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考到《木蘭詩》,王立群耐心講解,重點部分都不方便多說

2021-01-12 美詩美文

看了幾季詩詞大會後,筆者發現臺上的幾位導師在解析古詩詞時,其實有時候也不是什麼都敢講清楚。比如在解析李之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時,康震老師說了幾大段,卻硬是沒敢說這是李之儀寫給小自己40歲的歌姬的。再比如,老師們在解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時,也刻意迴避了作者李紳本身並不節約糧食、是個酷吏的事實。

當然,對於這些我們都能理解。畢竟現場還有很多小朋友在觀看節目,很多事情在他們那個年紀並不需要知道。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道幾位導師不方便多說的題目。大家且看這樣一道題:

下列哪一項不是形容女子梳妝打扮的?

A.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B.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C.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當時臺上的是一名工程師,他很快地選對了答案A。選項A出自《離騷》,這句詩的意思是「我要摘些菱葉來,將它們裁成上衣;我要摘些荷花來,將它們做成衣裳」。因為作者是屈原,所以自然不是女子在梳妝打扮。

選項B出自晚唐詩人溫庭筠的《菩薩蠻》,是一首典型的情詞,題目中的兩句寫的正是女子梳妝時的樣子。這首詞曾被譜成曲,用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後幾句「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是千古名句。

選項C,就是本期要和大家細說的詩作,大家應該很熟悉這兩句詩,因為它出自《木蘭詩》(也叫《木蘭辭》)。此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樂府詩集》,它與《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樂府雙璧。

這幾年花木蘭的形象因為一些影視作品的上映,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都有了名氣。但很多老外其實不懂,為何木蘭從軍的傳奇已經過去了上千年,但中國人對花木蘭這一形象仍然如此情有獨鍾。其實原因無非兩個,一個是花木蘭的形象滿足了我們對一個女性的所有美好想像,她孝順、有能力、機智聰慧,既能織衣,又能上沙場;另一個原因,就是《木蘭詩》本身寫得太有水平,所以年年入選課本,是每一代學子必讀、必背的課本之一,所以它也成為了我們學生生涯的回憶。

這句「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現在詩詞大會裡,幾位導師自然要講解。當時坐鎮的是王立群和康震教授,兩位都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筆者本以為王立群老師會把我在課本上不方便講的內容,講給大家聽。但王立群老師卻只是一句話帶過,稱花木蘭當時化的是鵝黃妝。然後又扯到,其實古代的男子也是化妝的,並舉了一些例子。

節目結束後,和我一起看節目的幾位朋友都覺得有點兒奇怪,明明是在說花木蘭化妝,為何導師卻要扯到男子化妝。而且在一旁的康震老師一向很愛主動解析,但此時也沒有出聲,這是為何?對於這一疑問,筆者只能說:他們只是不方便講這句詩的重點部分,正如我給孩子們上課時不方便講一樣。

這句詩寫的是花木蘭回到家裡時的情形,前後幾句是: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帖通貼)。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花木蘭其實並不是真的愛戎裝,一回到家裡,她就開心地脫下戰袍,穿上了自己的女裝,並打扮上了。其實當時的妝容有很多種,為何詩人卻強調花木蘭要在臉上貼花黃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成語,叫做「黃花閨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大家都能理解,此詞正是源自這句詩。

在古代,女子的妝術有很多,但是一般只有少女才能扮鵝黃妝。詩人刻意寫木蘭扮的是這種妝容,想表達的就是花木蘭從軍12年,仍是少女之身。木蘭是聰明的,從軍歸來家鄉的人對於她一介女子天天和男子同吃同住,自然心有疑慮,所以她一回家就用這樣的妝容,告訴大家自己一直是潔身自好的。「黃花閨女」的說法,自《木蘭詩》開始,一直沿用至今。這一點估計很多朋友當年上學時,都沒有理解透。

