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魂鬥羅到七龍珠,一部《異形》養活了多少人?

2021-02-18 Mtime時光網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異形》問世。38年過去,這個孕育於太空借人體破膛而出的怪物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IP,一種文化符號。作為「太空驚悚」題材的裡程碑式作品,《異形》所帶來的影響涉及許多方面——系列電影的出現、同類電影拍攝手法的革新,乃至於在經典遊戲魂鬥羅、被眾多「刀斯林」追捧的Dota2、甚至日本經典動漫《龍珠》中,人們都可以發現異形的身影。

Dota2中的英雄模型 禍亂之源

《龍珠》中弗利薩的形態(右二)神似異形

《異形》四部曲造就的超級IP


2012年,瑞典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雕塑家H. R. 吉格逝世。受其創作的畫冊《死靈4》啟發,吉格於七十年代構造出了異形的體貌特徵。而在吉格最早的手稿中,異形其實是有眼睛的。後來在正式拍攝時,經過吉格和斯科特的討論,異形的眼睛最終被去掉。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眼神來看出一個人的情緒。沒有了眼睛的異形,才更像是一個冷酷、嗜血的黑夜獵食者。

異形設計者H. R.吉格


從斯科特到熱內,《異形》四部曲皆借用了吉格設計的異形形象。毫不誇張地說,這一設計堪稱天才創造。正如《異形》第一部中的生化人ash說的那樣:「這是一種完善的有機物,完美的結構配合著兇殘的本性。我仰慕它的純潔,一點不被良心、道德、同情心所束縛的生命。」長長的顱骨,鋒利的尾刺,充滿機械美感的脊椎,這個天生自帶黑暗屬性的傢伙是無數人童年時代的夢魘。幽閉的太空船中,伴隨著粗重的喘息,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許你轉過身來,它就會猛然出現在你眼前。

著名的異形的口

《異形》的成本僅110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報收1.83億美元,可以說是賺的盆滿缽滿。有了第一部開拓出的巨大市場,該系列的後續幾部作品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據統計,《異形2》的全球票房為1.8億美元,《異形3》1.61億美元,《異形4》則為1.59億美元。通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四位風格各異的導演將異形打造成為了一個超級IP。

異形的首次誕生

從《異形》到《怪形》,「異形片」的橫向延伸


《異形》公認的偉大之處在於其重新定義了科幻恐怖片這一類型片,開啟了太空科幻驚悚的亞類型片,其經典的美學風格給予了後世電影人無限啟發。

在《異形》之前,幽閉題材領域就已經出現了許多的傳世佳作,如希區柯克的《怒海孤舟》,1978年上映的《大白鯊》等等。而《異形》之所以能夠在全球掀起一股「異形潮」,並給後世帶來深遠影響,這源於其背景設定、情節設計、拍攝手法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從背景設置來說,《異形》作為科幻驚悚片,將背景設置在了浩瀚的外太空。從古至今,人們在對星空充滿幻想的同時,也不免心生恐懼。那無邊無際的的星域,仿佛就是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洪荒巨獸,有著太多的未知和危機。回頭看整個系列片,其片頭展現的皆是寂寥、廣袤的星空和一艘行進中的宇宙飛船。這一強烈的對比,既能夠凸顯出人類的渺小,也可以從感性上讓人直觀地覺得不安、孤獨。

稍有不同的是,1982年約翰·卡朋特的《怪形》將背景設定在了荒無人煙的南極大陸,面對綿延無盡的冰川,觀眾心中湧現的,同樣是深深的絕望與無助。而與之同時,在科考站——這個封閉而又狹小的空間裡,人們在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時,人性中的善與惡就會被無限放大。你不僅需要擔心神出鬼沒的異形,還得提防同為人類的夥伴會在背後冷不丁地給你來上一刀。

相比於《異形》,《怪形》對於人性的挖掘、拷問,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影片中的「驗血」一段,至今仍讓人脊背發涼。正是因為這種積極有益的探索,才造就了《怪形》在電影史上的偉大。

