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按照上一期的預報,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李白的《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所謂「清平調」,其實是漢樂府的兩種曲調,一個叫清調,一個叫平調。兩者都是絲竹樂,用的樂器有笙、笛、琴、瑟、箏、琵琶等等。因為用的是樂府舊題,所以李白這三首《清平調》雖然看起來很像是七言絕句,但其實應該算是七言樂府。
這三首詩,對李白來說應該算是命題作文,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李白不是因為寫詩出名,在天寶元年應招進入翰林院嘛。他自己講「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顯得理想很高。玄宗呢,對他也是非常禮遇,號稱是「御手調羹,龍巾試吐」(「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李白擔任的職務不是翰林學士,而是翰林供奉。這有什麼區別呢?所謂翰林學士就是皇帝的秘書兼參謀,負責起草公文的。而翰林供奉就是陪皇帝玩的,有棋供奉啊,畫供奉啊,當然也有詩供奉。李白當的其實就是詩供奉,真正的職責就是陪皇帝寫詩,或者是給皇帝寫詩。所以李白進了翰林院之後,就寫一些宮中行樂詞之類的東西,算是他的本職工作。這個工作呢,其實也挺榮耀、也挺輕鬆,但是不符合李白的理想啊。他入長安不是要「濟蒼生、安社稷」嘛,怎麼能甘心做一個天子弄臣呢。
李白本來就愛喝酒,這時候心情起起落落,就喝得更厲害一些,有點借酒消愁的意思。杜甫所說的「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說的就是這個時候的事兒。可是平時喝不要緊,有一天工作來了。什麼工作呢?就是天寶二年的一個春日,唐玄宗騎著名馬照夜白(蒙曼老師誤以為是「夜照白」了),楊貴妃坐著步輦(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工具,通常稱為「輦」,本來和車一樣是有輪子的。秦以後,帝王、皇后所乘的輦車被去輪為輿(轎子),由馬拉改由人抬,由是稱作步輦,更多了一些典雅和休閒的氣息。),一起到興慶宮的沉香亭賞花。賞什麼花呢?牡丹花。現在大家都覺得牡丹是唐朝的國花,劉禹錫不是講嘛,「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自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啊。但是呢,大家要知道,劉禹錫這首《賞牡丹》已經是唐朝中後期的作品了。那個時候,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都已經大規模地種植牡丹,形成社會風潮了。但是呢,在唐玄宗的時代,牡丹還是屬於比較新鮮的花品。當時興慶宮的沉香亭裡剛剛引種了四種牡丹,一種紅、一種紫、一種淺紅、一種通白。那皇帝和貴妃賞花,歌王李龜年手持檀板,帶著十六部的樂工在旁邊伺候,隨時準備開始奏樂呀。
可是唐玄宗看著嬌豔欲滴的牡丹,再看著雍容華貴的妃子,忽然興致大發,說了一句話,「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嫌原來的老歌不對景兒,要換新詞。那誰有這麼高的水平,一下子就能寫出新詞來啊,當然是李白呀。李白自己不是曾經講嘛,「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呀。一萬字的文章都是一會兒就能寫完,何況是一首詩呢。所以,唐玄宗就立刻讓李龜年拿著宮裡特製的金花紙到翰林院找李白。問題是李白前一天喝多了,宿醉未醒。怎麼辦呢?那皇帝的命令是急如星火。李龜年也不敢怠慢,趕緊把李白搖晃起來,跟他講,皇帝和貴妃此刻在沉香亭賞牡丹花,皇帝說了,「賞名花,對妃子,豈能用舊樂詞啊」,立等著先生寫一篇新詞,請先生趕緊醒醒。那諸位,李白此刻看沒看見牡丹呢,沒看見啊,看沒看見貴妃呀,也沒看見啊,那看沒看見皇帝呀,還沒看見啊,看沒看見沉香亭啊,都沒看見呢,眼前什麼都沒有,就對著一張金花紙。頭腦還暈暈乎乎的,就得提筆就寫,一揮而就。那像不像咱們寫高考命題作文時候的樣子呀?非常像。那咱們就看看李白怎麼寫這篇命題作文吧。
