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貼皮這事兒,幾百年前就有了,康熙雍正最喜歡~

2020-12-27 流行裝修風格

一說起貼皮家具,很多的印象大概就是「貼皮家具≈低等家具」,是一個和【造假】、【欺騙】關聯度很高的詞。

這種想法對,但也不太對。今天齊家慄子就來說一說貼皮家具的歷史和起源,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這項工藝。

包 鑲 家 具

在說貼皮家具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詞:包鑲家具。

它是指用黃花梨、紫檀等名貴木料切成薄板(3-5mm),粘覆在由楠木、樟木等變形小、比重輕且相對便宜的木材做成的家具胎表面,再經打磨、雕刻而成的家具。

包鑲家具,破損處

包鑲是一種裝飾工藝,在明清時期的北方頗為流行,最早出自宮廷。如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所載,雍正元年(1723年)所制「包鑲紫檀木邊、楠木心桌三張」、雍正六年(1728年)所制「紫檀木邊、豆瓣楠木心嵌雲母如意花紋桌」,等等,都可見包鑲家具的身影。

在故宮博物館的「網紅家具」——一對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箱櫃,就是用到了包鑲工藝。(據專家推測這應該是乾隆皇帝結婚時,富察皇后的陪嫁品。)

清早期 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箱櫃

此櫃以雜木為骨架,黃花梨三麵包鑲,櫃門上以黃銅飾件及葉臘石、螺鈿等材料嵌出生動多彩的畫面。上層為歷史故事,下層為蕃人進寶圖,櫃肚為嬰戲圖。

連皇后的陪嫁都用上了包鑲工藝,可見它並不是低俗作偽的工藝。

那為什麼會出現包鑲工藝呢?細究起來大致有兩點:第一是保持華麗外表的同時還很輕便;第二是結構穩定,不易變形,經久耐用

明晚期 黃花梨包鑲大四件櫃

比如皇家的車船轎輦等交通工具上所用的家具,如果用紫檀等珍貴硬木製作,那分量就很重了,改用包鑲工藝就就可以在保證高貴外表的情況下,更加輕便,使用起來自然更高效一些。

清乾隆 紫檀包鑲條桌

然後,大凡珍貴的硬木材料,在北方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下,幹縮溼漲的變化極大,如大面積集中使用,日久則極易鬆散變形,若用較鬆軟的楠木、松木等做成胎骨,外表再包鑲珍貴的硬木,這樣製成的家具及宮廷內簷裝飾,只要不遭受過度的潮溼,就會十分堅固耐用。

可見,包鑲工藝不僅人性化,還很科學合理

清 包鑲黃花梨雲頭條案

另外從節儉的角度來說,包鑲工藝還可以節省大量珍貴木料。由於清代統治者的偏愛,導致全民追捧,大量的需求導致材料供不應求。而包鑲工藝則能使家具在保持相對較高檔次的基礎上,節約大量珍貴木材,經濟實惠。

文竹提梁小櫃

在清宮造辦處的活計檔,還有很多文竹包鑲類製品。就是把竹子加工成薄片粘貼在家具或器物的表面,達到猶如象牙般的效果,手感凝潤光滑,顏色老練又華麗。這種工藝也叫「貼黃」。

包鑲的工藝難度

包鑲工藝的經濟實惠其實只能體現在木材上,從選料到加工的過程費時費力,還需要經驗老到的工匠才能搞定,比做一件真「實木」家具要困難得多。

所以包鑲工藝不僅是單純地省料,它還是古代匠人們「炫技」的一種做法,一如上文提到的富察皇后陪嫁的那對頂箱櫃。又如下面這件黃花梨衣架。

清初 黃花梨中牌子喜上眉梢衣架

從這個衣架我們可以看出,包鑲工藝的難度之大。首先它的部件寬度大約在3cm左右,這麼小的料卻採用包鑲工藝,本身難度就很大。

然後衣架的部分構件還是彎的,在曲面上做嚴絲合縫的包鑲工藝,還要看不到包鑲痕跡,這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如今幾百年過去了,這件衣架依然完好無損,可見古代匠人的技藝之高超。可見包鑲家具是優秀設計和極致工藝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清早期 紫檀包鑲屏風底座

