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臺日本廢棄鋼琴流入中國 翻新亂象愈演愈烈

2021-01-18 搜狐網

  二手鋼琴「變身」記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日本鋼琴普及率逐趨飽和,由此也開啟了日本廢棄二手琴流入中國的貿易大幕。每年數萬臺質量不一、歷史無跡可循的二手琴進入了珠海、上海的翻新工廠,此間爆出的零件偷換、以次充好的貓膩層出不窮。而準入準則的滯後與崇洋的消費觀念之下,二手琴的中國亂象愈演愈烈。

  20萬臺鋼琴的隱秘身份: 日本丟棄、中國翻新、歷史空白……

  本報記者 陳時俊 珠海、廣州、上海報導

  無論是我國福建廈門地區琴童成群、考級大軍日漸高漲的學琴浪潮,抑或是龐大的演出租賃用琴,甚至到公共建築設施的陳設裝飾,都在透露著一個訊息:鋼琴早已不再是富庶家庭獨享的奢侈品。

  在越來越多場合登堂入室的鋼琴,外觀精美、定價則往往不菲,動輒數萬甚至十多萬的售價俯拾皆是。然而,真正懂行的消費者實在寥寥,信息的不對稱讓購琴者總是心存懷疑。

  目前,中國普通購琴者的一大特點是在追求品牌效應的同時希望保證高性價比,由此催生出一個隱形卻巨大的市場需求——二手鋼琴。未曾想到的是,在各大琴行明確標註二手琴的這批名牌產品,背後卻包裹著層層亂象。

  數周前,為正在準備鋼琴考級的女兒購置了一臺二手琴的張女士找到了記者,原本聽信琴行「正規大牌二手鋼琴,降價不降質量」的宣傳,購得的二手琴卻屢出烏龍,令其十分煩惱。

  「琴行買來的二手鋼琴是日本知名品牌,本想以此幫助孩子更好的練琴,沒想到不但內部琴弦發黑老化,音準還老是出現偏差,不知不覺影響了琴童的正常練習。」張女士表示。「更讓人氣憤的是,找到琴行希望調出該二手琴的進口歷史和出場情況,卻一問三不知,這怎麼能讓消費者放心使用?」

  沒有進口歷史、沒有衛生與環保檢驗的證書、沒有成色新舊與定價掛鈎的透明標準,如此「三無」的二手鋼琴卻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我國不少琴行內銷售。而經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方調查,一條完整的走私、翻新、混亂銷售的二手琴產業鏈條逐漸浮出水面,令人驚心。

  漂洋過海的日本廢琴大潮

  僅過去五六年中,從日本流入中國市場的二手鋼琴,累積超過了二十萬臺。這些堪稱海量的使用後鋼琴並沒有被銷毀,而是漂洋過海進入到日本近鄰的中國,經過翻新後從廢棄品搖身一變,登堂入室重新銷售。

  由於鋼琴屬大件耐用消費品,具有收藏保值的作用,所以在新琴使用一段時間後,自然形成了舊琴收購與再銷售的循環。舊鋼琴的流通,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在鋼琴產業發展成熟的日本開始萌發。

  日本中部鋼琴調律學校理事長巖田光義曾在接受採訪時說,現在中古琴(即國內二手琴翻新來源)的銷售是新琴的幾倍,它佔整個日本銷售市場的很大比例,對日本現行鋼琴生產形成衝擊,並大有增長之勢。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鋼琴銷售市場之一,二手琴的倒賣翻新也很快在中日兩國間頻繁開展。

  經營鋼琴生意多年的國內知名琴行內部人士陳勇向記者說出了二手琴的貿易生意經。「近年來,日本大部分家庭多採取免費甚至付費遺棄處理的辦法以淘汰家中的鋼琴。大規模地淘汰舊鋼琴並向其它地區轉移,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逐步成為部分日本商人一種特殊的貿易活動,他們從日本家庭廉價收購二手鋼琴,然後集中起來向世界上許多國家轉移銷售,以獲取高額利潤。中國作為最具潛力的樂器市場,成為日本二手鋼琴貿易商最集中銷售的地區之一。」

