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漢字,推行拉丁化文字?魯迅先生為什麼對漢字有如此怨念

2021-01-18 大哥二哥說歷史

在我們提起中華文化的時候,漢字絕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瑰寶,自從甲骨文時代開始,漢字在歷史上已經存在了已經有三千多年,它們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有著許多文字所沒有的藝術美感,是令我們十分自豪的存在。

然而在上個世紀早期,我國文學大家魯迅先生卻在他的一篇雜文中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觀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裡,中國正在遭受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魯迅先生看到了舊中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文盲率實在太高了。而當時我們國家還在運用繁體字,其無論是認讀還是書寫都比現在的簡體字複雜的多,這讓教育出現了很高的門檻。

鑑於這種情況,魯迅先生才提出漢字在如今的世界競爭中已經處於相對劣勢,我們必須要對漢字進行改革的觀點。他指出漢字的繁複雖然有其自身價值,但同時也被之前的貴族階級所利用,使其成為控制百姓思想的手段。

為了改善舊中國文盲率較高的問題,魯迅先生提出應該對漢字進行拉丁化改革,使其和英語等西方語言一樣成為一種以讀音來引導拼寫的文字,這樣只要會說漢語,就能大致看懂改革後的漢字,大大縮小了教育成本。

魯迅先生支持漢字拉丁化的另一個理由則是針對當時的文體,在民國時期,中國的文章還在大量使用文言文來寫作,這種文體與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用語差別巨大,因此讓普通百姓很難在短時間內學習。

魯迅先生認為如果不從漢字的改造入手,那麼文人估計不會同意用白話文甚至土話來代替文言文。在完成了漢字拉丁化改造之後,與當時語音格格不入的文言文就會被迫淘汰。

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對於繁體漢字的反感,主要是由當時民國文盲率太多的情況導致的,他其實是希望通過漢字拉丁化,來讓中國大多數國民擁有讀寫能力,從而推進教育的普及。但是漢字畢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這種直接推翻的提議未免太過激進。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國家的教育負責人們,先是推行了簡化字,降低了百姓們認讀,書寫漢字的門檻。之後還推行白話文,讓文言文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些舉措大大降低了我國的文盲率。

最重要的是,我們國家在教育事業上加大了投入,推行了義務教育,讓我們的所有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權力。雖然和拉丁化的漢字相比,簡體字還是更有難度,但是教育投入的加大,讓這些困難都不值一提。相信魯迅先生如果能夠看到現在的教育體系,他是斷然不會提出漢字拉丁化的提議的。

