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把這世界交給1930~1939年的人們真是倒黴!』將來的歷史學家必是這麼寫的。只以人殺人一端而論,我們真是處於野蠻時代。」
上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林語堂這樣寫道。面對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紛亂與黑暗,他直言:「我們乃是活在一個冷酷的時代中。」然後他說:
「處於這個冷酷的時代,唯有道家超然的憤世嫉俗主義是不冷酷的。」
集散文家、小說家、翻譯家等於一身的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充滿爭議的作家。上世紀90年代以前,他基本被定格為反面文人的典型;90年代以後,他作為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的歷史價值,逐步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不過,對於自詡「兩腳踏東西文化」的林語堂,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與西方文化的聯繫,某種程度上卻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尤其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可以說已深入到他的靈魂。
正如有學者所指出:「中國現代史上,著眼於東西文化綜合,努力於以東方文化拯救人類,在西方產生一定影響的『東方哲人』,一是以儒家救世界的辜鴻銘,一是以佛教救世界的梁漱溟,再就是以道家救世界的林語堂。」
林語堂著有《老子的智慧》一書,此外,在其很多著作和散文隨筆中,都談到老莊和道家思想,往往充滿了欣賞和推崇。對儒家文化思想,林語堂的看法是遊移不定的;但他對道家思想的認同,卻是一以貫之的。
他認為儒家學說的本質是都市哲學,而道家學說的本質是田野哲學。在儒家思想裡,「主體被遺失,主體只淪為一種工具,這樣,個體生存必將被漠視。」
林語堂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孔子因過分崇尚現實而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道家哲學的存在說明了中國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滿足的一面。道家文化是羅曼斯(romance)的,屬於浪漫派,老子的雋語,像一顆顆粉碎的寶石,不需要刻意的裝飾便可閃耀光芒。
林語堂還將老子的思想以詩歌的形式作了概括:
我教人以愚中之智,弱中之強,水及未玷汙的新生嬰兒的柔順的力量。我教人以謙卑的功課,張得過滿則折弓,廢物有用,居下位的有益。海成為江河之王,不是因為它低於眾谷嗎?甚至在戰場上金鐵交鳴聲中,仍是兵哀者必勝!「
對於以道家思想救世,林語堂寫道:
「(道家)對於仇恨與妒忌,則以狂笑衝散之;對於恣意豪華之輩,道教教之以簡樸;對於過度都市生活者,則導之以大自然的優美;對於競爭與奮鬥,則倡虛無之說、柔克剛之理以救濟之;對於過甚則敬之以無為寧靜;對於創造事業則以生活的藝術調和之……」
而對於近代以來的武力崇拜,互相要把對方踩在自己的鐵蹄之下,「如近代的法西斯國家,道教則謂汝並非世間惟一聰明的傢伙,汝往前直衝必一無所得,而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物極則必反,拗違此原則者終必得惡果。」
在林語堂看來,希特勒等人如此富於侵略性,只因他們「何嘗讀過《道德經》」。「所以讓他們去鬥吧,道家則只是旁觀,只是莞爾一笑!」
林語堂對道家思想的闡述未必完全準確,但他重視道家的文化價值和現代意義,認為其不僅對中國文化的未來構建意義重大,而且對世界文化也有所助益,代表了一代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發展道路的探索!
/完.
《老子》:究竟是弱者的哲學,還是強者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