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因「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遭人唾罵,現在才知其良苦用心

2020-12-24 王氏說歷史

說起魯迅,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中國近代社會的一名文豪,魯迅對整個中國文學的發展所作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他在世的時候,他也提出了許多激進的觀點,其中有些觀點的出現,使他成為了公眾關注的人物。

曾有一次,魯迅說過這樣八個字,即「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社會,這句話也曾引起轟動。很多人都認為魯迅的這一觀點是非常錯誤的,而且,在一時之間,他也因為這一言論遭到許多人的謾罵和唾棄。

但是,在分析了魯迅的精神內核後,我們會發現,魯迅的這句話其實並沒有什麼道理。那麼,在那個年代,到底有什麼事能讓魯迅說出這番話,而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又是如何看待中華文化和漢字的關係?

魯迅是中國社會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壇的成就毋庸置疑,他生於1881年,成長過程中,受過許多現代思想的薰陶,但在後來的歲月裡,他也開始四處走動,學習一些新的思想和知識。儘管魯迅在求學期間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但他也從未因外界的壓力而放棄過自己的學業追求。

因為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和動蕩不定時期,所以民主鬥士,如魯迅,也成了重點關注的對象,到1930年時,建立了中國自由運動大聯盟,作為聯盟的發起人之一,魯迅在聯盟中的地位也很高。可見,正是由於魯迅等人的努力,我們社會的文學發展水平才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大眾的思想開放程度,也進一步提高了。

但在繼承中華文化的過程中,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時之間,也有不少人把魯迅的這一思想當作批判的對象。總之,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如果說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拋棄了漢字這個重要的文化載體,那對中華文化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但在那個時代,魯迅之所以能提出這一觀點,也是因為漢字太晦澀難懂,而普通百姓卻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研究漢字,從而使全國文盲率大大提高。對一國而言,如果文盲太多,則也會阻礙整個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像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的文盲現象如果不能得到減緩,那麼中國社會的發展水平就會停滯不前,在1913年北洋政府曾舉辦過一次討論會,當時各地的文學工作者也開始就漢字的讀音展開激烈的爭論。

那時魯迅認為,如果不能廢除漢字,那麼社會底層民眾就永遠無法學會文化知識,此時魯迅還提出了中國文字的拉丁化,這樣,只要掌握幾十個字母,就能寫好字。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的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所以,與國外接軌就成了一種歷史必然,而中國漢字在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其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可見,魯迅提出漢字拉丁化,並不只是為中國人民能學到文化知識,更為中國能有更長遠的發展前景。

同時,為了使更多的人能學到文化知識,魯迅還花了很多功夫。儘管漢子拉丁化對中華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為了民族未來的發展,這種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表面上看來,魯迅想要的是廢除漢字,但實際上,魯迅會提出這樣的觀點,也是希望中國能繼續發展下去,畢竟,如果當時的中國不能與其他國家接軌,那麼,我們的國家也一定會被世界發展潮流所拋棄。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理解,相信大家也會消除對魯迅的負面看法,並且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還會進一步繼承魯迅的精神。