包鑲家具存世較多的是清乾隆時期,製作地區也多在歷史上以惜木如金、手藝高超的揚州、蘇州地區。

包鑲 和貼皮的區別

到了民國時期,社會上就出現了大量的紫檀「貼皮子」家具,它們不僅做工粗糙,容易開膠;胎骨也多用鐵力木、紅木等其硬重的木材,為的就是冒充紫檀家具。

木皮

差不多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貼面家具真的是貼木皮(而非包鑲的薄木板)了。人們通過大型木工機械,將木材刨切成極薄(0.2-1mm)木皮,再按木紋走向拼貼在雜木或人造板家具表面,和現代家具中的貼皮,一般無二。

在現代的貼皮家具中,貼皮材質不僅限於木皮,它還包括紙、三聚氰胺貼面、樹脂、PVC等材料。現代貼皮工藝,為板材家具的興起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清早期 黃花梨包鑲螺鈿山水紋大四件櫃

如果要討論包鑲和貼皮的區別,其實也很簡單。

它們的目的不同:包鑲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的,對工匠的技藝有著極高要求的。而貼皮家具更多的是掩蓋缺陷、冒充珍貴木材來牟利,所以看似相同,卻又有著天壤之別。

那我們絕對不能購買貼皮家具嗎?答案是不一定。

只要商家們賣貼皮家具的時候,能夠清楚明白並誠實地告知消費者,商品的內外材質及工藝,並標上合理的價格,那麼這樣的貼皮家具就是正常合規的,不應該被唾棄的。

相關焦點

  • 如何鑑別實木家具與貼皮家具
    如果我們想要有一套可量化的分辨實木的方法,首先就要了解實木的材質特點。我們可以把一棵樹看成一段略帶扭曲的同心圓柱,大部分家具使用的是弦切板,也就是沿著這段同心圓柱的切線方向,把木材鋸開。也就是說,銷售告訴你這是一個實木的柜子並寫到合同裡,你買回家以後發現抽屜底板和柜子背板是板材貼皮的,去找人家,人家告訴你,這就是一個符合國家規範的「實木家具」。那麼這些看不到端面的部位我們怎麼來分辨呢?那就是對木紋。一個平面由多塊木板拼接起來,那么正反面的拼接縫應該是對應的,正面看是4塊,反面也應該是4塊,而且每一塊的花紋來自同一套同心圓,應該有一定的一致性。
  • 康熙皇帝是被雍正毒死的嗎?
    但是,按照康熙晚年皇子爭儲那麼激烈的現狀,連康熙都對自己的安全擔心,雍正在繼位之初採取非常手段,穩定京城的局勢,防止在新舊交替之時發生不可控的事情,也能解釋得通。其他的疑點也有許多,比如康熙皇帝生前最喜歡去的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一生去過有51次之多,而雍正繼位以後,竟然一次都沒有去過,雍正對此的解釋是他「太忙了」。
  • 逼瘋康熙、雍正的奇葩奏摺居然還有續集!
    康熙:知道了。王鴻緒:上次那套書我找到了第二卷,送您看看。康熙:……(沒回復)王鴻緒:給皇上請安,上次那套書我又找到幾本給您看看。喜歡給康熙皇帝送東西的臣子當然不止這一位。有位閩浙總督仗著自己身處熱帶的優勢,特別喜歡給皇帝送土特產。
  • 貼皮家具事發!黑心紅木廠家被判賠償500萬!關於紅木貼皮,你必須了解這些常識!
    在此,我們重點關注一下家具貼皮。家具貼皮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一種木器裝飾工藝,針對市面上不少貼皮家具的亂象,總結幾招如何識別貼皮家具的方法。而後面的註解裡,「微薄木覆(飾)面工藝」 指的則是常常與包鑲家具混淆的貼皮家具,兩者是兩個完全不能等同的概念。那麼,包鑲家具與貼皮家具之間的分割點,同樣可在上面的解釋中找到答案。外表包覆深色名貴硬木薄板,其厚度不小於6mm,凡滿足這一條件的,即是包鑲家具,而非貼皮家具。
  • 敲敲桌子竟能撕下貼皮!網購的到底怎樣算純實木家具?
    「老闆當時敲了敲桌子,並從桌子上撕了一小塊貼皮下來,說這明明是貼皮的,根本不是實木的,當場便決定不要了,讓對方把貨拿走。客戶購貨時未說清需求純實木肯定不是那個價王小姐立即找「晨曦家具工廠直銷」的客服人員,問他們為什麼賣的時候說是實木家具,送上門的卻是貼皮的家具?「客服跟我說,實木分為純實木和仿實木,而且責怪我在買的時候並未說清要買純實木。
