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以「道家」救世的林語堂,用一首詩概括了老子的思想!

2020-12-22 中華神秘文化

#道家#

「『把這世界交給1930~1939年的人們真是倒黴!』將來的歷史學家必是這麼寫的。只以人殺人一端而論,我們真是處於野蠻時代。」

上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林語堂這樣寫道。面對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紛亂與黑暗,他直言:「我們乃是活在一個冷酷的時代中。」然後他說:

「處於這個冷酷的時代,唯有道家超然的憤世嫉俗主義是不冷酷的。」

集散文家、小說家、翻譯家等於一身的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充滿爭議的作家。上世紀90年代以前,他基本被定格為反面文人的典型;90年代以後,他作為現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的歷史價值,逐步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不過,對於自詡「兩腳踏東西文化」的林語堂,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與西方文化的聯繫,某種程度上卻忽略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尤其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可以說已深入到他的靈魂。

正如有學者所指出:「中國現代史上,著眼於東西文化綜合,努力於以東方文化拯救人類,在西方產生一定影響的『東方哲人』,一是以儒家救世界的辜鴻銘,一是以佛教救世界的梁漱溟,再就是以道家救世界的林語堂。」

林語堂著有《老子的智慧》一書,此外,在其很多著作和散文隨筆中,都談到老莊和道家思想,往往充滿了欣賞和推崇。對儒家文化思想,林語堂的看法是遊移不定的;但他對道家思想的認同,卻是一以貫之的。

他認為儒家學說的本質是都市哲學,而道家學說的本質是田野哲學。在儒家思想裡,「主體被遺失,主體只淪為一種工具,這樣,個體生存必將被漠視。」

林語堂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孔子因過分崇尚現實而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道家哲學的存在說明了中國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滿足的一面。道家文化是羅曼斯(romance)的,屬於浪漫派,老子的雋語,像一顆顆粉碎的寶石,不需要刻意的裝飾便可閃耀光芒。

林語堂還將老子的思想以詩歌的形式作了概括:

我教人以愚中之智,弱中之強,水及未玷汙的新生嬰兒的柔順的力量。我教人以謙卑的功課,張得過滿則折弓,廢物有用,居下位的有益。海成為江河之王,不是因為它低於眾谷嗎?甚至在戰場上金鐵交鳴聲中,仍是兵哀者必勝!「

對於以道家思想救世,林語堂寫道:

「(道家)對於仇恨與妒忌,則以狂笑衝散之;對於恣意豪華之輩,道教教之以簡樸;對於過度都市生活者,則導之以大自然的優美;對於競爭與奮鬥,則倡虛無之說、柔克剛之理以救濟之;對於過甚則敬之以無為寧靜;對於創造事業則以生活的藝術調和之……」

而對於近代以來的武力崇拜,互相要把對方踩在自己的鐵蹄之下,「如近代的法西斯國家,道教則謂汝並非世間惟一聰明的傢伙,汝往前直衝必一無所得,而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物極則必反,拗違此原則者終必得惡果。」

在林語堂看來,希特勒等人如此富於侵略性,只因他們「何嘗讀過《道德經》」。「所以讓他們去鬥吧,道家則只是旁觀,只是莞爾一笑!」

林語堂對道家思想的闡述未必完全準確,但他重視道家的文化價值和現代意義,認為其不僅對中國文化的未來構建意義重大,而且對世界文化也有所助益,代表了一代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發展道路的探索!

/完.

《老子》:究竟是弱者的哲學,還是強者的哲學?