相關焦點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這樣說?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在《魯迅論語文改革》中,魯迅指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然而將近百年的時光已經匆匆流去,漢字不但由繁到簡,中華民族也更加繁榮昌盛。很多人都會針對魯迅這句話來進行調侃,有人認為魯迅也並非是神明,說錯話也是人之常情。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這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難道真的只是因為魯迅說錯了嗎?很簡單,魯迅所說的話並非是反對漢字的意思。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當年為何說這話?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去珍視和保護的。無論時光怎樣的變遷,我們也不能忘記老祖宗所留下來的東西,然而讓我們覺得詫異的是,魯迅先生曾說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句話,那麼魯迅先生到底何出此言呢?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哪門子道理?
    說起魯迅大家都不陌生,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大文豪,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魯迅不光是一名文學家,更是一個思想家,一個戰士,他棄醫從文,以筆為槍,他的文章犀利而有深度,喚醒了很多人的民族意識,為民族覺醒做出了巨大貢獻。
  •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很多中小學生的噩夢,因為他的文章總是能抒發出很多不一樣的情懷,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中各種各樣的魯迅先生說也讓人難斷真假,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魯迅先生可不僅僅是一位只會寫東西的人,他不僅果斷的棄醫從文,寫出了很多抨擊當時社會的東西,更引導了當時很多項運動,其中「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為什麼魯迅先生會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1936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救亡情報》的記者在採訪他的時候,魯迅公然說到:「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句話一出,即使平時很推崇他的一些人都站出來反駁他,一時間社會上開始了很長時間的爭論。,魯迅先生認為漢字就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病,病菌是由內而外的,即使思想上多麼先進,但是漢字是深入人體的病菌,如果不從根本上除掉它,結果改變不了死亡的結局。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的這句狂言,為何專家都一致同意?
    魯迅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不管是文學造詣還是影響力都很大,他的很多文章都被納入教科書中,讓人看了有很深刻的感受。 作為文壇上的大佬,魯迅說過很多犀利且飽含爭議的話,比如在1936年的時候,魯迅就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論,魯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魯迅曾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他為何會提出這個觀點?
    儘管魯迅先生很「毒舌」,但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十分推崇他的作品。但在他去世那年,他接受《救亡情報》的採訪時,卻說漢字應該廢除,否則中華必然走上滅亡的道路。此言一出,不少人都大吃一驚。中華漢字歷史悠久,文化價值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寶,那魯迅為何如此「口出狂言」呢?
  • 魯迅為何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估計看到這句標題,許多人乍一看會嚇一跳,身為中國近現代最博學的大文豪,魯迅為何會說出這種話呢?漢字作為銜接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紐帶,沒有漢字,諸多文化傳承就會瀕臨滅絕,魯迅拋出的這個言論,至今被人爭論不休,其實這也並非是他說的一句氣話。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的是魯迅所說?為何專家表示他說得對?
    比如,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對每一個字背後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寓意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不得不令人長嘆一句:中華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擁有著這般璀璨的漢字文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件相當自豪的事情,但是,魯迅先生當時卻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實在是令人不解。
  •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竟是魯迅所說,專家坦言:魯迅說得對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還有什麼能比這句話更能挑動當代網友們敏感的神經。就連坐在電腦前的我,看到後都想拿起鍵盤懟到說這話人的臉上。這話要是普通人說的也就算了,偏偏是近代中國文豪魯迅所說,看到他的名字,我舉起鍵盤的手頓時有了遲疑,在看到後面歷史學家說他講得對,我手上的鍵盤又放了回去。
  • 魯迅曾呼籲規範使用漢字!專家:他說的沒錯
    魯迅先生是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但是魯迅曾經在他的著作裡寫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第一眼看上去讓人十分震驚,漢字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內,文化傳承的載體和依據,有著不可磨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要了解這句話,必須先了解這句話的出處,還要結合它的時代背景。
  • 廢除漢字,推行拉丁化文字?魯迅先生為什麼對漢字有如此怨念
    然而在上個世紀早期,我國文學大家魯迅先生卻在他的一篇雜文中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觀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在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裡,中國正在遭受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魯迅先生看到了舊中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文盲率實在太高了。而當時我們國家還在運用繁體字,其無論是認讀還是書寫都比現在的簡體字複雜的多,這讓教育出現了很高的門檻。
  • 魯迅:拼音化文字取代漢字迫在眉睫,一專家寫出千古奇文啪啪打臉
    漢字和文言文,是中國特有的文字和體裁,尤其是漢字,它博大精深,有著源遠流長的演變歷史,人們用它記錄著幾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回顧漢字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有一件歷史大事就不得不說起,那就是發生於20世紀初(1915)的,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中,其中有一條叫做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 魯迅和文章中的四句話概括了社會和人的本質,深刻深刻一針見血
    的文章將告訴你魯迅先生。魯迅是一個用鋼筆讓我們反思和反思的人,他的話珠璣也很有啟發性。很多人愛他勇敢地愛著他,更多的人恨他,恨他的憤世嫉俗。我們不談魯迅的小說和魯迅的感受,我們只討論魯迅的四個句子。《無聲的中國》「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比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會同意的,但你如果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他發表在魯迅中的《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在本文中,魯迅說了震耳欲聾的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日本:漢字是日本最高級的文字,完了,祖宗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以前的日本流行民族論,而現在的日本,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對漢字的尊崇,開始逐漸流行起漢字論了,拋開逐漸弱化的民族概念和國家概念,那麼能夠剩下的對自我身份的認同,顯然就只剩下文字和語言了。當我們自己的國人越來越淡漠漢字和語言的時候,當我們自己的國人在將中國5000年的傳統文化慢慢的摒棄甚至忘記的時候。
  • 夷狄亡我華夏之心不死--文化篇之中醫、甲骨文、漢字
    倭寇在偽滿州國曾全面推行免費教育,可不要以為倭寇重視教育,天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此舉是為了推廣日語、推廣偽歷史。這十多年的推廣使那時學齡兒童,只知日語,不知漢語;只知滿州,而不知中華。這給了夷狄們很大的啟發。要滅亡中國就一定要全面的侵略,因此夷狄們對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開始了一場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亡華行動。
  • 幾千個常用漢字,你認識多少?
    ,一生一世難學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漢字的萌芽更是可追溯到距今約六千年,經過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不斷演變,最終基本形成今天所使用的漢字。魯迅先生(圖片來自網絡)魯迅先生在其逝世前不久的《答救亡情報訪員》一文中說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李湘深夜在家吃蛋糕,手上戒指被打碼,拉近鏡頭才知導演良苦用心
    李湘深夜在家吃蛋糕,手上戒指被打碼,拉近鏡頭才知導演良苦用心現在的綜藝節目類型真的是多種多樣,錢只要是以明星競技為主,但是由於危險性比較高,所以就出現了非常多的明星店真人秀,如今《李湘就曾經說過,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大約在7萬塊錢左右,但是很多人都覺得是有些誇張了,可是看到他們在節目當中的生活才發現
  • 漢字,「會說話」的中華文化符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而承載著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文字符號就是漢字。撇開學界關於商代之前各種出土符號的爭議不談,從目前學界公認最早的殷商甲骨文算起,漢字至今已經歷了約三千五百年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