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吃瓜」的當代青年,又因「合瓜」而陷入焦慮

2021-02-09 3DM遊戲網

有人熬夜碼代碼,有人四點不睡合西瓜,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最近這段時間裡,「瓜」成了中國網際網路上出現最為頻繁的字。

隨著內地娛樂圈幾位明星接連貢獻了數周的熱搜話題,且不是「生了個娃」就是「丟了對娃」這樣震撼三觀的年度大戲,不僅讓新浪微博和一眾娛樂媒體的KPI考核直接拉滿,同時更是滿足了無數圍觀群眾的「吃瓜」欲望。

趁著這波轟動全網的吃瓜熱潮,一款名為「合成大西瓜」的網頁H5小遊戲,也借勢在網上爆火起來,並很快和娛樂圈的大瓜們一起,成為了熱搜榜上的常客。

無論是在豆瓣的討論組裡,還是微博的超話下,「合成大西瓜」都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相關內容的發帖更是不計其數。

短短三天的時間裡,中國網際網路上關於這款不知出處的小遊戲的討論,就已經達到了非常恐怖的量級。

社交平臺上,吃瓜熱潮還未完全褪去,合瓜的後浪已經拍到了沙灘上,無論你平時是否熱衷於玩遊戲,最近一定聽身邊有不少人聊起合成西瓜的話題,被各種合瓜術語所洗腦。

隨著遊戲的快速走紅,各種大西瓜版的表情包,自然也是第一時間湧入了網友們的梗圖庫存。在與好友較量分數的時候,這些圖片總能準確地傳達「合瓜」群眾最真實的遊戲心態。

遊戲中的「合瓜」公式,如今在玩家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已經絲毫不亞於牛頓三大定律和九九乘法表。

看看各種官號的「合瓜」文案,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這款小遊戲的影響力有多麼誇張。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打開了「合成大西瓜」的網頁,開始了愉快的試mo玩yu體驗。

上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大西瓜」看上去似乎是一款相當簡單的小遊戲。

整個遊戲畫面中有著大片的空白區域,它被用來顯示遊戲中不斷下墜並堆積起來的各種水果,左上角是玩家的得分,右上角是廣告圖標,中間則是即將落下的水果的種類。整個遊戲界面完全稱得上是簡陋。

遊戲的玩法也同樣如此。

規則非常簡單,玩家先要通過點擊屏幕的不同區域,來決定水果下落的位置。相同的水果,在碰撞後會合成一個更高級的水果,同時佔據的空間也會更大。

最終,經過一級級的「合成」後,玩家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大西瓜。相應的,也會獲得更高的積分。

這樣的消除玩法,與幾年前曾經同樣火爆過的小遊戲「2048」,極為相似。

而當玩家堆積的水果,觸碰到畫面上方的紅線後,該局遊戲也就宣告結束。在水果堆自上而下的不斷爆裂中,系統會結算玩家的最終得分。這裡遊戲又和經典的「俄羅斯方塊」有了幾分相似之處。

「合成大西瓜」當然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它將所有下落的水果都做成了規則的圓形,並賦予了它們「質量」和「體積」兩項特性,這些設計都讓「合成大西瓜」的過程,變得更具策略性。

每一種水果,在「合成大西瓜」中都有自己的質量標準,體積越大,相應的質量也就越大。下落過程中,遵從現實世界的力學法則,質量大的水果,能獲得更大的重力勢能,在落地後,會對周圍的水果造成一定的彈性衝擊。

而由於水果都是圓形的實體,受到衝擊後便會開始滾動,進而改變原先所處的位置,運氣好的話,往往只要這麼簡單地一撞,就可能讓原先處於不容位置的相同水果,融合出更高一級的水果,相當於是給了玩家第二次堆水果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碰撞體積也讓遊戲的難度又上升了不少。

在《合成大西瓜》中,較小的水果往往難以撼動大水果的身軀,卻容易成為最礙眼的障礙。如果在合成的過程中,不注意相鄰水果的品類和下落位置,就非常容易錯失合成高級水果的機會,你只能眼睜睜看著屏幕上相同的水果們隔「果」相望,有情人難成眷屬。

另一方面,球形水果接觸後必然會留下一定的空隙,在這些空隙中,原本存在的水果將難以再進行融合。尤其是在力學結構的支撐下,緊挨著的多個水果還可能會形成一條懸空的屏障,讓外面的水果進不來,裡面的空間無法利用,加速了遊戲的結束。

