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滔滔」學歷焦慮、婚戀焦慮、脫髮焦慮……為何焦慮不斷?

2021-01-09 天眼新聞

「人生識字憂患始」,人從進入學堂識字那天起,就開啟了焦慮模式。

從此,各種焦慮伴隨人的一生。學子有分數焦慮、學歷焦慮;青年有就業焦慮、戀愛焦慮;打工人有購房焦慮、生育焦慮;生意人有創業焦慮;中年人有脫髮焦慮、升職焦慮、子女教育焦慮;老年人有養老焦慮、健康焦慮。  人為何會出現焦慮情緒?當我們經歷某一事物時,由於無法預知其結果,常常往最壞的方向聯想,焦慮情緒就產生了。  焦慮如同人生的調味劑,不能沒有,也不能太多。  無焦慮者,無非鹹魚一條,混吃等死。焦慮太多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身心俱病。  需要分辨,哪些焦慮是人生的動力?哪些焦慮是杞人憂天?  儒家提倡「盡人事,知天命」,可用來應對人生的不同的焦慮。  個人生存發展的焦慮屬於動力型焦慮,要有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盡人事」去拼搏。  「姓名粗記可以休」,減少了上進,減少了拼搏,焦慮的確減少了,卻又有「愚蒙等誚」,遭人鄙視的可悲。  如今的都市生活,一個月不吃不喝,也要產生房租、物管費、網費、煤氣水電費、等諸多費用,「佛系」在農耕社會可以生存,在現代社會不可能生存。  倘若個人生在存和發展上採取「佛系」的態度,要麼當寄生蟲,無所事事。要麼簞瓢屢空,舉步維艱。  內心保留些生存發展的焦慮,起碼不至於陷入昏聵,枉費日月。  而名利焦慮、升職焦慮、疾病焦慮、容貌焦慮、兒孫幸福焦慮、養老焦慮……都屬於煩惱型焦慮。  煩惱型焦慮多半是因攀比、貪慾造成,或者是認知不足形成,有些是社會觀念影響。  佛家認為,一念有八萬四千煩惱,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多少煩惱?腦海裡儘是煩惱焦慮匯集交織,此起彼伏,不病才怪。  煩惱型焦慮,要用儒家「知天命」的睿智去化解。所謂「知天命」,是不違背規律,肆意妄為,不做徒勞傻事,「順其自然」面對事物。  人生在世,要有急流勇進的勇氣,也要有恬淡虛無的清淨。要有「盡人事」的努力,也要懂得「知天命」的節制。  大多數事物,非人為可掌控。不過人生也沒有焦慮者想像的那麼糟糕。  人只要做好每一個當下,至於其結果如何,會按照規律自然產生,焦慮擔憂毫無用處,只能毀壞健康。文/漫畫 周滔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楊儀 李劼

