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6 陳明章,唱一齣戲,講一場人生

2021-02-11 唱片隊長


某熱播的歌手比賽將觀眾評委按不同年齡層分組,不少歌手祭出各種招數演唱所謂的「經典金曲」,力求獲得現場觀眾的共鳴,有人調侃「這是給大叔大媽看的」。不過,大叔就真的喜歡那些「KTV TOP50」歌單嗎?文藝叔可不這麼看。本期唱片隊長特邀70後蜀黍洛刀,來寫寫他心水的唱片。這一回講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整張唱片都是「故事」啊。

一齣戲,一場人生

文/洛刀



每一首歌,都是 「一條古」
我小時候在潮陽農村長大,想起少時在鄉裡的文化生活,有三件事情馬上浮現腦海:租書攤、露天電影、看大戲。租書攤,人稱租「人仔冊」,小孩時一般租《三國演義》、《隋唐英雄》、《三毛從軍記》之類,看了便對英雄好漢、革命先烈無比仰望;少年時期主要看武俠小說,先金庸後古龍,江湖恩怨,兒女情長,無限神往。逢年過節,鄉裡會請來電影放映隊,在大埕或大路上架起幕布放電影,一晚放4部,印象裡,前面三部是武打、警匪、槍戰各一部,之後大人們就開始趕小孩子們回去睡覺,留下來的人們屏聲靜氣盯著幕布上的活色生香。及至於看大戲,農村只有在大時節才會做大戲,一年一兩次,很難得,自是湊個熱鬧了。

很多年後,聽起來陳明章,聽《下午的一齣戲》。歌裡浮現了一幅幅畫面。看大戲,各家都要拿著蓆子先去戲臺前佔位置,而我總是幫奶奶佔最中間的位置,陪奶奶看戲,毋寧說是等下看戲有瓜子、束砂等零嘴。一般午飯後,會有一場短戲,入夜後,正戲開鑼,一直要唱到午夜方散。演戲中間,如果突然遇上下雨,「轟!」臺下看戲的人突然之間就跑開來去,而臺上鑼鼓依然,唱戲依然。臺上熱鬧,臺下空曠,構成了難忘的畫面留在兒時的記憶裡。那時看戲,一群戲子在臺上咿咿呀呀,一群老人在臺下唧唧喳喳,然後眼淚滴滴答答,一點意思沒有。現在想起來,不是不喜歡,是看不懂。一齣戲,就是一場人生,小孩子哪裡能體會其中的起伏,箇中的滋味。陳明章的歌裡,儘管只有淡淡的情緒,感性而不煽情,留給我的卻是最深刻的感動。


「每個人都有一個故鄉,有的在隨手可得的地方,有的在遙遠的他方,有的在心底深處,陳明章的,在北投」。陳明章就是如此愛著這個島嶼,愛著這裡的人們,愛著這裡的一草和一木。
 
只聽《下午的一齣戲》以為陳明章唱的是一闋思鄉曲。拿到唱片,從封面方知,是一幕幕,是條條「古」。陳明章在這張專輯中,是一個導演,每首歌是就是一齣戲,從「來自童年回憶的呼喚」《童謠》開始,至「七情六慾的一生只宜吞進肚裡」的《竹枝詞》止,在他的輕吟低唱中,道盡人世百態,唱出小人物面對命運轉折時的茫然四顧,也唱出了他所深愛的臺灣島嶼的前世今生。

▲陳明章的這張唱片,每首歌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歌詞本內第一頁便歸納了每首歌的「中心思想」


▲歌詞是個劇本的格式,每首歌都是戲裡的一景,有時間地點、出場人物,故事大綱,有註解,還有後記,出場的「男主角」都是陳明章本人,一開始是小男孩,到最後長大了。


他/它們被遺忘了嗎(?)

九首歌九個故事,記錄了陳明章由孩童到成人的各個不同階段,系企劃概念非常完整的一張專輯。個人認為比較合適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邊聽歌邊看著歌詞本,細細品讀每一景,感受作者記錄每個故事的心情。受篇幅限制,不能一一展開每首歌及每個故事,只在此挑幾首複述一下,沒有買唱片的可以看看。

