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拍場上備受關注的女性藝術家,性別差異逐漸縮小?

2021-01-18 騰訊網

2020年,全球數場大展將視角對準了「女性藝術家」。早在今年2月,德國法蘭克福錫恩美術館舉辦了「出色的女人」展覽,該展囊括了34位超現實主義女藝術家。前日剛結束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她——女性形象與才藝展」同樣將視角放在了女性議題上,藉助藝術作品詮釋古代女性的處境與心聲。

回望2020年的藝術市場,一系列女性藝術家作品,以獨特的藝術語彙和鮮明的個人風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今年全球最貴的藝術品TOP10中沒有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卻也讓我們看到了女性藝術家的潛力,尤其是二級市場中,性別差異正在被逐漸縮小

塔瑪拉·德·藍碧嘉

(Tamara de Lempicka, 1898-1980 )

首先要提的是波蘭女藝術家藍碧嘉,她是首位被印在佳士得印象派圖錄封面上的女藝術家。其作品個性鮮明,讓人印象深刻,絢麗的用色,圓潤的筆調,暗影光暈表現出人物、五官、衣著的立體感,服裝處處體現出上流社會的品味,別致、慵懶、優雅、性感。市場上出現的藍碧嘉作品並不多,卻很受藏家歡迎。

塔瑪拉·德·藍碧嘉《馬喬裡·費裡肖像》(Marjorie Ferry)

成交價:16,380,000英鎊(約1.43億元人民幣)

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倫敦佳士得2020年2月

在2020年2月倫敦佳士得拍賣中,藍碧嘉作品《馬喬裡·費裡》以1628萬英鎊成交,刷新了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這是藍碧嘉在近一年內第二次的個人紀錄刷新。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曾在2009年以略低於5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在短短十年內,收益增加了227%,十分可觀。

塔馬拉·德·藍碧嘉《閃耀》

成交價:3,408,000 美元(約2287萬人民幣)

紐約蘇富比2020年10月

達娜·舒茨

(Dana Schutz, b.1976)

美國女藝術家達娜·舒茨的作品融合了具象與抽象,常常表現虛構人物形象,以揭露當代生活複雜、模稜兩可的心理狀態,又有強烈的戲謔,包括周杰倫等許多亞洲藏家都收藏有她的作品。巨幅畫作《升降機》中,人物與自己以及比自身更大的昆蟲糾纏不休,處於焦慮和驚恐狀態,最終該作以5005萬港幣成交,以近乎三倍的價格大幅刷新藝術家此前世界拍賣紀錄。

達娜·舒茨《升降機》

成交價:50,050,000港幣

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香港佳士得2020秋拍

瑪麗·卡薩特

(Mary Cassatt, 1844-1926)

卡薩特的繪畫作品始終在發揮其作為女性的長處,其畢生中反覆描繪母子主題。她締造出的人物風格與德加不斷回歸芭蕾舞者主題的作風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三人陽光浴》中,卡薩特糅合近抽象的筆觸與精巧細膩的圖像細節,引導觀者將目光聚焦於畫面中兩名女子與嬰孩的互動。

瑪麗·卡薩特《三人陽光浴》

成交價:4,376,000美元(約2936萬人民幣)

紐約蘇富比2020年10月

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b.1929)

現年91歲的藝術家草間彌生,可謂是當代日本的國寶級藝術家,其作品也一直是拍賣場上的常青樹,尤其是草間彌生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題材「南瓜」,更是藏家競相收藏的焦點。

草間彌生《南瓜》

成交價:38,650,000港幣

香港佳士得2020年秋拍

今年的拍賣場上,也有多幅草間彌生「南瓜」作品上拍,它們融合了藝術家兩大典型主題:波點與南瓜,和錯綜複雜的無盡之網,是經典的草間彌生南瓜畫作。它們在具象與抽象的邊界模糊遊走,是草間對日常生活尋常事物的重新詮釋,不單是其自身理念的呈現,更帶給我們不同角度的思考與美學觀。

草間彌生《南瓜 (CHA) 》

成交價:29,215,000 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

草間彌生《水果 [EPSOB]》

成交價:12,350,000 港幣

保利·富藝斯聯合首拍

瑪琳 杜馬斯

(Marlene Dumas, b.1953)

1953年生於南非的女藝術家杜馬斯一直致力探討生與死、性與性別、邪惡與平庸等話題,她以與別不同的微妙視角,剖析人類生存現況的不同面向,創造出廣獲好評的肖像佳作。今秋,首登亞洲拍場的女性藝術家瑪琳 杜馬斯的作品《嬰兒2》以2437.5萬港幣成交,該作畫面充滿戲劇力量,又不失空靈細膩,體現了這位藝術家最為人熟知的繪畫風格、經典創作主題以及精神深度。