抱臉蟲特寫

所謂的情節設計,其實也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套路」。自《異形》中的抱臉蟲出現後,「寄生」這一經典橋段便被沿襲了下來《異形》之所以嚇人,一部分原因是是因為我們對人體寄生蟲的恐懼。作為觀眾的你,永遠不知道誰會被第一個「貼臉」,誰會成為下一個「宿主」。而小異形最終破體而出的那一刻,則是「異形片」裡最經典的場景。鮮血飛濺,血肉橫飛。對於大多數喜歡「異形片」的人來說,這一幕血腥、粗暴,但同時又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變態的宣洩式的快感」。

同樣主打寄生外星怪物的《怪形》也十分驚悚

在《怪形》中,異形最先以獵狗為宿主。影片中異形破體而出的情景,其畫面之血腥、尺度之大,唯恐出《異形》之右。值得稱道的是,《異形》和《怪形》並沒有為了一味追求視覺衝擊和新鮮刺激的觀影體驗,而使影片失去情節本身的邏輯性與合理性。反觀新近上映的《異星覺醒》,整部影片就是套路的簡單堆砌,幾位主演的很多行為、決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看完影片,觀眾只能無奈感嘆:幾十年過去,異形學聰明了,人類卻蠢得一發不可收拾!

在拍攝手法上,《異形》藉助光影變化、鏡頭調度,以及後期的配音、配樂,使得影片的基調黑暗、陰冷,讓人感受到發自心底的顫慄與恐懼。

這些創作經驗,不僅在以《怪形》為代表的科幻恐怖片中得到了完美體現,就連紀錄片《異形昆蟲:螳螂》也借鑑、吸收了《異形》的拍攝手法。

《異形昆蟲:螳螂》

在眾多的異形「跟風作品」中,《異形昆蟲:螳螂》無疑是極其獨特的。這部紀錄片將螳螂設定為昆蟲界的「異形」,其一舉一動無不彰顯出冷靜、冷血的獵食者本色,螳螂捕食的很多畫面也與異形展現出高度一致性。片中的鏡頭調動、音箱和配樂皆十分考究,其氛圍營造所取得的驚人效果亦借鑑了《異形》,鏡頭意識和心理營造在紀錄片中高超而又另類。


當然,很明顯異形的形象設計有從昆蟲上汲取靈感。

從《異形》到《契約》:「異形片」的縱向挖掘


自雷德利.斯科特之後,詹姆斯·卡梅隆、大衛·芬奇、讓-皮埃爾·熱內以及保羅·安德森等人接過了續集導筒。他們不斷挖掘、豐富「異形片」的內涵與深度,其中有商業訴求,也有對於宗教、倫理的深刻探討。

斯科特拍攝的《異形》冷靜、優雅,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大家氣度。影片追求以最驚險、刺激的觀影體驗來服務受眾,這份簡單與純粹似乎是在傲嬌地宣告:作為系列片的鼻祖,我和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美國文學大師海明威提出過著名的「冰川理論」,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這一理論主要說明的是「簡約的藝術」。雷德利.斯科特拍攝的《異形》能夠如此偉大,就是因為他恪守了這一藝術理論。一聲喘息、一道一閃而過的黑影……這種「不著一字,盡顯風流」的手法反倒將異形的恐怖渲染到了極致。

《異形2》場面升級

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異形2》則為「異形片」開闢出了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商業化、大場面。在這一部中,雷普莉率領她的「送死小隊」前往殖民星球,本想藉助科技的力量來消滅異形的雷普莉,最終卻只能看著小夥伴們一個個死去。在《異形》中,人類在面對異形時,只能任其宰割。而《異形2》中,人類開始和異形正面較量,取而代之的是如潮的異形大軍和連天的炮火。