《童謠》,開篇第一首歌,看題記,未聽歌,已心酸。題記曰:「【時間地點】民國49年北投。【出場人物】一個4歲小男孩。【故事大綱】主角看著天上微雲緩緩流動,平日的玩伴不知那兒去了?他孤單,卻不無聊,因為他可以唱『一個炒米粉……』待會兒,就會有朋友來到河邊……」歌對應的後記寫道,「40年代出生的人,童謠和遊戲生活密不可分。今日,夾在電視和電動玩具間,傳統的臺灣童謠找不到立足點,《忍者龜》、小虎隊才是現在孩子的童謠。他們沒有錯,是我們太老了」 。
這樣的故事,現在依舊在上演,老歌謠已經沒有幾個人會唱,熊大熊二奧特曼爸爸去哪兒小蘋果最炫民族風TFBOYS才是現在的童謠,而這確實不是孩童的錯,因為放在電視裡印在本子上錄在元宵燈裡的就是這些「童謠」。

《再會吧,北投》寫歌女,要禁娼的這一年,「清水帶著這群日本人客,來到了北投」於是「來來來牽阮的手,勸你一杯最後的紹興酒……」這唱的可是北投的前世,也是臺灣的前世?陪酒女文惠是用她一口也不喝的沉默來表達她的堅持嗎?細細挖掘又是一個故事了。

《紅目達仔》是一幕懷念陳達的戲。陳達是臺灣民歌界傳奇中的傳奇(可自行度娘或知乎,此處略過一篇論文的字數)。歌詞紙上的故事大綱是報上寫著恆春民謠傳奇陳達死了。男主角憶起曾經在西餐廳聽過陳達唱歌,老花眼鏡垂在鼻頭,一身土灰西裝。臺下的少男少女在牛排的滋滋聲中,聽著和他們生活距離遙遠的歌謠……陳明章唱了,「是啥麼儂予阮 想起阮來的故鄉/是遠遠的月娘 甲長長的夢」這樣的詞加上唱調,帶來一種充滿電影感的劇烈對比。
 

▲一張陳明章和陳達的」合影「。(圖片來源網絡)

臺灣新民謠運動的不朽經典
專輯中有很沉重的歌曲,但是陳明章舉重若輕,不是在人傷口上撒鹽,而是娓娓道來,就像餘華《活著》中的老人,坐在田埂邊,講一個說者平平常常聽者驚心動魄的故事。這三首歌是《黑水溝》、《唐山過臺灣》和《竹枝詞》,後兩首已被視為臺灣新民謠運動的不朽經典。


《黑水溝》是全碟中唯一一首沒有歌詞的,不忍出歌詞。黑水溝即臺灣海峽,一個10歲的男孩讀歷史讀到他的祖先原來是從唐山渡海來到臺灣的。後記觸目驚心:「今年,遣返大陸偷渡客,全船悶死。黑水溝啊黑水溝!」是什麼讓他們寧願以生命孤注一擲呢?

《唐山過臺灣》是專輯裡我第二喜歡的歌。前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隻白鷺鷥/一飛五千裡講伊唐山過臺灣……手拈三枝香/枝枝有神明/拜託媽祖婆啊伊著保庇/平安到淡水/ 咱的祖先伊 伊唐山過臺灣/ 開山又造路啊/鹿港到艋舺」。這麼草根又真切的念叨叨,聽到我「目汁嗒嗒滴」。

《竹枝詞》一歌,陳明章寫了八年多,他自己也說∶「我寫的歌原則就是自己不掉淚的歌絕不發表」。歌,盪氣迴腸,直抒胸臆,豪氣幹雲。整首歌把臺灣從清代到日本時代的抗暴史都寫了進去。在當時的時勢下,唱出「抗議遊街 心內鹹酸甜/士大夫啊士大夫 恁攏走佗去」,是讓人熱血沸騰的。全歌詞如下:

