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蘇軾900多年難分高下,詩詞大會康震王立群這番討論,很透徹

2020-12-22 楊田說育兒

李白是"天上謫仙人",他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蘇軾是"東坡居士",他於黃州臨皋亭詩酒吟歡。

唐詩之美在情辭,宋詩之美在氣骨。李白代表盛唐詩,大氣磅礴,一瀉千裡;蘇軾代表宋詩,婉轉而富有理趣。

但是兩個人誰更厲害呢?900多年難分高下。關於這個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詩詞大會上,康震和王立群的一番討論,是我聽過最透徹的答案。

康震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宋神宗讀了李白的詩作後,很是讚美,便問大臣說:我朝中誰可以和李白相比較呢?大臣說:蘇軾可以。

神宗說:「你說得不完全對,李白有蘇軾的才氣,但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康震老師非常認可宋神宗的看法。接著王立群老師,也表示贊同

來一起看一下李白和蘇軾在同一地點寫的兩首詩,就能發現其中的不一樣: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首都是寫的廬山,特點上來看,正如康震和王立群討論的一樣,李白有才情,蘇軾有學問。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作為一首七言絕句,首句的第五個字要「響」,很顯然這首詩做到了,一個「」字寫出了紫煙的縹緲之氣,令人眼前一亮,也為瀑布的絕美布好背景。

第二句的妙處在一個「」字上,一般寫物都是化靜為動,但李白這個「掛」字卻化動為靜,頗為新穎。

而到了第三句這卻突然氣勢全開,「飛流直下」的瀑布一下子被寫活了。最後一句更是妙筆,以九天的銀河做比,讓全詩充滿著浪漫氣息縱觀這首詩,通篇都充溢著一股濃濃的仙氣。

蘇軾的《題西林壁》在語言顯然就樸素了很多,但他卻在那個時候就明白了「當局者迷」的道理。將這一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話,為我們表達了出來。這體現的不只是才情,更多的是學識

李白和蘇軾,不能說誰更牛,只有說兩人各有特點。

對於我來說更喜歡蘇軾多一些,而蘇軾一生大起大落,但是卻能一直保持著豁達的心態,這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華、能力、態度,都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

這本《蘇軾詞傳》收錄了蘇軾一生的詩詞,用詞表面嬉笑,輕鬆,細品則唱出人生悲歡離合,歲月滄桑的厚重之聲,無形間直擊人心。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這一套書中還有《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