其實在詩詞大會上,還有不少題是老師想說,但卻又欲言又止的。對此,不少觀眾其實也持不同的意見。有些觀眾覺得,既然已經說到了這句詩,那由此誕生的成語至少是要說一說的,畢竟這是重點內容。但也有觀眾認為,畢竟現場有很多中、小學生朋友,這些內容不是他們該了解的。對於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詩詞大會》總決賽,王立群帶來的兩聯詩,是歷代文人的不懈追求
    每一個人看《詩詞大會》,都會有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會有自己的側重點。有人喜歡點評主持人的風格,有人欣賞選手的才華、性格甚至顏值,小珏則更愛從所請嘉賓中,收穫更多的啟迪。比如王立群老師在總決賽的開場白和結束語,餘音繞梁,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 詩詞大會12歲小選手遇到肉麻情詞,康震耐心講解,重點卻不方便講
    對於很多中、小學語文老師來說,再難理解的成語、漢字,他們都能找到深入淺出的辦法,讓同學們心領神會。唯有這愛情古詩,讓他們挺為難。最讓他們「無奈」的是,偏偏千年文壇中,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往往是愛情詩。語文老師的難處,在《詩詞大會》第5季中,嘉賓康震老師也遇到了。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來自少兒團的12歲小選手周胤好就遇到了首肉麻情詩題,當時的題目要求划去兩句詩中的錯誤項:A.
  • 詩詞大會:12歲小朋友被考洞房詩,嘉賓耐心解釋,董卿卻笑而不語
    詩詞大會:12歲小朋友被考洞房詩,嘉賓耐心解釋,董卿卻笑而不語《中國詩詞大會》真是個神奇的節目,涉及的東西是方方面面的。有考過什麼是"良人",也有考過如何辨別兔子雌雄,甚至還考過古代"玻璃"等等。這不,竟然還有一個問題考到了古代"洞房"的知識,這次上場的小選手是一位12歲小朋友。這個12歲小朋友就是錢子昂,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小提琴十級,喜歡讀書,《資治通鑑》、《史記》、《世說新語》都是他的心頭好。甚至董卿在錄製前就有聽說,來了個特別厲害的小朋友。
  • 不舍《詩詞大會》5收官:課本裡枯燥的古詩詞,何以被這般追捧?
    「第五季《詩詞大會》這麼快又結束了,十場比賽完全沒看夠啊!」「上學的時候背到古詩就頭疼,怎麼看這個節目竟欲罷不能呢?太邪乎了!」對此,王立群教授進一步解釋說:關鍵是金庸先生《神鵰俠侶》的引用,以及瓊瑤女士《梅花三弄》的化用,再加上姜育恆有一首歌,那首歌又源自瓊瑤的小說,這就導致兩個版本都流傳開來。經過王立群老師的這番解釋,相信每一個看過節目的觀眾都不會再把這句詩記混淆了。
  • 詩詞大會「男神」王立群康震酈波曬詩,誰更有水平?薑還是老的辣
    愛看詩詞大會的朋友肯定知道,節目組有兩大女神:蒙曼和楊雨,三大男神:王立群、康震、酈波。5位導師的點評都各自有自己的風格,蒙曼的點評生動有趣,楊雨永遠帶著江南女子的雅致,王立群金句頻出,康震很有氣勢,酈波則永遠翩翩君子的模樣。
  • 【文化】王立群:講課要幽默 學術不打折
    當看到王立群在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欄目上鞭辟入裡、深入淺出地點評古詩詞時,很多觀眾都感到訝異:講歷史的教授怎麼講起文學了?
  • 被《中國詩詞大會》圈粉了!虐到沉醉,也要詩意地生活
    嘉賓和主持專業的文化素養,對詩歌的解讀,乃至和選手的互動都顯得遊刃有餘,合理而不違和。中央民族大學的副教授蒙曼,學識淵博,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詩詞歌賦,她信手拈來。在講解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時,她說,這是毛主席引用了李賀的詩,「李賀英年早逝,只有240多首詩流傳下來,其中被毛主席點評過的,就有80首。」北師大教授康震老師在講解詩詞時,引經據典,幽默風趣,自帶萌點,成為新晉男神。
  • 詩詞大會韓亞軒火上熱搜,我卻被這個75歲男人圈粉了!
    最近,「詩詞大會韓亞軒」火上熱搜,他才10歲就成為了詩詞大會的擂主!真真的年少有為,青出於藍!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除了新晉擂主韓亞軒,還有更多引人熱議的地方,裡面既有讓人驚嘆的學識,也有讓人感動的經歷。
  • 李白蘇軾900多年難分高下,詩詞大會康震王立群這番討論,很透徹
    在詩詞大會上,康震和王立群的一番討論,是我聽過最透徹的答案。康震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宋神宗讀了李白的詩作後,很是讚美,便問大臣說:我朝中誰可以和李白相比較呢?大臣說:蘇軾可以。接著王立群老師,也表示贊同來一起看一下李白和蘇軾在同一地點寫的兩首詩,就能發現其中的不一樣:《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錯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康震皺眉,觀眾質疑
    近幾年,國學大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傳統文化裡尋找精華。但熱過一陣後,《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書籍都受到了質疑,易中天先生甚至認為它們根本就是文化的糟粕。當然,對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與這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古典詩詞的魅力和價值卻幾乎無人質疑。這是為何?
  • 康震、王立群、於丹、蒙曼,誰的傳統文化根底深?答案一目了然