先看第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什麼是「雲想衣裳花想容」啊,看見雲彩就想起你飄飄的衣裳,看見牡丹就想起你嬌豔的臉龐。你看這個句子沒主語,那你就可以把主語設想成任何人了。我看見雲就想起你的衣裳,皇帝看見雲就想起你的衣裳,推而廣之,任何人看見雲都會想起你的衣裳,任何人看見花都會想起你的臉龐,這就是楊貴妃的美,可以徵服一切人哪。
那「春風拂檻露華濃」呢?所謂 「春風」,既可以指自然界的春風,又可以指皇帝的恩寵。所以,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在春風的吹拂之下,欄杆外帶著露水的牡丹隨風搖曳、盡展芳華;也可以理解為貴妃在皇帝的恩寵下綻放青春,展現迷人的風採。這叫人花一體,一語雙關哪。那接下來呢,「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群玉山和瑤臺都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女神的世界。那這樣美豔的妃子到哪裡找啊?不是在群玉山就應該是在瑤臺了吧。什麼意思呢?這其實是把楊貴妃比做了神仙姐姐,說她是超凡脫俗,驚為天人哪。而且你再想,玉山也罷,瑤臺也罷,雲彩也罷,月色也罷,是什麼顏色的呀?白的呀,淡的呀,咱們開始不是說沉香亭的牡丹是有紅有白嘛,這裡頭是把貴妃比成了淡雅的白牡丹,輕盈如玉,飄飄欲仙哪!
那再看第二首,「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是幹嘛?這是拿紅牡丹來比楊貴妃了,怎麼比呢?「一枝紅豔露凝香」啊,這裡不僅有顏色,還有氣味了。一隻紅豔豔的牡丹花帶著露水,凝著幽香。那這只是在講花嗎?當然不是,唐朝的筆記小說裡講,楊貴妃是一個胖美人,胖人就怕熱,即使是幾個侍女輪流扇扇子,她也還是會出汗,最妙的是什麼呢?這個貴妃的汗和凡人不一樣,她是紅膩而多香,用巾帕擦拭就會留下桃花一樣的紅印兒。李白大概是想起了這個香豔的傳聞吧,所以大筆一揮啊,「一枝紅豔露凝香」。
你看香豔歸香豔,但是不露痕跡,耐人尋味,第二句「雲雨巫山枉斷腸」。「巫山雲雨」這是個典故啊,出自戰國大詩人宋玉的《高唐賦》。寫楚襄王遊雲夢澤,夜裡就夢見一個女神對他講:「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本來是說女神興雲化雨的事兒,那後來呢,大家附會就用來比喻男女歡會了。那李白在這裡講「雲雨巫山枉斷腸」是什麼意思呀?這是在說呀,跟楚襄王歡會的女神雖然美,但那只是在夢中啊,醒來之後呢,女神已經化為一朵青雲、一陣細雨了,真是虛無縹緲,讓人腸斷哪。但是楊貴妃呢,貴妃不一樣啊,貴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美女,無論朝朝暮暮永遠伴隨在君王左右,這是多幸福的事啊。
那比完楚襄王還不夠,就像我們今天動不動就要夢回大唐一樣,唐朝人也有崇拜的,他們最崇拜漢朝,喜歡跟漢朝人比。你看白居易《長恨歌》第一句不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嗎?李白也是一樣,他要以漢比唐。「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是比誰呀?把楊貴妃比成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大家都知道趙飛燕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美女,身材纖細,號稱可以在人的手掌中跳舞。
