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孔子論「仁」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
《論語·裡仁篇》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注釋】▲約:儉約、貧困。▲樂:安樂、富貴。與「裡仁為美」意思相似,仁者心存仁厚。▲利:銳利,敏銳。「利仁」,使仁銳利,即推行仁,宣傳仁。不能理解為利益、利用、有利於。《衛靈公篇》15.10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譯文】孔子說:「沒有達到仁的境界,不能長久處於貧困的環境中,也不能長久處於安樂的環境中。
-
三月論語直播(第一場):「仁」到底是什麼?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1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4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4.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論語》裡仁第四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論語》中「仁」
恰好這學期報了論語研讀這樣一個創新課,就自然地想對比一下善良和「仁」。 正題來了吼,哈哈以下分為三個部分來論證我地觀點。其注釋都來自於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一,據於美善,真(據於的意思是以什麼什麼為基礎)據於美善我們說盡善盡美,善與美同義,都是指美好的意思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惡不仁者,其為仁,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寶寶起名取名:論語中哲學意味深厚的男孩名字精選
《論語》主要是圍繞「仁」、「禮」以及「中庸」展開敘述,仁和禮也是大多數父母對於男孩的要求 下面就來跟隨天賜佳名詳細看看論語大氣的男孩名字,說不定其中就有你喜歡的男孩名。
-
出自《論語》的小孩美名,儒雅大氣有內涵!
弘毅——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繼世——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仁靜——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十五章》 原文: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論語裡仁第四4.7、4.8、4.9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人之過①也,各於其黨②。觀過,斯知仁③矣。」「注」:①過:過失。②黨:類。③仁:通「人」。論語裡仁第四4.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早晨我悟得了真理,即使當天晚上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
-
《論語》仁學體系新詮
黑格爾讀過《論語》的德文譯本(耶穌會士所譯),他把《論語》與西方歷史上一些思想家的著作做比較,給予這樣的評價。他對《論語》的認識只是憑藉不嚴謹的譯本,只看到了那零散的道德教訓,而沒有觸及《論語》思想深層,未能從整體上把握《論語》的思想結構,這造成了對《論語》思想的誤解和貶低,需要我們正本清源,重新詮釋。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主體是仁學。
-
孔夫子的仁是什麼,每個人都能達到了仁的境界嗎?
解讀:就像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說水接近於「道」一樣,夫子也是說人具有這幾種品德,那也接近於「仁」了。沒有說「仁」就是這幾種美德。【裡仁中的仁】裡仁篇是《論語》裡關於「仁」的核心篇章,自然是要先了解的。
-
《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射箭之禮不一定非要射穿靶子,自古以來大家的力道都不相同啊!這裡是孔子認為,只要嚴格認真地學習禮法並實行了,無論效果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子貢想上奏去掉朔日這一天祭祀用的活羊。孔子說:你心疼的是活羊,我心疼的卻是那禮節啊!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十六章》 原文: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朱子解讀:喻,猶曉也。義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
《論語》十二則教案/原文賞析,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論語《論語》是儒家當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它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都是收錄在《論語》當中。(如果題目中說《論語》就是記載孔子言行的書,是錯誤的。)宋朝宰相趙普曾讚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四書五經儒家經典當中有「四書」和「五經」指什麼?什麼是四書,什麼是五經呢?四書和五經全部都是一個集合名詞。
-
董陽孜「子曰」作品展
董陽孜,《成人之美》,2015,180 x 388 cm顏淵篇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十章》 原文: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朱子解讀:適,丁歷反。比,必二反。○適,專主也。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