是成為了中國教育改革的熱詞。創客教育、stem教育接踵而至,讓我們應接不暇的同時,也在帶給我們思考:如何讓課程頂層設計既緊跟時代又不脫離校本實際?師資短缺問題如何解決?
  • 疫情之下,網際網路教育跨界激戰
    來源:艾瑞諮詢《2019年Q3中國在線教育行業數據發布報告》意外的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給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帶來了一次病毒式增長。疫情期間,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種網際網路教育產品潮湧而來。近期,一職業教育品牌就推出了《科特勒營銷進階課》。而得到APP作為知識服務商,之前也上線了《跟華杉學品牌營銷》,擁有7萬訂閱用戶。儘管兩者授課形式略有不同,但用戶需求是一樣的。競爭者不只是同一品類行業的企業,而是滿足同一類用戶需求的企業。確切地說,競爭者不只有品類層面的直接競爭者,還有需求層面的替代競爭者和顛覆競爭者。
  • 牛牛說|STEM教育資源不足?試試這些高價值的英文內容渠道
    從實施STEM教育的學校和從事科學教育的教師,到接受STEM教育理念的家長和學生,或多或少都受到教育資源不足問題的困擾,STEM教育的資源獲取和優質渠道篩選是大家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牛牛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價值信息,希望對咱們的STEM教育有所借鑑和幫助。
  • 中文在線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12月2日訊,中文在線今日盤前發布公告,宣布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悉,雙方將圍繞數字教育內容「新基建」研究與應用,以及線上線下融合「新場景」研究與應用展開合作。其中,數字教育內容「新基建」方面,雙方將聚焦教與學方式變革,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大數據、知識圖譜、自適應學習、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教師教學教研和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以「數字教材」為重點,深入開展高質量的教學型和學習型數字教育內容體系、資源、平臺和裝備等方面的研究。
  • 找免費STEM學習素材,這個有趣有料的 STEM教育實驗室不容錯過!
    目前已有155,000多名老師和家長加入他們的分享社區,在註冊頁面點擊藍色按鈕「 Gain the list 」,填寫自己的郵箱姓名信息註冊成為該網站的免費VIP 會員。將工程學和科學結合到一個項目是很棒的,也是激勵學習能力萌芽的一種方式。它無疑給「溫室」一詞帶來了全新的含義!步驟:為了製作新芽屋,我們首先要準備物料。
  • 機器人&STEM教育體驗課
    不論孩子以後將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對STEAM的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所謂的STEAM則是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概念,這些能幫助他們批判性地看待人工智慧和技術集成的世界。而桃子要帶大家體驗的機器人課程,則涵蓋自動控制、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傳感器、人工智慧和機械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與STEM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多項能力相一致。
  • 安徽省舉辦科學教育高峰論壇 「讓科學課成為孩子們的節日」
    「讓科學課成為孩子們的節日!」11月15日,2019安徽省科學教育高峰論壇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來自安徽省各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科學教研員,以及200餘所小學校長、科學學科教師共計400餘人參會。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 Cell Stem Cell:新研究揭示新冠病毒主要感染大腦中的脈絡叢上皮細胞
    圖片來自Cell Stem Cell, 2020, doi:10.1016/j.stem.2020.09.016。雖然COVID-19主要被認為是一種肺部疾病,但倖存者不斷報告了揮之不去的和高度令人擔憂的神經系統影響,比如腦霧(brain fog)、記憶力下降、頭暈和意識錯亂,嚴重到足以影響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正常生活。
  • 共促教育腦科學發展 •共建全球教育新未來
    禹東川教授指出,教育要面向未來,為國家撐起一片天,腦科學為教育提供了新視覺。腦科學在學科、教學、能力發展等方面的應用,對於推進未來教育的形態變革,推進教育現代化意義重大。師建國教授闡述了兒童大腦早期建設的重要性。他以「不誤農時」作為比喻,告訴我們抓住兒童大腦發育的每一個窗口機遇期非常重要,這樣才能不耽誤兒童的成長。
  • 藉助升學e網通「網際網路+教育」,助力合肥市高中學校新課程新教材改革
    此次會議由合肥市教育局主辦,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杭州銘師堂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合肥市第一中學協辦。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勇,合肥市教科院院長葉傳平,副院長陳明傑,銘師堂教育華東大區總監姜華,安徽省區經理李龍,浙江省教研室原主任繆水娟,銘師堂教育教研主任張樂程,山東省高新實驗中學校長高一鳴等領導專家蒞臨現場。
  • 「一夜白頭」的科學解釋成為熱門發現
    「一夜白頭」的科學解釋成為熱門發現 2020-12-16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平安旗下麥奇教育科技入選《網際網路周刊》人工智慧教育企業榜單
    本網4月13日訊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網際網路周刊》& eNet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人工智慧分類榜,榜單分為認知層、感知層、運算層、基礎設施、智能終端、應用場景等部分,包括教育、金融、醫療、新零售、無人駕駛、物流、生活服務、資訊、無人機等領域。
  • 舊瓶裝新酒,ARG或成為下一種課堂形式
    單純授課式的課堂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於課堂的期望,甚至於在逐漸消磨學生對於課程內容的興趣,此時改變課堂形式變成一種迫切的需要。ARG在西方已經風靡多年,英國1988年底就推出了一部基於ARG形式的電視劇The One Game,而經過了快30多年的發展,ARG越發成熟,越來越多人加入自製ARG的隊伍中,大量的電影和娛樂節目也採用了這個形式。42Entertainment就是一家專注開發ARG的公司,開發了例如Year Zero等知名的ARG。
  • 科學隊長紀中展:讓科學教育惠及每一個孩子
    「要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總書記的講話,蘊含著國家對兒童科學教育的重視與期待。  7月13日,SEK 2019中國兒童科學教育高峰論壇暨科學教育分會成立大會在北京順利舉行,來自政商學界的精英代表暢所欲言,圍繞「讓科學教育更科學」這一主題,共探中國兒童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 盛通教育研究院攜手北師大科學教育研究院打造科技創新教育新平臺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鄭永和教授及副院長董豔教授、盛通股份董事長(盛通教育研究院院長)賈春琳先生、盛通股份(盛通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總裁慄延秋女士以及雙方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籤約儀式。
  • 人工智慧驅動的虛擬角色或將成為一種新的娛樂形式
    人工智慧(AI)驅動的虛擬角色將會成為一種新的娛樂形式:他們具有個性和記憶力,擁有自己的數字生活,在有了基於OpenAI的GPT-3的AI技術支持後,他們甚至可以像真人一樣說話,與人進行自然、深刻的互動,從而共同創建內容。
  • 豆神教育張文揚:理性看待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
    本屆論壇圍繞「Creation創新、Interconnection互聯、Participation 參與」等維度,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探討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活動中,豆神教育市場部總經理張文揚接受了在線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豆神教育市場部總經理 張文揚Q1: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豆神教育的基本情況。
  • 科學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
    做好科普工作,就應該抓好青少年這個重點群體,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索的天性,通過合理的科學教育,從小激發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要造就科學的國家和民族,首先就應該從「造就科學的孩子」開始。
  • 怎樣建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任務的龍頭之戰、關鍵之戰和攻堅之戰。江蘇省張家港市教育局充分認識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緊迫性、系統性和全局性意義,全面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激活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