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藝術家的異類時尚

2021-02-08 影藝家

瑪雅-拉丁裔女藝術家馬丁·古鐵雷斯(Martine Gutierrez)是一位探索其跨種族身份的藝術家。她從兼收並蓄的媒體中汲取素材,充當作品的主題、製造者和繆斯。古鐵雷斯通過表演、攝影和電影體現各種想像人物來記錄她的個人轉變。

「沒人會讓我登上巴黎時尚雜誌的封面,所以我想,我要自己做。」馬丁·古鐵雷斯在談到她2018年的項目「原住民女性」時說。這個項目是一本124頁的雜誌。在一系列涵蓋高級時裝,幽默和荒誕色彩的傳播中,藝術家是這個項目的特色模特,攝影師,造型師,創意總監和總編輯。

她不僅扮演「藝術家作為繆斯」,更是「藝術家作為媒體大亨」,在先前被拒絕進入的基於圖像的世界中進行遊擊式的佔領和空間統治。

藝術家書的概念並不新鮮。自十九世紀以來,隨著攝影媒介的出現,藝術家們通過對圖像的排序和文本的使用來參與這種格式。二十世紀末,藝術家的書有了新的含義。一種與知識生產和傳播有關的文化載體被篡奪,並被用來提出爭論性的糾正措施,將從戰爭、移民到監禁等一切問題納入主流。但一本時尚雜誌卻置身於一個截然不同的流行文化領域。它不那麼珍貴,顯得平淡無奇。

任何線性東西都會在我們隨意翻閱頁面、在圖像和展開之間跳躍的方法中消失。古鐵雷斯被雜誌的這種特性吸引,以及雜誌如何提供一個顛覆白人、西方審美標準的機會:「有什麼比我們都能理解的形式更好的方法呢?」

挪用是貫穿整個項目的一條主線。藝術家不僅適當的形式,而且她會輪流擺出各種身份,就像髮型,面具或鞋子一樣可以互換。在「迷彩靴」的雙語迷幻廣告中,古鐵雷斯在穿高跟靴時擺出裸體姿勢,上面覆蓋著象徵符號或象形文字的性別符號。

在其他圖像中,她出現在土著紡織品中(有些屬於她的瑪雅祖母),形成鮮明的白色背景,配以珠寶,香蕉或無處不在的手工muñecas(一種在整個墨西哥和中美洲市場上都流行的娃娃木偶)。在不同的情況下,化妝,道具和服裝都將成為古鐵雷斯所用的化裝舞會的一部分,這是對固定的性別和文化標誌概念的挑戰,從而導致了身份表現方面的前景。

在藝術家對時尚雜誌形式的批判性運用中,身份本身是作為商品或貨幣提出的,是一種需要形成、表達、衡量和交換的物品。

在整個作品中,原住民變成了反映性別、遺產和敘事的媒介。 作為跨性別藝術家,古鐵雷斯調動了「土著」的概念來質疑性別的起源,是什麼造就了一個「原住民」的女性,是什麼促成了這種身份的穩定?對於擁有瑪雅遺產的古鐵雷斯來說,這個稱呼喚起了人們的文化認同感以及她的家人的土著血統。

因此,藝術家巧妙地避免了在重複她的形象的同時被分類。她在土著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緊張關係中處于謹慎的狀態,她的真誠投入使該項目各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古鐵雷斯說:「肯定我的生活是一個正在進行的項目; 這與身份認同有關。」

