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謠大師陳明章音樂專輯上的平面設計

2021-03-03 最設計

去年12月8日,臺灣民謠大師陳明章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了《戀戀30》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年音樂會,演出了陳明章過去30年的經典作品,包括《戀戀風塵》配樂、《下午的一齣戲》、《再會吧北投》等。

今年12月8日,高雄市文化中心將再次舉辦《戀戀30》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年音樂會,呈現這位浪子詩人隨性的創作與道地的臺灣土地味。


今天最設計選輯了陳明章音樂專輯的封面。這些專輯的設計,每一張的風格都完全不同,一點也沒有所謂的延續性——沒有延續性也好,這叫百花齊放哈。

心愛的老車站,2004

2007卜聽民謠來阮兜專輯封面,2007

陳明章音樂,2011

紅蝴蝶,2012

花漾,2012

黑夜白賊,2013

掌中歲月,2013

撼山河,2017

戀戀風塵新版,2017

關於陳明章

陳明章1956年7月4日出生於北投,是臺灣著名的音樂創作人、音樂製作人、閩南語歌手,同時也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代表作品有《戀戀風塵》電影配樂(1985年)、《戲夢人生》電影配樂(1993年)、《伊是咱的寶貝》(1993年)、《流浪到淡水》(1995年)等。

陳明章音樂學院官網:www.cmcmusic.com.tw

-

歡迎關注最設計

往期推文

紹興地鐵LOGO,毒舌們你們來評評!

哪個是嘉士伯新標誌?猜出來了算我輸…

雞窩裡飛不出金鳳凰


一不小心成了設計師…

紅牛的這波字體海報,牛!

