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翻唱的這首《love》是約翰·列儂對小野洋子滿滿的柔情

2020-12-28 藝綻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

感動還留在心頭

陳奕迅在其中唱了兩首歌

除了粵語歌《我什麼都沒有》

還有一首約翰·列儂的《love》

這是煎熬時期的列儂

與小野洋子的愛情故事

把這兩首不同語言的歌一前一後

陳奕迅顯然想說

全球風月同天的特殊時刻

《我什麼都沒有》

I have nothing

只有,愛

but 《love》

這首《love》也是列儂

最純粹、最真實的歌曲之一

這就是《love》所在專輯的封面

小野洋子靠在列儂的懷裡

靜靜躺在一棵樹下

安靜、悵惘、純粹、憤怒

這些情緒都在其中

因為發表這張專輯的列儂

剛剛經歷了披頭四樂隊的解散

而這張《Plastic Ono Band》

也被稱為他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專輯

上世紀60年代

列儂所在的披頭四樂隊

在英美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彼時的小野洋子

也活躍在美國的前衛藝術圈

兩個的靈魂各自閃亮

他們倆是如何相遇的?

傳言中有好幾種說法

有人說1966年

他們在小野洋子的作品展上已經相識

但讓列儂記憶深刻的

一定是同年9月

小野洋子的行為藝術作品《切片》

(1964年的同名作品)