而就是這樣一款,設計並不算複雜,玩法也並不多樣的遊戲,在過去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成了網際網路吃瓜群眾的新寵。

隨點隨玩的特性,是它迅速走紅社交網絡的基礎。往往只需要一根煙的功夫,你就能完成一局遊戲,相較於平時我們玩慣了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合成大西瓜」才是真正將碎片化時間利用到了極致。

但與之對應的,則是消除類休閒遊戲常見的殺時間問題,雖然單局時間短,但由於過程中充滿不確定性,以及分數所帶來的情緒刺激,讓人一旦玩起來就很難收手。

綜合以上兩點,越來越多的打工人將自己上班的摸魚時光貢獻給了這款魔性的消除遊戲,點一下玩一天,不知不覺中,人人都成了大西瓜的「奴隸」。就好像人類對菸草和酒精的成癮性一樣,嘴上說著「最後一局」的玩家們,總是會抵不過「合瓜」的誘惑,在一次次水果的爆裂聲中,不假思索地點開下一局遊戲。

人們對於合成大西瓜的偏執,已經快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少人都是在無意的情況下點開了遊戲,而當再次放下手機時,他們抬頭見到了第二天的太陽。

大西瓜成功取代了蒙娜麗莎的微笑,以及一眾公認的完美形象,成為了玩家心目中至高無上的藝術品。

與大西瓜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遊戲中最小的水果「山竹」,它成了玩家們一致嫌棄的對象。

原因很簡單,體型最小的山竹,往往能十分精準地卡入到大型水果間的空隙中,每當你胸有成竹地認為即將合成高級水果時,這卑微不起眼的小山竹,就用一處不起眼的縫隙,讓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久而久之,人就容易患上山竹PTSD,對現實中所有的紫色小球都敬而遠之。

為了在遊戲中合成完美的大西瓜,玩家們也是用盡了平生所學。也許他們平時並非遊戲圈的核心玩家,但寫起小遊戲攻略時,卻個個都是有模有樣的高玩。

甚至於,已經有玩家從這款遊戲中,參透了人生的真諦,悟出了宇宙萬物間的生存法則。

但人和人的體質總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除了寫攻略外,也有玩家嘗試通過一些「邪道」的方法,解決遊戲中遇到的困境,幫助自己合成出完美的大西瓜。

比如通過谷歌瀏覽器的自定義窗口大小功能,將遊戲窗口的長寬比進一步拉大,從而將判定遊戲結束的紅線抬高,再這樣的窗口中進行遊戲,可以實現四瓜同屏的驕傲戰績。

蘋果IOS端的用戶則發現,通過設備的分屏功能,可以從現實物理的層面上,實現水果堆的結構重塑。老實說,這點讓我著實驚訝,不只是驚訝於玩家的腦洞之大,更是驚訝於遊戲的程序設計,竟然真的考慮到了屏幕的動態拉伸效果。

除了通過「物理外掛」的形式合成大西瓜外,更多的玩家則是希望遊戲能推出「親民難度」版,讓每個手殘的「合瓜人」,都能如願以償見到完美的大西瓜。

別說,還真有民間大神做出了「合成大西瓜魔改版」並發布到了網上,在魔改版遊戲中,大西瓜終於放低了自己的身段,成為了人人都可以輕鬆合成出來的廉價貨,即使你不是高玩,也能實現「多瓜同屏」的高難度操作。

通過這些魔改版本,大西瓜又再次衝上了微博熱搜榜,足以表明玩家對這款遊戲的痴迷。

民間的高手們,也逐漸開始通過遊戲中的各種水果來整活。

比如有人將水果堆砌成完美的對稱形狀,讓整個遊戲畫面少了一份凌亂,多了一份整潔,而且要完美控制屏幕中水果的種類和位置,想來難度也並不比合成大西瓜來得輕鬆。

更加高階的玩家,直接將水果壘成了一座高塔,一層一個水果而且不能倒下,考慮到受力平衡以及球體的轉動特性,這一成品的難度絕對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達成的。

隨著大西瓜的爆紅,越來越多的「合成」遊戲,也在網際網路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其中最為吸引人眼球,當屬這款「合成大歐派」。