  中國樂器協會前秘書長豐元凱介紹,不少國內二手琴進口商是直接從日本家庭中收購舊琴。據其了解的一家中國進口商專門聘請了一位日本籍人員進行電話諮詢和廣告業務,取得有關收購信息後,再派人去洽談業務,並將收購來的舊琴運至他們的倉庫。「像這樣的舊琴貿易公司在日本大約有200多個,資質也是良莠不齊。」

  「位於北京的一家樂器有限公司則是另一種進口方式。該司是與日本的新大株式會社、捆株式會社三方合辦的公司。日方公司在日本開展收琴業務,中方進行修理、銷售業務。」

  陳勇透露,中國鋼琴市場銷售的二手鋼琴絕大部分是日本YAMAHA(山葉)與KAWAI(卡瓦依)鋼琴。從上世紀20年代起,山葉公司大約生產了500萬架鋼琴,卡瓦依公司生產了250萬架鋼琴,主要銷售地區是本土、歐美、亞洲國家。其中滯留在日本本土的鋼琴數量大約佔70%,大約有500萬架。

  這數以百萬計的鋼琴,在日本家庭鋼琴需求達到飽和的狀況下,大部分鋼琴已經成了日本家庭多餘的擺設。而這些曾讓持有者頭疼不已甚至願意倒貼金錢處理的廢棄鋼琴,究竟流入了中國哪裡?

  業內人士口中所謂的二手琴,其實在日本被叫作中古琴,即從日本運來的琴原來是怎麼樣子,就呈現給買主這一狀況,通常不做任何調整。當買主看到原琴後,對琴的調整有什麼要求,然後再行處理。然而目前充斥在國內琴行中的不少二手琴情況則大不相同,這部分琴是把從日本收購過來的那些根本無法使用的舊琴進行翻新,或者直接對一些成色較新的劣質琴進行翻新,以便賣出更高的價格。在業內,這類琴被稱為翻新琴。

  中國音樂學院王興龍老師對此現象關注已久,他不無擔憂的表示:「現在二手琴進入中國的渠道很多,凡是與日本有些聯繫的,有收購能力的都搞這種生意。據說收購價格在日本很低,相當便宜。」

  而運進中國後所定的價格,主要是倉儲費和運輸費。「運進來的舊琴,有的要整理,有的不需要整理,這就是二手琴與翻新琴之分。」

  豐元凱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做這種二手琴或翻新琴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珠海、上海、北京、大連等地,珠海有6家,上海有3家,北京和大連則各有一家。「做這種生意的琴行比比皆是,很多琴行也多同時銷售新琴和二手琴、翻新琴。他們在銷售新琴的同時,同樣也在營造一個銷售二手琴的市場。而名氣最大的YAMAHA(山葉)與KAWAI(卡瓦依)鋼琴銷量最大。」

  秘而不宣的再包裝者

  坐落於廣東珠海的開發園區內,一家標牌廣告異常低調的樂器公司與其他企業共用著一棟辦公樓。相較於開發區中各家企業在廠房、門楣上的廠名大字,這家公司的低調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它正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二手琴翻新批發公司——珠海市龍門樂器有限公司。

  記者以採購二手琴的業務員身份與公司負責人進行了會面。在參觀洽談的過程中記者看到,在公司上下多層的結構中,設有二手琴展示區和翻新工廠車間,其廠區規模甚至大於國內不少專業從事一手琴的鋼琴廠商。

  陳列區中主要擺放的都是日本YAMAHA牌的中高端鋼琴。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品牌不同型號的鋼琴定價均不同,成分新舊的差異在批發銷售過程中會對其定價產生直接影響。