這種華麗的視覺效果,帶來的是一種新的壓抑與刺激。事實上,詹姆斯·卡梅隆並沒有因此失去「異形片」應有的驚悚內核。他只不過是在心理恐懼和視覺刺激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芝加哥太陽報》評價影片:「我為這部電影的出色技巧和專業給它評了高分,因為它有名有實。我還建議你去看這部電影前不要吃東西」。

卡梅隆仿佛天生就是為了這類電影而生的,電影界掀起的每一次技術革命,他都走在了最前列,引領著技術變革的潮流。而當人們一邊為《阿凡達》的特效而驚嘆,一邊又不斷吐槽故事情節單薄時,卡梅隆卻說:別說那些有的沒的,我只負責讓你們爽就夠了!

在整個《異形》四部曲中,大衛·芬奇執導的《異形3》是公眾評價最低的一部。電影以監獄星球為背景,意圖營造出一種末世的蒼涼、悲壯。大衛.芬奇想要藉助《異形》的外殼,來表達自己對於宗教、信仰的探討。但影片取得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關於宗教、信仰的討論,最終演變成了一番空洞、無力的說教。再配合那自帶陰暗屬性的異形,整部影片成了「四不像」。在大衛·芬奇的電影中,他總是儘可能地想要表達更多的東西。但是這樣做的負面作用,就是造成一部影片前後風格的斷裂,甚至於是邏輯上的漏洞。

大衛·芬奇在《異形3》片場

大衛·芬奇的《異形3》想要利用異形的冷血,來反襯信仰的偉大,人性的光輝。但劇本的粗糙,使得劇中角色的行為、決定變得缺乏基本的動機和說服力,相比皮埃爾·熱內,影片的浪漫情懷倒像是一廂情願。

《異形4》讓異形有了情感 

讓-皮埃爾·熱內導演的《異形4:逆種》可以說是四部曲中給人感覺最特別的一部。這部影片讓異形具有了人的感情,其對倫理的探討,讓人印象深刻。影片結尾,小異形臨死之際發出了悽厲的叫聲,其眼神中流露出的絕望與無助,讓屏幕前的觀眾無不唏噓、感嘆。

影片上映後,有觀眾認為熱內拍攝的《異形4》背離了「異形片」的初衷。這就像是一個初出茅廬、劍走偏鋒的年輕人,遭受到了主流價值觀的非議與指責。的確,和斯科特的《異形》相比,熱內的這種做法似乎有些「取巧」的嫌疑。但我們也應該承認,「異形片」的價值取向、精神內涵不應該只有一種存在與表現形式。異形可以生活在黑暗之中,也可以暴露在燈光之下。它既可以殺人無形,也可以像人一樣心生悲憫。熱內是一個浪漫的導演,但異形粉有權堅持對異形「冷血」形象的忠誠,熱內也有權利揮灑他的浪漫情結!

《異形4》劇照


事實上,也正是由於眾多導演以及製作團隊的思考、創作,才使得「異形」這個系列不斷地朝著縱深方向發展,真正變得豐富多彩。

當套路玩遍,一切落於窠臼時,斯科特老爺子再次出手。2012年,一部《普羅米修斯》將整個《異形》系列的世界觀、宇宙觀無限延伸,為其重新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普羅米修斯》被稱為《異形》系列的前傳,影片解釋了異形的產生,以及整個人類的起源。斯科特利用宏大的世界觀,深邃的哲學思考,造就了《異形》系列的脫胎換骨。讓人意外的是,影片只在結尾處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異形。當它撕裂「太空騎師」的巨大身軀,破胸而出時,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一種莊嚴與神聖。這種感受,無關物種,只是出於對生命本源的敬畏。


《普羅米修斯》:異形被女主從腹中剖出

 

異形的「CP時代」


「CP」一詞為Character Pairing的縮寫,意指人物配對。除去二次元宅男們組的各類「CP」,比較典型的就是漫威和DC旗下的超級英雄了。本著「你如果主動點,我們不僅有故事,還可能有孩子」的原則,二者對旗下的超級英雄進行了各種混搭。性別不同不要緊,種族不同不要緊,哪怕是物種不同也不要緊。