顧名思義,它的玩法和「合成大西瓜」如出一轍,唯一的區別在於,它將遊戲中原本大小不一的水果切面,替換成了二次元美少女們的歐派。秉承著「圓」越大,「球」越大的創作原則,獲得了廣大愛「球」紳士們的一致好評。

不過,嚴格來說,這些「合成」遊戲,本身已經構成了對原作品的創意侵權,因為其中不少遊戲,都刻意從命名和玩法上「借鑑」了如今大火的「合成大西瓜」,而沒有做出任何稱得上原創的內容,甚至有些直接將原遊戲照搬過來,同時套上一個容易令人誤解為原版的標題,騙取玩家的點擊。

這些「合成大西瓜」的高仿作品,如今正大規模出現在諸如蘋果APP Store這樣的手遊下載平臺上。

這種遭遇,似乎已經成為了爆款遊戲們的共同宿命,

2013年,越南遊戲開發者阮哈東,在蘋果App Store商城上架了自己製作的小遊戲《Flappy Bird》,這款僅耗時兩三天製作完成的小遊戲,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範圍內走紅,成為了當年最受歡迎的移動端遊戲。Flappy Bird在2014年初被評為「美國及中國iTunes最受歡迎的免費應用軟體」,遊戲還被美國技術雜誌Cnet,評為21世紀初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個APP之一。

而之後的故事則多少顯得有些戲劇性,阮哈東在遊戲爆火後下架了原作,專心投入到其他作品的開發中。而這就給了廣大山寨遊戲廠商趁虛而入的機會,一時間,大量的類《Flappy Bird》遊戲湧入國內外的手遊下載渠道中。要知道,在《Flappy Bird》剛上線的那段時間裡,光是廣告費,阮哈東每天的收入就達到了五萬美金,可想而知這款遊戲的吸金能力有多麼誇張。所以山寨廠商們自然不願意放過這塊肥肉。而由於原版遊戲被阮哈東主動下架,自然他也就錯失了靠這款遊戲大賺一筆的機會。

相似的遭遇,伴隨著移動端遊戲的興起而頻繁出現,由於平臺審核上存在的疏漏,這些山寨遊戲總能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通過劣質的模仿和消費陷阱,一波波收割玩家的熱情和鈔票。

如今回顧過去這些爆火的遊戲。無論是早年的《Flappy bird》《神廟逃亡》,還是去年在PC、主機平臺上大受歡迎的《糖豆人:終極淘汰賽》,這些曾經的現象級作品,最終都沒能逃脫被「寫輪眼」照搬複製的命運。

而現在,《合成大西瓜》正在成為新的受害者。

不過,好在目前《合成大西瓜》的開發者,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去防止山寨作品的進一步蔓延。他們將《合成大西瓜》上線了國內目前最受歡迎的移動遊戲分發渠道——TAPTAP,在其幫助下,算是為《合成大西瓜》找到了一個正規的宣發平臺。這個由三人組成的小型開發團隊,有了更充沛的精力去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而原本上線了《合成大西瓜》這款小遊戲的平臺——微傘遊戲,如今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在這裡我們也發現,《合成大西瓜》並不是該平臺唯一的爆款,這裡也同樣有著不少創意和玩法兼具的優秀作品。當「合瓜」合累了後,倒也不妨藉助這些小遊戲來換換胃口,興許其中又會出現比「合成大西瓜」更加讓人上癮的佳作。

