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文章來源 :微信公眾號 每晚一張音樂CD
1998年,《圖蘭朵》在歷史背景深遠、氣勢磅礡北京紫禁城太廟隆重登場,這齣歌劇由張藝謀,祖賓·梅塔聯袂合作。演出後褒貶不一……
張大導演選擇了明清皇帝祭祖的太廟作為演出場地,舞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最底層是廊橋,站有合唱和樂隊,主要舞臺用兩個運動樓閣分層。在張大導演習慣性思維的喧天的鑼鼓聲中演出開始了,在舞臺中央大大的一個「旨」字中蹦出一個身著鮮紅衣服的武生,不是主角也不是其中的角色,他只是一個象徵——沒有猜出謎的人將要殺頭。張導演以人海戰術在其中穿插了大量的歌舞和京劇,令人驚訝的是京劇配舞服裝考究卻沒有勾臉。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
當三個大臣回想自己的家鄉湖南時,兩個樓閣以屏風的形式呈現了剪影般的荷葉舞。我想,對於歌詞和音樂,我們是有感悟能力的。為了配合這明清風格的建築,為了中國公主歸家得體面圓滿不被中國人笑話,張導演執著的把原有的不成體系的服裝全部撤掉。舞美設計曾力帶領蘇州市劇裝戲劇廠600名手藝精湛的藝人,奮戰了數月,製成了670套古裝。每套古裝都仿照明朝樣式,經手工刺繡縫,這樣的服裝式樣複雜的每件要花1000多美元,就是最簡單的每件也至少要花250美元。服裝的最終支出驚人的達到了33萬美元。
更為重要的是,歌劇不是戲曲,不是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歌見長,一氣呵成和諧整一,大氣雄渾也不失細膩。與太廟版《圖蘭朵》相對應且形成鮮明對比的的是在埃及按埃及實景搭建舞臺的《阿依達》,舞美與歌劇相互映襯。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阿依達》的舞台風格是統一的,整體的,不像《圖蘭朵》這樣瑣碎,不斷穿插群舞和文化元素。石像金字塔靜靜的呆著我們一眼就能感受到埃及的厚重和歷史。而鑼鼓,屏風,京劇過多的參與敘事,不免把表現手段當成了目的,而變現目的卻被當成了手段,形式喧賓奪主,使得音樂淡化,演員的表演空間減少,合唱也成了一種擺設。張氏的東方舞美沒有和歌劇很好的結合。
圖蘭朵是個中國姑娘,甚至是位中國公主,但圖蘭朵的根在中國嗎?我想我們只能說魏明倫的川劇《中國公主杜蘭朵》的根在中國,而不能輕易的說義大利歌劇《圖蘭朵》的根在中國。且不說圖蘭朵的故事來源的說法是多麼的五花八門,也不說普切尼壓根就沒有來過中國 。究其本身的創作就完全是西方的。歌劇是一門成熟的獨立的藝術,不可能輕易的變成另外一種藝術,與其他藝術和文化的交流,並不是一種歷史細節的雜糅就可以實現的。
實際上,包括張藝謀在內的一些文化界人士認為,西方的《圖蘭朵》版本大多表現出「充滿詭異、神秘和陰沉的冷調」(張藝謀語,參見2009年9月25日《廣州日報》)。而於丹以及執導過國家大劇院版《圖蘭朵》的導演陳薪伊等人認為:中國公主不可能如此冷酷無情。「這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人,怎麼會被愛情打動?明顯不合情理」(陳薪伊語,參見2008年8月27日北京《法制日報》)。甚至還有人撰文指出這是西方人對中國的誤讀。
因此,無論張藝謀、陳維亞還是陳薪伊,都力圖改變西方視角中圖蘭朵冷酷無情的形象。「當初,我和張藝謀在商量的時候,就商定我們中國人在做《圖蘭朵》的時候主要是表現愛而不是表現恨,一定要表現愛最終戰勝了恨,表現愛能戰勝一切。所以我們沒有刻意在圖蘭朵是如何兇殘、陰暗、仇視等方面下工夫……」(陳維亞語,參見2009年9月29日北京《競報》)。
歌劇《圖蘭朵》就這樣在張藝謀等人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導演」下,一夜之間變成了中國語境中「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作品。被抽去了悲劇情懷的《今夜無人入睡》,竟然成了這個民族每逢狂歡之夜必唱的頌歌!在如此「圖蘭朵熱」的當下,我們有必要來深入分析一下,究竟是誰在誤讀?是西方人抑或普契尼誤讀了中國、誤讀了圖蘭朵,還是張藝謀等人誤讀了普契尼及《圖蘭朵》?