  昨冥竹枝枝搖曳
  登樓望遠 夢啊夢前塵
  想起出身已過三十年
  茫茫渺渺 毋知心佗位
 
  想著南管心著驚
  無譜無詞卜 叫阮按怎聽
  孤蟬叫過季季秋
  只盼花開枝枝春
 
  嘿 朋友啊 幹一杯
  聽我講山河 吐一喙鮕呆氣
  諸葛亮白城扶阿鬥
 
  (白)啊 喢喢伊 彼寡憨仔
  (白)食瓜子配茶啦
  修竹田園三世耕
  看天收成安穩身
  老農閒來笑談仙
  明月堂前靜觀音
 
  門楣光彩青雲路
  聖賢百家掌中悟
  厚酒潤心浮真性
  後人不識我魄魂心
 
  嘿 朋友啊 幹一杯
  聽我講埋冤 吐一喙番薯氣
  西來庵抗日烈士魂
 
  (白)啊 喢喢伊 彼寡憨仔
  (白)輸贏江山永遠嘛去輪著咱
 
  無聲無說 阮職寡苦碌命
  烏煙廢水 陪阮亦三十年
  頂港下港攏是稟肚魚
  茫茫渺渺 毋知心佗位
 
  家家戶戶攏靠鐵窗圍
  有錢有勢共款嘛驚銃子
  抗議遊街 心內鹹酸甜
  士大夫啊士大夫 恁攏走佗去
 
  嘿 朋友啊 幹一杯
  聽我講民國 吐一喙蟑螂氣
  阮職琈老牛屎 啥儂有愛伊
 
  (白)嘿 勿帶遐吵 卡早睏
  明仔再愛閣上班

是的,悲情臺灣。臺灣這座島嶼,在中國的版圖中就是個特殊的存在,自古以來,與中原政權若即若離,真的就是飄著的風箏。尤其是在近代歷史上,歷經滄桑,先是被荷蘭等「紅毛番」佔據,由鄭成功奪回,清朝由經施琅恢復中原政權管束達200年,甲午海戰,又被作為戰敗國的貢品,送給日本做養子,二戰後回歸祖國,卻遭遇一場毒打,最後蔣氏逃亡到海島,日久他鄉是故鄉。在文化構成上,中華的、西洋的、東瀛的、本地的、原住民的……各方雜糅,在不同階段你方唱罷我登臺,都未能形成一種臺灣的主體文化。在身份認同上,與大陸既親近又疏離,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在身份認同上都是有明顯障礙的,因此,本土的文化學者和政治工作者都大力推行「臺灣人」的本土認同,但事實上,整個世界又不一定這麼看,尤其是現在大陸國力強盛。因此,羅大佑唱:「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孤兒的哭泣又有幾人能懂?不禁令我想起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中林家老大文雄講的話:「臺灣人可憐,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



「我之所以唱歌,是找不到別人唱我的歌」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張專輯,其實跟陳明章、臺灣島和當時的時勢都相關。

陳明章現在被視為新臺灣歌謠的代表,被譽為陳達臺灣民謠的繼承人。1987年臺灣解嚴,壓抑多年的閩南語族群終於找到了一吐怨氣的空間,陳明章原來是臺語搖滾的先行者之一,他與王明輝、林暐哲等人組成「黑名單工作室」在1989年出版臺灣第一張「臺語搖滾」專輯《抓狂歌》,第二年,為聲援「野百合」出了卡帶《憤怒之愛》,1990年又出了實況專輯《現場作品I》,抨擊了對時政的不滿。同年出版錄音室個人專輯《下午的一齣戲》。

陳明章走的道路,和當時其他歌手(如林強、BABOO、陳昇等)以西洋的搖滾、鄉村歌曲、城市民謠或藍調等創作都不同,他用傳統五聲音階的音樂形式來唱出具有現代味道的臺灣歌謠。在《下午的一齣戲》專輯裡,琵琶、嗩吶、南胡等樂器常出現在編曲中,在《再見吧,北投》、《竹枝詞》等多首歌曲中插入地方戲曲,用唱腔式的獨白等突出濃濃的臺灣鄉土味道。他原是玩西洋音樂的,但臺灣本土文化對他影響深遠,他自己說道∶「我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在童年時期又碰上了歌仔戲、布袋戲最流行的時代,每天看每天學,到最後連鼓怎麼打都學會了」,因此他即使加入了西方的吉他、提琴、豎琴等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仍然是中樂。「做蘭花生意以後,常在臺灣四處遊走,因此,這塊土地的人們我非常熟悉。我走向臺灣民謠這條路所用的東西,都是老一輩人說的話、所唱的故事,因此,我都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其實他們的心情和我的心情是一樣的,都是悲情臺灣。」


▲末頁有個「導演暨男主角陳明章小傳」,自述部分講了陳明章致力做臺語歌的初衷,「寫了那麼多臺語歌,賣不出去,還要繼續寫下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那是我唯一的表達工具。」

這種「想認同,又不知如何認」的情緒,聽《下午的一齣戲》專輯,能被深深觸動。陳明章是抗爭的,鄉土的,島嶼的,不僅承續了臺灣民謠的哀愁特性,還超越純個人式的抒懷訴苦,以更寬廣的視野陳述了社會文化與人的困境。
 家國何處,是「城春草木深」,心安何處,只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