瑪琳 杜馬斯《嬰兒(2)》

成交價:24,375,000 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

珍尼維·菲吉斯

(Genieve Figgis, b.1979)

珍尼維·菲吉斯的作品有著鬧劇式的娛樂型,是藝術家架構於古典主題的當代解讀,考究那些曾被視為體現了學術繪畫完美理想的古典主題。她毫不迴避地質疑古典品位在當代的有效性,並強調了藝術家應堅守原創性和個人願景而不能屈就主流的重要性。

珍尼維·菲吉斯(Genieve Figgis)《婚禮派對》

成交價:4,410,000 港幣

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香港富藝斯2020秋拍

潘玉良

(1895-1977)

潘玉良不僅是20世紀中國第一位最有影響的女藝術家,也是中國女性藝術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今年現身中國嘉德拍場的《丁香》巧妙融合東西繪畫的特質,浪漫的鮮紫色以彩墨的迭加而顯現花卉濃鬱的生命力,再以寥寥墨筆勾勒出花瓣的邊線;並用水墨畫中似高古遊絲描的線條勾勒出瓷器紋飾,精密卻不斷線,粗細的精準拿捏更使瓶身多了分靈動,替器身造型增添東方氣質。

潘玉良《丁香》

成交價:5,000,000 港幣

香港佳士得2020年秋拍

賀慕群

(b.1924)

作為中國20世紀早期極為重要的的女性畫家,賀慕群的繪畫風格辨識度極高,此幅《花木系列》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濃重而明晰的大色塊構成,單純直白,對空間的有意識弱化也使畫面具有平面及裝飾性傾向。背景以藍紫色調為主,花朵跳脫其間,最上的紅色平衡畫面且又與之呼應。使觀者從易被忽略的生活細節中收穫對事物的深層理解。

賀慕群《花木系列》

成交價:2,645,000 人民幣

中國嘉德2020秋拍

謝景蘭

(Lalan, 1921-1995)

在二十世紀華人現代藝術領域中,謝景蘭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她的藝術融匯音樂、舞蹈與繪畫於一體,一方面以自身文化本源為創作根基,傳承宋畫之美學,另一方面以自身明確的文化信念與對自我的大膽追求,完整地闡述了一位華人女藝術家貫穿其藝術生涯的獨立思辨能力及堅強意志。

謝景蘭《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

成交價:11,065,000 港幣

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

在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中,謝景蘭1972年創作的《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以1106.5萬港幣成交,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成為藝術家首個過千萬成交的拍品。

謝景蘭《雨後》

成交價:2,016,000 港幣

保利·富藝斯聯合首拍

當然,就2020年的藝術市場而言,表現突出的女性藝術家不在少數。如,克裡絲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陳可、克萊爾·特伯萊(Claire Tabouret)、梁遠葦、艾米莉·梅·史密斯(Emily Mae Smith)、鹽田千春(Chiharu Shiota)、彭薇等,不少女性藝術家更是刷新了藝術家拍賣紀錄。未來,女性藝術家作品在藝術場表現究竟如何?依然還要留待市場來檢驗。

