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模式分享】臺灣自在養老居家照護多元整合服務

2021-02-13 中國養老研究院

    

與大陸相比,臺灣早在1993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所以,臺灣養老服務的發展比大陸提早了約20年。據臺灣官方的預測,到2025年,臺灣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0%以上。在嚴峻的社會問題下,眾多臺灣養老機構不斷努力,逐漸突破並形成了適合當地養老的模式,構建起社區照顧、機構安養、居家自在養老等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下面,具體結合中化銀髮事業(股)公司的服務模式,一窺臺灣的居家養老服務情況。 

  一、中化銀髮事業(股)公司介紹

  1952年,中國化學製藥正式成立。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公司一直秉持「夜以繼日,研究發展,造福社會人群」的理念,不斷創新與提升,將最先進的醫療及保健用品,推廣至各級醫療院所及每個家庭,與人類的健康緊密結合。2006年中國化學製藥實行產銷分離政策,成立中化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責家庭用品之營銷、企劃及開發等相關業務。2012年「中化居家照顧」榮獲經濟部評選為熟齡優質便利產品,服務類唯一獲選。

  中化製藥關係公司

  目前,中化銀髮事業(股)公司(簡稱中化銀髮)致力於銀髮族提供最優質且全面的整合型服務,「中化居家照顧」已創出臺灣銀髮居家照顧產業的第一品牌。公司將持續不斷努力,以滿足長輩「在家享老」的期盼。

  二、為什麼需要居家照顧?

  如何能提供數量龐大且散居全國各地的老年人口良好的照顧?請看下面數據:

  數據來源:

   1.大陸-國家統計局(2016.02.29);日本-厚生勞働省(2016.06.29);臺灣-內政部(2016.07.23)、衛福部(2016.08.31)

   2.截至2015年之老年人口數:大陸達2億2,200人(60歲以上),日本達3,342萬人,臺灣達301萬5,491人(佔12.83%)

      居家照顧實現在家養老的第一步,專業居家照顧是健康促進與醫療照顧持續的關鍵。能夠讓正式且正確的養生照護無縫建立於生活中,尤其是針對老人或需要較多高強度照顧的人;能夠降低就醫率,並進而節省健康照護費用且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接受較多居家照顧時數的老人,其同時獲得較好的照顧。

  降低就醫率

  使用居家照顧的老人能夠推遲甚至避免較多的醫療需求;據統計,使用居家照顧服務的老人較未使用者每年降低25%就醫率。

長照服務應能預防與推遲老人失能或失智症惡化,能延後或縮短人生的臥床期,達到「失能壓縮」效果。長照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幫助老人自主生活」(help to self-help)。

  「活躍老化」不只是口號,更是實踐長輩樂齡生活的驅動力。

  三、中化居家照顧服務

  1、中化居家照顧創立於2006年

  2、全自費照顧服務

  3、超過11年服務經營經驗

  4、服務範圍橫跨雙北、桃園及大臺中(2017年,完成全臺服務)

  5、目前在線約500位居家照顧員

  6、至今服務近1萬位長輩

  7、幫助超過3萬個家庭

  核心服務


  居家照顧員為居家照顧服務主幹,牽動服務品質的優劣,中化居家照顧員,專業養成,層層把關。


  居家照顧員完整訓練制度


  居家照顧員訓練與職涯規劃


服務專業分級‧ 職涯願景升級

近兩年來,中化銀髮居家照顧的長輩,失智症已佔約40%。失智症照顧相對複雜且棘手……合格的照顧標準?失智症居家照顧專員需要有法律、照顧、醫療、營養、心理、健康促進等的專業知識,並通過課堂演練到實習運作。

  四、一站式銀髮照護管理中心

  居家照顧服務的整合創新之路

  居家養老需求

  全方位銀髮居家照護服務發展:多角化營運、整合資源服務、提升整體服務價值。

  以長者需求為中心進行資源整合

  全方位照護中化銀髮一站式網絡

5月21-22在北京 

為您講解:

4月份之前報名,贈送所在省份養老政策彙編,欲報從速!

