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一百二十回。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資料,加以整理和創造,寫成了這部長篇巨著。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原文閱讀
建議讀書本,不在此贅述,閱讀批註的方法,可以參照下面這篇文章。
【推薦】學語文,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
《三國演義》第4回小動畫
視頻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故事梗概
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
董卓廢少帝,立九歲的陳留王為獻帝,強迫蔡邕(yōng)為侍中。少帝作怨詩,李儒奉卓命以鴆酒毒害之。董卓攝君害民,引起朝臣不滿。曹操持王允之寶刀刺卓,不成,騎卓所賜之馬而逃。被中牟縣令陳宮抓住,棄官同逃。後遇到呂伯奢,其家人慾殺豬招待曹操,多疑的曹操誤以為將要殺己,而殺呂伯奢全家。後路遇外出沽酒的呂伯奢,曹操又詐殺之。並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的人生觀)」陳宮視曹、卓為一路人,離曹而去。
經典情節
【曹操獻刀】董卓自任相國,專權朝野,捏造罪名殺死少帝。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董卓不耐久坐,倒身轉向內臥於床上。曹操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鏡內看見了曹操的動作,轉身相問。曹操急中生智說:「我得到一口寶刀,欲獻給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願借馬一試。」然後快馬加鞭,逃之夭夭。
【捉放曹】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後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清·毛宗崗:孟德殺伯奢一家,誤也,可原也;至殺伯奢,則惡極矣。更說出「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之語,讀書者至此,無不詬之、詈之,爭欲殺之矣。不知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試問天下人,誰不有此心者,誰復能開此口乎?至於講道學諸公,且反其語曰:「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非不說得好聽,然察其行事,卻是步步私學孟德二語者。則孟德猶不失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
獨立思考
思考題:結合三、四回內容,談談你對董卓欲廢帝的看法,並試評價這個人物形象。
參考答案:在第三回中,董卓多次想廢掉當時的皇帝,其實,這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首先是遭到群臣反對,董卓仰仗自己擁有一定軍事實力,想重新確立皇帝,這種做法,在當時人看來,是大逆不道的。董卓曾經在溫明園中提出廢帝一事,丁原立即說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同樣,這件事也遭到袁紹的極力反對,並因此和董卓反目成仇。其次是成為眾矢之的。當董卓廢掉皇帝後,天下群雄,不管是處於什麼目的,都把矛頭指向董卓。董卓在此事上,遠遠比不上曹操,曹操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使他在政治上擁有巨大的優勢,這也奠定了曹操的基業。而董卓的做法,正好是曹操的反面教材,同時,也註定了他的失敗。
董卓是個軍閥,粗野蠻橫,嗜血成性,殘暴,欺主弄權,既無人緣,又無威望,只能算個梟雄。在對待現任皇帝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上犯了嚴重的錯誤,將註定他在中國歷史上只能是過眼煙雲,成為曹操的陪襯。
內容賞析
【內容賞析】(品味語段,分析曹操人物形象)
(1)曹操借刀
①眾官皆哭,座中一人撫掌大笑曰:「……還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斷——語言描寫、反襯手法)操曰:「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有正義感,坦率)
②操曰:「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辭別眾官而去。(有志有勇有謀,能屈能伸——語言動作描寫)
(2)曹操獻刀
①操逕入(目的性強,勇敢果斷——動作描寫)
②操暗忖曰:「此賊合死?」又思曰:「此賊當休矣!」(善度勢情——心理描寫)
③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謝曰:「願借試一騎。」(臨危不亂,隨機應變——動作語言描寫)
(3)路遇陳宮
①操言:「我是客商……」(奸詐,狡猾)
②操曰:「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拿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吾將歸鄉裡,……吾之願也」(有大志,直爽——語言描寫)
③陳宮收拾盤費,……投故鄉來(有感召力——側面烘託)
(4)錯殺伯奢
①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多疑)
②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殘暴不仁——動作描寫)
③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奸險狠毒,冷酷自私——語言描寫)
④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陳宮尋思:「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自私殘忍——語言心理描寫,側面烘託)
總結:此中曹操形象:智謀機警,志大才高,奸詐狡猾,自私殘忍。人物形象刻畫方法: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正面描寫以及對比,陳宮之言等側面描寫。
在線課堂小檢測
課堂測試題目不在此展示
學生可以直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參與在線測試
測試提交之後,可系統會自動批改打分,
打分後即可查看每道題目的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