克裡絲汀·艾珠《當黑與紅難以成圓》

成交價:4,788,000 港幣

保利·富藝斯聯合首拍

陳可(b.1978)《1955·紐約·29歲》

成交價:3,605,000 港幣

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香港佳士得2020春拍

克萊爾·特伯萊《偽裝》

成交價:3,500,000 港幣

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香港富藝斯2020年春拍

成交價:3,024,000 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

艾米莉·梅·史密斯《灰塵》2019年作

成交價:1,134,000 港幣

保利·富藝斯聯合首拍

鹽田千春《生存的狀態(鞋)》

成交價:1,033,200 港幣

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香港富藝斯2020年秋拍

成交價:483,000 RMB

創藝術家年度最高拍賣紀錄

永樂2020全球首拍

藝術商業編輯部

編輯:保興

圖片:蘇富比、佳士得、富藝斯

中國嘉德、永樂拍賣

相關焦點

  • 2020回聲,拍賣場上備受關注的青年藝術家
    那麼,這些在拍場上備受關注的青年藝術家都有誰?(45歲以下)。12月,永樂2020首拍中,《熔流》以關鍵節點和巨大尺幅突破了藝術家在內地的紀錄,701.5萬元成交。秋拍 備受關注的國際新晉藝術家 國際當代藝術方面,受亞洲買家熱切關注的新晉藝術家作品,多幅以逾拍前高估價成交並創下多項拍賣紀錄。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從大腦性別差異研究談起肖巍(清華大學 哲學系,北京100084)關鍵詞: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大腦性別差異摘 要:在當代神經科學領域,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一直備受關注。21世紀以來的十餘年裡,這一研究已經在悄然中催生 出女性主義生命倫理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向一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它是一種以女性主義視角研究和解釋神經科學發展所帶 來的一系列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的生命倫理學理論。關於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是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當前所關注的重要問 題,一些學者試圖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和解釋當代神經科學對於大腦性別差異研究的各種新發現。
  • 心肌梗死預後的性別差異
    在早期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男性和女性的MI患者在獲得救治、護理和臨床結局方面均存在差異。早期的研究強調,女性MI患者接受手術幹預行血運重建的比例較男性MI患者低,且有較高的短期和長期死亡風險。在過去的十年裡,一些新的研究發現MI患者的性別差異在發生改變,女性MI患者與男性患者的預後差距在縮小,兩者之間的治療、年齡、共病、系統相關因素等差異,以及患者招募和方法的異質性,似乎可以解釋結果的性別相關差異。
  • 高考成績也有性別差異 男生考不過女生?
    高考成績呈現「女強男弱」局面   記者:男女平等,但也男女有別,為什麼要研究高考性別差異這個題目?   龐維國:我們團隊長期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從事研究工作,關注認知的性別差異是心理學的課題之一。以前大學錄取的新生裡,男生比女生多,這個問題還不太突出。進入以新世紀以來,女生表現比男生好,引起人們的反思。
  • 性別觀念受衝擊的2020:談「女性社會地位過高」為時尚早
    性別觀念受衝擊的2020:談「女性社會地位過高」為時尚早 文丨任冠青 2020,無疑是被「她者」敘述深刻雕塑的一年。《脫口秀大會》中,被質疑對性別問題談論太多的顏怡、顏悅就坦言:不是她們刻意講這些問題,而是今年的女性熱點話題實在是太多了。
  • 加拿大女選手吊打韓國星際世界冠軍,電子競技正在逐漸模糊性別上的差異
    在進入職業電子競技圈之前,Scarlett在13歲的時候接受了變性手術,由原本的雙性人變成現在的女性。相比於更加嚴肅的傳統體育,電子競技似乎在性別上更加寬容。客觀原因當然是電子遊戲比賽受到男女選手的性別差異影響相對較小,傳統競技體育項目往往更加追求體質的勝利,假如真的同場競技,男性選手在開場便會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 跨性別藝術家的異類時尚
    瑪雅-拉丁裔女藝術家馬丁·古鐵雷斯(Martine Gutierrez)是一位探索其跨種族身份的藝術家。她從兼收並蓄的媒體中汲取素材,充當作品的主題、製造者和繆斯。古鐵雷斯通過表演、攝影和電影體現各種想像人物來記錄她的個人轉變。「沒人會讓我登上巴黎時尚雜誌的封面,所以我想,我要自己做。」馬丁·古鐵雷斯在談到她2018年的項目「原住民女性」時說。
  • 希區柯克的《迷魂記》還能這樣拍,當女性藝術家解構好萊塢電影……
    展覽基於美國西部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電影和錄像媒介相關的知名永久收藏,探索了視覺藝術和電影相互關聯的歷史,著重關注視覺藝術和電影製作的工作室場所如何在過去20年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在展覽中,我們會看到藝術家對好萊塢歷史、題材的興趣,他們甚至使用電影製作的方式,邀請電影演員、化妝師、道具師等一同進行藝術作品的創作。
