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當年為何說這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2020-12-24 文史天下觀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去珍視和保護的。無論時光怎樣的變遷,我們也不能忘記老祖宗所留下來的東西,然而讓我們覺得詫異的是,魯迅先生曾說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句話,那麼魯迅先生到底何出此言呢?

魯迅先生是出了名的直接和爆脾氣,他說從來都不會給別人留面子,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非常的喜歡魯迅先生。是他在中國最黑暗的時候棄醫從文,通過自己的文章去喚醒更多的沉睡者。雖然魯迅先生說話尖酸刻薄,但是他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是讓我們沒齒難忘的!

1.魯迅先生為什麼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呢?

有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魯迅先生曾說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句話!特別是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漢字早就已經深入我們內心了,如果這句話換做是平常人說的話,我們早就已經罵過去了。但是因為是文學大家魯迅先生,所以我們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魯迅先生要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呢?畢竟漢字是中華5000年燦爛美好的重要載體。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流傳於五四運動時期,這個口號影響了很多人,這當中就包括魯迅先生,大家都知道,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我們國家受到了很大的屈辱,文盲率也非常的高,而在那時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知識者們,認為中國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文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漢語晦澀難懂,實在是太難學了,也是為了改變這樣的一個現狀,所以他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改變現狀。

第一方面就是由胡適先生所發起的白話文運動,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漢字的改革運動,對於他們而言,漢子的改革運動比白話文要更加的迫切。當下以蔡元培,錢玄同,趙元任等人為首,不斷地推崇漢字改革運動。我們現如今習以為常的普通話,在那個時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2.那個時代,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學習漢字

因為大家的反應很激烈,1913年的時候,北洋政府教育部組織了一場讀音統一會,在這一場會上南北兩派因為分歧太大,最後直接開打。魯迅先生也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光是統一讀音就引起了這麼大的爭執,更別說簡化漢字的事情了。的確像他們所說,那個時候的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閒情意致去學習漢字,那個時期的漢字是富裕家庭孩子的特權,因為難度很大,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沒時間,沒精力去學習,也不願意搭理漢字。

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先生認為漢字已經成為了底層階層的攔路虎,所以他才會喊出這樣的口號。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漢字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後來也出現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以及中國文字拉丁化的改革。

3.到底是為了漢字犧牲百姓,還是為了發展犧牲了漢字

特別是中國文字拉丁化,在1931年9月26日的時候誕生了一種用拉丁字母的文字形式,普通群眾只需要認識幾十個字母就可以了,表面上看起來,這樣的方式方便了老百姓。但是長此以往,這種文字形式對於中華文化的發展是有很大危害的。

魯迅先生後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內心也非常的矛盾,到底是為了漢字犧牲了老百姓,還是為了發展犧牲了漢字呢。魯迅先生在晚年的時候為漢字不斷地奔走,這一場漢字大改革在1955年10月的時候,終於有了統一的口徑,在這一年《漢字拼音方案》草案擬成並發表,這也標誌著中國漢字改革運動的結束。在特殊的時期,漢字也的確成為了底層勞苦大眾的累贅,但是對於我們而言,漢字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是不能被我們所遺棄的!

