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問醫生走進上海公立醫院談 「醫生品牌」

2021-01-08 健康界

8月15日,應微博大V、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邀約,愛問醫生CEO劉昊瓴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做了一場「如何建立網際網路醫生個人品牌」主題演講。目前,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開始注重建設科室品牌和醫生品牌。

據了解,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一年分娩量是2.5萬,上海市一年出生嬰兒是23萬,9個上海的孩子就有1個是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生的,是中國最大分娩量的婦產科醫院。「雖說這個數量有壟斷地位,但是面對民營醫院的衝擊,我們還是感覺岌岌可危」。段濤院長說。

段濤院長認為,要成為好醫院保持市場競爭力,醫院和醫生的品牌至關重要。品牌背後,實則是醫療高品質體驗,是信任的背書,是質量的保障。好醫生是稀缺資源,要想獲取患者的信任,就要付出代價和成本,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與病人溝通,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做的越多,幫助別人越多,信任有了,品牌自然有了。

愛問醫生CEO劉昊瓴認為,建立醫生品牌需要確定五大步驟:第一步:分析並建立品牌定位;第二步:確立目標受眾對象;第三步:選擇適宜傳播渠道,選擇傳播手段;第四步:建立品牌管理制度,長期連續維護執行;第五步:維護周邊關係,建立生態系統。

愛問醫生為每個醫生提供屬於自己的「網絡診室」,一站式接入服務,滿足醫生診室工具需求,為醫生實現品牌傳播、問診服務、患者管理三大功能;並通過網際網路運營與推廣服務,形成用戶信息互動無縫對接:專題、微訪談、話題、直播、公益諮詢五大場景讓醫生和患者增加互動,並實現線下導流:

上海黃浦區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王玉玲(@婦產科醫生王玉玲醫生)一年半以來,微博粉絲從

800餘人到80萬。從最初的愛問平臺的諮詢主要依靠「愛醫日」活動免費吸引粉絲,到現在每天平均6個諮詢者,已經為2400人提供了諮詢,在婦產科領域諮詢量最高;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王文林醫生(@王文林醫生)加入愛問醫生5周,發表70篇科普,獲得了50萬閱讀量,粉絲增加1.5萬人,為醫院帶來全國各地的15個手術病人。

「好酒也怕巷子深」,段濤院長認為網際網路時代每個醫生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包括公立醫院和醫生。他以自己為例,談了網際網路為醫生品牌帶來的價值。

2016年,@段濤醫生在新浪微博的文章平均閱讀量,「院長日記」平均每篇14.6萬;科普文章平均每篇34萬,其中「別相信你男朋友的那些鬼話」一篇文章達到304萬。相較於其他平臺,曝光量在其十倍以上。他認為,微博及時性和互動性很強,可以講故事,可以寫科普,更容易找熱點,但也容易失控。如何做一個「網紅」醫生?段濤院長說堅持「段三有」:有情懷、有溫度、有價值觀;對病人要有「三心」:匠心、愛心、良心。

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醫生品牌建設趨勢,段濤院長認為,逐漸壯大的中產人群開始重視品牌,講究品質,需要的是有品牌的醫生和有品質的服務,這對醫生品牌建設來說是一個好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是媒體,網際網路是成就品牌非常好的工具,醫院和醫生的品牌可以互相成就。