    康震、王立群、蒙曼、於丹這幾位都是古代文學的大咖。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幾位老師,更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做點評嘉賓,他們四位也都在《百家講壇》做過節目,都能顯示出過人的文化底蘊,看得出都有很厚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嘛! 這幾位老師,誰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我覺得非康震莫屬。
  • 《中國詩詞大會》合集
    節目評價:從《百家講壇》到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等文化盛會,被譽為「綜藝清流」,而獵奇熱潮一陣陣隨風而逝,人們對於傳統文化學習和書寫的淡漠似乎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在B站看「詩詞大會」節目視頻的網友,也有人被吐槽「文盲」。劉百生老師說,生活中「沒文化」的例子不時跳出來刺眼。
  • 同樣是「國學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跌落神壇,而王立群卻一直很火
    深入淺出的講解,信口拈來的詩詞,讓於丹一下子火了起來。隨後,於丹又趁熱打鐵,在2007年的《百家講壇》中又推出了於丹《莊子》心得,同年在央視「文化訪談錄」播出了「於丹遊園驚夢」講解崑曲。當時的於丹有多火,有這麼一個小事例可窺見一斑。當時於丹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行圖書籤售,8個小時籤售一萬多本!突破了當時幾年來全國圖書籤售的好幾項記錄。
  • 王立群:大美宋詞,一闋入耳,一闋入心
    兩次高考失利,33歲撿起丟下14年的俄語,從高中生「直升」研究生;留校授課24載,從講師到教授再到博導,再到《百家講壇》三尺書卷一部史記,一舉成名天下知。之後,去青歌賽做評委,去《中華百家姓》做嘉賓,去《中國詩詞大會》做點評,他成了如今家喻戶曉的王立群。
  •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評委,有人說他是徒有其表,你怎麼看?
    就康震而言,他是大學教授,有學術專著且擔任了詩詞大賽的評委,因此宜稱之為學者。作為學者,要看其教學與著作學術水平的高低而作出判斷。但這兩方面,我們都無從知曉,不便妄下結論。我們所能判斷的依據,只是他在詩詞大會上的點評。就他的點評而言,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講解清哳、流暢而準確,較好地傳達了詩詞的意蘊及技巧,作為評委是合格的。
  • 禮讚中華詩詞的不朽芳華——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 作者:許佩麗
    禮讚中華詩詞的不朽芳華——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共十場,於前幾天落下帷幕,總冠軍北大才子一一彭敏。懷著對詩詞酷愛,從正月初四至早些天結束前場場必看,受益匪淺。從中悟道中國詩詞博大精深,詩詞寶庫古詩、新體詩、詩文……普及大江南北。熱愛詩詞參賽者,對答如流,精彩呈現。數日來,坐在電視機前觀賞,聆聽、學習、巳成慣例。令我身臨其境,猶如坐在賽場。詩詞需多背多記多了解,最終取得好成績。
  • 劉邦寫過兩首詩都名垂千古!除了《大風歌》,另一首誰知道?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八期,王立群送出的開場白,很有特色。那麼他送出了什麼開場白呢?大家請看。王立群第八期開場白:漢高祖劉邦,曾經寫過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大風歌》,還有一首詩也很著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也是名垂千古的,那麼那首詩究竟叫什麼呢?是叫《鴻鵠歌》!
  • 王立群在抖音上講文學:詠嘆烏江自刎最好的詩是《夏日絕句》
    中國歷史上,「楚漢爭霸」可以說是最具戲劇與傳奇色彩的雙雄對決。但是你是否了解,鴻門宴中劉邦是如何死裡逃生?為何項羽寧願自刎也不過烏江?詠嘆烏江自刎寫得最好的詩是哪首?來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的抖音,你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王立群,1945年出生於安徽省霍山縣,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是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
  • 《中國詩詞大會》初四開戰,可惜沒董卿主持。往期4位冠軍回顧
    《中國詩詞大會》一共舉辦了四季,旨在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中吸收營養。詩詞大會每一期都深受廣大詩詞愛好觀眾的喜愛。前四季舉辦的時間,也都是春節假期,第五季的詩詞大會的帷幕即將拉開,大年初四(1月28日)央視一套晚8點,詩詞愛好者們又可以品嘗到詩詞的饕餮盛宴啦!
  • 紅了14年的王立群,卻因賞析「停車坐愛楓林晚」被質疑,其實很冤
    也正因為如此,後來哪怕沒有《百家講壇》,王立群也照樣人氣不減,先後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等多檔節目。也就是說從2006年開始,至今他已經紅了14年了。人紅了一言一行自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近幾年王立群也因為一些小事受到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