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人小時候吃的冷湯

2020-12-26 瓦橋關

前幾天夏至,由於家鄉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我又想起小時候的冷湯。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冷湯雖然叫「湯」,但並不是真正的湯,而是家鄉對涼麵的傳統稱謂。

老輩子家鄉沒有涼麵的叫法,筆者小時候只知道冷湯,不知道涼麵為何物。1982年參加工作後,隨著接觸面不斷增多,才逐漸接受了涼麵的概念。

現在,冷湯依然是雄安最常見的主食,許多飯店無論春夏秋冬都有供給,而且調料豐富多彩,可以各取所需,任意調配。

但是,我小時候,吃冷湯是順時應季,往往都選擇在炎熱的夏天。因為只有夏天蔬菜成熟後,才會有選擇菜碼的空間。

那時候,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沒有塑料大棚,無論什麼都是自然生長,什麼季節吃什麼。即使是當季的時候,蔬菜的品種也很少,不像現在這麼五花八門、豐富多彩。

麵條,也沒有地方去買,都是自己和面自己擀。但擀麵條不同於蒸饅頭、包餃子和烙餅,需要更寬大的板子和粗長的擀麵棍。有些條件差的家庭沒有專用的工具,想吃麵條了還要到街坊四鄰家去借。

擀麵條是一種力氣活,面和好、醒好後,要用擀麵棍擀壓成圓片,捲起拋出,拋出捲起,反反覆覆,凌空飛舞。

擀壓的時候,為了麵條不粘連,還要不停地撒些棒子麵。擀成均勻的薄片後,層層摺疊起來,用菜刀輕輕剁成粗細相當的條子鋪散在蓋簾上待煮。

記得炎熱的夏天,姥姥擀麵條時總是光著膀子,汗水常常不停地滴落在面片上,與麵條混為一體。汗為心液,吃下凝結著姥姥汗水和心血的冷湯,不僅可以解饞解暑,還使我懂得了什麼叫感恩。

既然是冷湯,就要投得涼涼的。一般是用井拔涼水過三遍,老人腸胃弱,往往只過一遍就行了。

困難時期,調料比較少,也就是蒜汁、花椒油、黃瓜或者豆角簡單的幾種,有時候還有芝麻鹽。芝麻鹽是自己炒熟以後,加上一些大鹽在案板上用小擀麵棍兒碾壓而成的,市場上同樣沒有現賣的。

為什麼叫冷湯,過去沒有考證過。現在想起來,是和冬天的熱湯對應的。冬天吃的熱湯,叫鍋裡挑兒,就是直接從鍋裡撈出來,再配上一些滷就可以了。

現在,雖然我們家還有擀麵條的案板和擀麵棍,老伴也能駕熟就輕、水到渠成,但由於嫌麻煩,每次吃冷湯總是去超市或者菜店買麵條,自己動手的時候越來越少了。

冷湯,飽含著家鄉的味道,承載著淡淡的鄉愁。幾十年來,不論身處何方,吃過多少美食,心心念念的總是少不了家鄉的滋味。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愈發強烈,時不時的會在記憶之中閃現,飄忽不定,揮之不去。