只要市場有需要,幾個本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去的超級英雄,轉眼之間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相愛相殺,關公也能戰秦瓊。對於觀眾來說,看一個神仙打一群妖怪並不是最有意思的,看一群神仙打另一群神仙才是最過癮的。

《異形》四部曲上映以後,「異形」成為了電影史上最為著名的IP之一。為了將這一經典IP的價值最大化,許多導演開始為異形組「CP」。但事實上,這種創造大多為毫無底線的粗製濫造,跟風仿作層出不窮。

《異形大戰銀河戰士》


2007年,上映了一部叫做《異形大戰銀河獵人》(ALIEN VS HUNTER)的影片。整部電影向觀眾深刻詮釋了何為「掛羊頭賣狗肉」。影片所謂的「異形」,不過是一隻長相怪異的大龍蝦。如果有人評選「史上一百大爛片」,這部電影想必可以入圍。

四年後,人們又為異形尋找了一個新的敵人,這個敵人的名字叫「阿凡達」。只看片名,《異形大戰阿凡達》的確噱頭十足,有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或許還以為本片是由詹姆斯.卡梅隆親自操刀的。周圍經常有人吐槽國產電影的五毛特效,但是看了這部電影,我相信你會刷新對於五毛特效的認知。

這部電影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演員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表達著同一個意思:我們拍這部電影,就是為了用來羞辱觀眾的智商的。對於這種行為,我只想說:賤貨,去死吧!

大戰完銀河獵人和阿凡達,就算是戰鬥力爆表的異形都有些力不從心了。而這時,霓虹國也不甘寂寞,拍了部名叫《異形大戰忍者》的電影。單從戰鬥力來看,銀河獵人、阿凡達可能還可以和異形大戰上幾百回合。但是像忍者這種「戰5渣」,憑什麼和異形打?

《異形大戰忍者》

觀看影片的時候,我生怕異形指著對面一群人,像《葉問》裡的甄子丹一樣大吼:我要打十個!最為奇葩的是,影片結尾異形和一女忍者打鬥的動作設計堪稱腦洞大開,其姿勢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你要說工作人員當時沒有一點惡趣味,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用現在的話來評價,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秋名山的老司機了。

當然,這類影片裡也有質量勉強過關的。《生化危機》系列的導演保羅·安德森也拍過「異形片」。和《異形大戰忍者》這種無下限的影片相比,他執導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可以算得上是「異形CP」界的一股清流,關鍵他是《異形》出品方20世紀福斯公司官方蓋章的正品。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海報


雖然影片整體達到的藝術水準並不高,但是保羅·安德森做電影的態度首先是端正的。2004年影片上映後,影片北美票房超8000萬美元,全球票房1.72億美元,相對於6000萬美元的投資,勉強回本。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講述的是專事搜尋礦藏的PS-12號衛星在南極洲14區探測到不明熱源,並發現這裡有未知文明的遺蹟存在。為了搶在他人之前探明真相,PS-12所屬公司老闆查爾斯·比紹普·韋蘭德隨即召集格瑞米·米勒、艾莉莎·伍茲等一眾科學精英組成探險隊,朝著人類從未踐足的布維島挺進。 

異形和鐵血戰士「深情對視」

探險隊下到地下2000公尺的地洞內,雜糅了各種文明的遺蹟令他們目瞪口呆。更令探險隊想不到的是,在他們之外來自外星的鐵血戰士也盯上了這裡。他們將和埋藏於此的異形進行宿命的決鬥,弱小的人類探險隊被迫捲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裡飾演維蘭德的正是蘭斯·亨裡克森,他曾在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異形2》中飾演生化人「主教」一角。而電影裡出現的異形,同樣借用了吉格設計的經典異形形象。熟悉的演員,熟悉的形象,從這些層面來看,《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是一部血統純正的「異形片」。