  • 不再沉默的女性 | 2020年性別新聞盤點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話題的相關討論中,公眾女性意識的整體上升與明星藝人、影視人物的表現屢屢兩相呼應——當女性在公共敘事中的可見度上升,女性思想也得到了更多傳播。在今年大熱的女性向文娛產品中,女性價值觀開始超越單純的娛樂訴求被市場所關注。所謂「女性價值觀」,是指關注女性何以成為女性,以及女性如何在一個男性主宰的社會中反抗既有性別規範,建立主體性。
  • Sci Rep:研究揭示心臟生理學存在的性別差異!
    2020年7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由於新技術的應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分子醫學和外科臨床生理學組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心肌灌注、血容量和細胞外容量更高。這些發現最近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英] 薩莉·海因斯著 / [英] 馬修·泰勒編,劉寧寧譯,梯·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9月。原作者 | [英]薩莉·海因斯摘編 | 王青不同文化中的性別多樣性:從印度到墨西哥西方的性別體系一直以來主要是遵循二元模式,男女兩性被視為僅有的性別分類,同時女人和男人被認為根本上不同。環顧全球範圍內的性別體系,我們了解到,其他地方情況並非如此。
  • The Artrip 發現|電影中的女性藝術家
    說到電影中的女性藝術家,你也許會想到2019年備受關注的法國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故事發生在1760年的法國,年輕女畫家瑪莉安受邀來到一座小島,為即將結婚的富家小姐埃洛伊茲完成肖像畫。二人逐漸萌發的情愫當然是電影的重點,不過我們同樣可以從中窺見18世紀法國女性畫家的困境——大多數美術學院和畫室不招收女性學徒,女性學習藝術主要通過身邊的男性畫家,作品也大多為肖像畫而非主流的歷史畫……從18世紀到今天,女性藝術家們的生存狀態又有什麼樣的改變?
  • 今年是女性被特別關注的一年? | 2020十大YES or NO
    2020年輿論場關於性別議題的討論尤為熱烈,女性主義從各方面得到了展示和討論,引起一定程度的思考。成為今年最火爆的綜藝節目之一,展示女性新態度; 9月,楊笠在綜藝節目《脫口秀大會3》上發出對男人的吐槽:那麼普通、那麼自信,得到女性共鳴;12月,楊笠一段調侃兩性的脫口秀在微博上引起熱議,但隨後被人以「性別歧視」理由舉報。
  • 遊擊隊女孩:戴著大猩猩面具的女性藝術家團體
    「女性要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嗎?」一個人挑釁地問道。遊擊隊女孩以已故女性藝術家先驅——肖像畫家愛麗絲尼爾,巴基斯坦現代派畫家祖貝達阿迦作為代號,她們希望繼續傳承她們的精神。這些海報仍然在畫廊區隨處可見,引起了人們對藝術界失調的性別比例和不均等工資的關注。沃克博物館館長奧爾加·維索在上世紀 80 年代以藝術史學生的身份發現了這個團體。她說:「我記得當時我感到非常自豪,因為有女性藝術家表達了我們所感覺到的擔憂。」「和遊擊隊女孩一起長大的過程完全改變了我和和我一起工作的藝術家」。」
  • 女性醫生收入低於男性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期《journal of urology》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從1981年至今,女性泌尿科醫師的比例從0.5%上升至10%,但是薪酬相比男性同行來說還有較大差距
  • 除了草間彌生,近年在拍賣市場上崛起的女性藝術家還有誰?
    導言 紐約策展人及藝術評論人莫拉·賴利(Maura Reilly)進行過一項研究,該研究譴責了文化機構和主要博物館展覽缺乏女性藝術家代表。報告顯示,2007年至2014年在紐約惠特尼舉辦的個人展覽中,只有29%關注女性。
  • 這8位突然躥紅的藝術家,可重點關注
    這一驚人的紀錄,引發了市場對這位年輕人的興趣,自那以後,奧蒂斯出現在拍場上的6件作品,每件都要被加價至估價的兩倍以上,有時甚至會到5-10倍。《Bold and Vibrant》 (2017),最高估價僅為1萬英鎊,而最終成交價則是6.5萬英鎊,而且這只是奧蒂斯拍場上最便宜的作品。
  • 職位越高,女性越少?——淺談電影人性別比例(1935期)
    源丨華誼兄弟研究院  (ID : HBresearch)在本期文章中,作者將關注點放到電影行業從業者的性別上
  • 性別存在的差異與性單戀人群
    性別存在的差異男性女性在很多方面表現出不同,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情感方面),其中生理方面就不多說了,男性體格大多數都比女性健壯,男性有喉結等等,在心理方面男性大多更激進,女性更內向。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男性和女性對待友情的態度,男女對友情本質的理解本身就存在著差異,男性對友情的理解是成群結隊式,而女性對友情的理解是一對一式,這時候有人可能不認同,說我們也是好幾個閨蜜在一塊玩呀,但是你細細想在這一小堆人裡總會有那麼兩個人的關係是最好的,是離得最近的。
  • 「懷胎不遇」、「一人分飾兩角」 寶寶樹數讀職場女性群像
    兩性薪酬上的差異,根本上來自於崗位的差異。報告顯示,2020年的職場分布中,技術相關的崗位,男性普遍佔比高;而女性佔比高的職位,普遍為職能崗位比如某些崗位,差異尤其明顯。在財務/會計/審計相關崗位中,女性佔比為15.8%,男性僅為3.6%;在技術崗位上,女性佔比僅為男性的1/3。這一差異源自學校教育和長久以來的社會化分工習慣。比如在2018年的相關統計中,前15的高薪崗位(多數是技術崗位,尤其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女性佔比不到20%。不過,隨著女性從業者的選擇多樣化,這個差異也將會逐漸呈縮小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