在這段行為藝術中

小野洋子坐在臺上

「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裡」

觀眾陸續登臺

沉默無聲中

剪下,並拿走洋子的衣裳

而此時

列儂就坐在觀眾席裡

列儂和大自己7歲的洋子相愛了

儘管當時

列儂還沒有和妻子離婚

洋子也經歷過婚姻

但他們還是在一起了

列儂自己說

每個白痴背後

總有個偉大的女人

1969年兩人高調結婚

他們的感情就像「怪味雞尾酒」

濃烈而不同凡響

但也就是那一年

披頭四著名專輯《Abbey Road》錄製

同時引發成員間的糾紛

約翰·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各自創作

樂隊出現個人化程度過高的現象

兩人又紛紛指責對方妻子

過分介入樂隊的事務

一年後樂隊正式解散

洋子被輿論稱為罪魁禍首

此時的美國正在越戰

反戰浪潮高漲

列儂和洋子的「床上和平運動」

就誕生在這個背景下

世界的戰火,樂隊的解散,舊友的失和

還有洋子的被指責

無不刺激著列儂的神經

專輯《Plastic Ono Band》

就是在這時創作出來的

樂隊Plastic Ono Band由兩人合組

這張專輯卻是列儂獨唱生涯最成功的一張

詞曲均有由他自己完成

洋子和他同是製作人

旋律中寫滿了他們濃烈的情緒

陳奕迅演唱的這首《love》

它不歇斯底裡

甚至不慷慨激昂

和這張專輯的其他曲風也不同

而是簡潔而又優美

淡然悠遠,娓娓道來

另一位製作人Phil Spector彈著鋼琴

列儂溫柔地唱「愛就是你,你和我」

歌曲用詞極為簡單

被網友稱為

「用小學詞彙量寫盡一生」

當時的列儂被太多事煩擾

可這首歌

卻讓人聽到

他的篤定和平和

列儂不是沒有傷痛

母親,是他內心永遠的創口

他有一個背叛家庭的父親

和早逝的母親

年幼時就跟隨姨媽長大

家庭的缺失讓他在歌中呼喊

「媽媽不要走!爸爸快回家!」

幸好,他有洋子

在一定程度上

洋子讓他感受到母親般的溫暖

這首歌的情緒又截然不同

列儂反覆地唱

The dream is over

「我不相信耶穌,我不相信佛陀」

「我不相信披頭四」

他的內心多麼矛盾和煎熬

但他還堅持著

「我只相信我

洋子和我」

love&peace

是列儂永恆的主題

他給小野洋子愛

也給世界上那些

遭受痛苦、彷徨無地的人

Love is living,living love

他能在煎熬中淡然唱出這一句

今天陷入全球疫情的我們

可以擁有同樣的力量

相關焦點

  •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大膽的藝術邂逅瘋狂的愛情 | 日曆故事必知
    37年前的今天,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被狂熱的歌迷殺害。1980年8月,沉寂多年的約翰·列儂與妻子小野洋子開始錄製他們最著名的專輯《雙重夢幻》(Double Fantasy)》。1980年12月8日晚,列儂在他的公寓前被槍殺,倒在血泊之中。洋子驚恐萬分地目睹了這悲慘的一幕。
  • 約翰·列儂髮妻逝世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
    約翰·列儂髮妻逝世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 2015-04-03 09:01:00來源:信息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他的兒子朱利安·列儂在推特上宣布她的死訊。列儂的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林戈·斯塔爾等都對她的離世表示了悼念。
  • 約翰·列儂為何鍾情小野洋子?多年後,他們的兒子給出解答
    ·列儂迎來80 歲冥誕,他的兒子肖恩·小野·列儂(Sean Ono Lennon)接受《Apple Music》專訪,暢談關於父親的音樂與人生,也分享約翰·列儂和母親小野洋子的相處日常。,藝術鑑賞能力與父親旗鼓相當,總能以客觀視角去看待約翰·列儂做出來的音樂。
  • 白日夢 約翰·列儂
    1 9 5 8約翰·列儂 寫了他生平第一首歌 " Hello Little Girl "這首歌在1962年由他們的經紀人布萊恩與美籍日本女子小野洋子(Yoko Ono)約會之後1 9 6 8小野洋子在倫敦一次旅行中結識了約翰•列儂兩人從彼此身上得到能量,一年後喜結良緣這段充滿迷幻色彩的愛情改變了洋子的一生
  • 大野洋子與約翰·列儂
    溫柔、知性、貼心伴你入睡她是小Q文|韓梅梅    編輯|槐序音頻|槐序    「我所熟悉的約翰·列儂,並不是你們通過媒體認識的約翰·列儂。那是我一個人的約翰·列儂。他是輝煌的,是快樂的,是憤怒的,也是憂傷的。
  • 約翰·列儂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父親?
    1966年,約翰·列儂邂逅了小野洋子,使這段婚姻更加搖搖欲墜。△1968年,列儂與朱利安、小野洋子為「滾石樂隊的搖滾馬戲團」巡演捧場某次,辛西婭從義大利度假回家,發現小野洋子穿著她的浴袍和列儂坐在浴室地板上,這畫面徹底宣告兩人關係走到了盡頭。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而此時約翰·列儂,已有出走之心。小野洋子的出現似乎讓處於混亂中的列儂重新找到愛的秩序。小野洋子年長列儂7歲,她的恣意奔放的個性立刻為列儂注入了一道暖光。約翰·列儂甚至將自己名字改為「約翰·小野·列儂」。列儂說:「是洋子的愛,把我最好的一面給激發出來」。然而,這段愛情也成為了披頭四樂隊解散的重要催化劑。列儂固執地認為既然他已如此深愛洋子,那他身邊的人也理所應當地會愛她。
  • 列儂與小野洋子的愛情故事將搬上大銀幕,洋子將參與電影製作
    導演目前定的人選為曾執導過《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花神咖啡館》的導演讓·馬克·瓦雷,劇本則由《萬物理論》《至暗時刻》的編劇安東尼·麥卡滕操刀,而小野洋子本人也將擔任監製,親自參與電影的製作,她的參與意味著能夠為觀眾提供當事人的視角。據悉,環球的這部電影中會大量用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歌曲,目前雙方還在就音樂的使用進行談判。