蘭斯·亨利克森

但是,該片雖說製作較為精良,可其設置懸念的手法太過簡單、粗糙。很多觀眾看到這一個情節,就可以猜測到下一幕將會發生什麼。對比《異形》,《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的問題就在於違背了「冰川理論」,他將本該留給觀眾自己來思考的部分也一併交代、處理了。


作為本片的最大噱頭,電影裡的異形和異形皇后以一種十分簡單、直接的方式出場。而在之前的情節中,則對其鮮有渲染和鋪墊。這種平鋪直敘的電影風格在保羅·安德森的另一部重要作品——《生化危機》系列裡,也得到了體現。但這次,大多數觀眾是買帳的。

從電影題材來看,《生化危機》屬於「打怪升級」類,電影只需要通過視覺上的強烈衝擊來使觀眾覺得刺激即可。但《異形》系列屬於科幻驚悚片——三分科幻、七分驚悚。如果無法運用適當的手法來使觀眾從心理上感覺恐懼,這部「異形片」就是不合格的。影片爛番茄新鮮度21%,差不多是爛片的水準,IMDb評分5.6也不及格。

總的來說,強行給異形組「CP」是一種不理智且吃力不討好的行為。異形不是金剛狼那種為了種族生存而戰鬥的變種人,也不是打「嘴炮」技能滿分的死侍。殺戮是異形的天性,它之所以殺人,只不過是因為你剛好撞到它而已。

於是乎2007年《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雖然也拿到全球1.28億美元票房,但爛番茄低至12%的新鮮度,IMDb只有4.7分,然後這個跨界對打系列也就沒有然後了。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劇照

從《異形》到魂鬥羅、Dota2,對經典的致敬


魂鬥羅影響了整整一代遊戲玩家,在當時與《超級馬裡奧》齊名,幾乎成為FC時代電子遊戲的代名詞。整個系列中,1992年發布的《魂鬥羅3:異形戰爭》因為其精緻的畫面表現、完美的技術性被很多玩家認為是《魂鬥羅》系列中最優秀的一部。

公元2636年,不甘心數次失敗的異形終於發動了對地球的大規模侵略戰爭,在異形壓倒性的科技面前,人類一時束手無策,面對敵人的攻擊節節敗退,兩度打敗異形的魂鬥羅戰士比爾和蘭斯再度臨危受命,前去直接破壞敵人的中樞系統,以協助人類展開反擊。在遊戲裡,玩家一路上將會遇上抱臉蟲、成年異形,以及戰鬥力最為強悍的異形皇后。這些設計,表明《異形》在當時已經風靡了全世界。

遊戲魂鬥羅裡的異形

憑藉精良的畫質,高度的操作性和競技性,2013年發行的遊戲Dota2獲得了眾多「刀斯林」(對Dota玩家的調侃,因為許多玩家視這款遊戲為信仰)的青睞。在一百多個英雄中,禍亂之源(Bane)的英雄模型便參考了Giger設計的異形形象。除了在外型上和異形極為相似外,這一英雄身體四周黑霧瀰漫,且對植被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而在Giger筆下,異形血液的主要成分為強酸。這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足見二者之間淵源頗深。

《龍珠》漫畫中弗利薩的這個形態和異形類似

除了魂鬥羅、Dota2等遊戲,在漫畫《七龍珠》裡,我們也可以驚喜地發現異形的身影。回答媒體為何決定在龍珠裡引入科幻因素,例如那美克星人,賽亞人以及其他外星人時,鳥山明曾表示,他本人很喜歡科幻電影,1979年《異形》是他的最愛。在龍珠中引入外星人的設定,也是為了拓展世界範圍。