不過在此之前,我還是決定先去把自己的大西瓜合成出來。

製作可口甜品,裝點精緻小店

放在那裡就能玩,還能領現金紅包

↓ ↓ 歡迎來到甜品店物語 ↓ ↓ 

相關焦點

  • 我們討論的當代青年文化,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青年文化歷來因「青年群體」的社會承繼角色而備受關注。當下,我們所討論的青年文化,到底是什麼?理解青年文化譜系的發展青年文化是亞文化中極具獨特性、最為活躍的類型,因其表現出明顯的青春特色而構成一個譜系的發展或表現樣態。
  • 當代年輕人不過是喜歡吃瓜罷了
    你有多少次沒有愉快的在網上吃瓜了?記得去年12月份的時候,蔣勁夫二次家暴、陳羽凡吸毒、張雨綺復婚、張栢芝生三胎……一時爆出那麼多驚天大瓜,許多事件接連反轉,精彩程度堪比瓊瑤劇。奇怪的是,微博伺服器居然沒癱瘓?微博竟然允許大家安全吃瓜!部分網友紛紛表示:微博成熟了。
  • 陸正蘭 | 情感焦慮:當代愛情歌曲的符號學分析
    愛情的焦慮主要出現於男女之間各種結合方式——戀愛關係、情人關係、婚姻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 失戀先要有所戀;形不成愛情結合,就無所謂失戀。 因此,遠離引發想念,本身不是焦慮;因對方去世悲傷絕望的想念,也不是焦慮。 焦慮是無法讓對方回應自己的感情才產生的。
  • ARC·原創| 瓜田在逃「猹」——我們為何如此熱衷於吃瓜?
    吃瓜群眾戲稱,自己就像一隻猹,在瓜田裡上竄下跳。(「猹」出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是一種愛吃瓜的生物。隨著「吃瓜群眾」一詞的出現,許多愛好八卦的人士開始自稱是「猹」。)「我天,XXX上熱搜了」「我跟你說,XXX和XXX離婚了」「你知道嗎,XXX和XXX..」
  • 陳學冬,一個長在笑點上的5G吃瓜青年
    對於這部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劇中他和穎兒一起吃飯,因為不吃肥肉,被穎兒訓的片段,這一段被他演出來倒是挺有趣。作為5G在線吃瓜青年,陳學冬連自己的瓜都不放過。被粉絲拍到他和張佳寧手牽手逛街,網上都在傳他倆戀情曝光,這新聞沒捂熱乎呢,剛從劇組收工的他就立刻在線闢謠了,真是不給自己留一點鬧緋聞的機會啊。
  • 《29+1》︱女性視角下現代大齡女青年的「新焦慮」
    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女性的地位在不斷地演變著,「從遠古母系社會中女性佔社會主導地位,到農耕社會時期女性因其力量弱小地位一落千丈,一直到封建時期徹底淪為男性的附屬品」。隨著封建社會的瓦解和外來文化的衝擊,思想得到解放,女性逐漸獨立自主,社會地位得到提升,尤其在當今社會,女性不論在職場還是家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礎上,女性面臨的壓力逐漸凸顯。
  • 「古今滔滔」學歷焦慮、婚戀焦慮、脫髮焦慮……為何焦慮不斷?
    「人生識字憂患始」,人從進入學堂識字那天起,就開啟了焦慮模式。從此,各種焦慮伴隨人的一生。學子有分數焦慮、學歷焦慮;青年有就業焦慮、戀愛焦慮;打工人有購房焦慮、生育焦慮;生意人有創業焦慮;中年人有脫髮焦慮、升職焦慮、子女教育焦慮;老年人有養老焦慮、健康焦慮。
  • 今日份的瓜:向佐郭碧婷曝婚前焦慮,丁當演唱會不慎從舞臺跌落...
    吃瓜網友聊@勵志不做鹹魚的女大學生:對生活有期待就會有焦慮,害怕達不到自己預想的那個標準,感覺郭碧婷是那種會顧及很多方面的女孩子。@林一同學呀:婚前焦慮很正常,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和璽:戀愛和結婚真的是兩回事,婚前攤開聊一聊真的很有必要。
  • 吃瓜的意思,到底是吃「瓜」,還是吃「瓜子」?
    今年這個跨年,大家吃的「瓜」可是真多,先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於正和郭敬明接連為抄襲事件道歉,讓這一天成為「道歉日」,接著就是於正退出我就是演員,節目裡的所有鏡頭被一剪沒;而郭敬明的新片《晴雅集》剛上映幾周,就傳聞說今天要被下架。大瓜一個接一個,不明真相的網友早已做好準備,前排吃瓜。
  • 《讓子彈飛》的結尾,隱藏著中產交友的焦慮