相關焦點

  • 吃鰻魚喝參湯,舔冷狗?!
    二、參湯鑑於中午的燒烤不錯,西塔韓餐又各式各樣,很快,晚上我們就又去了西塔,這回吃參雞湯。按照店家推薦點了雙人餐,兩份湯一個菜還有兩小杯參酒。只是參酒苦苦的,酒味也重,不大習慣喝。在東北的晚上喝一份參湯真是舒服又養生啊。餐畢去旁邊一條都是賣韓式調料的小街走了走。
  • 雄安人,請注意!
    河北石家莊的疫情近期比較嚴重,所以這段時間雄安人最好不要去北京,而且北京的防疫政策現在一天一個樣兒。
  • 咒罵河北,這個雄安人是瘋了還是傻了?
  • 「三菜一湯」中西合璧Fine Dining,絲瓜燉飯哈密瓜冷湯好讚嘆!
    導讀:「三菜一湯」中西合璧Fine Dining,絲瓜燉飯哈密瓜冷湯好讚嘆!「冬天多吃瓜果,多吃葉菜」,瓜果多富含著盛夏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所以這時多吃瓜果有利於身體補水,更勝葉菜類。,又可以將味道再度升級,這時佐上鴨胸一起吃,讓人仿佛置身在高級的西式餐廳般的奢華感。
  • 吃吃吃丨 湯
    圖丨mini鯨魚中國飯菜講究色香味形,好不好看放第一,湯也不能例外。我小時候,人們過日子,都是燒煤。煤爐子火慢。有一回,中午時間緊,而我又飢腸轆轆。圖丨FlyingT有些湯做得講究。中國人愛吃稀罕,什麼少吃什麼,什麼難弄到吃什麼。像用燕窩用魚翅燉的湯,皆是因食材而貴。至於味道嘛,只能說是一般,沒氽丸子香。有一個湯例外,佛跳牆。
  • 關乎雄安人的前途命運!
    經歷了三年新區生活的雄安人,已經逐漸達成高度共識,大家對教育的重視前所未有。群眾重視起來了,對政府部門的一舉一動就會格外關注。這樣的背景,其實特別利於雄安教育大發展,因為家長和學校的目標高度契合,很容易形成合力。 但也要看到,這樣的背景下如果還搞不好,同樣也容易引發民怨:我想要的你給不了,你應該給的你辦不到,矛盾就會爆發。
  • 殺年豬,吃刨豬湯咯!年味漸濃,石柱人準備回家過年了!
    天氣越來越冷,年味也越來越濃,灌香腸、燻臘肉、買乾貨……大家都在陸續準備年貨了。不過要小編說,吃一頓熱氣騰騰的刨豬湯,才有濃濃的年味。
  • 一碗鴨血粉絲湯,我吃出了全鴨宴的儀式感
    所以即便今天「回味」「鴨德堡」已經遍布南京,在老南京人眼裡,那都不是正宗的鴨血粉絲湯。所以這一次,我們去的是備受老南京人推崇的小潘記鴨血粉絲湯。網紅鴨血粉絲店小潘記,吃過的人提起這家店自帶宣傳特效,比如小潘記上過臺灣綜藝節目《愛玩客》,是主持人詹姆士極力推薦的粉絲店。
  • 玉米羹|小時候唯一一碗湯
    最近有些事情所以沒有更新說是有事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總的來說就是懶最近瘋狂的想喝玉米羹那是屬於我童年的味道不知道有沒有人在這些鎖上記錄一下童年的秘密~小時候爸媽說下館子我最愛點的一道湯就是玉米羹我那時候覺得這世上就玉米羹這一種湯味道清甜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長大後我再沒有喝過這碗湯在做這一次之前
  • A Hint of Summer: 草莓大黃冷湯,紙包時蔬烤雞胸
    入內坐定,環顧四周,皆是老面饅頭般的膀爺,篤篤定定喝酒擼串,對比周身溼透橫衝直撞的我,有點超現實。看著他們面前的一鐵盤又一鐵盤的烤串,肚餓到不行,問收銀小妹要了羊肉串,烤茄子,烤雞翅,烤板筋。等我報完菜名,她才慢悠悠地說:「今天串都賣完了」。「啊?那還有什麼吃?」「花生米。」於是我就著一盆子花生米,喝完了一瓶燕京。
  • 殺年豬,吃刨湯
    出門在外的小夥伴們,你有多久沒有吃過刨湯啦?寒冬臘月天,又是一年吃刨湯。你媽喊你回去吃刨湯了嗎?反正我媽已經喊我了。「女子!回屋裡吃刨湯咯!」「大人盼栽田,細娃盼過年(方言:細娃就是小孩子)。殺了年豬就是年,細娃笑在了夢裡頭,大人愁心頭。」兒時,最熟悉的民謠,每逢此時總是在耳邊迴響。小時候,入了冬,我們就盼著殺年豬。
  • 天氣越來越冷了,給大家介紹幾種韓國湯的做法