  據悉,龍門樂器每年進口數千臺日本廢棄鋼琴,每個月都要進貨,其中多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產的鋼琴為主。而出廠年份和通關成本與批發的價格直接掛鈎。由於日本很多鋼琴的回收本身是免費的,翻新廠商面臨的成本主要是進口過程中的倉儲、運輸和人工費用。

  「其中尤以YAMAHA中低端的二手鋼琴賣得非常好,我們這邊出廠批發價一般在15000之內,而到了琴行這個價格通常已是漲到三五倍了。」

  與傳統正規經營的一手琴銷售不同,龍門樂器在對翻新鋼琴的批發中沒有任何書面的價目表,只對客戶選定的型號進行報價。更為「謹慎」的是,公司對外宣稱透明過硬的鋼琴翻修流水線、進口報關單據也都不輕易對外展示。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在整個日本境內都有回收鋼琴出口到中國的生意,東京、濱松、橫濱等地尤其多,公司和這些日本收琴的公司都是長期的合作。不過琴源的質量保障很難說,有些鋼琴本身都受潮或泡過水了,使得內部都生鏽了,一些二手琴翻新廠還依然重新進行翻新後對外銷售。

  「國內現在大部分的都是貿易型的二手琴販子,屬於拿回來把鋼琴擦一擦就再賣出去的那種。」

  有業內專業鋼琴技師向記者還原了鋼琴翻新的過程。翻新主要指將舊油漆刮掉,重新上漆;更換高音纏弦;擦亮、去鏽低音弦;鐵板見新;音板擦淨;更換琴鍵呢氈、榔頭、音頭呢、鍵盤呢。全部項目修理完成以後再行出售。出售時,標以「翻新琴」標誌的鋼琴,其外觀可以說與新琴幾乎一樣,有亂真之感。

  而一般翻新工廠很少能完整將上述工序全部完成,通常只是在鋼琴進口到工廠後,將鋼琴重新分拆以更換內部損壞的用料,比如琴弦有生鏽的就得除鏽,低音區常常沒有音的那些音弦進行修理,然後再對油漆磨損的地方進行重新拋光噴漆。

  前述負責人透露:「我們翻新廠有近一百個工人在流水線操作這個事情。大廠翻新一臺鋼琴的人工物料各方面成本就要三四千,年份越久的琴維修費用越貴,而新琴的進貨成本更高一些,這部分與加價肯定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

  然而翻新廠商隨意提價的背後,消費者卻沒有任何質量問責的保障。琴行購買了二手琴之後,這些控制二手鋼琴貨源的翻新廠商基本不會給他們相關衛生檢驗和進口的證書。

  「雖然二手琴翻新後遇到最多的就是琴鍵按下去不起來這樣的問題,但這也是購買二手琴必須自己承擔的一部分風險。」按照這位負責人的介紹,國內稍微成規模一些的二手琴翻新,維修產品用料也都是把原裝零件換為國產,一旦出了翻新工廠大門後便不再對產品任何質量維修進行負責。

  調律師協會會長金先彬曾表示,目前國內鋼琴翻新工藝很高,加上有些鋼琴製造企業在產品編號處理上採用塗改違規操作以及鋼琴內部零配件翻新的工藝,有的幾乎可和新琴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甚至使用年久的鋼琴音板、琴弦都可以重新翻新處理。而將線軸利用鑽頭進行打磨處理後,與新線軸也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狀態。明顯的舊琴特徵,有些鋼琴製造企業可以將這些痕跡輕鬆抹去。

  如今,這家二手鋼琴翻新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公司從日本訂琴到進口、翻新交付,要三個月的周期才能完成。而源源不斷的訂單已經讓全國銷售二手鋼琴的琴行需要排隊等貨。