    直到中產焦慮再次被人們提上案頭,我才逐漸明白,所謂的不輕鬆到底是什麼。從電影裡麻匪的背景來看,張牧之和其他幾個兄弟有明顯的分界。整部電影只對張牧之有過詳細的背景介紹,還是他本人對湯師爺說的回憶。而其他人呢?例如黃四郎、湯師爺和麻匪其他兄弟,在整部電影裡他們的背景都是模糊的。直到電影最後,鵝城革命勝利,湯師爺和黃四郎涼了,麻匪兄弟還剩幾個,外加一個膽識過人的小姐姐。
  • 朱一龍生子瓜又出新錘了!小生熱衷劇組夫妻;女演員被捉姦在床!
    01我也不朱一龍生子瓜又出新錘了!宋茜金鷹票數作假?恩愛夫妻私下不和;男星被壓劇是得罪人了;小生熱衷劇組夫妻;女演員當小三被捉姦在床了!知道這個瓜會不會上熱搜,但是娛樂圈裡這種女演員當小三被捉姦在床的戲份實在實在是太少了,忍不住想寫!!!
  • 當代空巢青年的100種死法
    空巢青年,連離世都悄無聲息「安靜地沉睡吧,我最愛的魔女」臺灣一個獨居男子,養了16條流浪狗。有愛心吧?暖心吧?好人會有好報吧?但沒有,因病猝死在家中,鄰居沒發現,家人沒發現,狗發現了,於是他被狗啃食了。
  • 《辰志的這個那個》當代大齡女青年的心靈治癒良藥
    為了讓當代女青年脫髮焦慮困境得到解脫,求求了,讓兩個孩子慢一點長大好不好。
  • 《同一屋簷下》更像是一場社會實驗:見證都市青年的困惑與成長
    如節目基於對當下青年需求的精準洞察,開篇即點題了失戀、催婚、年齡焦慮、職場不順、夢想空泛等許多年輕人的共性困惑,並通過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剝離顯現出困惑背後的因果關係,吸引著觀眾與素人嘉賓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文/遲遲國內「真人秀+演播室觀察」模式近幾年異軍突起,迅速成為綜藝市場的主流創作形式。
  • 《魔鏡》映射當代女性容貌焦慮
    該節目聚焦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容貌焦慮、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等當代女性生存痛點,向社會發出女性真實的聲音。該節目於2020年11月17日起每周二中午12:00開播。這是一部「為當下困境勇敢發聲」的女性獨白劇,以電影化的表達手法進行拍攝。
  • 《三十而已》大結局,販賣當代焦慮,故事不接地氣,結尾讓人心不平
    因該劇以三位三十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個重要年齡節點時,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所以此劇一開播便和當代都市女性引起了很大的共鳴,著實火了一把,而且一開始的評分一度達到8.0+,但是收官之後降到7.0,可能隨後還會持續走低,之所以評分降的這麼快,很大原因是故事最後的爛尾結局,劇情的結尾讓人義憤不平。
  • 當代女性很焦慮?綠瘦讓你「三十而已」
    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紛紛表示真實,女生太難了,女性焦慮!不同階級的人有不同的焦慮,顧佳為了攀上頂級太太圈豪砸28萬購置奢飾品,王漫妮追求愛情,愛上一個不婚主義的男人,鍾曉芹更真實,普通職員普通老公,愛好不同,溝通不行,連懷孕都是意外。
  • 吃瓜日報|袁惟仁跌倒昏迷?應採兒剖腹產過程曝光?甘薇深夜加班掙錢?
    吃瓜課堂每晚準時開課! 想知道今天娛樂圈都有哪些新鮮事嗎?吃瓜小老妹幫你們劃重點啦! 吃瓜指數五顆星:袁惟仁因跌倒昏迷入院,兩年前曾患腦溢血 今天,據臺媒爆料,袁惟仁因跌倒昏迷入院多日。他的昏迷指數為6分(3分到8分為重度昏迷),情況算比較嚴重。袁惟仁兒子袁義對於外界的關心,在自己的社交平臺進行了回應,但他不願過多透露父親的狀況。
  • 「手頭緊「「親情緊「「褲腰緊「「智商緊……「四緊青年「有點焦慮
    導讀網絡流行語「四緊青年」被用來形容部分居家上網課的年輕人——疫情期間,零用錢大幅縮水,常常因瑣事跟父母爭吵不斷,缺乏運動胖了不少,又突然被通知復學,論文剛寫緒論、無法按時交作業、開學考試啥都不會,面臨「手頭緊」「親情緊」「褲腰緊」「智商緊」。
  • 2020年吃瓜第二彈請接收
    新的一年到了,娛樂圈裡又有哪些瓜你還沒吃呢?快快端上小板凳來和小記一起來吃瓜吧!這篇吃瓜指南是承接上一篇2019年近三個月大瓜合集的補充。本期篇幅較長,建議收藏細品。這是韓國娛樂圈短短幾個月裡因患抑鬱症自殺身亡的第三個青年偶像明星,網絡暴力的傷害真的是令人心生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