那可能有人會想了,你拿一個瘦美女去比一個胖美女,這不是在罵人嗎?還有人說了,趙飛燕出身微賤,道德品質也不好,李白這是不是在拿趙飛燕諷刺楊貴妃呀?有沒有這種可能啊?完全沒有。首先,唐朝不存在體重歧視,也不特別標榜道德。而且要知道李白這是在寫應制詩,就是給皇帝和妃子唱讚歌,哪裡會有諷刺的意思啊,所以咱們不要思之過深,趙飛燕在李白的心裡就是一個美女的代名詞。那既然趙飛燕已經是絕色美女了,說楊貴妃像趙飛燕是不是就行了?當然不行,必須得說楊貴妃比趙飛燕還漂亮。那怎麼說呢,「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貴妃如此美麗,那漢宮裡誰能比得上啊?大概只有趙飛燕在精心裝扮之後,才能稍稍比得上我們貴妃自然的容貌吧。
那你看,第一首是拿白牡丹來比楊貴妃,恍若神仙妃子;第二首呢,拿紅牡丹來比楊貴妃,超過歷代佳人。空間和時間都比完了,該收尾了。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名花也罷,妃子也罷,主人是誰呀?當然是唐玄宗了。那再進一步講,詩人的恩主又是誰呀?也是唐玄宗。所以講完了名花,講完了妃子,最後該歸到唐玄宗這裡了。「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用的是漢武帝李夫人的典故。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唱過歌啊,「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從此傾國傾城就成了美女的代稱了。
那嬌豔的牡丹和傾國傾城的妃子相互映襯,這就是豪華版的「人面桃花相映紅」啊。此情此景一定會讓君王長長久久地笑著欣賞,笑著玩味吧?那下兩句,「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春風不是可以代指君王嘛,你既可以理解成春風消解了人們的全部煩惱,也可以理解成名花和妃子消解了君王的全部煩惱,反正此刻,欄外花、欄內人都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杆。那唐玄宗不是說賞名花對妃子嘛,到最後,李白就像在照相一樣,給了他們一個合家歡。在這個合家歡裡,牡丹映襯著妃子,妃子陪伴著君王,大家共同陶醉在春光裡,也陶醉在君王撒下的陽光雨露中。
你看這三首應制詩,緊扣賞名花對妃子的主題,從仙人的瑤臺寫到漢皇的宮廷,再回到現實的沉香亭,大開大合,亦真亦幻,句句穠麗,字字流葩。你說它意義深嗎?不深哪,它只是給李龜年演唱的應景歌曲,是一個命題作文。但是它風流旖旎,華麗高貴,符合我們對大唐盛世和李楊愛情的全部想像,它就像那個花光滿眼,春風滿臉的時代啊。
你看三首半醉半醒中信筆寫成的歌詞,也能讓我們知道李太白就是李太白,白居易比不了。為什麼在這要說白居易?因為現在寫楊貴妃的詩,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那《長恨歌》裡怎麼樣寫楊貴妃呀?「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好不好?鋪陳得很細膩,但是對於一個妃子而言,不雅什,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有點猥褻呀,不是一個臣子應該說的話。所以白居易自己也承認「一篇長恨有風情」,這是一首有點風情的詩,不是雅樂正聲。那反觀李太白呢,「雲想衣裳花想容」也罷,「一枝紅豔露凝香」也罷,濃豔歸濃豔,但是,自有一種高貴的氣質和一種瀟灑的風度,這才稱得上是「詩仙」呢。據說呢,李龜年得了這三首詩之後,立刻就交給玄宗和貴妃了。玄宗和貴妃大喜過望,玄宗是親自拿了玉笛伴奏,李龜年執了檀板演唱,那貴妃呢,貴妃拿了玻璃七寶盞,斟上西涼州的葡萄酒,緩緩飲下,拜謝君王。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貴妃醉酒啊!從一千多年前,一直醉到了今天!
所以最後再念一遍吧,「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溫馨提示:《綜藝大觀園》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