  更讓人震驚的是,如YAMAHA這樣日本知名的鋼琴廠商,在此產業鏈上扮演的角色也相當曖昧不明。

  根據上述負責人介紹,YAMAHA多次前來與其商談合作,明年可能會啟動二手琴的翻新銷售。龍門樂器甚至都未讓YAMAHA實地參觀其二手翻新車間,YAMAHA便初步確定了這樁買賣。「畢竟二手琴確實非常紅火,在中國市場流通的YAMAHA二手鋼琴都比其一手鋼琴的銷售要多,公司自然引起重視了。」

  「YAMAHA公司準備自己回收二手琴後給我們做翻修,收進來以後翻新再賣到別的國家去。這種公司層面希望翻新重新賣的例子很多,我國臺灣、香港地區的鋼琴公司也有接觸。」

  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甄別二手琴好壞的難度可謂難上加難。遺憾的是,長久以來行業內一大潛規則一直未被本土消費者所知曉。

  歷史空白的鋼琴們

  從二手琴進入中國轉入翻新後的批發環節開始,這些鋼琴的歷史便被一併抹去。無從追溯的衛生與環保問題也使得購買後的消費者承擔了相當程度的風險。

  陳勇表示,由於二手鋼琴不同於企業批量生產鋼琴,每一架鋼琴都來自不同的角落,不同的家庭,不同使用者,有著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年代。二手鋼琴是否粘染有某種病毒或者細菌,甚至核幅射都有可能。

  「也正因為如此,二手鋼琴在進入中國必須經過高溫消毒處理才能進關。但這種消毒措施也未必達到完全消毒,有的走私鋼琴根本沒有經過海關就流入中國境內,其病毒感染的風險性會更大。因而,二手鋼琴進入中國市場是不符合國家質檢總局的有關衛生要求規定的,存在著多種汙染環境的風險。」

  目前國內二手琴進口中,過關流程中便需要對二手琴進行商檢、衛生檢疫、藥檢、燻蒸等一系列過程,衛生狀況相對較好。但在走私琴數量愈發抬頭的大背景之下,二手琴的衛生環保情況便令人擔憂。

  記者從廣州地區的一家從事二手琴翻新及銷售的琴行負責人處得悉,其進口的二手琴來源主要挑選那些成色較新、琴齡較短的鋼琴。對於這批更容易賣出好價錢的二手琴,公司收購琴源後通常只做外觀的拋光、清潔等基本步驟,對內部損壞老化的零件基本不進行更換。而正規工序中所必須的環保監測、衛生消毒步驟,工廠更是能省則省,基本只做清潔而已。

  「通常消費者很少會對鋼琴內部的琴弦、踏板等零件進行觀察,畢竟外行很難看出差別。而對於鋼琴過往的衛生狀況,很多消費者也都沒有這個意識去深究,對我們而言,也比較省事。」

  除卻鋼琴衛生記錄的缺失以外,大部分二手鋼琴在經過進口、批發、翻新和零售等多個環節,最初真實的生產時間、產地等信息均難以追究,而扮演零售商的琴行對於產品定價則有著非常大的浮動空間。

  豐元凱透露,曾有一位消費者花了6萬餘元從一家琴行中買了一架號稱標價500多萬元的舊琴,年份標註為上世紀90年代生產。買回來不久後感覺音色不對,便找人鑑定。最終發現該琴的年份編號是翻新廠商重新更改的,真正市場價值遠遠低於購買時的價格,後雙方一度鬧得不可開交。

  通常而言,普通鋼琴使用壽命在70~80年,由於鋼琴鐵板的張力問題、榔頭的磨損及粘合的老化等問題,鋼琴到了十幾年以後便每況愈下。因而通常鋼琴購買者大多會選擇買琴齡在7~8年的舊琴。

  以平均售價來計算,普通消費者單獨購買一臺全新的日本中檔鋼琴需要10-12萬元,而同款二手琴的價格則只在3-5萬元之間。在二手琴行業中,廣為流傳著一份年份折舊價目表——「5年內的二手琴價格約在新琴的70%,10年左右的二手琴價格約在新琴的60%, 20年左右的二手琴價格約在新琴的50%,30年左右的二手琴價格約在新琴的40%,40-50年的二手琴價格約在新琴的30%」。而這樣的價格差對於廣大工薪階層的潛在鋼琴購買者而言,必然有著相當強大的吸引力。

