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重視孩子的逃避行為嗎?離家出走的孩子從小就缺乏引導

2021-01-09 筆趣物語

最近收到非常多的私信,很多寶媽們都表示,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在家裡經常會把頭伸到桌子底下或者是爬到桌子下面,寶寶的這種行為不僅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還讓很多父母非常的費解,那麼寶寶究竟為什麼總會爬到桌子下面呢?

其實寶寶的這種行為從根源來講是人類的本能行為,是一種行為逃避,寶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非常的害怕、不安,就會不自覺地出現一些本能的逃避行為,還有,寶寶在受到批評或者害羞時也會出現一些本能的逃避行為,小一些的寶寶會用小手把自己的臉捂住企圖隔絕與外界的聯繫,大一些的寶寶就會躲到桌子下面,等寶寶長大一些,到了青少年時期,也會有一些逃避行為例如離家出走。

逃避行為是人類的本能,但是我們不斷面對困難,挑戰困難不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嗎,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寶寶直視困難,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意識。對於小一些的寶寶家長可以給予一些行為的幹預糾正和引導,例如寶寶見到生人會害羞那就可以陪寶寶照照鏡子讓寶寶認識到自己是美的,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很多老一輩的長輩說小孩子不能照鏡子其實是一種封建迷信,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媽媽可以抱著寶寶照鏡子,告訴孩子它的小鼻子、小眼睛、小耳朵和小嘴巴在哪裡,並且讓孩子拿小手指著自己的鼻子、眼睛、耳朵和嘴巴。經常這樣做,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定位和定向能力。在寶寶大一些的時候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溝通時,可以用一些簡短的溝通或者童話故事告訴寶寶勇敢是一種寶貴的品質,遇到事情要勇敢,在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際活動,走親戚、旅遊、露營等活動都可以樹立孩子遇到問題不逃避的心態。

孩子在各個時期都會出現一些逃避行為,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並不會加以引導,其實作為家長,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很多不自覺地逃避行為。

逃避作為一種生物本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讓孩子意識到我們需要有直面困難和挑戰的勇氣。用孩子的視角還原孩子的心態,用家長的身份給予孩子關愛,關注我,一起見證您孩子的成長!