並且可以與孩子一起玩,從小接受詩詞文化的薰陶!做到真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男神」王立群康震酈波曬詩,誰更有水平?薑還是老的辣
    愛看詩詞大會的朋友肯定知道,節目組有兩大女神:蒙曼和楊雨,三大男神:王立群、康震、酈波。5位導師的點評都各自有自己的風格,蒙曼的點評生動有趣,楊雨永遠帶著江南女子的雅致,王立群金句頻出,康震很有氣勢,酈波則永遠翩翩君子的模樣。
  • 康震、王立群、於丹、蒙曼,誰的傳統文化根底深?答案一目了然
    康震、王立群、蒙曼、於丹這幾位都是古代文學的大咖。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幾位老師,更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做點評嘉賓,他們四位也都在《百家講壇》做過節目,都能顯示出過人的文化底蘊,看得出都有很厚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嘛! 這幾位老師,誰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我覺得非康震莫屬。
  • 詩詞大會上的康震,因「停車坐愛楓林晚」引專家質疑,他真錯了?
    康震教授、主持人董卿和專家王立群顯然都認為「是」。於是孫紹振就大喝了一聲:不要胡說!難道你們沒有讀過「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本」嗎?一、康震畫「錯」了《山行》嗎?《山行》這一首詩,真可謂是唐詩中的「分歧之王」。前一陣有人在分析這首詩中第一句「斜」的發音,後來又討論第二句中「白雲生處有人家」的「生」字,到底是「生」還是「深」。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中這個題型亮了~康震老師帶你「身臨其境...
    詩詞數量之多,在全國名山大川中都屬罕見。《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身臨其境題型中,有三道題目都是在廬山錄製的。今天我們和康震老師一起逛逛廬山,聽聽康震老師都給大家出了哪些題目?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廬山留下許多不朽篇章,或以物詠志,或傷感哀嘆,或直抒胸臆。
  • 北師大教授康震,在詩詞大會上即興創作,一首七絕讓自己跌落神壇
    為了積極響應號召,弘揚傳統文化,2016年央視自主研發了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在當年的6月播出,在這一年可謂是大紅大紫
  • 老教授怒斥學術明星:蒙曼胡亂解讀詩詞,康震一味吹捧古人作品?
    與此有關的節目,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中國詩詞大會》了,箇中緣由,除了許多令人驚豔的選手、董卿相得益彰的主持,還有那些儒雅風趣的老師嘉賓。 康震、蒙曼、王立群等等,他們用最貼切的語言,將那些凝練的詩詞,解讀得優美而又容易領會。觀眾通過這些解讀,跨越了千百的時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所以,對於這些學術明星,觀眾也是十分敬佩,對於他們的解讀,基本也是信服的。
  • 流傳900年的詞,康震在詩詞大會講解後不少家長表示:不讓孩子讀
    無獨有偶,在《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中,一位選手也遇到了一首很經典的情詞,詞名《卜算子》。讓我們來讀一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這首詞雖沒入選課本,但也在中學課外詩詞的範圍內,不少老師都是要求全文背誦的。
  •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評委,有人說他是徒有其表,你怎麼看?
    就康震而言,他是大學教授,有學術專著且擔任了詩詞大賽的評委,因此宜稱之為學者。作為學者,要看其教學與著作學術水平的高低而作出判斷。但這兩方面,我們都無從知曉,不便妄下結論。我們所能判斷的依據,只是他在詩詞大會上的點評。就他的點評而言,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講解清哳、流暢而準確,較好地傳達了詩詞的意蘊及技巧,作為評委是合格的。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康震,即興寫下一首七言絕句,暴露真實水平
    《中國詩詞大會》秉著重振詩詞之風的目的,自開辦以來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與關注,受到了大量詩詞愛好者的熱烈追捧。然而,詩詞其會並非面面俱到,一位評委老師的水平就曾遭到過質疑。著名文化學者康震,連續多年任評《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裡他指點山水,意氣風發,腹中似有萬頃墨色源源不絕。可是在某一期節日中,他即興發揮寫下一首七絕,卻令人大跌眼鏡,不少網友直呼被騙了。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康震,即興作詩一首,卻遭到網友強烈質疑
