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開播的春季日劇《我要準時下班》,由於趕上中國社會對於「996」(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的廣泛討論,和在主題上的密切相關性,迅速在中國引起了關注。
《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我要準時下班》中的女主人公東山結衣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型旅行公司工作,在無休止的工作、加班,以及前輩的催促、責罵中身心俱疲。每月加班超過100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導致她神情恍惚,從樓梯上滾落險些喪命。此後,東山下定決心從公司辭職,以準時下班為條件尋找新的工作。在面試了100家公司後,終於入職如今的網絡製作公司,過上了每日高效完成工作,下班後盡情享受悠閒時光,每年用完所有帶薪休假的幸福生活。然而日本根深蒂固的拼命工作、認為加班理所當然的企業文化仍舊強有力地發揮著作用,在東山與同事之間,老一輩職場人與90後職場新人之間造成了重重的矛盾衝突。《我要準時下班》的故事便由此展開。
儘管《我要準時下班》剛剛播出一集,但劇中「比起升職,還是朝九晚六吃小籠包比較幸福了」「不要做那種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要學會享受生活,認識不同的人,拓寬自己的眼界,不斷積累類似的經驗,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我們不為公司存在,而是公司為我們存在」等等金句已然深深觸動了中國年輕觀眾的心,一臉滿足地在準點下班後喝著半價啤酒的東山無疑是令人羨慕的。
無獨有偶,同樣是今年的春季日劇《昨日的美食》中的主人公筧史朗同樣不求人前顯貴,但求每晚六點準時下班,買好食材回家給自己與愛人做一頓精緻晚餐。還有此前的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逃避可恥卻有用》《黑色皮革手冊》等作品也都或多或少地對過度嚴苛的職場壓迫進行了批判,對一味強調拼命工作的企業文化提出了質疑。
《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與此同時,那種拼命工作、日日加班的優質精英男性形象也仍舊是日劇中常見的人物類型。比如2019年冬季日劇《初戀那天所讀的故事》中頗受好評的男二號八雲雅志,他就是一個東大畢業的職場精英。加班是他生活的常態,拼命工作時的認真努力,加上總能夠出色完成工作的能力與魄力是他令觀眾喜愛的關鍵特質。
對比東山與八雲,我們可以看到兩人在價值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對於八雲而言,工作是他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工作固然辛苦,卻也能給他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除了日本特有的企業家族主義、對公司的忠誠與報恩邏輯外,這種個人實現也是將拼命工作和加班視為理所當然的職場信念的重要底層邏輯。但對於東山來說,自我實現卻不在於工作而在於閒暇,是享受生活、拓寬眼界、珍惜與心愛的人的相處時光賦予人生以光華。
其實工作與閒暇歷來是社會學、經濟學關注的重要問題,共產主義的理想便是試圖為工作與閒暇之間的矛盾找到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物質極大豐富,每個人都是出於興趣而不是迫於生計進行工作,於是工作與閒暇就不再是對立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便得以實現。
《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理想畢竟只是理想,它值得我們嚮往和追尋,但哪怕是為了追尋理想,我們也必須面對現實。
我們當然可以說,無論是像八雲一樣努力工作、加班,在職場實現個人價值,還是像東山一樣在完成自己職責的同時準時下班、享受生活,都純屬個人選擇,無所謂是非對錯。
但「996」不是。「996」不是個人選擇,而是對人的自由權利的剝奪。
所謂「996」,是指每天九點上班,九點下班,一周工作六天。這樣的工作時長,再加上上下班通勤時間和必要的睡眠時間,一個人在一天之中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閒暇可言。
而「996」的問題之所以在今天引起如此廣泛的討論,則是因為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選擇讓更少的人做更多的工作拿更少的錢。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接受「996」工作制,不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工資,或者實現個人價值,而是為了不被裁員,不失去經濟來源。
如果努力工作的人不僅越來越忙,而且越來越窮,那麼一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如果「996」真的能夠改善經濟狀況,大家勤儉節約、疲於奔命就能拉動經濟發展,那我們或許還能夠用 「光明在前方」來自我安慰。但最基本的經濟原理早就告訴我們,裁員與低薪只會導致消費降級,而沒有需求、沒有市場,經濟循環非但不會好轉,反而可能進一步惡化。
□王玉玊(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