  • 《雍正王朝》雍正比康熙,差幾個鄔思道?
    《雍正王朝》是1999年的電視劇,不過自己是最近一段時間才剛剛看完。在它之前先是重溫了《康熙王朝》,完結之後很多彈幕都在推薦看《雍正王朝》於是緊接著看了這部劇。說實話,這兩部劇各有優缺點,但都有一個同樣的毛病,那就是「虎頭蛇尾」。
  • 淘寶的實木大板桌面為什麼這麼便宜,是不是貼皮的?
    其實貼皮的非常好判斷,因木皮有一定的厚度(0.5mm左右),製作時遇到兩個相臨交界面,通常都不轉彎,而是各貼一塊,因此兩個交界面的木紋通常不應銜接
  • 康熙知道雍正身後有鄔思道輔佐嗎?
    他們都對鄔思道是恨之入骨,因此康熙為了平息大臣的怨氣,下達了通緝鄔思道的命令。雖然康熙明顯上這樣做,可是私底下卻是說鄔思道有膽識、有氣魄。    血洗江夏鎮這件事情,一直是雍正身上的一個汙點。不過在這件事情過後,康熙還專程為此事去過一次雍正的府上,雍正當時正與鄔思道談論李衛。當時雍正手上能用的人,也不過李衛、年羹堯了。
  • 《康熙遺詔》滿蒙藏三文合璧版首次面世 康熙心中的最佳繼承人就是雍正!
    在清朝,一直以來,關於雍正皇帝的話題最多的不是他的勤政,而是他如何坐到這個皇位上的,是否通過了其他一些手段,是否符合傳統的程序。而事實上很多人都認為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但是有歷史學家說他就是合法的繼承人。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人們幾百年,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直到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份隱藏了200多年的康熙遺詔後,這才將雍正皇位的來歷大白於天下。
  • 八阿哥的能力明明更強於雍正,為何康熙最終還是選擇了雍正?
    按照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康熙臨終前對這個「八賢王」的評價是「處處學朕,又處處學不像」。這個評價,是當著雍正(當時還是雍親王胤禛)的面說的。康熙對這個「廉親王」胤禩,也就是所謂的「八賢王」的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知子莫若父」這句話真的不假。這個「八賢王」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那個後來當了皇帝的四哥胤禛。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從康熙雍正奏摺合集看古代水軍是怎樣的存在哈哈哈…
    我不禁腦補出一勤於律己根正苗紅一心事業心的大boss形象 暨去年網上流傳的康熙帝可愛型奏摺批閱最近一可愛臺灣網友又整理了部分康熙和雍正的奏摺內容讓人捧腹的同時‍也讓人心疼皇帝縱有後宮佳麗三千卻要批奏摺至深夜的無奈
  • 為什麼康熙乾隆高壽,雍正50幾歲就去世?因為他有個不好的愛好
    但是在清朝,三個非常有名的皇帝,康熙和乾隆的壽命就是放到咱們現在來說,也算是高壽的。但是中間的雍正皇帝卻只活了50幾歲就去世了。為什麼上下兩代壽命很長,而雍正卻沒有呢?原因就是雍正比起他們兩個有一個更加執著的嗜好。很多人都知道雍正在歷史上來說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他不僅收拾了康熙末年留下來的許多社會矛盾問題,同時也為乾隆後期的盛世打下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 為什麼《雍正王朝》的觀眾緣,不如《康熙王朝》?