從遊戲到漫畫,從西方到東方,異形以其巨大的影響力,成為了世界電影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和文化現象。事實上還有很多作品從《異形》身上汲取養分,影視資料庫中片名帶「異形」的就有十多頁,今天僅做典型性介紹。隨著歲月流逝,它還將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5月19日,雷德利·斯科特的新作《異形:契約》已在北美地區率先上映。該片上映首周,便強勢登頂。《異形:契約》的故事發生在《普羅米修斯》10年後,一群新的太空人乘坐著「契約號」飛船前往遙遠的星系尋找殖民地,他們來到一處看似天堂般的星球,但實際上這裡卻是黑暗、危險的地獄,在那裡他們見到了「普羅米修斯」號唯一的倖存者——生化人大衛。


《異形:契約》中文版預告

在前作《普羅米修斯》中,「法鯊」飾演的生化人大衛就表現出了複雜的性格特徵。作為「人造人」,他渴望獲得「主體」地位。而代價,就是毀滅創造它的人類。太空騎師、人類、生化人,創造者與被創造者之間,展開了一場殘酷的博弈。這就像《異星覺醒》中的臺詞說的那樣:它只不過是想要生存,而每一次生存,都代表了毀滅!

6月16日,《異形:契約》將在中國內地公映。作為該系列片的締造者,我們期待斯科特用行動證明:幾十年過去,你大爺終究還是你大爺!