  受傷的本土鋼琴教育

  中國樂器協會和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鋼琴總產量379746架,同比增長8.05%,其中立式鋼琴351470架,三角鋼琴16578架。而對比之下,二手琴混亂入市的速度可謂一瀉千裡。

  據陳勇向記者提供的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大約十年前,每年日本二手鋼琴流入中國大約8000架左右,以後這個數字不斷改寫。「2007年17157架,2008年21718架,2009年27536架,到了2010年已是32448架,並以每年約30%的速度穩步遞增。」

  若以此推算,僅僅2013年一年內就有超過7萬臺日本來源的二手鋼琴流入中國市場,過去五六年更是累積超過20萬臺。

  消費者張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劣質二手鋼琴影響,孩子鋼琴考級的進度一度受到了影響。而在和身邊同樣購買過二手琴的消費者溝通之後,發現類似的情況出現的頻率相當之高。此後鋼琴培訓機構的內部人士也向我們坦言,購買二手鋼琴需要自己儘可能甄別,市場上魚龍混雜的情況十分嚴重。」

  如同張女士這樣,因為購買了劣質二手鋼琴、遭到虛假商品宣傳詐騙的消費者絕不佔少數。

  不久前,山東日照就有消費者向媒體爆料稱,自己經琴行銷售人員推薦後購買了一臺翻新鋼琴。儘管購買之初琴行為其免費調了一次音律,但在隨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教授琴童彈琴的老師多次發現鋼琴的音不準,消費者只得先後請人調律4次,共花費近千元。

  幾經周折之後,在請專業維修人員對該二手琴進行檢查後,消費者被告知該鋼琴音板變形嚴重,部分器件需要更換,通體維修還不如換臺新的鋼琴。由於女兒鋼琴考級在即,消費者多次到琴行要求對方承擔鋼琴維修費,並為鋼琴的質量負責,但由於沒有維修卡和質量保證單,他的要求遭到拒絕。

  除了動輒數萬元的經濟損失,鋼琴培訓學習者所遭受的專業影響也不容小覷。

  「現在有的舊琴出售標價時,是把原裝未做整修的琴和經過整理翻新的琴都標成一個價格,這樣是有問題的。作為未整理的琴,是保持了原有琴的本色,而經過整理翻新的鋼琴,內部機構把弦和榔頭部換了,實際上改變了原有整個琴的音質、音色。」豐元凱強調。「由於原裝的山葉琴內部所有部件的裝配均是經過精心測算的,把其中零件更換以後,就達不到原來琴的整體技術指標了。」

  (應採訪對象要求,知名琴行內部人士陳勇系化名)

