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三首》李白

2021-02-23 綜藝大觀園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按照上一期的預報,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李白的《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所謂「清平調」,其實是漢樂府的兩種曲調,一個叫清調,一個叫平調。兩者都是絲竹樂,用的樂器有笙、笛、琴、瑟、箏、琵琶等等。因為用的是樂府舊題,所以李白這三首《清平調》雖然看起來很像是七言絕句,但其實應該算是七言樂府。

這三首詩,對李白來說應該算是命題作文,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李白不是因為寫詩出名,在天寶元年應招進入翰林院嘛。他自己講「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顯得理想很高。玄宗呢,對他也是非常禮遇,號稱是「御手調羹,龍巾試吐」(「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李白擔任的職務不是翰林學士,而是翰林供奉。這有什麼區別呢?所謂翰林學士就是皇帝的秘書兼參謀,負責起草公文的。而翰林供奉就是陪皇帝玩的,有棋供奉啊,畫供奉啊,當然也有詩供奉。李白當的其實就是詩供奉,真正的職責就是陪皇帝寫詩,或者是給皇帝寫詩。所以李白進了翰林院之後,就寫一些宮中行樂詞之類的東西,算是他的本職工作。這個工作呢,其實也挺榮耀、也挺輕鬆,但是不符合李白的理想啊。他入長安不是要「濟蒼生、安社稷」嘛,怎麼能甘心做一個天子弄臣呢。

李白本來就愛喝酒,這時候心情起起落落,就喝得更厲害一些,有點借酒消愁的意思。杜甫所說的「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說的就是這個時候的事兒。可是平時喝不要緊,有一天工作來了。什麼工作呢?就是天寶二年的一個春日,唐玄宗騎著名馬照夜白(蒙曼老師誤以為是「夜照白」了),楊貴妃坐著步輦(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工具,通常稱為「輦」,本來和車一樣是有輪子的。秦以後,帝王、皇后所乘的輦車被去輪為輿(轎子),由馬拉改由人抬,由是稱作步輦,更多了一些典雅和休閒的氣息。),一起到興慶宮的沉香亭賞花。賞什麼花呢?牡丹花。現在大家都覺得牡丹是唐朝的國花,劉禹錫不是講嘛,「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出自劉禹錫《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啊。但是呢,大家要知道,劉禹錫這首《賞牡丹》已經是唐朝中後期的作品了。那個時候,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都已經大規模地種植牡丹,形成社會風潮了。但是呢,在唐玄宗的時代,牡丹還是屬於比較新鮮的花品。當時興慶宮的沉香亭裡剛剛引種了四種牡丹,一種紅、一種紫、一種淺紅、一種通白。那皇帝和貴妃賞花,歌王李龜年手持檀板,帶著十六部的樂工在旁邊伺候,隨時準備開始奏樂呀。

可是唐玄宗看著嬌豔欲滴的牡丹,再看著雍容華貴的妃子,忽然興致大發,說了一句話,「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嫌原來的老歌不對景兒,要換新詞。那誰有這麼高的水平,一下子就能寫出新詞來啊,當然是李白呀。李白自己不是曾經講嘛,「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呀。一萬字的文章都是一會兒就能寫完,何況是一首詩呢。所以,唐玄宗就立刻讓李龜年拿著宮裡特製的金花紙到翰林院找李白。問題是李白前一天喝多了,宿醉未醒。怎麼辦呢?那皇帝的命令是急如星火。李龜年也不敢怠慢,趕緊把李白搖晃起來,跟他講,皇帝和貴妃此刻在沉香亭賞牡丹花,皇帝說了,「賞名花,對妃子,豈能用舊樂詞啊」,立等著先生寫一篇新詞,請先生趕緊醒醒。那諸位,李白此刻看沒看見牡丹呢,沒看見啊,看沒看見貴妃呀,也沒看見啊,那看沒看見皇帝呀,還沒看見啊,看沒看見沉香亭啊,都沒看見呢,眼前什麼都沒有,就對著一張金花紙。頭腦還暈暈乎乎的,就得提筆就寫,一揮而就。那像不像咱們寫高考命題作文時候的樣子呀?非常像。那咱們就看看李白怎麼寫這篇命題作文吧。

先看第一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什麼是「雲想衣裳花想容」啊,看見雲彩就想起你飄飄的衣裳,看見牡丹就想起你嬌豔的臉龐。你看這個句子沒主語,那你就可以把主語設想成任何人了。我看見雲就想起你的衣裳,皇帝看見雲就想起你的衣裳,推而廣之,任何人看見雲都會想起你的衣裳,任何人看見花都會想起你的臉龐,這就是楊貴妃的美,可以徵服一切人哪。