讀而思

duersi

中國養老研究院

整合 | 創新 | 研究 | 合作

如果您對政策運用、養老地產、醫養結合、公建民營、招投標、生命健康產業園規劃等項目有困惑或想商務合作,請聯繫:

13811861335(康老師)

18710049797(楚老師)

13810499573(陳老師)

相關焦點

  • 【養老案例】從長照計劃到具體運營解讀臺灣養老模式
    由於文化和生活習慣相近,臺灣的養老體系及護理對國內提供養老很有參考價值,下面主要介紹了臺灣的幾家典型養老機構,主要體現了臺灣機構養老的專業水平與照顧品質,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長庚醫療體系為了配合醫療照護需求,不斷擴充服務規模,除了設立守護兒童健康的「兒童醫學中心」、發揚中國傳統醫學的「中醫醫院」、專業照顧慢性病患、安寧照護的「護理之家」,以及提供銀髮族安享天年的「養生文化村」等一系列垂直與水平整合的完整醫療照護體系,提供臺灣民眾自幼兒到老年的「全人照護」、「全程關懷」及「全人健康」的完整醫療照護。
  • 濱海新區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多種養老模式「各顯其能」
    多元養老服務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制定出臺《濱海新區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2020行動計劃》,確定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注重提升保基本、兜底線社會保障功能,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引導服務組織向專業化、規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養老機構城市空間布局更趨均衡,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明顯提升,
  • 住建部等六部門: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常駐社區、貼近居民、響應快速等優勢,推動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著力破解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促進家庭幸福、鄰裡和睦、社區和諧,現就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出以下意見。
  • 民函[2018]80號民政部財政部關於確定第三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地區的通知
    安睿福祉2016年所服務的中鐵建業·南昌九九頤家養老中心近日作為社區「嵌入式」連鎖養老機構標杆,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彙編,成為養老運營模式創新項目新樣板。作為本項目策劃、運營方的項目總監,我來分享下這個項目案例。
  • 北京:養老床位「搬進」家老人享「升級」版居家服務
    養老不離家,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願望。讓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保障他們的幸福晚年生活,是考量養老服務「溫度」的關鍵指標,也是養老服務工作的「必答題」。西城區民政局通過近一年的探索試點,創建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模式,為居家老人提供了專業、優質的服務。
  • 【廣告】臺灣代表性養老機構全面考察
    ,並接受政府部門邀請,擔任各式機構的評建委員,提供督考與輔導的角色。塗心寧女士擔任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的理事長、新北市身心障礙者利促進協會的總幹事,也是臺灣行政院國家訓練品質計評核委員會委員,臺灣政府居家服務評鑑委員會委員。她有從事養老行業20多年的經驗,在居家和日託服務領域有很豐富的管理經驗。她還承接政府的培訓項目,對服務人員和骨幹提供培訓。
  • 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
    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養老服務宣傳,倡導養老新觀念,引導社會適應多元化養老模式。 第二十六條【居家養老服務組織運營】鼓勵養老機構運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照護、日間照料、短期託養等專業化服務。吸納社會資本參與養老事業,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 破除社區養老服務困境 北京探索「網際網路+」新模式
    但是,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在運營模式、服務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問題。目前養老驛站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政府補貼、照料服務和助餐服務收費。在所有收入中,政府補貼佔比較大。有調研發現,政府補貼佔總收入50%以上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高達40%。政府補貼包括政府一次性補貼、租房補貼和政府流量補貼,其中,流量補貼包括服務流量補貼、託養流量補貼、連鎖運營補貼和運維支持。
  • 蚌山區: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提升養老服務滿意度
    為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讓廣大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居家特殊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蚌山區燕山鄉民政事務所在轄區城市居民範圍內開展家庭照護床位建設試點工作。試點期間由龍湖生態老年公寓(燕山鄉養老服務中心)承接全鄉家庭照護床位上門服務工作,試點老人將享受每周定期上門服務,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個人護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為做好家庭照護床位試點的前期摸底工作,鄉民政所聯合龍湖生態老年公寓專業護理人員走訪失能失智獨居老人家庭,摸清老人的意願和需求。
  • 帶您看看臺灣的養老項目!
    想要參觀以上這些養老項目的同學這裡注意看這裡了:我們9月下旬會聯合臺灣的養老公司組織大家一起去寶島臺灣,參觀學習以上項目!不僅如此,還可以在臺北市立忠孝醫院(暫定)參加《臺灣醫養結合發展論壇》主旨內容為:一.