相關焦點

  • 所謂的洋垃圾——二手鋼琴危害到底有多大?
    目前,二手琴問題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數據顯示,某城市每年銷售的二手鋼琴總量約1000臺,以單價1萬元計算,交易額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其實,真實數據遠遠大於這些數字。上海約有50、60家二手琴行,每家每月銷售量10臺-80臺臺不等,最好的月銷量紀錄是100臺。一架進口新琴的價格3-5萬元,二手鋼琴的售價一般為新鋼琴的20-30%。價格上的優勢,使它具備相當的市場競爭力。是物美價廉還是洋垃圾?
  • 二手翻新鋼琴到底值不值得買?聽聽鋼琴調律師怎麼說!
    本人作為一名鋼琴調律師,從業十年。感覺很多人選擇鋼琴的時候容易走入一個很大的誤區,往往不明真相,上當受騙,這樣的列子我去調律的時候見的太多太多了,覺得很有必要普及一下。現在國內的市場是比較混亂的,各種品牌叢生,尤其是我們中國特色的「二手翻新」更是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 二手鋼琴的危害遠遠超乎您的想像;8萬架二手琴進中國:是福是禍?
    8萬架二手琴進中國:是福是禍?  文章來源:音樂周報 作者:李丹蕾近年來,中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鋼琴產銷大國。2013年,中國鋼琴年總產量接近40萬架,佔世界新鋼琴產量的80%,去年裡,中國出口鋼琴39835架,進口鋼琴121607架。值得注意的是,進口中有8萬多架都是二手鋼琴。這說明,進口二手鋼琴正以決堤之勢湧向國內,在國內鋼琴市場的佔有量已接近20%。如此龐大的二手鋼琴市場需求背後,卻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 老司機:揭開二手鋼琴翻修的神秘面紗(有視頻詳解)
    歐洲鋼琴標榜的是手工製作(實際上機械化已經很普及了),製作選材精良,生產周期長,生產演奏用三角鋼琴比較多,價格貴,產量少。國內偶爾能見到100歲的立式大品牌鋼琴售價5-10萬左右,70年代生產的立式琴根據琴狀態10-20萬之間,觀賞性高於實用性。
  • 話說原裝日本二手琴在中國的這些年
    在日本,戰後鋼琴產量超過1000萬臺,現在則大量閒置在家庭中(日本鋼琴熱自80年代起已經消退),目前經常使用中的約20-30%,那不使用的呢,就會在閒置很久後被回收,儘管回收比例並不高,約每年0.5-1%,但足夠形成每年
  • 想買二手鋼琴的看過來啦
    據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12年起從日本、韓國進口的劣質二手鋼琴已超過7萬架,佔中國鋼琴市場的17%以上,而且每年以3萬架的數量增漲,對我國鋼琴市場造成嚴重危害。但在日韓就不同,日本的垃圾分類是很嚴格的,垃圾必須分成六類,由於居住環境的影響,一臺舊琴佔據家庭不小的空間,你還不能隨便在外面扔,否則很麻煩的。在日本一般家庭要處理掉舊琴,必須要付給垃圾回收部門高額的分類處理費用。  在1985之後,中國有些不良商人看見這種商機,打著「原裝進口」旗號,迎合了一本分人崇洋的心理,在國內翻新後大肆傾銷。有的價格賣的比新琴還要高。
  • 家長買二手鋼琴,可能部分鋼琴來源真相讓人怵目驚心!
    但在日本就不同,日本的垃圾分類是很嚴格的,垃圾必須分成六類,由於居住環境的影響,一臺舊琴佔據家庭不小的空間,你還不能隨便在外面扔,否則很麻煩的。在日本一般家庭要處理掉舊琴,必須要付給垃圾回收部門高額的分類處理費用。  在1985之後,中國有些不良商人看見這種商機,打著「原裝進口」旗號,利用了一部分人對進口產品信賴的心理,在國內翻新後大肆傾銷。
  • 中國鋼琴的「黃金十年」走到頭了嗎?
    世界市場的回暖加上龐大的國內市場保證了整個行業平穩的發展,但經歷陣痛的中國鋼琴行業進行產業調整已是必然。未來世界鋼琴產業會有怎樣的走勢?中國的鋼琴企業又該如何調整應對?這成為中國鋼琴產業從業者們思考的問題。  「黃金十年」輝煌不再?
  • 買鋼琴是買二手的好,還是買新的好?