那「春風拂檻露華濃」呢?所謂 「春風」,既可以指自然界的春風,又可以指皇帝的恩寵。所以,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在春風的吹拂之下,欄杆外帶著露水的牡丹隨風搖曳、盡展芳華;也可以理解為貴妃在皇帝的恩寵下綻放青春,展現迷人的風採。這叫人花一體,一語雙關哪。那接下來呢,「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群玉山和瑤臺都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女神的世界。那這樣美豔的妃子到哪裡找啊?不是在群玉山就應該是在瑤臺了吧。什麼意思呢?這其實是把楊貴妃比做了神仙姐姐,說她是超凡脫俗,驚為天人哪。而且你再想,玉山也罷,瑤臺也罷,雲彩也罷,月色也罷,是什麼顏色的呀?白的呀,淡的呀,咱們開始不是說沉香亭的牡丹是有紅有白嘛,這裡頭是把貴妃比成了淡雅的白牡丹,輕盈如玉,飄飄欲仙哪!

那再看第二首,「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是幹嘛?這是拿紅牡丹來比楊貴妃了,怎麼比呢?「一枝紅豔露凝香」啊,這裡不僅有顏色,還有氣味了。一隻紅豔豔的牡丹花帶著露水,凝著幽香。那這只是在講花嗎?當然不是,唐朝的筆記小說裡講,楊貴妃是一個胖美人,胖人就怕熱,即使是幾個侍女輪流扇扇子,她也還是會出汗,最妙的是什麼呢?這個貴妃的汗和凡人不一樣,她是紅膩而多香,用巾帕擦拭就會留下桃花一樣的紅印兒。李白大概是想起了這個香豔的傳聞吧,所以大筆一揮啊,「一枝紅豔露凝香」。

你看香豔歸香豔,但是不露痕跡,耐人尋味,第二句「雲雨巫山枉斷腸」。「巫山雲雨」這是個典故啊,出自戰國大詩人宋玉的《高唐賦》。寫楚襄王遊雲夢澤,夜裡就夢見一個女神對他講:「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本來是說女神興雲化雨的事兒,那後來呢,大家附會就用來比喻男女歡會了。那李白在這裡講「雲雨巫山枉斷腸」是什麼意思呀?這是在說呀,跟楚襄王歡會的女神雖然美,但那只是在夢中啊,醒來之後呢,女神已經化為一朵青雲、一陣細雨了,真是虛無縹緲,讓人腸斷哪。但是楊貴妃呢,貴妃不一樣啊,貴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美女,無論朝朝暮暮永遠伴隨在君王左右,這是多幸福的事啊。

那比完楚襄王還不夠,就像我們今天動不動就要夢回大唐一樣,唐朝人也有崇拜的,他們最崇拜漢朝,喜歡跟漢朝人比。你看白居易《長恨歌》第一句不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嗎?李白也是一樣,他要以漢比唐。「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是比誰呀?把楊貴妃比成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大家都知道趙飛燕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美女,身材纖細,號稱可以在人的手掌中跳舞。

那可能有人會想了,你拿一個瘦美女去比一個胖美女,這不是在罵人嗎?還有人說了,趙飛燕出身微賤,道德品質也不好,李白這是不是在拿趙飛燕諷刺楊貴妃呀?有沒有這種可能啊?完全沒有。首先,唐朝不存在體重歧視,也不特別標榜道德。而且要知道李白這是在寫應制詩,就是給皇帝和妃子唱讚歌,哪裡會有諷刺的意思啊,所以咱們不要思之過深,趙飛燕在李白的心裡就是一個美女的代名詞。那既然趙飛燕已經是絕色美女了,說楊貴妃像趙飛燕是不是就行了?當然不行,必須得說楊貴妃比趙飛燕還漂亮。那怎麼說呢,「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貴妃如此美麗,那漢宮裡誰能比得上啊?大概只有趙飛燕在精心裝扮之後,才能稍稍比得上我們貴妃自然的容貌吧。

那你看,第一首是拿白牡丹來比楊貴妃,恍若神仙妃子;第二首呢,拿紅牡丹來比楊貴妃,超過歷代佳人。空間和時間都比完了,該收尾了。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名花也罷,妃子也罷,主人是誰呀?當然是唐玄宗了。那再進一步講,詩人的恩主又是誰呀?也是唐玄宗。所以講完了名花,講完了妃子,最後該歸到唐玄宗這裡了。「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用的是漢武帝李夫人的典故。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唱過歌啊,「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從此傾國傾城就成了美女的代稱了。