  • [最後的影集]約翰·列儂與大野洋子
    在約翰·列儂(John Lennon)不幸遇難的三個月前,日本攝影師筱山紀信(Kishin Shinoyama)受邀來到紐約,為列儂(John Lennon)與大野洋子(Yoko Ono)夫婦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跟蹤拍攝
  • 《回憶約翰·列儂》,71個人的記憶
    2005年12月8日,在約翰·列儂逝世25年之後,小野洋子編輯了《回憶約翰·列儂》一書,她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列儂歌迷、家人、朋友,其中不乏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最偉大的藝術家,來追憶曾是夢想家、音樂家、表演家和政治活動家的列儂。
  • 約翰.列儂遺孀小野洋子86歲了還在出新專輯,了解一下她的傳奇
    2013年,80歲的小野洋子去參加Lady Gaga的派對時被抓拍的照片但怎麼說呢,這就是我覺得小野洋子的魅力所在。倒不只是一種性魅力,是一種人格魅力。我好像終於有點明白當年列儂為什麼會被她迷得神魂顛倒了。
  • 沒有小野洋子的《Rock and Roll》,有列儂和另一位山東姑娘
    《Rock』n』Roll》是約翰·列儂(John Lennon)在1975年推出的一張專輯,也是他Solo音樂生涯中,唯一一張全部由翻唱曲目組成的唱片。,除《Walls and Bridges》外又一張找不到小野洋子印跡的唱片。
  • 約翰·列儂 後來,我的眼睛自動尋找他的視線
    也知道幾首哼得上口的歌曲,當然,對那張出自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之手的片子你也不陌生,畫面上的列儂擁著小野洋子,以一反傳統性別地位的姿勢。列儂成就了洋子,成就了安妮·萊博維茨,成就了音樂,成就世界和平的一部分。
  • 列儂與小野洋子:「一杯用愛情、性慾和忘卻兌成的怪味雞尾酒.」
    在他們第一次面見,洋子鎮定若閒地將只有「呼吸」一詞的紙條遞給列儂時,這短小精悍的詞語,讓列儂的世界忽而澄明。在《列儂回憶》中,列儂描述了最初幾次和小野洋子接觸的場景。(床上和平運動)1970年,《葡萄柚》再版,約翰·列儂為它寫了序言,序言只有簡單的一句話:嘿,我叫約翰·列儂我想讓你見見小野洋子
  • 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
    1 9 5 8約翰·列儂 寫了他生平第一首歌 " Hello Little Girl "這首歌在1962年由他們的經紀人布萊恩與美籍日本女子小野洋子(Yoko Ono)約會之後1 9 6 8小野洋子在倫敦一次旅行中結識了約翰•列儂兩人從彼此身上得到能量,一年後喜結良緣這段充滿迷幻色彩的愛情改變了洋子的一生
  • 櫻花樹下,沒有陌生人 約翰·列儂逝世35周年
    列儂死後,小野洋子並不想公開這些信件。亨特·戴維斯幾經周折,獲得了小野洋子的授權,追蹤到了列儂近三百封信件和明信片,輯成厚厚一本《約翰·列儂書信集》出版了(嚴重劇透:翻到文末有驚喜哦)。列儂和前妻有一個孩子叫朱利安,麥卡特尼很喜歡這個孩子。他擔心大人的事情會給小孩子留下陰影,專門寫了這首歌鼓勵他。不過朱利安本人直到二十年後才知道這首歌是寫給他的。約翰·列儂和辛西婭是利物浦藝術學院的同學。我們能見到的第一封約翰·列儂給辛西婭的信件其實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張自製的聖誕卡,主要內容是一遍又一遍的「我愛你,辛西婭」,「我對聖誕全部的渴望就是你,早點出現吧。」
  • 偉大的約翰·列儂:一個孩子,一個夢想家,一個搖滾音樂家!
    詩人說,「小野洋子,她搶走了本屬於世界的列儂。」聽完《oh my love》後,詩人喃喃道,「她不就是世界嗎!」 他曾這樣描述小野洋子,「她是世界上最有名,卻最不為人知的藝術家,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但沒關係,小野洋子的好,有列儂知道,或許這就足夠了。
  • 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的愛情是真愛還是奇葩?
    當時這個「蘋果」藝術展品,被約翰·列儂看到之後,列儂當時就很感動。他衝過去就咬了一口。洋子像李佳琦一樣說:「OMG」!「這傢伙太討厭了」,洋子想。這個天問有很多人覺得要怪小野洋子。因為大家覺得,是洋子不讓列儂和前妻還有孩子見面。但列儂自己是木頭人嗎?他為什麼那麼容易被小野洋子就控制了呢?我覺得這件事情,也不能只怪小野洋子一個人。朱利安是列儂生的,也不是小野生的。列儂自己都對自己的孩子不上心,小野也是外因。
  • 小野洋子,終於明白列儂為什麼愛你如此痴狂···
    小野洋子   1980年12月8日,全身赤裸的列儂,蜷縮依偎在洋子身旁,為《滾石》雜誌拍攝了封面,5小時後,列儂遇刺。這是列儂生前    最後一張照片,與他最心愛的洋子,凝固在了時間的畫框裡。 提起小野洋子,我們知道她是列儂最愛的女人,知道她是世界最著名的遺孀,她的名字永遠和列儂緊密地聯繫著,就像這張照片一樣。但我們不知道,即使拋開列儂,這個女人也有她不平凡的一生。
  • 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傳奇藝術往事
    約翰·列儂(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英國搖滾音樂家、創作歌手、作家與積極的和平運動家,以身為披頭四樂隊創團團員揚名全球。他的妻子小野洋子是一名日裔美籍音樂家、先鋒藝術家。1980年的12月7日,安妮.萊伯維茨為約翰·列儂夫婦拍攝了一張照片:鏡頭前,全身赤裸的列儂像嬰兒一樣蜷縮在穿著黑衣的妻子小野洋子的身邊,小野洋子長長的黑髮在頭頂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