斯科特與異形 

時光網出品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時光網

漫威新作《黑豹》全球預告片首發

超級英雄「黑豹」捲入正邪大戰 與勁敵火拼

相關焦點

  • 魂鬥羅、七龍珠... 異形竟被這麼多作品「蹭過IP」
    今天幕後君就來扒一扒,二十世紀福斯的《異形》系列讓多少作品「沾了光」。2010年,日本人也坐不住了,把異形和自己的忍者文化結合,搗鼓出一部惡趣味十足的《異形大戰忍者》。《七龍珠》:弗利薩的原型是異形異形文化不僅影響了後代的電影,還跨界影響到漫畫領域。《七龍珠》的作者鳥山明就是異形鐵粉。曾有媒體問他,為何在《七龍珠》裡引入科幻元素,比如那美克星人、賽亞人和其他外星人。
  • 【異形來襲】一部《異形》養活了多少人
    作為「太空驚悚」題材的裡程碑式作品,《異形》所帶來的影響涉及許多方面——系列電影的出現、同類電影拍攝手法的革新,乃至於在經典遊戲魂鬥羅、被眾多「刀斯林」追捧的Dota2、甚至日本經典動漫《龍珠》中,人們都可以發現異形的身影。     Dota2中的英雄模型 禍亂之源
  • 異形系列不愧為最偉大的B級片
    從《七龍珠》到《魂鬥羅》,從《鐵血戰士》到《異形戰鐵血》,全世界的藝術家們都在自己的領域,結合自己的領悟與語法表達對《異形》系列信徒般的狂熱。在《異形:契約》上映之際,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風靡全球的恐怖怪物到底衍生了多少超級IP。
  • 《超級魂鬥羅》多年未察覺的真相,陰獣魔神像的原型正是異形皇后
    當年我們在紅白機上面玩到的《超級魂鬥羅》一共有八關,最終BOSS則是一隻恐怖的「蜘蛛女」。
  • 異形母后到底做過多少遊戲的野爹
    包括最新上映的《異形4》系列電影,異形已經走過22個歲月。然而在這隻異形母后22歲後,可能真的記不住自己在遊戲和電影界生過多少孩子。在80年代瘋狂的 B 級片盛宴中,遊戲中各類吉格爾式的山寨異形層出不窮。這次我就給大家考據下,《異形》到底當了多少遊戲的野爹。《魂鬥羅》:讓 KONAMI 從山寨到本命
  • 《魂鬥羅 RC聯盟》簡評:一部刷刷刷的B級片
    中裡伸也雖然並非《魂鬥羅》的生父,但他是SFC遊戲《魂鬥羅3 異形戰爭》(日版名為《魂鬥羅 精神》)和MD遊戲《魂鬥羅 鐵血兵團》的導演兼策劃,而這兩作在系列作品中的評價均名列前茅。由他來負責《RC聯盟》,老玩家是比較放心的。雖然《RC聯盟》的玩法看上去和傳統的《魂鬥羅》大相逕庭,但只要進入遊戲的第一關,玩家就能感受到遊戲濃濃的「魂鬥羅」味道。
  • 一代人的魂鬥羅 歸來!新老魂鬥羅最全經典BOSS對比!
    《魂鬥羅:歸來》是由騰訊聯合日本KONAMI共同研發,正版《魂鬥羅:歸來》動作射擊手遊來襲!記憶中那令人激情燃燒的經典場景將在這裡再次演繹。這裡有諸多玩家熟悉的內容,那些如激震炮、陰獸魔神像、獨炎眼等經典BOSS也都在其中,S彈、L彈、F彈仍舊陪你再一次通關!讓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下那些記憶中經典BOSS和場景吧!
  • 你所不知道的異形
    《七龍珠》中的骷髏機器人幾乎是照搬了異形的造型有趣的是,伊藤潤二的履歷上還真有一部類似異形故事的科幻恐怖漫畫,這就是同樣主打寄生,突變,有機機械,甚至有抱臉蟲一樣寄生設定的《魚》。本作也是伊藤為數不多主打生化恐怖的長篇漫畫,充滿了對異形設定的借鑑
  • 超級瑪麗,魂鬥羅,這些90後小時候的遊戲,你還記得幾個
    不管爸爸媽媽藏到哪裡,總會被我找到。還記得自己把買到的遊戲卡玩到滾瓜爛熟卻依然不覺得膩,反而樂趣依然在,而現在,手機、電腦玩遊戲已經變成了常態,小時候純粹玩遊戲的快樂,現在好難再找回來了。二、魂鬥羅魂鬥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魂鬥羅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部美國的科幻片《異形》並吸收了電影中的很多元素。(小插曲: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異形這一系列的電影吧,最開始懂得幾部,在那個年代做出科技感十足的特效,真的很讓人驚嘆)。
  • 《魂鬥羅》系列出現多次的終極BOSS:天王創魔心