那嬌豔的牡丹和傾國傾城的妃子相互映襯,這就是豪華版的「人面桃花相映紅」啊。此情此景一定會讓君王長長久久地笑著欣賞,笑著玩味吧?那下兩句,「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春風不是可以代指君王嘛,你既可以理解成春風消解了人們的全部煩惱,也可以理解成名花和妃子消解了君王的全部煩惱,反正此刻,欄外花、欄內人都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杆。那唐玄宗不是說賞名花對妃子嘛,到最後,李白就像在照相一樣,給了他們一個合家歡。在這個合家歡裡,牡丹映襯著妃子,妃子陪伴著君王,大家共同陶醉在春光裡,也陶醉在君王撒下的陽光雨露中。

你看這三首應制詩,緊扣賞名花對妃子的主題,從仙人的瑤臺寫到漢皇的宮廷,再回到現實的沉香亭,大開大合,亦真亦幻,句句穠麗,字字流葩。你說它意義深嗎?不深哪,它只是給李龜年演唱的應景歌曲,是一個命題作文。但是它風流旖旎,華麗高貴,符合我們對大唐盛世和李楊愛情的全部想像,它就像那個花光滿眼,春風滿臉的時代啊。

你看三首半醉半醒中信筆寫成的歌詞,也能讓我們知道李太白就是李太白,白居易比不了。為什麼在這要說白居易?因為現在寫楊貴妃的詩,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那《長恨歌》裡怎麼樣寫楊貴妃呀?「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好不好?鋪陳得很細膩,但是對於一個妃子而言,不雅什,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有點猥褻呀,不是一個臣子應該說的話。所以白居易自己也承認「一篇長恨有風情」,這是一首有點風情的詩,不是雅樂正聲。那反觀李太白呢,「雲想衣裳花想容」也罷,「一枝紅豔露凝香」也罷,濃豔歸濃豔,但是,自有一種高貴的氣質和一種瀟灑的風度,這才稱得上是「詩仙」呢。據說呢,李龜年得了這三首詩之後,立刻就交給玄宗和貴妃了。玄宗和貴妃大喜過望,玄宗是親自拿了玉笛伴奏,李龜年執了檀板演唱,那貴妃呢,貴妃拿了玻璃七寶盞,斟上西涼州的葡萄酒,緩緩飲下,拜謝君王。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貴妃醉酒啊!從一千多年前,一直醉到了今天!