相關焦點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這樣說?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在《魯迅論語文改革》中,魯迅指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然而將近百年的時光已經匆匆流去,漢字不但由繁到簡,中華民族也更加繁榮昌盛。很多人都會針對魯迅這句話來進行調侃,有人認為魯迅也並非是神明,說錯話也是人之常情。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這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魯迅說錯了嗎?很簡單,魯迅所說的話並非是反對漢字的意思。
  • 魯迅曾因「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遭人唾罵,現在才知其良苦用心
    曾有一次,魯迅說過這樣八個字,即「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社會,這句話也曾引起轟動。很多人都認為魯迅的這一觀點是非常錯誤的,而且,在一時之間,他也因為這一言論遭到許多人的謾罵和唾棄。但是,在分析了魯迅的精神內核後,我們會發現,魯迅的這句話其實並沒有什麼道理。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哪門子道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提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觀點: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魯迅先生對漢字有什麼偏見?魯迅第一次提出這種觀念的時候是在1936年,當時面對記者的採訪,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隨後在文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實在是有點驚世駭俗。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一段歷史,但同時也是各大愛國文人展露頭面的時代,國之將亡時各位文人志士也在用自己手中的筆桿奉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近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民主戰士的魯迅就是這些愛國人士中的一員,魯迅先生可以說時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用他手中的筆桿點醒了很多沉睡的人,雖然言辭非常犀利,但是當時的人們卻非常推崇他,然而在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估計看到這句標題,許多人乍一看會嚇一跳,身為中國近現代最博學的大文豪,魯迅為何會說出這種話呢?漢字作為銜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紐帶,沒有漢字,諸多文化傳承就會瀕臨滅絕,魯迅拋出的這個言論,至今被人爭論不休,其實這也並非是他說的一句氣話。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的這句狂言,為何專家都一致同意?
    魯迅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不管是文學造詣還是影響力都很大,他的很多文章都被納入教科書中,讓人看了有很深刻的感受。 作為文壇上的大佬,魯迅說過很多犀利且飽含爭議的話,比如在1936年的時候,魯迅就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論,魯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很多中小學生的噩夢,因為他的文章總是能抒發出很多不一樣的情懷,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中各種各樣的魯迅先生說也讓人難斷真假,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魯迅先生可不僅僅是一位只會寫東西的人,他不僅果斷的棄醫從文,寫出了很多抨擊當時社會的東西,更引導了當時很多項運動,其中「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他為何會提出這個觀點?
    儘管魯迅先生很「毒舌」,但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十分推崇他的作品。但在他去世那年,他接受《救亡情報》的採訪時,卻說漢字應該廢除,否則中華必然走上滅亡的道路。此言一出,不少人都大吃一驚。中華漢字歷史悠久,文化價值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寶,那魯迅為何如此「口出狂言」呢?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的是魯迅所說?為何專家表示他說得對?
    比如,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對每一個字背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寓意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不得不令人長嘆一句: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擁有著這般璀璨的漢字文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但是,魯迅先生當時卻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實在是令人不解。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說,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還有什麼能比這句話更能挑動當代網友們敏感的神經。就連坐在電腦前的我,看到後都想拿起鍵盤懟到說這話人的臉上。這話要是普通人說的也就算了,偏偏是近代中國文豪魯迅所說,看到他的名字,我舉起鍵盤的手頓時有了遲疑,在看到後面歷史學家說他講得對,我手上的鍵盤又放了回去。
  • 魯迅曾呼籲規範使用漢字!專家:他說的沒錯
    魯迅先生是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但是魯迅曾經在他的著作裡寫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第一眼看上去讓人十分震驚,漢字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內,文化傳承的載體和依據,有著不可磨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要了解這句話,必須先了解這句話的出處,還要結合它的時代背景。
  • 廢除漢字,推行拉丁化文字?魯迅先生為什麼對漢字有如此怨念
    在我們提起中華文化的時候,漢字絕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瑰寶,自從甲骨文時代開始,漢字在歷史上已經存在了已經有三千多年,它們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有著許多文字所沒有的藝術美感,是令我們十分自豪的存在。然而在上個世紀早期,我國文學大家魯迅先生卻在他的一篇雜文中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觀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裡,中國正在遭受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魯迅先生看到了舊中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文盲率實在太高了。而當時我們國家還在運用繁體字,其無論是認讀還是書寫都比現在的簡體字複雜的多,這讓教育出現了很高的門檻。
  • 漢字為何不能拼音化?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五千年文化之所以能延綿不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漢字一代代地傳承下來。漢字的重要性,早已被歷史所證明。然而,百年前五四運動期間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口號,在當年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各個知識分子為此大打出手。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
  • 魯迅:拼音化文字取代漢字迫在眉睫,一專家寫出千古奇文啪啪打臉
    漢字和文言文,是中國特有的文字和體裁,尤其是漢字,它博大精深,有著源遠流長的演變歷史,人們用它記錄著幾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回顧漢字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有一件歷史大事就不得不說起,那就是發生於20世紀初(1915)的,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中,其中有一條叫做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幾千個常用漢字,你認識多少?
    ,一生一世難學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漢字的萌芽更是可追溯到距今約六千年,經過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不斷演變,最終基本形成今天所使用的漢字。漢字造字法除了上面說到的形聲以外,還有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和轉注。漢字的具體數量沒有準確的數字,目前入庫的大概有九萬多字。如果我們要把所有的漢字都記全,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
  • 哈尼和萬歲吃草莓,民國好羨慕,終於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
    哈尼和萬歲吃草莓,民國好羨慕,終於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 2020-12-08 00:
  • 魯迅明明說清楚了,為何多數人念錯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普通人說得不算,他的同行們說的才算。老對頭郭沫若在魯迅死後,高度評價了他;賈平凹,餘華,莫言都稱魯迅的作品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特別是得了諾貝爾獎的莫言,更是意味深長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能寫出一部類似《阿Q正傳》那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中篇,那我會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 日本:漢字是日本最高級的文字,完了,祖宗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可以說,漢字通過不同的組合其所形成的文字和意思千變萬化,這正是代表了漢字的博大精深。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後,保持了大概3000個常用漢字。在日本,隨處可以看到漢字的痕跡,作為日本的國賓館,「鹿鳴館」的名字就是取自《詩經》中的「鹿鳴,宴群臣嘉賓」。
  • 魯迅和文章中的四句話概括了社會和人的本質,深刻深刻一針見血
    以我們的文章為例,最常用的句子是:孔子說,老子說,甚至魯迅,他不批評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但他們所說的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該用頭腦思考嗎?只是權威效應。《無聲的中國》「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比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會同意的,但你如果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他發表在魯迅中的《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在本文中,魯迅說了震耳欲聾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