這是唱片隊長推送的第6篇唱片故事

輸入1-6相應數字可回顧往期

原創文章      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晚上的一齣戲 | 讓我們慢慢地來唱
    一個人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體驗,音樂和生活上都有太多的變化,此刻的陳明章演唱中有著一種看透的悲涼,而缺少了30年的力量感,那是一邊唱歌一邊喝酒,還一邊罵罵咧咧國民黨的歲月,一旦失去了,便不會再回來的日子。《古早的情歌》和《傷心無話》在我看來只能算得上優秀的作品而已,而整場演出的第一個高潮在我看來,發生在後面的兩首歌,也即是上半場的最後兩首歌《慢慢來唱》和《下午的一齣戲》。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原味的歌者
    陳明章1956年7月4日出生於臺灣,高中時代瘋迷吉他,畢業後正逢民歌運動浪潮,開始寫歌發表。1986年以一把廉價的破吉他,為侯孝賢《戀戀風塵》創出經典之作,獲臺灣電影在國際影展的第一座配樂獎,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 何謂「臺灣音樂」,找尋音樂中的臺灣味。兒時繽紛多彩的南北管,鑼鼓喧天的野臺戲,胭脂北投的那卡西,是其未曾失落的音樂原鄉,承自父祖輩的音樂記憶,重新被喚起。
  • 《下午的一齣戲》:感動的不僅一個下午
    陳明章(1956年7月4日-)。中國臺灣著名的音樂創作人、音樂製作人、閩南語歌手,同時也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代表作品有《戀戀風塵》電影配樂(1985年)、《戲夢人生》電影配樂(1993年)、《伊是咱的寶貝》(1993年)、《流浪到淡水》(1995年)等。有人稱他為「臺灣民謠大師」、「浪子詩人」。
  • 我為什麼喜歡陳明章
    我們知道一場善惡的較量就要展開。當江陽出師不利,與刑警隊長李建國首次交鋒落敗,氣急敗壞之時,陳明章真誠地表示,願把他當初買報告的錢原數歸還,勸他回到自己人生已設定好的光明大道上去。但當江陽決意踏上追尋真相的道路,陳明章牽線引入追光小隊的第三名核心成員,刑警隊副隊長,平康白雪,朱偉,介紹其與江洋認識。從此江朱二人成為追查真相的核心人物。
  • 臺灣民謠大師陳明章音樂專輯上的平面設計
    去年12月8日,臺灣民謠大師陳明章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了《戀戀30》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年音樂會,演出了陳明章過去30年的經典作品,包括《戀戀風塵》配樂
  • 田小潔:陳明章是在「否定」中誕生的角色
    接朱偉出警校、三兄弟吃火鍋的戲份,都是在這種狀態下誕生的。包括那場廣受好評的「找錢包」的戲,儘管田小潔在其中只是陪襯,但他依舊實實在在把自己帶入到陳明章的手足無措中了。「我真的是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安慰他,那不是安慰的事,到了那個份上,只能幫他拍拍背,讓他別哭了。那時還能說什麼?從頭再來?有什麼了不起的?要是在那時再說這樣的話,那還是兄弟嗎?」
  • 人生就是一齣戲
    01告訴大家一個實情:人生真的是一齣戲,無論您多投入多賣力,都不過是為了配合劇本暫時的扮演而已。舞臺上的戲再怎麼逼真,也是假的。借假修真,是所有人的終極宿命。每個人生來都自帶劇本。這就是人生真相。知道了這樣的真相,哭的時候不會再那麼用力,笑的時候也不敢過於大聲。一切都是一場戲,只能入戲不能出戲,好傻啊。03有人說,既然劇本都寫好了,還努力幹啥啊,耷拉著兩隻手等著唄。這就是人生這個劇本的神奇。
  • 戲唱人生,人生如戲
    生活中會用生活做舞臺的人比比皆是,可是能有幾人把自己的戲唱得圓滿呢?經典的一出折子戲,可以把人生的真善美唱得淋漓盡致,唱個開懷圓滿。同事B君她是那種說話帶幾分藝術美的女性,從來不需要操心生活中的每樁事情,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從不會因為這些繁瑣的生活分散她的愛好。
  • 虎撲給吳亦凡的diss track,這次是freestyle
    吳亦凡給虎撲的diss track讓我想到了張國榮的那句話——「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但我會繼續努力地唱,直至你們喜歡我為止!」吳亦凡的歌迷可能都不太了解上古時代香港歌壇的「譚張爭霸」。那時張國榮的背後也站著強大而數量眾多的粉絲團,就像吳亦凡背後的「梅格妮」;那時候張國榮的粉絲們也很極端,「某榮迷在茶餐廳把飯碗扣在麟迷頭上,三人打至警察局;頒獎禮中在譚張歌迷竟然在頒獎禮臺下打起群架來;張國榮被歌迷堵在現場6個小時無法離開。」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幻之光、心之樂