相關焦點

  • 臺灣民謠大師,浪子詩人,同時竟還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
    陳明章(1956年7月4日-),中國臺灣著名的音樂創作人、音樂製作人、閩南語歌手,同時也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代表作品有《戀戀風塵》電影配樂(1985年)、《戲夢人生》電影配樂(1993年)、〈伊是咱的寶貝〉(1993年)、〈流浪到淡水〉(1995年)等。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幻之光、心之樂
    歡迎收聽鄒霖主持的「歲月如歌」,本期節目聽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幻之光 心之樂,為您介紹他的電影音樂。
  • #Track 6 陳明章,唱一齣戲,講一場人生
    歌詞紙上的故事大綱是報上寫著恆春民謠傳奇陳達死了。男主角憶起曾經在西餐廳聽過陳達唱歌,老花眼鏡垂在鼻頭,一身土灰西裝。臺下的少男少女在牛排的滋滋聲中,聽著和他們生活距離遙遠的歌謠……陳明章唱了,「是啥麼儂予阮 想起阮來的故鄉/是遠遠的月娘 甲長長的夢」這樣的詞加上唱調,帶來一種充滿電影感的劇烈對比。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原味的歌者
    陳明章,他的人,始終蘊藏著隨性與地道的臺灣土地味;聆聽他的音樂,你可以一路發現臺灣的好山好水。陳明章1956年7月4日出生於臺灣,高中時代瘋迷吉他,畢業後正逢民歌運動浪潮,開始寫歌發表。1986年以一把廉價的破吉他,為侯孝賢《戀戀風塵》創出經典之作,獲臺灣電影在國際影展的第一座配樂獎,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 何謂「臺灣音樂」,找尋音樂中的臺灣味。兒時繽紛多彩的南北管,鑼鼓喧天的野臺戲,胭脂北投的那卡西,是其未曾失落的音樂原鄉,承自父祖輩的音樂記憶,重新被喚起。
  • 第26屆臺灣金曲獎:世界頂級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 作品合集
    臺灣金曲獎一向是一個不容易被定調的活動,羅申駿和他的團隊JL Design通過25、26兩屆的努力,在視覺設計上把臺灣金曲獎久違的隆重和分量找了回來,讓大家重新省視金曲獎的意義。一次頂級設計間的跨界合作,讓金曲25驚豔世人。平面設計師與動態設計師們以獨特的視覺觀點詮釋每個獎項,幻化為別樹一格的金曲25入圍者影片,雙方跨界合作也讓音樂與創意激蕩出無限火花。
  • 你知道哪些設計大師的歌單,一起來聽聽吧!|專輯
    人們稱金特·凱澤為「視覺詩人」,他為自己欣賞的音樂人設計了許多海報。這是金特·凱澤在1969年為雷·查爾斯設計的演出海報。海報以這位盲人歌手在黑暗中顯露出來的頭像輪廓為主體,一些文字散落在查爾斯的鏡片上和雙唇旁。
  • [音樂與舞蹈精粹]第549期:民謠專輯《臺北到淡水》
    民謠專輯《臺北到淡水》是民謠樂隊「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於2010年5月7日發行的音樂專輯,共收錄15首歌曲,由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擔任製作人。2011年,「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憑該專輯獲得華語金曲獎盛典年度最佳HIFI人聲獎。這時的民謠樂隊「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已是於2009年已形成的由主唱小娟、吉他手黎強、口琴及長笛演奏者劉曉光、打擊樂手荒井壯一郎四人陣容。因為臺北和淡水都是中國臺灣民歌的發源地,該專輯是「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的心靈旅程,也是中國臺灣民歌的旅程,所以專輯取名《從臺北到淡水》。
  • 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逝世:告別,不要告別
    聽了很久時間的臺灣流行音樂,我一直覺得李泰祥是孤獨的,就算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流行樂橫掃大陸時,這個名字仍然被大部分人冷落和不熟悉。他是臺灣流行樂壇中很特殊的人物,以專業古典音樂人的身份遊走於流行和古典之間。他的作品中,少了一絲古典音樂的嚴謹,又比流行音樂多了一份深沉。
  • 在臺灣出道的大陸民謠歌手:用吉他和文字述說音樂故事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 題:在臺灣出道的大陸民謠歌手:用吉他和文字述說音樂故事  作者 王捷先  今年北京的夏天溼熱、多雨。對剛結束全國巡演的民謠歌手鄭興來說,這樣的天氣很熟悉——多雨的臺北給其音樂創作帶來靈感。近日,發表專輯《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臺北》的民謠歌手鄭興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 華語最美民謠女聲,第一張專輯就叫《後浪》
    《裝在袋子裡的回憶》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魯冰花》,是臺灣電影《魯冰花》的主題曲,姚謙作詞,音樂大師陳揚作曲。《魯冰花》獲得當年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當年的點將唱片,在滾石和飛碟的夾縫中,以企劃取勝,推出了很多優秀的歌手和作品,曾淑勤在當時的市場上,並不是很受商業青睞的那一類歌手,點將有江蕙、張清芳、林慧萍這樣熱賣的女歌手。所以,曾淑勤唱片的發行量一直非常少。多年後的華語歌迷,尤其是大陸歌迷,發現了曾淑勤音樂的獨特之美,她在網絡上甚至被「神話」。加上她的唱片極少被引進大陸,臺灣原版就變得奇貨可居了。
  • 一個熱愛音樂的設計工作室-洋蔥設計(臺灣)
    本篇為若谷「臺灣の設計」板塊,為你介紹臺灣設計師們的優秀設計作品。同系列其他文章可點擊下面連結查看。
  • 設計感超強的音樂專輯封面設計鑑賞!
    如今線上的音樂軟體盛行,你有多久沒有再買實體的CD專輯了呢?
  • 臺灣天線大牛翁金輅教授:高級平面天線設計
    而筆者獨闢蹊徑,對耕耘不輟的學術大師推崇備至。        筆者從事的是手機天線設計,入行伊始,培訓資料中有一本外文書籍的影印本。這本書詳細地闡述了PIFA天線、monopole天線、基於蜂窩系統的天線、應用於無線區域網的天線等目前主流的小型平面天線的種類,原理與應用,集專業性與實用性於一身。時至今日,筆者依舊從這本書上獲益匪淺。
  • 臺灣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翻唱」專輯
    歷史上亦不乏有些歌曲在起初原唱時並不特別受到重視、甚至備受冷落,直到後來被他人翻唱之後才逐漸火紅、繼而廣泛流傳。回顧臺灣上世紀50、60年代,便有許多經典歌曲並非臺灣作曲家原創,而是直接將日本演歌填上臺語歌詞,大量翻唱並製作成唱片在市場上銷售,這類所謂日曲臺唱的「混血歌曲」,遂成為當時臺語流行音樂的主流。
  • Avenir字體——重劍求敗:為平面設計師而設計,大師的自我挑戰
    六組錯視遊戲由於 Avenir 份屬大師自我挑戰性質,它的六組粗細非常夠玩味。或許平面設計師們在日常工作中也發現到,同一組粗細的字型,如果放在黑色背景上,我們的眼睛會騙過我們,讓字型的看感變粗,資訊層級(information hierarchy)便會被搞亂,這為植字年代、動軏需要憑剪刀去排版的設計師造成非常大的麻煩。
  • 多年來,他一直在收集臺灣民謠
    ,他一開口,你就能明白白巖松為什麼說「恨不得立即給他下跪」;他是這個浮躁年代一開口就能令你安靜的人,他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早在1974年,他就舉行了作品演唱會,是臺灣第一個舉行個人作品演唱會的歌手。1975年,胡德夫與楊弦、李雙澤一起在臺灣開啟了堪稱日後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運動的「校園民歌」運動,湧現出了葉佳修、梁弘志等一大批優秀音樂人,隨後臺灣樂壇真正進入了流行音樂時代。
  • 她是《魯冰花》首唱者,華語民謠最美女聲,第一張專輯叫《後浪》
    2014年,華納收購了金牌大風,所以當年點將的很多音樂版權,都歸華納所有。1989年5月,點將唱片為曾淑勤出版了對她來說有重要意義的一張專輯《裝在袋子裡的回憶》。《裝在袋子裡的回憶》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魯冰花》,是臺灣電影《魯冰花》的主題曲,姚謙作詞,音樂大師陳揚作曲。
  • 有一種情懷叫臺灣民謠
    臺灣民歌運動從發起到現在,已經超過四十年的歷史。這四十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從綻放到衰落,網際網路的衝擊加上創作力的衰竭,唱片銷量節節敗退。人們聽歌的方式變了,心態也變了,有一段時間,好像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聽民歌或民謠。
  • [小米音樂] 夏日裡吹來的民謠風
    對於每一個想懷念自己校園情懷的小米用戶來說,總能在小米音樂「私人定製」功能中找到屬於你的校園民謠。民謠風從何而來校園民謠,顧名思義,是廣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創作。校園民謠概念的首次出現,是在七十年代初的臺灣,並且發展迅猛。
  • 臺灣《美麗心民謠》給民謠真誠的生命力
    這是一套臺灣民謠的合輯,野火樂集出品,收集了現在活躍在臺灣民謠界的一部分優秀作品,表演者大多是臺灣原住民,運用的音樂除了原住民本土的民謠方式外,還融入了爵士、蘭草、R&B等等,曾經獲得過臺灣金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