相關焦點

  • 老子韓非列傳:一篇道家思想學術史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開篇敘老子,結尾敘韓非,中間是莊子和申不害。老子主張無為自化,韓非呼籲嚴刑密法,司馬遷安排二人同傳,論者往往致疑。比如,《南史·王敬則傳》記載:南朝時的王儉看不起同僚王敬則,說「不意老子遂與韓非同傳」,隱隱流露出無奈與不滿。
  • 儒家墨家法家:救世主張,有何不同?孟子荀子韓非對人性不同認知
    所以,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觀念來闡述著自己的救世之道,目標都是為了還天下一個太平,也為了還平民百姓們一個安穩的生活,因此,他們的目標其實都是一致的。可是,哪怕是他們之間的目標相同,但彼此之間也有著不少的爭論,思想的啟蒙也就在諸子百家的批判與被批判之中成長。 那麼,諸子百家之間,為何在目標相同的情況下還有這麼多矛盾呢?
  • 王博:道家「虛無」主張有五大重要意義 應認真對待
    其一、道家是中國文化和思想中虛無意義的發現者。老子對於中國思想的一個重要貢獻便是無的發現。在此之前,「無」從來沒有成為思想的對象。老子之後,「無」便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觀念,尤其是在道家和佛教的傳統之中。老子十一章「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通過幾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有形事物的意義正是建立在無形存在的基礎之上。並進而提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道家經典著作,《老子》居然沒排進前三
    全書共約6000餘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韻文及少數長短不齊的散文體和離騷體寫成的。該書假借《周易》爻象論述作丹之意,研究養性延年,強己益身。該書「詞韻皆古,奧雅難通」,並採取象徵或借喻的方法採用許多隱語,易生誤解,所以歷代有很多注本行世,僅《正統道藏》就收入唐宋以後注本11種。《參同契》是一部用《周易》理論、道家哲學與煉丹術(爐火)三者參合而成的養生著作。
  • 美國總統裡根懂得「治大國若烹小鮮」,為什麼儒家是正統思想而道家...
    198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裡根,在他的《國情諮文》中曾經引用老子的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頓時身價倍增,出版社爭相出版該書。 裡根總統創造了一個自由主義的神話,使得美國擺脫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人們稱之為裡根經濟學。裡根的自由主義與道家治國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一首僅僅四句的小詩,它的真正含義,讓人不寒而慄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教義融合了道家學說。道教與道家截然不同,因為道家是學說,無宗教形態;道教是宗教,雖奉老子為教主,莊子為祖師,但其主張與老莊的思想並不一致。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了正一道,可以看作是最早的道教。
  • 高一歷史上冊《百家爭鳴》,各派思想爭鋒相對,思想活躍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社會處於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出現了學術思想活躍,逐漸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一、學習「百家爭鳴」之前,先認識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是先導,率先對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主張。老師:孔子提出哪些主張?提問學生:核心觀念是「仁」,為政以德,「克已復禮」,有教無類,打破「學在官府」整理《詩經》等六經。2、老子老師:請同學閱讀教材第12頁第三段內容,了解老子的生平概況,認識一下這位「道家仙人」形象。提問學生:創立了道家學派,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後期楚國人。相傳孔子曾經請教過老子。
  • 韓愈批評道教思想,說老子的見識狹小,為什麼他會這麼說?
    因此,魯迅先生說道:「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但令人奇怪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韓昌黎,他卻極力反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韓愈在《原道》中說道:「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他創作漫畫《老子》讓日本人迷上道家思想!
    >讓日本讀者喜歡上了道家思想》為題,介紹了旅日著名華人學者、日本甲南大學教授胡金定研究、傳播老子思想的故事和經歷。據央視報導介紹,胡金定教授今年62歲,他創作的漫畫《老子》自今年4月以來在日本《第三文明》雜誌連載,漫畫的內容講述的是老子的故事和道家思想。
  • 道家四大真人之首,通玄真人是誰?老子的弟子,範蠡的師傅
    老子雕像而道家裡的四大真人,確實有所指的歷史人物,並且在道家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使得道家的理論得以剖析和講解,並得到傳承;同時這四大真人都有著作留下。本篇要說的就是四大真人之首的「通玄真人」。他才真正把老子《道德經》裡「道生萬物」的說法,完整解釋為宇宙形成理論的人。此人就是「文子」,在《漢書·藝文志》的注文中載「老子弟子,與孔子同時(小於孔子)」;《史記》相關的註解中說他是「範蠡之師也」。