    1985年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獲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電影配樂1993年侯孝賢導演「戲夢人生」獲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最佳電影配樂1996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幻之光」獲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電影音樂獎1999年林正盛導演「天馬茶房」獲亞太影展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現在聽到的是電影「戀戀風塵」的配樂「路由多長」
  • 一出《斬龍七段律》人生如戲.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伴隨著鬼魅沉重,強力兇殘的樂聲。鬼方赤命,甫一出場,便以雷霆手段血洗論劍海,手段狠辣,帶來死亡的喪鐘。作為階段反派,可謂「盡心盡責」。  英雄稱王,不是故事的終點,而是在稱王一刻,便必須隨時準備好失去一切的打算。  英雄的宣言,稱王豈容他人共榻?桀驁不馴,雄霸果敢,趕盡殺絕。
  • 鬼方赤命一出《斬龍七段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年少的他最愛《斬龍七段律》那出折子戲,折子戲一旦開幕,就無法躲避。但是英雄的舞臺早已隨著友情的變調謝幕在赤命的心中,或許如那句感慨「如果人人都是折子戲,只把最精華的,仔細唱一遍,該多美滿啊」,此後不停回放,不停地互相廝殺,不停地演出斬龍戲曲,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在這場戲裡,他穿上了王者的戲服,戴上了王者的裝束,最後以英雄的方式落幕。
  • 人生之戲,要慢慢來,好好唱
    唱人生之戲,唱、念、做、打等基本功缺一不可,且樣樣必精,方能站上最耀眼的舞臺;唱人生之戲,在帷幕緩緩落下之時,也要將一切繁華拋開,
  • 吳亦凡diss track是什麼梗?吳亦凡diss track是什麼意思?
    自7月25日,虎撲與吳亦凡與虎撲在微博隔空互相吐槽後,幾乎所有關注此事的人都在等吳亦凡預告的「diss track」。此前,虎撲有網友爆料,吳亦凡透露diss track的時間會在周一。7月30日(周一)一早,已有虎撲網友表示在等待吳亦凡今日發歌。但整個上午,新歌並沒有出現。
  • 人生,就是一齣戲
    人生,就是一齣戲作者 | 彩雲追月  編輯 | 安般蘭若(ID:anbanlr)來源 | 清荷心靈絮語(ID:qinghe201608)人生,就是一齣戲。在這齣戲中,每一個人都擔當著「編劇」、「導演」、「主演」、「配角」等多種角色。
  • 《沉默的真相》分析火鍋局江陽的崩潰,陳明章朱偉摧毀了他的傲骨
    《沉默的真相》火鍋局這場戲最好看的不僅僅是江陽最後崩潰的那場痛哭,從鏡頭切進火鍋局開始,命運就已經隱隱啟動了它的齒輪。
  • 《沉默的真相》分析火鍋局江陽的崩潰,陳明章朱偉摧毀了他的傲骨
    《沉默的真相》火鍋局這場戲最好看的不僅僅是江陽最後崩潰的那場痛哭,從鏡頭切進火鍋局開始,命運就已經隱隱啟動了它的齒輪。一層一層的遞進,一層一層的堆疊,無論是精心設計的臺詞還是演員自然流露出的反應,都讓江陽最後的那場爆發非常有感染力和殺傷力。
  • VOL6 | Roys Peak Track
    We drove from Wanaka town along the Wanaka - Mount Aspiring Road, you would fi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track on your left. You should prepare some small changes for track maintenance donation.
  • 沉默的真相:活得最通透的法醫—陳明章
    相比江陽這個一腔熱血的青年,朱偉這個老練耿直的刑警,法醫陳明章這個角色應該是劇中活得最為通透的人了,這個「即可出世亦可入世」的老狐狸,使得整部劇的人物都更加立體和豐富,總結起來大概就是「通透」二字了。,與一身白衣正氣凜然的法醫形象不同的是,他看起來一臉商人的狡黠相,跟男主江陽要錢討價還價的精明圓滑,儼然一個辦公室老油條,妥妥社會人,似乎「油膩又討人嫌」。
  • 《迷霧追蹤》演活吳念生,31歲演人生第一部戲,今靠演技出圈
    那你是否記得迷霧劇場之《沉默的真相》 的下海法醫陳明章。這個角色精明世故,卻又不失正義。他能在黑暗中保全自己,同時也從未放棄過尋找光明。    靠著「陳明章」一角,田小潔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還靠著「立領白衫加眼鏡」這一套裝備,瘋狂圈了很多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