* 本文初發表在Aperture,第240期,「美洲土著」。標題是「原住民女性」。

《貝爾納·弗孔 2020》

裝幀:裸脊精裝+護封

尺寸:210mm×260mm

頁數:80頁

定價:160元

此次展覽同名畫冊《貝爾納弗孔 2020》,將貝爾納·弗孔詩化的語言與影像並置,構建出他無法觸及的童年、重現對生活的哲思。

畫冊完整收錄了弗孔此次展出的六個系列作品:《之前的時光》《悠長假期》《可能變遷的時光》《愛之屋》《冬之屋—金之屋》《偶像與祭獻》。

畫冊完整地呈現這位置景攝影先驅的作品發展脈絡,並配有知名評論家克裡斯蒂安·葛約爾、藝術家鍾維興的中英文雙語評論。

1.微店購買

掃描二維碼,進入微店

即可購買【貝爾納·弗孔】畫冊

2.淘寶購買

¢ZewgcXQdCsc¢

複製這條消息,打開淘寶

即可購買【貝爾納·弗孔】畫冊

畫冊由雅昌承印,內文採用157g日本進口啞粉紙,使用專色加四色全彩印刷,每張圖片均過光油,極致匠心,完美地呈現原作色彩。


畫冊採用16開,尺寸更適宜呈現弗孔的方畫幅作品。護封選用VT200G拉菲本白,手感舒適,盡顯藝術氣息。

點擊閱讀原文,傳送至微店界面,一鍵購買弗孔畫冊,次日發貨。

相關焦點

  • 19歲跨性別者1年內被家人2次送去改造:同性戀、跨性別者是異類?
    如今的黃小迪,已經找到了一份工作,老闆並不歧視她的性別。黃小迪希望自己可以早日攢夠錢去做變性手術。所處的時代不同,每個人對變性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有很多網友表示,跨性別者都是不幸生錯了性別。自己想要怎麼樣,父母無權幹涉,所以不需要在意父母的目光。
  • 18歲跨性別女孩遭電擊治療,跨性別者不是異類,別用身體定義靈魂
    小魚是一個跨性別者,而這類大眾認為的少數群體,常常遭受歧視和異樣的眼光。跨性別指的是性別認同異於性別指派的人。簡單來說,就是生理性別和和性別身份不同。有些人生理上是男孩,內心深處則認為自己是女孩,反之亦然。小魚的經歷讓人唏噓,可這類悲劇,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加殘酷。
  • 【我寫性別】電影中的「跨性別」元素
    今天,我們來聊聊時下熱門電影中的各類「跨性別」元素。既然說到了跨性別,那就給大家科普一下與跨性別相關的小知識:Transgenderist:跨性別者(總稱) Transsexual:變性人(指從心理上對自己的生理性別不能適應,認為自己的性別與外生殖器的性別相反,從而產生變換生理性別特徵的心理傾向)Transgender:主要是為了區分transsexual而發明,泛指有跨性別(性別越界)傾向的人群,與
  • 貝蒂·卡圖:跨性別時尚的先驅偶像,聖羅蘭心中的繆斯
    巴黎Yves Saint Laurent博物館為時尚傳奇貝蒂·卡圖(Betty Catroux)舉辦了一場特色專題展覽。因為疫情原因,展覽暫停開放,待疫情過去,展覽將恢復正常。這在普遍流行柔美性感著裝風格的當時,是絕對的異類,所以有不少人都把貝蒂視為跨性別時尚的先驅偶像。據說,她連受洗時,都要求用香水代替聖水。如此具有個性魅力的她,渾身散發著獨立不馴的氣息。「我和他度過了童話一般的生活。」貝蒂這麼形容他們的相識。
  • 跨性別者故事:從藥娘到變性人,步步維艱
    這是一條來自跨性別者出櫃去勢後遭到家人毆打、虐待後發出的求救信息。——跨性別者 這個故事,是從一起暴力事件開始的。發信息的女孩,是跨性別男跨女,叫HLW,也有人叫她薇薇安。什麼是跨性別者?通常的說法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跨性別有3種情況:跨性別女性(生來是男性,認為自己是女性),跨性別男性(生來是女性、認為自己是男性),性別酷兒(認為自己不完全屬於男性或女性)。
  • 15歲擔任藝術家,18歲為大牌走秀,如今爆紅的她卻是一位跨性別者
    從小就感受到自己與其他男性不同的「她」,經歷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矛盾與掙扎,在高中時,才決定直面自己的跨性別身份。而Hunter Schafer的快速竄紅,更不只是因為她勇敢面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勇氣,更是因為她的不凡才華,15歲就擔任Rookie Magazine的特約藝術家;18歲站上時裝舞臺,替Dior、Miu Miu、Maison Margiela、JW Anderson與Coach等眾多品牌走秀。
  • 寶萊塢一部跨性別電影,激怒了真正的跨性別者
    孟買的跨性別權利活動家克裡斯·楚達瓦拉(Kris Chudawala)表示,「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在抱怨這部電影不足以代表跨性別者,但讓我們惱火的不僅僅是這點。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是跨性別者,所以你會相信電影裡呈現出的跨性別者形象。任何金錢都無法抵消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傷害。」
  • 跨性別紀錄片list
    影片是一部夜店時尚大片,也是對那些因勇於追求自我而被逐出家門的同性戀、跨性別者的一份家一般的慰藉。雖然籠罩在愛滋病與偏見的重重陰影之下,《巴黎在燃燒》依舊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炫魅與激情,夢想與渴望的盛宴。它更是引領著迷失的人們不屈畏懼而繼續前行、不屈審視而繼續閃耀、不屈於世俗而勇做自我。