  • 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無為
    細細審之,中庸理念強調控制平衡、維持狀態和守成現狀,用它來詮釋王朝由盛轉衰的輪迴更替固然入木三分,但這同時註定了中庸思想的局限性,它無法適應事物快速發展變化的場景,打個比方,在禮崩樂壞的社會變革前夜,講中庸何用?那麼,有沒有一種比儒家中庸思想更精準地描述事物瞬息變化的邏輯體系呢?有,那就是道家的物極必反思想,老子曰「反者道之動」。這種思想更為博大精深。
  • 道家思想理論體系中的存在與虛無
    產生於先秦時代的以老子和莊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國的文學理論史上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道家所提倡的「道」以及「有」和「無」等等問題一直是玄而未解,由於時代曠遠,後世的學者和知識分子根據自我的知識修養水平進行了種種闡釋,然而終究莫衷一是,各執一詞。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以道家思想影響中國千年的奇人——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以道家思想影響中國千年的奇人——莊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雖然中國有其他宗教盛行,但它們都是外來的。可是有些奇怪的是,本土的道教沒能發揚光大,反而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不過今天介紹的不是道教,而是道教的根基細想道家思想中的代表人物——莊子。
  • 李約瑟說: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已經爛掉了深根的大樹!
    李約瑟說得沒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於道家,雖有百家,但都是派生的支幹,一個「道」字,被各家衍繹出各種不同的學說,紛紛紜紜,各具特色。時至今日,其影響力依然不衰,看一看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醫,太極拳、氣功以及許多養生觀念,那一個是脫離了道家思想憑空而蹦出來的。
  • 原來老子和孔子是這樣的關係,從紀錄片《中國》看道儒之辨別
    紀錄片第一集從周王朝末期開始講起,這個時期也是中國道家和儒家思想開始的年代。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之所以叫老子因為古代李字同老字,再加上一些神乎其神的傳說,以及他對世人的貢獻,後人一點點就將李耳尊稱為孔子。孔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公認為是道家始祖。孔子姓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儒家始祖。
  •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探究導學案
    明確:老子和莊子二、走進老子和莊子要求:速讀材料,標畫人物和人物思想的關鍵點老莊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
  • 從《查第格》看伏爾泰與道家思想之關聯
    除了借鑑中國古典小說的情節以外,《查第格》中是否同時有對這一東方小說蘊含的思想內涵的借鑑呢?《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本身為道家題材,主人公莊子正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之一。這一有關莊子的故事並非原原本本出自莊子故事的緣發點——《莊子》,莊子以詐死法逼死妻子的情節基本上是話本作者根據《莊子·至樂》中庄子在妻子死後「箕踞鼓盆而歌」的故事敷演而成,並在故事結尾保留了這部分原始情節。
  • 《孫子兵法》思想核心是什麼?國學大師林語堂這樣說!法治……
    《孫子兵法》思想核心是什麼?國學大師林語堂這樣說!法治……孫子是著名軍事家,哲學家,被譽為「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孫子兵法》(又名《孫武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 需要正名的老子道家與遠見卓識,如龍行雲布雨
    子貢和範蠡都是道家老子的徒孫。當其時,孔子去世後,其師老子仍健在,仍舊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在魯穆公要任用子思為相國時,老子去魯國教導了子思一番,使其打消了任相國的念頭。老子的弟子之一楊朱在齊國影響力漸大。老子隱居沛地的時間不短,之後西行將前往秦國,途中教導了楊朱。
  • 百家爭鳴十二大家之道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等。代表著作有《老子》、《逍遙遊》、《列子》等。學派主旨是道法自然、無為自化、應物變化。道家是對華夏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春秋前期道家稱謂道德家,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上古道德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道家思想乃是華夏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