相關焦點

  • 低學歷被鄙視?學歷不夠用?你有學歷焦慮嗎?
    小編也想問問你有學歷焦慮嗎?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有了學歷鄙視才有了學歷焦慮「海歸的看不起國內讀大學的,211的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畢業的看不起大專學歷的……」到底存不存在學歷鄙視鏈?學歷跟你的收入和前途到底能有多掛鈎?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大家都是如何看到學歷鄙視和學歷焦慮的!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廣泛性焦慮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為: 對未來可能的危險或不幸的持續的過度擔心; 坐立不安,並且肌肉緊張; 出現心慌、氣急、胸悶、頭痛等由於自主神經功能亢進而導致的軀體不適; 「警覺性提高」帶來的易激惹、入睡難、注意力不集中等
  • 北京和臺北,一樣的焦慮,兩種情懷
    180 多公分的他來到我們聚會,靦腆的像是小綿羊,希望「學長姊給他一些職業發展上的建議」。985 頂級本科學歷(中國排名前 30 的大學)+海歸(臺大研究所)+父母從醫+在北京還有一套房子+帥氣的外表這種頂尖條件──如果不是因為他夠帥,能得到高於平均值的包容──他的煩惱,聽在任何一個正常人的耳朵裡,都會有想抓住他的肩膀用力晃動的衝動。
  • 沒有深圳搞錢人,逃得過周日焦慮
    但空洞和焦慮,才是這個靈魂在周日晚的關鍵詞。」「奇了怪了,我周一到周五加起來都沒有現在這麼焦慮,感覺不會再快樂了,哎……」朋友嘉嘉發來這句話時,肯定又是吞吐著煙圈,沉浸在網抑雲裡的頹喪狀態。在她生活裡,「周日限定版焦慮」幾乎快綁定了生物鐘:時針指向九點,焦慮一觸即發。
  • 智者平和,聰明人焦慮
    年複利20%是股市裡的「聰明人」,(幾乎所有的高頻交易者)所看不上的,但卻是智者終身的追求。智者喜歡賦能團隊,聰明人希望事無巨細掌控全局中高級管理者一定要從「聰明」升級到「智慧」,因為聰明人最習慣的做法是把事情想清楚,然後分配給大家,並且拼命維護自己在團隊內「最聰明」的地位。
  • 中國人 「發量自由」 焦慮下的億元商機
    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裡汙染很大,哪怕不脫髮的也會買一瓶防患未然。就像護膚品都要把美白加進宣傳一樣,你不一定想白,但人人都怕變黑,」 Liu 對於自己的測評為何廣受歡迎瞭然於胸,在小紅書上搜索 「防脫」 顯示相關內容已超過 13 萬。
  • 鋪天蓋地的「外貌焦慮」,正在製造一種新疾病
    而這顆「痘」,可以是各種無關緊要的外形缺陷:從臉上的皺紋、痘坑、單眼皮、大小眼、塌鼻梁、牙不齊、膚質不好,到身體的高矮胖瘦、胸大胸小、脫髮、肌肉不發達,以及性器官等。女生將自己整容成芭比娃娃,在英文社交媒體上一度非常流行。這樣做的人很多在後來被確診為軀體變形障礙。
  • 媽媽的焦慮
    如果問我現在最焦慮的是什麼可能就是她兩歲後的溝通.認知跟育養問題了.都說這個階段的小寶很是叛逆.自我主張很強.我希望跟更多的媽媽去學習.能更好的與她溝通.成為做她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一起成長.啊,現在想起來那種焦慮感分分鐘在心頭,孩子偶爾喝幾口奶粉就想屏住呼吸,生怕再不喝了,當然了,寶寶窩在媽媽懷裡吃nai的幸福感也分分鐘能爆棚。18個月,斷奶了,沒想到只因為我一句「溫蒂,媽媽nai很少,你就多喝點奶粉吧」!
  • 「每天清醒的認識到我是廢物」中國人的學歷焦慮到底有多嚴重?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焦慮越來越多了,年齡焦慮、養老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容貌焦慮、身材焦慮……最近「學歷焦慮」又頻頻上熱搜,這些焦慮出現初期,多半是社會客觀因素促成,隨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對比,這些焦慮逐漸轉化為自身主導、自身壓迫。
  • 2020年輕人最關心的健康問題是什麼 失眠脫髮焦慮你「中槍」了嗎
    只用過一些防脫髮的洗髮水,但效果不明顯。現在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專家建議】中日友好醫院毛髮醫學中心主任楊頂權:常見的脫髮類型有雄激素性禿髮、斑禿和休止期脫髮。休止期脫髮主要由營養不良、季節變換等因素造成,病因解除後3到4個月脫髮數量能逐漸恢復正常。
  • 「學歷焦慮」上熱搜,海歸看不上國內大學生,211瞧不起二本學生