相關焦點

  • 相差18歲夫妻上綜藝,經常吵架嚇哭孩子,男方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此時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離家出走。...這種行為一般人還真做不出來。離家出走三天,陳華又回來了,口中還振振有詞:「你不想借錢就算了,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很不想回來,但沒辦法,現在又回來了。」這種行為小編也曾了解過,裡面的「沒辦法」,實際上是「沒錢了」。陳華離家出走去哪裡呢?很簡單,夫妻吵架,走的一方都是回娘家,陳華也是如此。為了要二胎,鹹素媛控制丈夫的飲食,又一次將陳華逼走了。他收拾行囊直奔機場,想飛回中國。
  • 空中家長學校丨警方公布多起孩子離家出走報警錄音,原因發人深省...
    近日,北京警方公布了多起報警錄音,報警人稱自己的孩子因為考試沒考好離家出走了。接警後,屬地民警立刻展開尋找,幸虧最後都有驚無險。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曾經還放過各種「狠話」,有的孩子在聽了家長的批評之後,甚至產生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動不動就說離家出走?背後的心理原因是什麼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離家出走,應該是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的寶媽們最頭疼的一件事了。之前對朋友吐槽自家孩子的離家出走的糟心事,才發現發現,即使一名做高中老師的朋友也遇到了孩子離家出走的問題。
  • 從學生離家出走,說說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
    去年,我任教的班有個女生離家出走了,去了男朋友家。她的媽媽很著急,在夜裡十一點了還給我打電話,叫我幫勸勸她女兒。我很驚訝,如果不是她媽媽親自跟我說,我都不會相信這個女生會離家出走。因為這個女生是我的課代表,長得白淨,高挑,很開朗,一頭長長的黑髮,在別人眼裡就是個乖乖女,做課代表也很負責,我對她很滿意。
  • 《狗十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級不應為「掌控者」
    原因是這部青春電影沒有設置太多吸引人的情節設置,比如懷孕、流產、離家出走等,但他在平淡和樸素中更能引起共鳴,正如電影海報所說——原版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李如何從「不乖」播放到「懂事聽話」?熱愛物理,她最喜歡的是《時間簡史》,但她的父親強迫她向英語小組報告,理由是她太認真了。
  • 你擅長跟孩子吵架嗎?
    在警察的詢問下才知道,這個小男孩只有8歲,當天因為跟父母吵架,一氣之下就說要離家出走。父母以為他在開玩笑,當時沒太在意,但是也跟保安交代,讓幫忙看下別讓他跑出小區。沒想到男孩趁大人不注意,偷溜出小區,獨自去外婆家了。作為一個媽媽,我看到新聞的時候心是揪起來的,特殊時期孩子獨自出去,更加的危險。
  • 孩子從小愛說這句話,長大一定是白眼狼,爸媽要重視及時引導
    安安在學校裡特別的霸道,玩具只能是他玩,好吃的只能是他吃,不喜歡做的事情絕對不做,這樣的一個孩子怎麼會有朋友呢?孩子現在對別人這樣,在家裡對父母也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日後真的會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嗎?其實,看孩子日後是否能孝敬父母,是否會對社會有貢獻,看他的日常表現就可以了。
  • 張家界一名「叛逆」少女離家出走四天,特約監督員、警方聯動速找回
    有的甚至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這樣的「叛逆少年」,你家有嗎?2月6日,慈利縣公安局警務實戰指揮中心聯合觀音橋派出所,在市公安局特約監督員劉雲的關注下,成功找回一名離家出走4天的15歲「叛逆」少女。2月6日下午16時許,家住永定沙堤的伍先生攜兩塊印有「為民解憂心繫百姓」的牌匾送至慈利公安警務實戰指揮中心、觀音橋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謝他們幫助其找回離家出走侄女。
  • 「好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家長要警惕「好孩子」的兩個惡果
    鄰居琪媽最近老跟我吐槽:你看我家琪琪的小時候,大家都誇她是乖孩子,現在啊,簡直就變了個樣,我說什麼聽不進去就算了,還跟我對著幹。我都氣得不想說話。小時候的琪琪的確是人見人誇的「好孩子」,為什麼11歲的她卻大變樣呢?好孩子會一直「好」下去嗎?在許多父母眼裡,孩子聽大人話,按照父母的意願學習、發展,就是「好孩子」。
  • 來自孩子心底的聲音:等忍到18歲,我就離家出走
    沒過一會,爸爸竟然一巴掌扇到孩子的臉上,孩子哭得聲嘶力竭,捂著臉拼命地往外衝。大寶也剛好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這一幕,他是第一次看到別人的爸爸去打孩子的臉,有點不敢相信。我問:「如果爸爸媽媽也像別人家那樣一直打你,你該怎麼辦啊?」大寶:「那我也沒辦法,我只能忍,等到18歲,等到都上班了,我就默默逃離這個家,離開這個城市,去一個比這個更大更開闊的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別人給我發獎金,就可以自己買房子自己住了。」