    二手鋼琴市場被很多人吹噓的那麼火,是因為進口大多數二手鋼琴都打著歐洲原創工藝,和歐洲知名品牌或者日本知名品牌。當然我們都知道鋼琴的翻新過程就是把別人用舊的,再通過工廠(其實是連公司註冊名稱都沒有的作坊)翻新,翻新主要指將舊漆刮掉,重新上漆; 更換高音纏弦;將低音弦去繡,擦亮;鐵板翻新;音板擦淨;更換琴鍵呢氈、榔頭、音頭呢、鍵盤等。
  • 買鋼琴前看完這篇,再強的銷售(忽悠)都騙不到你啦!
    但是,鋼琴的材料、成本的控制、技師的經驗與水平等,決定了鋼琴製造的特殊性。國內合資鋼琴與進口歐美日本鋼琴仍有極大的差距!下面,以YAMAHA鋼琴為例子作為參考。日本原裝中國生產產地日本橫濱杭州蕭山琴鍵90年代之前生產的為A級雲杉木。
  • 摺疊鋼琴本月歐美訂單5萬臺
    一款在廉江製造的、可摺疊的迷你鋼琴,本月出口訂單已達到5萬臺!12月17日,記者從龍健集團廉江產業園獲悉,龍健實業有限公司新生產的49鍵摺疊鋼琴今年11月上市,國內銷量已達1萬臺,本月開始出口歐美,訂單已高達5萬臺。
  • 【知識普及】山葉日本產鋼琴和中國產鋼琴的對比
    山葉樂器音響(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5月,是由日本山葉株式會社在華投資組建的外商獨資企業,後又陸續在中國成立了其它
  • 二手鋼琴
    目前購買二手鋼琴的人分為三大類:一類是理智消費的家長,想讓孩子學鋼琴,又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堅持學下去,所以先買一臺舊琴學學試試,這一類舊琴的價格大概在3000元到6000元;第二類是剛開始學琴的成年人和老年人,買臺舊琴彈著玩;還有一部分是鋼琴彈得很好的人在二手琴市場上尋找有價值的鋼琴,有不少進口的名牌二手琴,這部分琴的性價比特別高,再加上國產鋼琴在手感和音色以及性能的表現上遠低於進口琴
  • 真實故事告訴你:她在百度買了一臺鋼琴,想便宜3000,卻被坑了1萬……
    僅從鋼琴的價格上,她就比機構裡面老師推薦的那臺看起來差不多的產品省下了3000元!而且賣家還承諾贈送了節拍器、除溼器、樂譜等一大堆東西。 看起來真的很值。 一轉眼3個月過去了,當她找調律師到家裡給鋼琴進行例行調律的時候,調律師的一席話讓她心裡打起了鼓。因為小雨家裡的條件在當地是非常好的,住的小區也是很有名的。
  • 日本拉鏈巨頭 YKK 推出全新環保拉鏈,讓海洋沿岸的廢棄塑料重獲新生
    為提供解決海洋環境汙染的方案,1月22日,日本YKK株式會社宣布推出新款
  • 20萬臺籍日本兵,二戰中最尷尬的存在,認賊作父下場可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中有這樣一支特殊的部隊,人數大約在20萬左右,士兵和基層軍官都是中國臺灣人。這支部隊一部分出現在東南亞戰場,另一部分出現在中國大陸戰場,幫助日本人殘害祖國同胞。 這些臺籍日軍為什麼參加日軍?他們參與過哪些戰鬥?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
  • 網絡直播PK亂象調查 懲罰方式不斷翻新緊盯粉絲錢包
    本文轉自【法治日報】;賣慘打法律擦邊球吊足粉絲胃口 懲罰方式不斷翻新緊盯粉絲錢包網絡直播PK亂象調查● 有些主播為了在直播PK中獲得勝利,甚至會通過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 本報記者 趙 麗□ 本報實習生 邢懿銘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
  • 這20起翻車 抖出了直播帶貨的所有亂象
    品觀APP梳理發現,年初至今,市場被曝光的直播翻車事件,至少已有20起,涉及了不少頭部主播及明星,也將直播市場的亂象悉數「抖」了出來。  在不斷挑戰極限的業績背後,直播亂象也層出不窮,一系列翻車事件密集曝光。  中消協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直接點名了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等亂象。
  • 網絡直播PK亂象亟待依法規制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