在我看來,歌劇《圖蘭朵》無論作為西方人的解讀還是基於中國歷史的真實,不僅談不上誤讀,相反還存在著一些被「反誤讀」的內容。比如當卡拉夫猜出謎底,圖蘭朵試圖反悔耍賴並向其父——皇上求助的時候,此時那位中國皇帝則要求女兒信守承諾而決不能言而無信。並於此前一再勸阻這位「蠻夷」——卡拉夫不要陷入自己女兒設局的這場悲劇泥潭。這樣的品質顯然是被「高估」了。事實上,誤讀的倒是我們自己。中國版的《圖蘭朵》最終要「讓所有人都沉浸在這個『愛的大團圓』的美好而浪漫的結局中」(陳維亞語)。
這樣的「大團圓」意識顯然是中國人特有的——任何悲劇都可化作喜劇、成為最終的大團圓似乎是這個民族特有的歷史秉性。我一直認為,這實際上隱含著一種更深的悲劇意識,即: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以擺脫困境與磨難,需要在藝術的虛幻中完成臆想中的圓滿,並以此來舒緩和消解當下的焦慮: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須化蝶雙飛於夢幻中完成美麗的想像。於是在我們眼裡,不管《圖蘭朵》如何殘酷無情,最終結局必須化解為美好而浪漫的「愛的大團圓」。其實這是對普契尼最大的誤讀。
不錯,「愛」是普契尼《圖蘭朵》最核心的主題,但普契尼眼中的「愛」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也是最值得謳歌的「愛」,是僕人柳兒對主人卡拉夫的愛;第二層次的「愛」是卡拉夫對圖蘭朵的愛;而第三層次的「愛」才是圖蘭朵被卡拉夫感化以後所產生的愛。凡真正的音樂行家都清楚:普契尼在《圖蘭朵》中把最真摯、最動人、最抒情的唱腔恰恰給了微不足道的僕人——柳兒,其次才是卡拉夫,繼而才是圖蘭朵。也正因為如此,《圖蘭朵》在西方的演出史上,博得觀眾最多掌聲的角色正是柳兒,如在卡雷拉斯任主角的一個版本中(1983年版),觀眾給柳兒的掌聲遠勝於卡拉夫和圖蘭朵。當柳兒在第一幕中唱完那首令人肝腸寸斷的詠嘆調後,全場掌聲雷動。而卡拉夫的扮演者卡雷拉斯唱完那首著名的《今夜無人入睡》時竟無人鼓掌。即便是由本世紀最偉大的歌唱家之一,著名男高音卡魯索擔當主角的《圖蘭朵》版本中(1958年版),觀眾給予「柳兒」的掌聲也絲毫不亞於卡魯索。
柳兒的詠嘆調《主人請聽我說》(Signore ascolta)
主人請聽我說
主人請聽我說
我真受不了
是的,我的心碎了
在流放的路上,你的名字在我心中
你的名字在我唇際
如果你的命運要在明天決定
他會失去兒子,
我會失去那微笑
我再也受不了
求您了
事實上,普契尼的《圖蘭朵》中,真正的主角既不是圖蘭朵也不是卡拉夫而是柳兒。據史料記載,普契尼正是在寫完柳兒自刎後停筆的。因悲傷過度而留在總譜上的斑斑淚跡,顯示出普契尼心中對柳兒崇高而偉大的愛情唏噓不已。西方有音樂學家認為,普契尼生前未完成《圖蘭朵》,並非全因疾病纏身。相當意義上是因為他在寫完柳兒之死後創作情感的終結。我十分同意這樣的觀點,並且認為與柳兒的愛情相比,卡拉夫抑或圖蘭朵的愛情已經顯得無足輕重。作為一個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女傭,柳兒在那個漆黑恐怖的夜晚,以視死如歸的勇氣,嚴刑拷打下拒不說出卡拉夫的名字,並以自刎殉道的方式去成全自己心中暗戀的王子與圖蘭朵的愛情。這是何等偉大而高貴的情感!也因此,西方觀眾的眼淚幾乎都是在柳兒哀怨真情的詠嘆中流淌下來。這不僅是對普契尼深刻的理解,更是對一種感情價值的認同及共鳴。(趙健偉:是誰誤讀了《圖蘭朵》?——普契尼和張藝謀眼中各自的《圖蘭朵》)
普契尼《圖蘭朵》大都會歌劇院1988年版(瑪頓、多明戈主演)
普契尼《圖蘭朵》(瑪頓/卡雷拉斯/馬澤爾)
《圖蘭朵》無論在題材或音樂方面,都和普契尼往昔的作品迥異其趣,也代表了普契尼後期歌劇創作的最高水平,是他頗具野心的巨構。畢生為歌劇鞠躬盡瘁的普契尼,除了在學校時創作的一首交響曲以及年少時代的數首聖詠曲外所有的成名作品全部是歌劇,其力求細膩與溫柔的曲風,令世人對他讚賞不已。普契尼並非多產的作曲家,常為歌劇再三尋思,推敲斟酌,如果他能夠找到適合的劇本,或許創作不止此數。普契尼考慮過許多劇本,甚至已著手進行譜曲才發現不合適,只好放棄。他在譜曲的時候,往往花費極大的心力搜證其歷史與地理背景,與他共事的歌者都被他的戲劇感與追求完美的狂熱所感動。
如今,中國版《圖蘭朵》也逐漸得到了世界承認。2016年4月1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埃爾凱爾劇院,中國中央歌劇院的藝術家彩排中國版歌劇《圖蘭朵》。