相關焦點

  • 張強談醫生團隊品牌建設 「醫生集團上市也可想像」
    這是因為,張強1年多的自由執業探路推動了醫生自由執業浪潮,帶動了醫生群體對職業生涯的思考。他離開公立醫院後,先後在上海沃德醫療中心和北京和睦家醫院建立了自己的醫生團隊,職業規劃和目標也越來越清晰。2012年,張強決定從公立醫院「上岸」。12月9日,張強在其微博這樣寫道:「2013年,我將離開體制執業,為中國善良優秀的醫生們尋找一條新路。
  • 【特寫】公立醫院兒科醫生出走之後,他們創業了
    一名三甲醫院的兒科醫生,一天接診的患兒可以高達100名。由於兒童用藥量通常不及大人,在中國醫藥倒掛、以藥養醫的先行醫療體制下,兒科成了各家醫院醫生收入最低的科室之一。一些離開公立醫院的兒科醫生們開始嘗試突破職業困境。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夏術階:醫生開診所沒那麼容易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夏術階表示,鼓勵公立醫院醫生開診所能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調動醫生利用更多時間為大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從許多國家的經驗來看,醫生診所是基層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診所打的都是醫生個人品牌,接待的多數是周圍居民,這會激勵醫生提高服務質量,進而贏得更多病人和好口碑,這也是提高收入的保障。
  • 公立醫院兒科看病難?這類新型診所也許能幫你!
    據統計,中國目前的新型兒科診所品牌數量非常少,大概只有150家,兒童健康管理是新型兒科診所未來的發展方向。相比其他城市,深圳兒科市場非常巨大,目前只有一家公立兒童醫院,但每年出生人口約20萬,急需中高端兒科診所彌補公立醫療的不足。在資本和深圳社會辦醫政策的鼓勵下,深圳新型兒科診所的春天來了。
  • 深圳東部首家公立口腔醫院開業,未來有望搭建全國性醫生培訓平臺
    6月6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南方醫科大學、坪山區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口腔醫院(坪山)正式開診,這是深圳東部第一所公立口腔醫院,由吳補領教授擔任院長。在任職南醫大前,吳補領曾是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著名口腔醫學專家,2006年他毅然從西安南下廣州,從零開始帶領籌建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 平安好醫生推出平安醫家子品牌 為醫生賦能打造個人口碑
    但線下患者包括長期服藥的慢病管理患者需要醫療服務,「一些原本沒有網際網路業務的公立醫院通過自建網際網路醫院、入駐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等方式推出了網上診療業務。」同時,「第三方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在疫情期間開展義診服務,也吸引著醫生們上線。」此外,「一些網際網路平臺意識到疫情發展帶來的機遇,從非直接醫療服務拓展到在線問診等醫療核心業務,實施的激勵措施也促成著醫生線上化。」
  • 在法國如何選擇醫院和醫生
    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在私立醫院(Clinique)或診所行醫的純收入高,但有客源、房租、器材投入等方面的壓力。因此,許多醫生選擇掛靠在公立醫院,每周有幾天在醫院上班,其餘時間在自己的診所或私立醫院工作。甚至有的一周只需來公立醫院上一次班,或只來參加每周的會議。好處是可以將需要長期治療的重症病人由自己的診所轉到公立醫院來,以減少成本壓力。
  • 醫生多點執業的現狀與前景
    深圳也是比較激進的,但是上海走的是比較穩的。當然政策出臺的同時還需要適應組合內外部環境的因素,否則政策也是一紙空文。11年3月份北京出臺政策: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經註冊後,可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2~3家醫療機構依法開展診療活動,14年的時候又出臺政策:醫生可以開個體診所,這個提法倒是思想很解放。但是醫生在公立醫院是一個單位人,怎麼能在單位以外又開私人診所,這是一個要突破的問題。
  • 香港公立醫院看病記
    於是不敢再做「蒙古醫生」,由老婆陪著去香港公立的鄧肇堅醫院看醫生。醫院並不遠,按理早該來了。之所以一拖再拖,除了以為幾天就會下去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會講粵語,怕溝通起來麻煩。這回是硬著頭皮去的。我同時被告知,每次就診都需要提供這個「小黃本」,不管前往哪家公立醫院——這一點很好,不用換家醫院就要重新建一個病例本,有利於節約資源。掛號時醫院就會告知患者準確的就診時間,這一點很貼心。知道了準確的就診時間,就不用在醫院苦等了,也可以分流就診的人群。我們於是到附近的銀行辦了點兒事,約一個小時後,返回醫院,坐在8診室門前等候。
  • 中國皮膚科醫生美妝品牌究竟有沒有未來?