    幾年前,歷史作家二月河參加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要他分別給電視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打分,這兩部劇都改編自他的小說。《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優秀,這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大眾印象裡,無論從哪個維度看,《康熙王朝》是遠勝《雍正王朝》的。
  • 雍正被抹黑了幾百年,實際上是正式獲得了繼承權
    雍正死後,後人對他褒貶不一。有些人稱讚他勤奮和熱愛人民,有些人誹謗他的殘忍。其中,詆毀雍正的言論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雍正沒有繼位,通過修改詔令篡位。還有一點就是雍正生前很狠心。他成立了一個叫斷頭臺的暗殺組織,不喜歡就派斷頭臺去取人頭。那麼這些關於雍正的民間傳聞真的是真的嗎?其實按照歷史學家的推測,這些謠言都是後人捏造的,根本沒有依據。以雍正繼位為例。
  • 雍正繼位之迷(2):康熙遺詔
    這也是以往任何歷史學家所沒有發現的,筆者特此註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突然去世,四阿哥胤禛承繼大統,次年改年號雍正。三百年來不管民間還是官方,對他繼位都是隔岸看花,霧影重重。野史說雍正「鳩殺父親,逼死母親,篡改遺詔」,這種說法至今諸多歷史學家都在爭辯。斧聲燭影,是千古難解的疑案。
  • 兩江總督吃3年白菜,雍正得知後將其滿門抄斬,這事兒是真的嗎?
    不過對照歷史,卻是嚴重的不靠譜——雍正年間,大清各級衙門,都沒有一個叫「唐文堯」的官員。至於「燒人參吃白菜」這事?更是中國民間故事裡的常見情節套路,「主角」不知置換了多少。不過,別看這「唐文堯吃白菜被滅門」的慘案是假的,但這樁掌故背後,卻透出清朝歷史三件重要的信息,第一條,就是康熙晚年至雍正登基伊始,大清官員的「幸福」生活。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雍正和八爺的恩恩怨怨太久太長,所以當他看到八爺臨死留的這封信,回想起往事,往日的一切歷歷在目,老八這封臨死前的信寫的很真摯,很動情,他的皇上四哥確實很累了,累的心力交瘁,看到這封信,雍正更多的是心痛、無奈,想起康熙臨死對他說的話: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
  • 她是康熙生前最愛女子,死後坐轎子去靈堂,卻被雍正關終身幽禁
    她和姐姐一起進了宮,因為她有美貌,又能言善道,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的寵愛。在康熙十六年,郭絡羅氏被冊封為宜嬪,但她的姐姐仍是貴人。康熙非常寵愛她,十天裡有八天都宣召她到自己的寢宮,不一會兒,郭絡羅氏就懷孕了,康熙很快就生下了他的第五個兒子——胤祺。
  • 雍正和康熙為什麼都對胤祺讚譽有加?
    而他的這種「高風亮節」,不僅讓康熙倍感欣慰,就連日後登基的雍正都對他讚譽有加,這也使得胤祺能夠壽終正寢,得以善終。  五阿哥胤祺,其實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康熙皇子。  所以按照「子以母貴」的傳統,胤祺在所有康熙皇子中,地位只比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太子胤礽,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所生的十阿哥胤䄉,以及前文中提到的大阿哥胤褆要低,其他皇子皆是不如。  其次,胤祺是僅有的三位在康熙朝時期便獲封親王爵位的康熙皇子之一。這三位獲封親王爵位的康熙皇子分別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以及五阿哥胤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