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一百二十回。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資料,加以整理和創造,寫成了這部長篇巨著。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原文閱讀
建議讀書本,不在此贅述,閱讀批註的方法,可以參照下面這篇文章。
【推薦】學語文,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
《三國演義》第3回小動畫
視頻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故事梗概
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為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而改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率領義兒呂布(字奉先)討卓,李肅獻離間計,以金珠、玉帶、赤兔馬收買呂布殺掉丁原,呂布轉而投靠董卓為義子(呂布之見利忘義由此可見)。袁紹與董卓為廢立之事在筵上對敵。
經典情節
【呂奉先殺原投卓】
①呂布原為丁原義子。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懼怕呂布,便派李肅帶赤兔馬和黃金、珠寶前去勸降。③呂布見利忘義,在夜裡提刀逕入丁原帳中,殺之,砍下首級。④呂布投了董卓,並拜董卓為義父。⑤董卓賜之金甲錦袍,封他為都亭侯。
獨立思考
思考題:結合本回內容,談談呂布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用李肅的話就是「勇而無謀,見利忘義」。呂布之勇在第三回中已得到充分體現,初次交戰,呂布就大敗董卓,並讓董卓說出「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這樣一句話,足見呂布在董卓心目中的地位。但呂布也是一個沒有頭腦的人,只重眼前利益,不圖遠慮。李肅幾乎不費什麼工夫就說服了他。同時,呂布也是一個見利忘義、反覆無常、薄情寡義的人,當李肅給了他一點好處後,立即殺了自己的義父,投奔到董卓的營中。同樣,呂布後來殺董卓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線課堂小檢測
課堂測試題目不在此展示
學生可以直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參與在線測試
測試提交之後,可系統會自動批改打分,
打分後即可查看每道題目的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