所以最後再念一遍吧,「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溫馨提示:《綜藝大觀園》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 :李白 · 清平調 · 三首
    鄧麗君、王菲:清平調·李白清平調詞三首李白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經典詠流傳:張雪迎·清平調·李白李白:清平調三首(康震點評)蒙曼解讀李白與唐玄宗清平調詞三首李白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人之容貌照人。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 經典詠流傳:李白《清平調三首》
    《清平調三首》李白(衛東朗誦)王菲演唱《清平調三首》鄧麗君王菲對唱版《清平調》作者:李白  演唱:張雪迎  王菲、鄧麗君  劉紫玲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按照上一期的預報,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李白的《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所謂「清平調」,其實是漢樂府的兩種曲調,一個叫清調,一個叫平調。
  • 清平調詞三首-李白
    《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豔;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表現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豔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
  • 清平調詞(三首)——李白
    清平調詞三首
  • 【美聲詩詞】50.李白《清平調》
    李白《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 清平調詞三首導讀
    然而,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卻可能是對真實場景的即時記錄。據宋樂史《太真外傳》中記載:「大唐開元時期,皇宮大內欣賞木芍藥,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牡丹花。宮內得到數株紅紫的、淺白的、純白的品種,皇上因而將它們移植到興慶池的東邊與沉香亭之前。恰逢牡丹盛開,皇上乘其御馬照夜白,貴妃坐著步輦緊隨其後,他詔選梨園弟子中優秀的樂手。李龜年以歌唱而聞名於世,他手捧檀板在樂隊前面,即將演唱。
  • 古詩解讀2 ▏李白《清平調》三首
    詩詞解讀 ▏李白《清平調》三首主講/蒙曼·整理/王素貞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 15.蒙曼講解丨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清平調詞三首【唐】李白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創作背景】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 解釋春風無限恨:李白「《清平樂》三首」賞析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李白「清平調」三首,以花喻人,人花合詠,是同類詩中的極致,清·田雯《古歡堂雜著》云:「少陵《秋興八首》,青蓮《清平詞》三章,膾炙千古矣。餘三十年來讀之,愈知其未易到。」《秋興八首》為杜甫集子中最有名的篇章,而將《清平調》與《秋興》並提,顯然田氏以此為李白的代表作。「其一」之第一句寫楊貴妃的服飾美和容貌美,二句以花喻貴妃神色體態之美。
  • 此情綿綿無絕期——清平調.其一——李白
    歷史上,李白作《清平調》時,地點是在興慶宮沉香亭上。沉香亭又稱「涼殿」,顧名思義,整座宮殿都是用沉香木建成,古樸典雅,夏日炎熱,此處專用於消暑納涼。李隆基忽然起了興致,宣李白入宮作詩助興。相傳那日李白借著酒力,呼來喝去,讓宦官高力士為他脫靴,又讓楊貴妃為他磨墨。如此放肆之舉,並未引來貴妃的不滿,倒是將李白的傲氣展現得淋漓盡致。不過,傳說終究是傳說,也只能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談,不足為信。傳說雖然有虛,但寫詩卻是真。
  • 流行曲裡流淌的古詩詞:寫的人有酒,唱的人有故事——《清平調》
    《清平調》(唐 李白)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清平調》有七言詩三首,對仗工整是我們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名作。李白做《清平調》是奉旨成詩,是真正意義上的「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因為這曲《清平調》,時光永久停在了唐天寶初年的一個春日裡。
  • 專家糾正王菲《清平調》讀音
    視頻:王菲將與鄧麗君隔空對唱 共同演繹《清平調》,時長約1分12秒新聞晨報7月22日訊 上世紀90代初,鄧麗君邀請當時新生代作家曹俊鴻,將唐代詩人李白《清平調》譜成新曲,之後,鄧麗君僅進錄音室錄製一段試唱,音檔封存超過20年,奇蹟般地躲過1996年香港寶麗金公司的一場大火……
  • 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 李白這首詩,真的令人驚豔!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清平調·其一》,便是一首令人驚豔的形容女人美的詩作。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所創作的組詩作品《清平調詞三首》中的第一首。至於詩中的女主人公,則是有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稱的楊貴妃。據記載,李白這首詩寫於他在長安供奉翰林時。一次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也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
  • 李白的這首詩,僅開篇7個字,就美到了骨子裡!
    舉報   眾所周知,古典詩歌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對它都抱有好感,並且能隨口背上幾首。
  • 聽見傳統 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清平調》
    《清平調》李白的《清平調》文採華麗,構思精巧,三首詩分別從空間和時間的維度進行描寫。《清平調》原是李白受唐玄宗之命,為取悅楊貴妃所作,鄧麗君和王菲隔空對唱的《清平調》,如今已經是膾炙人口的金曲。《清平調》可以說是鄧麗君的遺作,只錄製了一半就去世了,這首不完整的遺作,也一直沒有公開過,封存了20年。
  • 專家"糾錯"王菲《清平調》:如果講究一些 讀正確的音更好
    王菲的《清平調》唱出了自己的韻味 上世紀90代初,鄧麗君邀請當時新生代作家曹俊鴻,將唐代詩人李白《清平調》譜成新曲,之後,鄧麗君僅進錄音室錄製一段試唱,音檔封存超過20年,奇蹟般地躲過1996年香港寶麗金公司的一場大火……   王菲一直將鄧麗君視為自己歌唱事業的啟蒙者,5月8日,藉由錄音科技,她得以和鄧麗君對唱《清平調》。
  • 清平調?清平樂?盤點影視劇唐宋仕女裝束
    李白寫的?」——「李白寫的是《清平調》。《清平樂》是宋詞。」——「不對啊,李白也寫過《清平樂》,還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片尾曲!」以北宋仁宗盛治為主要時代背景的電視劇《清平樂》(原名《孤城閉》)最近正在熱播。而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起這部劇時,出現了如上的對話。看到這裡,你是否也有一瞬間的迷茫?
  • 由歌手中森明菜談新作《清平調》
    由歌手中森明菜談新作《清平調》曾於幾天前曾無意中看到一位女藝人手持話筒在舞臺上表演唱歌的部分視頻,稱不上出眾但卻有著極其精緻的面容,清晰的鎖骨,白色的皮膚,一頭黑髮雖然挽了起來,但那稍微的一絲絲凌亂卻不失那種悽涼的美,憂鬱的眼神,尤其一瞬間的某個靜態動作就猶如穿了衣服的古希臘雕塑維納斯一般
  • 從《清平調》聽先天不足文藝青年鄧麗君
    5月8日下午5點08分,鄧麗君與王菲的隔空對唱版的《清平調》正式發布,以此作為對鄧麗君逝世二十周年的特殊紀念。仔細考據一番,《清平調》原是李白受唐玄宗之命,為取悅楊貴妃所作,總計三則,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古典詩詞浩如煙海,鄧麗君為什麼會單單選擇這一首錄製小樣?除了同為「名花」,女人間的惺惺相惜之外,我想更大的原因大概在於,鄧麗君,是一個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