  • 10歲男孩「離家出走」三天三夜後續:孩子在渝中區找到了
    10歲男孩「離家出走」三天三夜 請全城市民幫忙提供線索》消息,高新區一10歲男孩因未做作業,害怕父母責備於13日傍晚偷偷離家出走,三天三夜沒有任何消息,父母、親友與熱心市民滿城尋找。下午2點40分左右,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其母親李女士處得知,孩子在渝中區較場口附近被找到了。
  • 12歲女孩不想做作業說再逼就自殺 如何引導孩子
    ■記者觀察  有的孩子做錯事情擔心被罰,選擇撒謊推卸責任;有的孩子遇到問題不願溝通,漸漸變得孤僻自閉;有的孩子與父母一語不合,動不動就離家出走……不少父母感慨,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卻不如以前好管。
  • 爸媽把兒子動漫手辦全扔了,孩子痛哭離家出走,買手辦=不學習?
    其實對於一些熱愛二次元的孩子來說,手辦的意義非常大,但是父母卻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他們認為二次元的手辦不值得那樣的價錢。這就成為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一種矛盾。這位家長在孩子出門之後將那些周邊「擅自處理」了。但是這些周邊對於孩子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買這個當作寶貝一樣的周邊。我們從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到那些手辦被當作垃圾一樣被處理了。家長認為這些手辦就是阻擋孩子學習前進的道路,認為孩子天天盯著那些手辦,這樣是錯誤的。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麼辦?其實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看看你有沒有
    1、父母對待孩子過於粗暴生活中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比較急躁,經常會粗暴的對待孩子。父母暴躁的脾氣很容易影響孩子,最終讓孩子變得暴躁易怒。如果父母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壞脾氣只會變本加厲。前段時間,唐山一位讀小學三年級的男孩離家出走引發關注。
  • 14歲男孩被罵離家出走,結局很意外,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契機要抓住
    14歲男孩被罵,離家出走,結局很意外杭州一位14歲的男孩,因為作業沒有完成,與父親發生爭吵。後來一氣之下,趁爸爸媽媽沒有下班就收拾東西離家出門了。父母回家發現孩子一直沒有歸來,家裡東西都收拾得很好,在擔憂之下報警求助。結果在警方的幫助下,發現孩子來到了地鐵入站口處看書做作業。
  • 「媽媽,做你的孩子太累了」!孩子壓力大怎麼辦?家長應理解孩子
    最近一位寶媽諮詢我:「孩子因為壓力大離家出走怎麼辦」?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就在上個星期10歲的小沫(化名)突然離家出走了,在離家出走之前還給媽媽留下了一封信,小沫在信中對媽媽表示做你的孩子太累了,而且還特別強調希望媽媽別再找她!
  • 12歲女孩負氣離家出走,毀掉一個孩子,媽媽一句話就夠了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則離家出走的新聞:在湖南張家界,鐵警發現了一名離家出走的12歲女孩。民警詢問後得知,女孩來自湖北,女孩說自己的成績並不算差,但在媽媽眼裡,自己一直都是不爭氣的。只要犯了一點點的錯誤,都會被媽媽各種批評。 女孩的父母還不允許她出門,由於性格的內向,女孩並沒有什麼同齡的朋友。
  • 警探號|女孩喬裝離家出走 鐵警火車站幫忙找回
    外套、帽子、口罩,離家出走的16歲女孩小高,為防止被父母發現,竟把自己武裝的只露一雙眼睛。由於捂得太嚴實了,躲在候車室角落柱子後面的小高生生把自己捂出一臉細汗,直到被民警和父母找到後,她才把自己從「悶熱」中解脫出來。
  • 5歲萌娃準備離家出走,電梯開門後竟自己找臺階下,畫面引網友爆笑
    12月23日,四川成都一個5歲女孩假裝離家出走,結果到電梯口開始害怕,給自己找臺階下回家了。據悉,女孩當晚因講故事和父親鬧彆扭,一氣之下決定離家出走。女孩母親張女士表示,她和孩子父親都不會去刻意阻攔,不希望女兒認為,離家出走這件事可以威脅到父母。
  • 啟發式溝通——變強制說教為啟發引導,讓孩子遠離不良行為
    當您看到孩子做不好的事情,您一般怎麼引導孩子?      在家庭裡,父母想讓孩子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大多出於一個良好的初衷,然而方式一不留神就會變成說教、幹涉、強制、控制。       獨立、自主是這一時期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關鍵特點,擺脫控制、維護自尊往往是他們最重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