  • 跨性別者: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悲不在愛錯了不該愛的人,悲在蝶衣思容絕色,卻生錯了男兒身,而讓無數影迷惋嘆的蝶衣,就是一個典型的跨性別者。跨性別者(transgender)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分為Trans man(跨性別男性,女身男心)、Trans woman(跨性別女性,男身女心)等。他們並不是不男不女的怪物,也不是用異裝癖來到達性興奮的變態,如果硬要解釋清楚的話,就是他們的認同性別和社會指定的性別不一樣。
  • 好萊塢跨性別者:埃利奧特·佩吉
    佩吉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時年僅10歲,當時他出演了電視電影《小馬軸》,還因此獲得了「年輕藝術家獎」(Young Artist Award)。2002年,佩吉參演了自己的長片電影處女作《斷線的親情》,也正是此時他意識到,做演員是自己畢生所願。之後幾年,佩吉不斷在各種加拿大的電影與電視劇中露面。
  • 致所有跨性別者:你可以是「你」,也可以是「妳」
    文/吳阿千#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這條新聞雖然只在微博熱搜榜上曇花一現,卻緊緊抓住了我的心鳳凰網新聞23日報導,出生在山東省一個傳統家庭的朱亦,生理性別為男,但她的心裡住著一個少女,從小時候開始就喜歡看女孩喜歡的動畫片
  • 生錯身體的天使──跨性別模特兒Hunter Schafer
    從小就感受到自己與其他男性不同的「她」,經歷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矛盾與掙扎,在高中時,才決定直面自己的跨性別身分。
  • 跨性別術語指南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稱呼跨性別者,這可以理解。那麼,跨性別術語都包括哪些?怎樣稱呼他們才算禮貌呢?跨性別者(Transgender)這是一個統稱,指的是實際性別與出生時被賦予的、寫在出生證明上的性別不相同的人。性別可以指一個人的內在感覺——自己是男是女,或非男非女,也可以通過穿著、行為、身體特徵等外在特徵來體現。
  • 跨性別現身日|11部跨性別電影推薦給你
    電影不但向順性別群體講述了一位跨性別者的故事,同時也在向跨性別群體講述一位性工作者的故事,對於消除不同群體之間因不了解而造成的歧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這裡的選手有他們自己的解讀男子氣概的方式,這個比賽是一群跨性別男性們展現自我的耀眼舞臺。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什麼是跨性別?真的可以治療嗎?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什麼是跨性別?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
  • 《女孩》:跨性別者的疼痛式成長,一種新式探索
    盧卡斯·德霍特的《女孩》在2018年入圍坎城電影節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後,將LGBT群體、跨性別者等這些原本處於社會邊緣的群體帶到了主流視野。事實上,早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LGBT群體、跨性別者、性別認同障礙者就已經從隱性轉向了顯性,但盧卡斯·德霍特這一影像化探索的方式,無論對影史,還是社會來說,都有著一種更為深遠的意義。
  • 寶萊塢拍了一部跨性別題材電影,卻激怒了一批真正的跨性別者
    孟買的跨性別權利活動家克裡斯·楚達瓦拉(Kris Chudawala)表示,「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在抱怨這部電影不足以代表跨性別者,但讓我們惱火的不僅僅是這點。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是跨性別者,所以你會相信電影裡呈現出的跨性別者形象。任何金錢都無法抵消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傷害。」
  • 導演親自證實,男主尼奧或是跨性別者
    自從導演沃卓斯基從兄弟變成姐妹,就有著一種跨性別角度解讀,嫁接到了電影之中。如今,妹妹莉莉·沃卓斯基在Netflix的一檔短視頻欄目中確認了這種解讀,表示跨性別隱喻的想法是有意為之。現在才官宣這種解讀,原因是以前社會對跨性別群體還不夠包容,
  • 導演親自證實,男主尼奧或是跨性別者
    自從導演沃卓斯基從兄弟變成姐妹,就有著一種跨性別角度解讀,嫁接到了電影之中。如今,妹妹莉莉·沃卓斯基在Netflix的一檔短視頻欄目中確認了這種解讀,表示跨性別隱喻的想法是有意為之。現在才官宣這種解讀,原因是以前社會對跨性別群體還不夠包容,特別是姐妹想要變性的時候,都遭到了很大的輿論壓力。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網友熱議:跨性別是什麼意思?到底...
    虎撲7月22日訊        近日,一則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的事件在網絡上傳播。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  朱亦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傳統家庭,父親早年去世了,經商的母親獨自撫養朱亦和妹妹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