  • 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
    如何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滿足農村養老需求? 「我們正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從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智慧養老等多方面齊抓共管。」寧波市民政局副局長丁導民說。提及經費,她告訴記者,食堂採取的是「政府補一點、村裡貼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法,確保可持續運營。「每年由上級民政部門補貼7—10萬元,村委會補貼10餘萬元。」 這兩年,「孝膳堂」的運作模式在奉化農村「遍地開花」,已在31個行政村試點運行,還計劃在全區範圍內推廣。打造養老中心提供多元服務
  • 養老服務發展生態鏈打造新時代養老服務新格局
    其中,橫琴新區引入澳門街坊總會運營小橫琴社區服務中心,向居住在橫琴的澳門居民,提供澳門特色居家養老服務;香洲區拱北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引進香港仁山優社養老品牌,打造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同時,引入專業社工組織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主要載體,為本地及港澳籍常住老人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文體娛樂等服務,促進港澳老人融入本地社區生活,參與社區事務。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來源:澎湃新聞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總結 日本、臺灣養老項目大比拼
    14%,是日本同行收益率的2倍;3.入住設施人員與管理護理人員配比數將近1:1,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在日本樹立卓越口碑;4.木下集團具有養老產業開發及運營的業績和經驗技術,可以從投資開發,到連貫運營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幫助中國企業更好決策進入養老產業
  • 嘉興出臺養老機構失智症照護專區建設與服務指南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親朋好友或者他們的家人中,想必也會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因為絕大多數養老機構不接收,除了居家養老別無他法。患者稀裡糊塗地過日子,家屬則苦不堪言。  專家如是說  10月28日,南湖區老年公寓舉辦了一場「失智症基礎知識講座」,所有護理人員聆聽了講座。嘉興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負責人、南湖區民政局相關領導也參加了講座。
  •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該所以社區為載體,整合各種服務資源,為老年人就近提供專業化、個性化、便利化的養老服務,融合了傳統家庭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三者的優勢,整合了生活服務、醫療服務、情感服務以及文化娛樂服務等一站式專業服務,除24小時長期照護外,探索了康復期日間託養服務,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種上門服務,實現了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融合式發展。
  • 蘇州高新區社會福利中心投運 為老年人提供專業養老綜合服務
    昨天,蘇州高新區社會福利中心啟動運營,首批體驗入住的老人們開心地拿到了鑰匙。據悉,未來,蘇州高新區「智慧養老呼叫中心」和「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兩家機構也將入駐,進一步構建起區域更加完善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
  • 北京首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怡親安安」在京啟動試點
    11月18下午,北京市首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怡親安安」在京啟動試點,首批輻射全市10個區78個養老服務驛站,為老人打造「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基地。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協會居家養老專業委員會主任袁芳介紹,北京「三邊四級」就近養老服務布局已經基本形成,但在滿足老年人剛性需求和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許多堵點、難點。
  • Up杭州·聯連下城丨社會化運營+數位化管理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來了
    12月25日,杭州下城區木庵5幢,長慶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床鋪、灶臺……這幢白色的建築內,生活配套一應俱全,與其說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不如更像老人們的家。服務中心還向廣大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和上門服務。針對不同的老年人群體,分別進行服務定位,以滿足老年人群體不同層次的需求。怎樣讓老年更加溫暖?長慶街道將推進長者「品質養老生活」作為一個突破口。對此,街道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公羊隊養老服務中心承接街道居家養老中心的運營。
  • 排隊30年才能入住的臺灣養老中心
    ,它是臺灣第一座「連續性」養老照護小區,被臺灣40位社福專家、10個協會在千餘家老人機構中評選為「推薦度最高的前十大老人照顧機構」之第一名。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結合「身」、「心」、「靈」的全方位照顧,做的不僅僅是地產開發,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的軟體導入,使之成為可持續的養老養生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