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在古書中很多地方都提到。東晉虞喜的《志林》、《隋書·經籍志》中的《洞仙傳》、酈道元的《水經注》、南朝梁人任防的《述異記》、宋朝祝穆的《方輿勝覽》等等都有這種說法。明清時期這樣的記載就更多了,我們非常熟悉的《西遊記》中就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記載。《封神演義》中的神仙,都是住在洞裡的。
(神仙卷局部)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個說法中,空間地點為什麼是「洞」呢?我來試著分析一下。第一,「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表現了古人的一種樸素的時空觀。
在不同的空間中,由於空間的速度不同,時間也不一樣。這種觀念,是愛因斯坦最早告訴我們的。也因此,才有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時空隧道」的說法。不過,當古人說「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時候,可能很少有人想到是空間引起時間的變法,而僅僅解釋成「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恍若隔世」這個意思。
這樣解釋,只能說我們的頭腦不是很靈活,只是當成神話來理解,沒有認為有可能是現實存在。我甚至有一種感覺,愛因斯坦在思考「相對論」的時候,是不是也看過中國古代的神話書?看過「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拜近些年修真修仙小說和影視劇所賜,大眾對於神仙這個角色充滿了無限想像,比如《花千骨》中的神仙師父,沒事御劍飛行,眨眼就可以繞地球一圈,或者來個法術,立馬枯樹開花!這些充滿了想像力的作品,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然而,神仙的日子會過的如此逍遙嗎?
在我們熟知的《西遊記》中總說:「天上一日,人間一年」。其實「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最早說法見於《洞冥記》,說的是東方朔的事情。
說是有一次東方朔幼年出門數月才回,一回家就挨老媽打被打,過了一段時間幼年的東方朔又出去了,這次東方朔過了一年才回來,他媽問他去哪裡了,東方朔說:「兒至紫泥海,有紫水汙衣,仍過虞淵湔浣,朝發中返,何雲經年乎?」東方朔的意思說我早上出去中午就回來了,你為什麼說我走了一年。
《西遊記》中沙和尚當年受了一個處罰,他說:「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蟋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衝撞了大慈菩薩。」
沙和尚說,因為在蟠桃會失手打碎玻璃盞,玉帝便懲罰他每7天被飛劍穿身一次。
毫無疑問,他說的是人間的7天不是天上的7天,如果是天上的7天,也就是7年才飛劍穿身一次,沙和尚也不至於如此苦惱。如果是人間的7天,試想,天上的神仙下凡,給了沙和尚幾劍,剛回到天上,7天就應該到了,馬上應該下來給沙和尚處罰,這樣的話,估計沙和尚還沒有被刺死,那個神仙就已經累死了。我想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
傳說當年王母娘娘用金簪劃出一條銀河,讓牛郎和織女隔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那麼如果按照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說法來算,織女豈不是每天都能見到牛郎?