    康震為何名聲大噪?《百家講壇》是康震面向公眾的第一次亮相,他在節目裡講解的《詩仙李白》、《柳宗元》、《李清照》、《詩聖杜甫》《蘇軾》等等的古代寫詩著詞名人。公眾們覺得康震的講解既有風度,又有深度,康震至此康震的公眾知名度一路攀升,成為了響噹噹的「學術明星」。《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知名度最高的詩詞節目,節目以傳揚中華傳統文化為根本宗旨,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
  • 中國詩詞大會:好機智啊!比起康震老師的幽默,我更欣賞他的嘚瑟
    所以這篇文就不扯康老師和董卿的話題了,我想說一下康震老師的「機智」!對,你沒有看錯,是說「機智」,康老師不但風趣幽默,他還機智。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第二期裡,他在朱彤的自救環節裡的表現,真是機智到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朱彤因為不知道「萬方樂奏有于闐」這句詩,導致也不知道「于闐」盛產什麼,所以她蒙了個「駿馬」。董卿說,其實「于闐」就是和田,它那裡盛產美玉!
  • 不舍《詩詞大會》5收官:課本裡枯燥的古詩詞,何以被這般追捧?
    對此,王立群教授進一步解釋說:關鍵是金庸先生《神鵰俠侶》的引用,以及瓊瑤女士《梅花三弄》的化用,再加上姜育恆有一首歌,那首歌又源自瓊瑤的小說,這就導致兩個版本都流傳開來。經過王立群老師的這番解釋,相信每一個看過節目的觀眾都不會再把這句詩記混淆了。
  • 《中國詩詞大會》合集
    擔任多年央視春晚主會場主持人。節目評價:從《百家講壇》到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文化盛會,被譽為「綜藝清流」,而獵奇熱潮一陣陣隨風而逝,人們對於傳統文化學習和書寫的淡漠似乎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在B站看「詩詞大會」節目視頻的網友,也有人被吐槽「文盲」。劉百生老師說,生活中「沒文化」的例子不時跳出來刺眼。
  • 詩詞大會考到《木蘭詩》,王立群耐心講解,重點部分都不方便多說
    看了幾季詩詞大會後,筆者發現臺上的幾位導師在解析古詩詞時,其實有時候也不是什麼都敢講清楚。比如在解析李之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時,康震老師說了幾大段,卻硬是沒敢說這是李之儀寫給小自己40歲的歌姬的。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錯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康震皺眉,觀眾質疑
    與這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古典詩詞的魅力和價值卻幾乎無人質疑。這是為何?根本原因在於,與《弟子規》等一家之言的書相比,古典詩詞的範圍顯然更廣,自第一首詩歌開始到現在,詩歌歷經先秦詩、樂府詩、唐詩、宋詩等多個階段。所以,你可以說某一首詩詞好或者不好,卻無法質疑古典詩詞的魅力,這也是其成為文化瑰寶的原因。
  • 李清照一首經典詩詞,武亦姝輕鬆應答,卻被康震教育了一番
    中國詩詞大會總共已經播出五季,在這個欄目中,很多人也學到了許多經典詩詞,進一步豐富了詩詞儲備量。 而在這檔經典的文化類節目中,很多選手的詩詞儲備量也是非常驚人。譬如武亦姝、陳更、雷海為、彭敏等人的詩詞儲備量都是高達一兩千首,讓人佩服不已。
  • 彭敏最終奪得詩詞大會冠軍,陳更曾為其加油,康震稱讚其實至名歸
    昨晚,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收官之戰在激烈廝殺中落下帷幕,帶給了觀眾緊張刺激的非凡感受,看得出來題目難度也有所加大,畢竟能走到最後的幾位選手都是詩詞界裡的「老油條」了,不加大難度怎麼能篩選出其中的「巔峰王者」?
  • 蘇軾最好的一幅行書,驚豔世間900多年,現成臺北故宮鎮館重寶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子」,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烹飪美食,還有經濟民生、政治軍事,他樣樣精通,自此人以後,歷朝歷代再也沒有哪個文人,能達到他的層次。他就是蘇軾蘇東坡,名垂青史的文豪,當代無數人的偶像。
  •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不愛畫畫的大學教授不是好嘉賓.」
    《中國詩詞大會》火了之後,「圖畫線索題」,成為了節目裡的標誌性題型。每當康震作畫時,現場百人團和其他嘉賓皆屏氣凝神,用網友的話來說,大家都呈「星星眼狀」。其實早在宋代,蘇軾就評價王維的詩和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見古代詩、畫有相同之理,這也是節目組設計圖片線索題的依據,只是起初節目組想用錄好的沙畫作為圖片。
  • 詩詞大會4位嘉賓品「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僅蒙曼理解欠妥
    詩詞大會捧紅了不少選手,也讓幾位嘉賓為觀眾所熟知,他們是:王立群、康震、酈波、蒙曼、楊雨。在這5位中,王立群老師應該是成名最早的,他在《百家講壇》中對《史記》的解讀,令人印象深刻。康震和酈波算是師兄弟,兩人年齡相當,康震穩重不失風趣,酈波老師很有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