    01 品牌形式國內皮膚科參與的品牌,在對外宣傳的過程中,基本還是冠以「醫院」的名字,例如玉澤在對外宣傳的過程中是以上海家化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名義,也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參與研發的京衛本草、衛生部北京醫院參與的標婷等品牌。
  • 三甲醫院辭職醫生:有的醫生年收入1000萬!
    從實習醫生、住院醫師開始,他一年一年地熬過了年輕醫生最艱難的時段,晉升為主治醫生,成為科室中同年資最優秀的外科主刀大夫之一,今後本應是平步青雲,一帆風順。  可是他卻放棄了。中國醫療環境的兇險和未知讓他感到悲觀,他聲稱自己看到了很多「黑暗的、隱性的東西」。辭職後,王森到世界各地旅行,然後移居上海,學習藝術課程,與過往的環境告別。
  • 成都割雙眼皮醫院醫生分享!
    這兩天有粉絲問科普君成都有沒有反饋比較好的割雙眼皮的醫院和醫生,成都目前作為醫美之都醫院和醫生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很有保證的,科普君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成都割雙眼皮的醫院和醫生;以下醫院和醫生排名不分先後,推薦無重點,大家可以根據醫生的審美選擇自己滿意的醫院和醫生
  • 「我在工作間隙花3分鐘看了個病」|上海發放首張公立網際網路醫院...
    上海發放首張公立網際網路醫院牌照8個月後,患者楊雪和醫生徐蓉都感到,多年習慣的就醫模式已經改變。改變並不僅存於上海。國家衛健委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已建成90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疫情期間,國家衛健委44家委屬管醫院網際網路診療人次同比增長17倍,第三方網際網路診療諮詢增長20多倍,其中線上處方流轉增長近10倍。
  • 印度醫生是怎麼看中國醫生的?
    感謝當年高考填志願的衝動,我有幸體驗了在中國和印度當醫生的區別。在中國和印度,醫生都是比較受尊敬的職業,但是中國醫生的社會地位還是不能跟印度醫生比。在中國,醫生被視為一份比較穩定、體面、專業性強的職業,收入一般在社會平均收入以上,隨著資歷增長而增長,但前期投入巨大。
  • 讓好醫生走到臺前,綠寶石醫生榜單不斷拓寬醫生價值邊界
    、北京首璽麗格醫療美容機構副主任醫師韓勝、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房林8名榜單醫生外,還包括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主任醫師張金明、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陳敏亮2名榜單評委。深圳美萊醫療美容醫院主任醫師、綠寶石醫生榜單上榜醫生梁曉健北京首璽麗格醫療美容機構副主任醫師、綠寶石醫生榜單上榜醫生韓勝上海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旗艦店)副主任醫師、綠寶石醫生榜單上榜醫生唐毅在冬季美沃斯大會上,綠寶石醫生榜單評委陳敏亮分享了《面部微整形併發症的防治與救治》的相關知識,他強調,只有選擇正規的機構和醫生,才能降低醫美過程中的風險
  • (附香港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對比)
    住下來後又來了一位很年輕的醫生,後來同房的那個媽媽說2個月前她BB住院的時候,這個醫生還跟在其他醫生後面實習,這麼快就能獨當一面了。於是,護士們開始抽取涵弟的鼻腔內的黏液和抽血準備拿去化驗。這一點公立和私家又不同,私家全程都是可以陪伴在側,給孩子予以安慰。
  • 中國醫生「飛刀」簡史:醫生到底是自由人還是單位人?
    其他城市的患者到上海看病,交通、食宿、停工陪護成本巨大,很多家庭都難以支付。當時,上海的三甲醫院附近有防空洞,因為價格比較便宜,很多家長帶著孩子為了看病,就住在裡面,一住就是半年以上。 如果醫生能到當地診療疑難雜症,對於患者來說,無疑是非常受歡迎的。 患者就醫難,但是醫生的工作量卻受限於醫院的規模和能力,並不完全飽和。
  • 衡陽長江泌尿醫院醫生目測即可確診性病?處理結果:退款賠償
    因為需要回老家辦事,張豐中斷了治療,回到老家以後,張豐來到公立醫院衡山縣人民醫院複診,醫生診斷沒有患病。得知這個結果,張豐再次找到衡陽長江泌尿醫院劉醫生,醫生表示,他是上海進修回來的專科醫生,眼睛就能看出來是性病。
  • 圓桌論壇:從醫學跨界美妝,皮膚科醫生做品牌需要怎樣的賦能生態
    接下來我的第一個問題,想先問一下陳瑾老師,陳老師從您的角度來看,皮膚科醫生現在跨界美妝有哪一些障礙或者是困難,或者是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或者是合作呢?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對於我們公立醫院的皮膚科醫生來說,除了治病,我們確實非常需要護膚品。
  • 16個品牌案例,呈現中國皮膚科醫生入局護膚市場的全景
    經過這段時間進一步的研究,我們發現中國皮膚科醫生參與品牌的方式大致分為這三種:第一,獨立品牌與皮膚科醫生合作;第二,醫院主導開發的產品或品牌;第三,國內已經有皮膚科醫生創立的護膚品牌了。下面,聚美麗將以全景掃描的視角來呈現中國皮膚科醫生跟化妝品行業合作的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