後又有《幽冥記》說:「鬼言三年,人間三日。」按照這幾者的看法,不僅僅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地下一年還是是人間一天,說明天上地下和人間三者的時間流速是不一樣的。最早的時間流速不同見於莊周夢蝶,後又有黃粱一夢和南柯一夢,皆是人在夢中度過了很長時間,現實生活中卻只有一會。在爛柯人的故事中,仙人身邊的時間流速也不同於凡塵,爛柯人只是看了一會棋局,人間已過百餘年。
我們根據這些記載發現,關於不同空間的時間換算比例很難得出統一的結論,在不同的記載中,換算的尺度並不一樣。
大唐貞觀年間,鹹陽有一梁姓婦人,死後七天復活。據她自述,當時是有冥吏說她命數已到,帶她到陰間報導。結果陰間的官員一查冥簿,發現抓錯了,應該是同名的另一人。於是命人將其放回,不過在放回之前,查知她因說話刻薄,被判「兩舌惡罵之罪」,冥官說,既然來了,索性就行刑之後再放回。梁氏因此每天舌頭被割四次,一連受了七天的罪才還陽。復生之後,她的舌頭潰爛,只能永遠禁斷酒肉。(《太平廣記》卷三百八十六「梁氏」)
在這個故事裡,陰間的七天等於陽間的七天,所以時間換算的比例是一比一。
宋代樂平縣村民陳五,死後三日復活。說自己在陰間神遊西湖。當時魂魄離家,正無所歸依,忽有一自稱將軍者出現,還有幾個馬仔,將軍先帶他大吃一頓,然後說:我聽說西湖是人間天堂,可恨平生不曾去過。你做個地陪,帶我西湖一遊,玩得開心,我再放你還陽。陳五因為生前受僱做挑夫,常常出遠門,就帶著將軍一行人一路向東,往杭州進發。一路上遇到有人祭祀,將軍就帶著陳五去大吃大喝。吃完繼續趕路,五天後到了杭州,「天竺靈隱,市肆園林,逐一行遍,只不敢入道觀」。
杭州玩完,將軍再讓他帶著出海,從海路到福建,再從福建往西北方向經撫州回去。在途徑查姓一家混吃混喝時,忽有「道士戴星冠,仗劍,捧水誦咒,念到火發燒屋」,將軍和他的馬仔狼狽逃竄,匆忙間,陳五被他們踩踏在地,這才甦醒。後來一打聽,姓查的那戶人家染上瘟疫,請道士「行五雷雨法祛之而愈」。原來自稱將軍者,是一群疫鬼,四處遊歷是為了傳播瘟疫。(《夷堅支志》癸卷五「神遊西湖「)
這個故事涉及到的陰陽時間中,陰間的遊歷,從樂平至杭州,用了五天,杭州從海路到福建,恐怕需要十天。從福建回江西,按照陸路的速度,可能也需要十天,而按陽間的時間,陳五隻死了三天。這樣看來,陽間的三天,在陰間可能是二十五天左右,此處時間換算的比例大致是一比八。
不過,並非每一處陰間的時間都比陽間慢。有時陽間七八天才相當於陰間一天。
比如《夷堅三志》辛卷九「郭二還魂「條中,郭二死後七天復活,可是按照他自己的敘述,在陰間最多只待了一天,所以,這裡的時間換算比例可能是七比一。類似的記載還有不少,總之,我們很難推算出一致的換算比例。
《博物志》卷十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當時有個住在海邊的人,見到每年八月都有木筏從海上飄來,年年不變,似乎在來回運什麼。他腦洞大開,想著也許乘著這木筏可以環遊大海。就提前做好準備,等到木筏再來時,就在木筏上安裝船艙、設備,將糧食搬上去,隨著木筏漂流。
十幾天過去了,最初還能看到日月星辰,後來就晨昏不分了。又飄了十多天,木筏飄到岸邊。此人尚未上岸,遠遠望見有一座城池,似乎與人間無異。這時有人牽著頭牛到水邊飲水。
牽牛人見到此人大驚:你怎麼會來這裡?此人說明來意,還向牽牛人打聽這是何處。牽牛人說,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你回去到四川找一個叫嚴君平的人,一問便知。此人大約也覺得不宜久留,沒上岸就坐著木筏又飄了回去。
後來找到嚴君平,嚴說:「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就是說夜觀天象,在某天曾有客星接近牽牛星,正是這人見到牽牛人那一天。客星就是指類似流星一樣的天象,因為出沒沒有規律,像客人一樣,故名客星。
牽牛星距離地球有十六光年,這個人竟然靠木筏就划過去了。
在這些記載中,為什麼不同空間的時間換算比例有如此大的差異?也許可以有兩個解釋,一是記錄者不仔細,有差錯;另一種可能,不同空間的捲曲、摺疊都是可能的,如果用陽間的時間來換算,也會呈現出忽快忽慢不一致的現象。
