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魯迅大家都不陌生,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大文豪,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魯迅不光是一名文學家,更是一個思想家,一個戰士,他棄醫從文,以筆為槍,他的文章犀利而有深度,喚醒了很多人的民族意識,為民族覺醒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提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觀點: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魯迅先生對漢字有什麼偏見?
魯迅第一次提出這種觀念的時候是在1936年,當時面對記者的採訪,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隨後在文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實在是有點驚世駭俗。當時批判他的人佔大多數,但也有少部分支持的,文學界對魯迅的滅漢字觀念進行了長久的爭論。那麼魯迅先生為什麼要滅漢字呢。
其實魯迅不止一次地提到過滅漢字的觀念,他曾經說過,漢字和大眾化是對立的,是人們身上的一塊結核,如果不消滅漢字,中華難以得到發展,最後必亡。魯迅先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文學家,他之所以說這樣的話,是經過深刻思考,深思熟慮的,並不是為了博人眼球而誇誇其談的娃想要理解魯迅為什麼說這樣的話,我們要先弄明白當時的社會背景。
當時的中國衰敗至極,已經被侵略者踐踏的體無完膚,很多有志之士都在探索救國的道路,想要救國就要弄明白中國落後的原因。當時很多人看到了西方各國的強大,所以認為想要讓中國擺脫落後的面貌,就要向西方學習,其中的激進派認為要完全西化,徹底摒棄中國文化,首先第一步,要廢除漢字。
這裡所說的漢字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漢字,而是繁體字,滅漢字也不是不用漢語用英語,而是化繁為簡,摒棄繁體字。其實滅漢字的觀念也不是魯迅先提出來的,早在1917年,胡適先生就提出來要摒棄文言文,普及白話文。大家上學的時候遇到文言文是不是非常的頭疼?清朝之所以衰敗沒有活力,和提倡八股文有很大的關係,文人為了出人頭地紛紛學習八股文,但是八股文有什麼實際用處呢?
魯迅先生的滅漢字思想其實和胡適的提倡白話文觀念一樣,都是希望大家能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文學得到更有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