相關焦點

  • 從廢除漢字未果和漢字拉丁化失敗談起……
    說到漢字的變化,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國家的發展落後時,呼籲漢字全面改革,甚至呼籲廢除漢字的聲音就會響起,而當國家發展強大時,呼籲漢字復古的聲音又會適時出現,從這點可以看出漢字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與文化自信的強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魯迅先生認為漢字就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病,病菌是由內而外的,即使思想上多麼先進,但是漢字是深入人體的病菌,如果不從根本上除掉它,結果改變不了死亡的結局。 其實說起來魯迅也是一位靠漢字吃飯的人,為何他會對已經流傳數千年的並且也使他養家餬口的漢字如此的深惡痛絕呢?其實最初提出廢除漢字並不是魯迅提出的。
  • 魯迅:拼音化文字取代漢字迫在眉睫,一專家寫出千古奇文啪啪打臉
    文字,是記錄文明的重要工具。漢字和文言文,是中國特有的文字和體裁,尤其是漢字,它博大精深,有著源遠流長的演變歷史,人們用它記錄著幾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回顧漢字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有一件歷史大事就不得不說起,那就是發生於20世紀初(1915)的,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這樣說?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在《魯迅論語文改革》中,魯迅指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然而將近百年的時光已經匆匆流去,漢字不但由繁到簡,中華民族也更加繁榮昌盛。很多人都會針對魯迅這句話來進行調侃,有人認為魯迅也並非是神明,說錯話也是人之常情。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這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魯迅說錯了嗎?很簡單,魯迅所說的話並非是反對漢字的意思。
  • 湛曉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漢字拉丁化運動勃興考述
    一些研究者也認為,魯迅之所以堅定地支持漢字拉丁化,與他留日期間見證了日本當時方興未艾的日文拉丁化論爭有直接關係。 二、本土化之契機:大眾語論戰與漢字拉丁化結合 1934年前,有關蘇聯文字拉丁化的消息僅極為零星地見諸國內報端。這說明,發生在遠東地區的漢字改革並未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他為何會提出這個觀點?
    在國家遭遇困難的時候,很多愛國的文人志士用筆桿作為武器,用文字作為子彈,用自己的力量為祖國貢獻力量。而作為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思想家、民族戰士,魯迅當然不會缺席這個愛國浪潮。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文化學者。他希望用文字敲醒沉睡的人,讓整個社會都一起為中華復興努力。
  • 與日本文字太過相似,喪失了漢字靈魂
    在我國曆次變革中,不僅包括在經濟、社會方面的改革,也有過多次針對漢字的改革。01在世界語言文字之林中,漢字是獨一無二的意音文字,與英語、俄語等拼音文字有著根本不同。漢字也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且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其衍生文字包括已經消亡的西夏文、女真文等,目前世界上文字中受漢字影響較大的只有日本平假名。
  • 魯迅曾呼籲規範使用漢字!專家:他說的沒錯
    魯迅先生是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但是魯迅曾經在他的著作裡寫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第一眼看上去讓人十分震驚,漢字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內,文化傳承的載體和依據,有著不可磨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要了解這句話,必須先了解這句話的出處,還要結合它的時代背景。
  • 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字母化了,為什麼只有中國能保住象形漢字
    這段記載中提到的人物倉頡,據說乃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而更為令人記住的一點是,他就是漢字的創造者! 眾所周知,漢字的來源非常的悠久,有史記載的內容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年代,在全世界的文字中都很難找到像漢字如此歷史悠久的文字。而與此同時,漢字也是如今世界鮮有的象形文字。
  • 中國漢字拼音的來歷
    [B]1931年5月,蘇聯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員會科學會議主席團對中國拉丁化字母的方案進行了審定,並批准了這個方案。1931年9月26日在蘇聯海參威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書面方案《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過後,首先在華工中推行,出版書籍47種,刊印10多萬冊,許多華工學會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讀書寫信。
  •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很多中小學生的噩夢,因為他的文章總是能抒發出很多不一樣的情懷,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中各種各樣的魯迅先生說也讓人難斷真假,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魯迅先生可不僅僅是一位只會寫東西的人,他不僅果斷的棄醫從文,寫出了很多抨擊當時社會的東西,更引導了當時很多項運動,其中「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當年為何說這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魯迅先生是出了名的直接和爆脾氣,他說從來都不會給別人留面子,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非常的喜歡魯迅先生。是他在中國最黑暗的時候棄醫從文,通過自己的文章去喚醒更多的沉睡者。雖然魯迅先生說話尖酸刻薄,但是他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是讓我們沒齒難忘的!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說,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還有什麼能比這句話更能挑動當代網友們敏感的神經。就連坐在電腦前的我,看到後都想拿起鍵盤懟到說這話人的臉上。這話要是普通人說的也就算了,偏偏是近代中國文豪魯迅所說,看到他的名字,我舉起鍵盤的手頓時有了遲疑,在看到後面歷史學家說他講得對,我手上的鍵盤又放了回去。
  • 魯迅曾因「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遭人唾罵,現在才知其良苦用心
    可見,正是由於魯迅等人的努力,我們社會的文學發展水平才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大眾的思想開放程度,也進一步提高了。但在繼承中華文化的過程中,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時之間,也有不少人把魯迅的這一思想當作批判的對象。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的這句狂言,為何專家都一致同意?
    魯迅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不管是文學造詣還是影響力都很大,他的很多文章都被納入教科書中,讓人看了有很深刻的感受。 作為文壇上的大佬,魯迅說過很多犀利且飽含爭議的話,比如在1936年的時候,魯迅就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論,魯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漢字,「會說話」的中華文化符號
    毫無疑問,漢字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在成熟的甲骨文之前,漢字一定有一個甚至多個更早的源頭。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採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由來,恐怕也逃不出這個例子」(《門外文談》)。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當時的國人們不斷反思是不是由於舊的傳統文化,才導致中國如此的落後,腐敗,才導致當時的中國人人可欺,出於愛國的目的,國內開始了掃除舊文化的浪潮,而舊文化的一切都離不開漢字,掃除舊文化就必須廢除中國幾千年的漢字。當時章太炎老先生的弟子錢玄同甚至這樣說道:「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拋卻政治、感情色彩而言,漢字和英文哪個更先進?
    魯迅先生,也曾這樣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甚至這樣評價方塊漢字:「當沒有知道拼音字之前,就不會想到象形字的難;當沒有看見拉丁化的新文字之前,就很難明確的斷定以前的注音字母和羅馬字拼法,也還是麻煩的,不合實用,也沒有前途的文字。」而廢除漢字,自然要有新的文字來替代,用什麼呢?拉丁字母——這也是西方大部分國家所使用的。
  • 越南廢除漢字後,推行拉丁字母化,那他們用什麼文字寫春聯?
    傳統新年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大概是從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開始,秦始皇滅掉古蜀國之後君王蜀泮便率殘餘部落南遁,一路狂奔到了「文郎國」,蜀泮雖然是吃了敗仗逃亡至此,但卻在這裡大放神威把文郎國給滅了,取了個拗口國名謂之「甌雒國」,蜀人開始對這裡進行文明教化,也就是說從「文郎國」「甌雒國」開始,這裡就是華夏遺族的天下,其原住民是沒有歷史記載的,有記載的都是神農後裔和古蜀後裔用漢字所記錄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