    天氣越來越冷了,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做的韓國家常湯~希望大家有空兒的話在家動手試一試吧~~韓國大醬湯材料
  • 黃峻瑋 | 冬瓜海帶湯
    外科醫生那天晚上打了一份冷飯,和著澆了一些冬瓜海帶湯,陳師傅告訴他,也沒有其它什麼菜了,就此作為值班當日的夜餐了。外科醫生那天特別忙,一直忙到半夜方歇下來。取出那盆和著冬瓜海帶湯的飯,大夏天的,也沒有冰箱,天哪,竟然聞到了一股餿味。
  • 郭麒麟這麼年輕就痛風,小時候吃火鍋還喝涮羊肉的湯,原來如此
    其實痛風跟年紀無關,跟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有關,如果你極其的不節制,各種食物亂吃大魚大肉以等,就會痛風。在節目中的郭麒麟就是如此,因為去了外面,所以郭麒麟越發放縱,熬夜、晚睡、不吃早餐、每頓飯都吃魚、肉、海鮮,還赤腳下海玩水
  • 適合冬天吃的「下飯菜」,越冷吃越香,東北人:燉一鍋全家人愛吃
    最近開始降溫,越來越冷了,冷天就惦記著吃一些熱乎乎滋補的食物,給身體補充能量,抵抗寒冷。說到冬季火鍋自然是首選的,但天天吃也不好,油油膩膩的胃吃不消,所以我們可以偶爾換換著吃,最近我們家人就迷上了我做的:酸菜燉排骨。
  • 南京人的生活——一碗鴨血粉絲湯吃出幸福感
    地道的南京人,每天常吃的就是那一碗熱氣騰騰的鴨血粉絲湯了。鴨血粉絲湯以其出色的名聲遍布祖國大地,在很多南京以外的地方經常能看到掛著鴨血粉絲湯牌子的小店,但也都是根據當地口味改良過的,並不能代表真正南京鴨血粉絲湯的精髓。
  • 湯糰or糰子?無錫人冬至吃什麼?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歲暮天寒,又到了冬至節氣吳地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更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有老無錫人說,冬至吃糰子也有無錫人說,冬至吃湯糰那麼你到底是哪一派呢?火方然,湯初滾、盡浮鍋面。」熱氣騰騰現煮現撈現吃的湯糰,是無錫人的真愛,油潤帶湯,一口口滑入腹中的是滿滿的幸福呀!在振新路上開了十多年的湯圓店,搬到梁清路上有一陣子了,某火鍋店一樓拐角的狹長小鋪每天早市都被新客老客擠得滿滿當當的。
  • 最近越來越冷,別忘多喝這湯,無需久燉,10分鐘出鍋,熱乎又暖胃
    最近天氣真的越來越冷了,北方還好,回到家還有暖氣,南方室內室外都是冷冰冰的,真的很難熬。寒冷又乾燥的冬季,喝湯進補,再合適不過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快手湯,無需久燉10分鐘就能出鍋,比骨頭湯更加鮮美,特別適合上班族,學會它,再也不用擔心沒時間煮湯了。
  • 明日小雪,該吃它了,給家人煲這湯喝,抵禦寒風不怕冷,輕鬆過冬
    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這期間人們要注意保暖抵禦寒氣。隨著小雪的到來,人們的飲食要有所調整,因此冬補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飲食主調,而且要多吃肉類等高熱量的食物,來幫助身體抵禦寒風,讓你在整個寒冬裡身體暖暖和和的,不用擔心感冒。
  • 終於找到小時候的鴨血湯
    很多網友給我們留言說,還是很懷念小時候喝的鴨血湯,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再喝到了。還好,吃貨的力量是強大的 ,很快,就有知情吃貨提供線索,告訴我們可以吃到鴨血湯的地方。整理完這些信息後,刁嘴別動隊又上路了。紅雲美味砂鍋早上,9點,城西雖然在下雨,但姜師傅依舊來吃鴨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