「時間」總是讓人難以理解,它既不像一種物體可以看得,也不像一件事情那樣有原因與結果,或許時間只是人類在認識事物變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自我感知。人類是一種能夠感知空間存在的生物,不同的生物對事物變化過程的快慢感知可能不同,比如說螞蟻,我們看螞蟻行走時腳步的頻率很快,我們在行走1步的時間裡螞蟻可能已經走了5步,而在螞蟻的世界裡看來它們走1步的時間感覺跟我們走1步的時間感覺是一樣的,也就是說螞蟻世界裡時間過了5秒而人類的世界才過1秒。
在體量級別不同的兩個世界裡,感知時間的快慢可能也不同。宇宙的空間大到可能無邊無際,物質存在於這個無限大的空間可以無限的向細處分解,小到比原子還小的人類無法探測的微觀世界,大到星球星系。體量級別越小的事物運動的頻率可能越快。比如說電子繞原子核快速旋轉,地球繞太陽轉則需要1年,假如太陽系或者整個銀河都只是宇宙中某個巨型生物組成的一部分,那麼在它看來星系的運動頻率就像人類看待原子那樣,幾千億年年對於這個巨型生物來說或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蟲洞與時空穿越
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與黑洞一樣,是廣義相對論的推論。天文學家已掌握大量證據表明黑洞之存在,但至今尚未發現宇宙中存在蟲洞——儘管它已在眾多科幻電影和小說中登場,包括《星際穿越》、《三體》等。可以說,蟲洞是時空穿越的必備神器。
在愛因斯坦之前,普通人並不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也並不認為穿越時空是可能的。蟲洞是在廣義相對論中容許存在的一種特殊結構,它可以把時空中的兩個點直接連接起來,不管這兩點在空間距離上或時間間隔上相距多遠。對它的簡單理解,就如同一張紙上相隔較遠的兩個點,通過摺疊將兩點重合在一起。
利用蟲洞的特性,我們就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遠距離的空間旅行,或者進行時間旅行。不過,我們還沒有在天文觀測中找到蟲洞存在的實驗證據。在理論上也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例如,製造和維持蟲洞可能需要具有負能量的物質。但是這些在現在流行的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已經成為可能。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連續探索了兩個看似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之後,庫珀把補給留給了隊友,自己再次穿越蟲洞嘗試返回地球,結果他墜入了一個奇幻的空間:女兒書房裡的書架背後。這個時間可以逆轉,庫珀看到了當年在這個房間自己跟女兒告別的情景,但他無法打破這個空間,也無法讓其他人看見、聽見自己。
這就是一個五維空間,不同於我們所在的三維空間,五維空間裡時間是如同一座山一樣實質存在的,庫珀需要告訴女兒如何解開五維空間的方程式,能通過五維空間傳遞的只有重力。於是他用灰塵的重力和手錶的指針發送摩斯電碼,把方程式的答案傳給了長大後的女兒。
可以說,這樣的蟲洞就是各種道教故事中的洞天福地,在現代物理學界,認為理論上存在八位空間,分別為X維(物體的長)、Y維(物體的寬)、Z維(物體的高)、時間維、重力維、電磁力維、萬有引力維、萬有斥力維。而著名的科學家霍金所提出的宇宙模型,給出了11維空間!
道教故事中的洞天福地至少已經到達了第五維的狀態,如果說時間(四維)是由三維運動構成的,那麼五維就是由四維運動構成的。第五維空間其實就是一個時間平面。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五維空間的物體,應該是跨越不同時間軸線的,但在任意一個時間軸線上我們只能觀察到它的一部分。所以,對於洞天福地,有時候普通人只能觀察到它的一部分,世人除了通過某些特殊的機緣才可以偶然進入洞天,平常是很難窺探這些神秘世界。
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就描述了許多類似道家洞天福地的場景,其中在結局部分,就提到許多文明為了躲避宇宙緯度攻擊,創造了小宇宙,程心就躲在小宇宙裡,看著外面的世界過著一秒萬年的生活,開始撰寫回憶錄。這樣的小宇宙就是道教極高存在的洞天福地。
☯ 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