    文|小玉說 前不久,「學歷焦慮」上熱搜,海歸看不上國內大學生,211瞧不起二本學生一則標題為「你有學歷焦慮嗎」的文章衝上了熱搜,海歸學生,看不上國內的研究生,985、211大學學生看不起二三本的學生,二三本的學生有看不起專科的學生。
  • 從電影花木蘭談談我們對「文化影響力」的焦慮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這個所謂的「決定」, 其實是一個漫長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更何況,如今經濟基礎的較量還遠未結束~這種現狀,往往會造成大家一種心理落差,我們那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異彩紛呈的中華文化,怎麼就比不過好萊塢那一套相對淺顯又媚俗的東東?怎麼日本動漫就可以全球流行呢?是美國主導的文化價值體系,刻意把我們排擠在外了嗎?
  • 贊努西:道德焦慮的藝術家
    而做為前輩的華依達曾這樣形容過贊努西:「數部知名電影的作者,也是我們下一代波蘭電影的領導者,聲名遠播海外,他本人是個理性及實證主義者。智慧過人,深富謀略,通曉多國語言。換句話說:他有所有我所缺乏的特質。」         而「託爾集團」與道德焦慮電影(The Cinema of Moral Anxiety)的息息相關,則是贊努西與奇士勞斯基關係的一個重要連結。
  • 總是容易焦慮?你該看看這一篇了
    ……人人都可能碰到這些事,「最近比較焦慮」已經成為不少朋友自我調侃的口頭語,有些人自我調節一下就過去了,有些人卻深受其擾。都說「想開點就不焦慮了」,但為什麼自己總是想不開?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應對焦慮?鄧蘭芳駐丁香醫生醫師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一、咱們真的了解「焦慮」嗎?
  • 學歷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海歸瞧不起清北,清北學生又看不上211
    文/寧媽育兒經 前幾天刷著某博的時候,偶然間刷到一個問題:「你有學歷焦慮嗎?」而其中大部分的人回答都是「有。」不知從何時,學習成績成了判定一個人成就的標準,學歷越低就越代表這個人能力不行,所以學歷焦慮這個詞就此誕生了。
  • 成人依戀與分離焦慮
    心理學家Hazan 和Shaver認為,婚戀關係與母嬰依戀的情緒及行為動力為同一生物系統所控制,是自然選擇的產物,以提高生存的機率及安全性,並列舉了兩者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如尋求與另一方的親近,當另一方在身邊的時候會覺得安全和舒適,當與另一方分離的時候會感到焦慮,都與另一方分享自己的發現,都會撫愛另一方的面部,並都顯示出相互間的迷戀和專注,都會進行「身體交淡」等。
  • 「學歷焦慮」上熱搜,清北碩士競聘中學老師,大學生爛大街了嗎?
    你覺得自己學歷低嗎?你會羨慕學歷更高的親友嗎?如果有,那很正常。陷入學歷焦慮的人現實生活中不計其數。好學校就等於好未來?12月22日,#你有學歷焦慮嗎#衝上微博話題熱搜。考不上好大學的孩子只要論及教育,總難免自慚形穢,對高學歷的遺憾更深了。再加上學歷是很多崗位的硬門檻,原本不在意的人往往也會因沒拿到更高的學位而懊惱。就這樣,學歷焦慮漸漸充斥了社會的每個角落。當然,一定程度的「學歷焦慮」能讓民眾重視教育。這對社會是有益的。
  • 收入微薄的焦慮,年入百萬的也焦慮?
    不知大家最近,有沒有留意到身邊關於焦慮的話題多了起來?不知不覺間,焦慮這隻物種蔓延了整個社會:家長們有拼娃的焦慮;上班族有知識的焦慮;女孩們有容貌的焦慮;更有大家普遍的金錢焦慮……然可怕的是,過去是沒錢的很焦慮,現在卻連有錢的也很焦慮?!
  • 心理研究:不安或焦慮,為何感到時間過得慢?社恐的人智商更高
    這種時間感覺的扭曲與大腦在極度焦慮和壓力下形成記憶的方式有關。 最著名的實驗是由神經科學家David Eagleman進行的,他是PBS系列節目「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的撰稿人和導演。
  • 反容貌焦慮:我的美憑什麼你來定義?獻給有外貌焦慮和自卑的朋友
    最近流行的容貌焦慮視頻最近抖音上有一類視頻很流行——容貌焦慮視頻。視頻裡的博主,露出自己的素顏,穿上短褲背心,大大方方露出身上的贅肉,告訴屏幕前的我們,人前光鮮靚麗的她們,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臉上有雀斑,關掉美顏後有很多肌膚問題,平日視頻裡的好肌膚都是7分靠化妝,3分靠美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