    其實魂鬥羅1第八關的場景就是在怪物的肚子中進行,這個在《魂鬥羅4》中玩家就可以體會到。可想而知這個BOSS大到什麼程度。即使第三關的巖獣魔神像也有8000噸。畢竟《魂鬥羅》的BOSS都是有來頭的,要是讓天王創魔心一家獨大,還以後玩家還有什麼新鮮感,於是後期甚至出現了比心臟更牛叉的BOSS。這些小編將在之後的文章中繼續為大家科普。天王創魔心是一顆巨大的外星人心臟,大家都知道魂鬥羅初期的設定很大程度上借鑑了《異形》,而天王創魔心+天王鬼龍神才是完全體,它的存在正是以異形皇后為原型。
  • 經典射擊遊戲《魂鬥羅》中出現的魔神像,到底有什麼來歷了
    但是到了後期劇情發生了逆轉,地球人成為掠奪外星文明的罪魁禍首,而外星人的到來僅僅是為了追尋失落多年的文明:Moirai Relic,那是它們的最高科技成果,在PS2《真魂鬥羅》中這段劇情才浮上水面。而在《魂鬥羅》初代中的2P蘭斯發現了這一真相,成為《真魂鬥羅》中最初的幕後首腦。因此在遊戲中出現的敵兵,看上去雖然非常恐怖,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們並不算是入侵者。
  • 沒有了生猛,血腥的《異形:契約》還有這些看點
    在前往殖民星球的途中,他們突然探測到在附近不遠就有一處宜居星球,在還有多年的行程和就近星球中他們選擇了後者。在這裡,他們碰到了大衛。預告片中可以看出《契約》中也有類似太空騎師的人出場,但是感覺要low了不少:
  • 魂鬥羅之衝刺音樂
    玩家扮演特種部隊,面對大量的敵人,從人和機器到異形和外星人。在戰鬥途中,玩家可以擊落飛行的特殊目標來獲得各種強化。遊戲的成功賣點包括支持兩個玩家同時進行遊戲(雙打),以及幾個場景的縱深視角。「魂鬥羅」的含義是「具有優秀戰鬥能力和素質的人」,它是賦予最強戰士的稱呼。這段話出現在日本魂鬥羅的開場畫面之中。因為當年國內幾乎都是美版魂鬥羅,所以看過這句話的人很少。很多國內玩家當年在無數次的通關後仍舊難以滿足「魂鬥羅之癮」,三周目、五周目甚至十周目也可以編造。
  • 魂鬥羅的代號
    比如 FC 最受歡迎的遊戲《馬裡奧兄弟》的原聲(當然也非常經典),使用了兩個矩形波聲道作為旋律聲部(組成雙音旋律),三角波擔任低音旋律,原本播放遊戲音效的的噪音聲道,被挪用過來充當打擊樂聲部——如果你仔細聽會發現打擊聲部是單音的,以及一旦觸發了遊戲音效(比如頂到了金幣或者踩到了蘑菇),那麼打擊聲部就會消失(因為被挪用的打擊樂聲道要用來播放音效)。
  • 經典遊戲《魂鬥羅》系列最震撼的BOSS賞析,那是透徹靈魂的恐懼
    最初的《魂鬥羅》的紅隼組織,就是以恐怖片《異形》為原型,其中出現的怪物幾乎都是來自電影中非常深入人心的異形的幾種形態。
  • 肝了三天三夜,我也沒通關神仙魔改《魂鬥羅》
    你有玩過《魂鬥羅》嗎?即使你沒有玩過那也一定聽說過這款遊戲,但是你有聽說過《神鬥羅》、《魔鬥羅》嗎?作為紅白機時代被國內粉絲稱作「老四強」之一的經典遊戲,《魂鬥羅》在國內有著極為深厚的粉絲基礎,甚至許多不玩遊戲的人都曾接觸過這一作品,《魂鬥羅》一度成為遊戲界對外的表現符號。
  • 《魂鬥羅·鐵血兵團》十大經典戰場
    《惡魔城》和《魂鬥羅》是KONAMI的鎮社雙壁,在任天堂和索尼的主機上投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但對世嘉卻非常吝嗇,兩大IP只分別製作了一款遊戲——《惡魔城·血族》和《魂鬥羅·鐵血兵團》(以下簡稱鐵血兵團),而且故事內容均屬外傳
  • 歷代《魂鬥羅》中的主角們賞析,你不會就知道1P比爾和2P蘭斯吧!
  • 《魂鬥羅·聯合大作戰》賞析——鐵血兵團再起風雲
    反倒SFC和MD的魂鬥羅改版極少,而且還是常規的「無限命」、「全武器」等為主,很難引起玩家們的興趣。      但是國外有一款HACK的《魂鬥羅·鐵血兵團》卻很快紅遍網絡,它不但將日、美版和歐版的角色匯集起來成為可選人物,而且還把各個分支關卡(隱藏關除外)連成一條主線,正常通關時間長達1.5小時,而且考慮到長時間作戰所增加的遊戲強度
  • 經典遊戲《魂鬥羅-鐵血兵團》全結局賞析,我們的青春不留遺憾
    《魂鬥羅》系列的正統續作1234分別是在街機(紅白機)、SFC和和NDS發行的。不過,當年也有不少的玩家將MD平臺發行的《魂鬥羅-鐵血兵團》當成了第四代。就是因為這款遊戲實在太經典了,的確有資格以正統作品來命名。《魂鬥羅-鐵血兵團》的玩法和以往的魂鬥羅大相逕庭,增加了一些新的設定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