圖蘭朵的故事始見於17世紀波斯無名氏的東方故事集《一千零一日》,義大利劇作家卡羅·哥茲(Carlo Gozzi)於1762年把它寫成劇本。之後德國詩人席勒在哥茲劇本上翻譯並加以改編的圖蘭朵是其名作。該劇本最著名的改編版本是由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於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劇,乃是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未能完成的天鵝之歌。普契尼在世時未能完成全劇的創作。
在普契尼去世後,弗蘭科·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根據普契尼的草稿將全劇完成。該劇於1926年4月25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託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擔任指揮。 當年,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時,託斯卡尼尼在柳兒拔劍自刎時,放下指揮棒對觀眾說:「就在這裡,普契尼放下了筆。」其學生阿爾法諾的續寫,事實上從一開始讓包括託斯卡尼尼在內的音樂界人士感到不滿,儘管如此,如今阿爾法諾續寫的結局為上演最多的結局版本。
配圖:Winslow Pinney Pels的手繪《圖蘭朵》
第一幕丨宮殿前
一個官員宣讀法令:任何要想娶圖蘭朵公主的男士必須正確地回答她的三個謎語。如果回答錯誤,這位男士必將被斬首。由于波斯國的王子不能正確回答謎語,在天黑以前就要被斬首。聽到消息後,民眾湧向宮門,侍衛粗暴地推開他們,一個瞎眼的老翁被推倒在地上,老翁的女僕柳兒為了救老翁喊叫起來。一個年青人聽到她的呼叫聲馬上過來幫忙,並且認出那位老翁就是他失蹤已久的父親,就是流亡在中國的韃靼國王鐵木爾。見到父親仍活著,韃靼王子非常高興。王子要求父親不要透露他的名字,因為害怕徵服多國的中國統治者知道。國王鐵木爾告訴王子說,韃靼國宮廷裡的僕人中只有柳兒對國王仍舊忠心耿耿。王子問柳兒為什麼還是那樣忠心,她回答說,很久以前在宮中有一次王子曾向她微笑。
月亮升起了,民眾對斬首的叫喊聲安靜下來。他們跟隨著快要被處死的波斯王子。看到年輕英俊的波斯王子就要被斬首了,民眾和韃靼王子都感到很可惜,他們請求圖蘭朵公主能夠饒恕波斯王子。可是公主執意下令立即斬首。杜蘭朵公主的出現卻立即引起韃靼王子對公主的愛慕。當他情不自禁地呼叫公主名字的時候,波斯王子被斬首了,民眾在恐慌中尖叫著。
韃靼王子被公主的美貌深深打動。他決定要向公主求婚,當他走向銅鑼並要敲打三下表示要娶圖蘭朵公主的時候,三位大臣挖苦他說:你還是好好保住你的人頭,趁早回到你的國家去吧。流亡國王帖木兒也勸告兒子打消這個念頭。暗戀著王子的女僕柳兒也認為王子不該去冒回答公主謎語的風險。對柳兒的忠心王子很感動,王子對柳兒說如果他不能答對公主的謎語而被斬首,希望柳兒繼續效忠父親,減少流亡的痛苦。雖然三位大臣、帖木兒、柳兒多次勸告王子,但是王子已經下定心,任何人都勸說不了。
王子三次大叫公主圖蘭朵的名字,每叫一聲,柳兒、帖木兒和大臣便說:「死刑!」 ,民眾也驚訝地倒抽一口氣:「 呵!」。王子衝向宮殿門前的銅鑼,敲打了三下, 宣布了向公主求婚。在宮殿陽臺上觀看的杜蘭朵公主接受了王子的挑戰,三位大臣嘲笑王子的愚蠢行為。
01. Act 1. Popolo di Pekino! / Indietro cani!
02. Act 1. Gira la cote! / Perchè tarda la luna?
03. Act 1. O giovinetto! Grazia, grazia!
04. Act 1. Figlio, che fai?
05. Act 1. Ferno! Che fai? T'arresta / Non indugiare!
06. Act 1. Signore, ascolta! 請聽我說,王子!
07. Act 1. Non piangere, Liù! / Ah! Per l'ultima volta! 柳兒別哭
第二幕丨第一景:宮中涼亭。日出前。
三位大臣(平、龐、彭)對自己的工作作出抱怨:每天要閱讀很多文書,主持無數宮廷內的各種儀式,還要籌備盛大婚宴或者喪事。大臣平突然想念他在河南的自然風景:他家旁邊有湖,湖周圍長滿竹子。大臣彭想念他家鄉的果園。大臣龐回憶他老家的花園。雖然三位大臣可以懷念他們的家鄉,但是他們必須回到冷漠無情殘酷的現實當中。他們不得不執行一些年青人的死刑,他們永遠記得這些年青人的恐怖命運。宮廷裡的樂器響起來了,皇帝將駕臨,三位大臣作好迎接準備。
第二景:宮廷。白天。
皇帝阿爾圖姆,圖蘭朵公主的父親,坐在御座上。他力勸那位求婚的王子撤回他的求婚決定,可是王子還是一意孤行。圖蘭朵出來對眾人自述對於先人的不幸所感到的仇恨(圖蘭朵唱〈祖先的屈辱〉,In questa reggia〉):她的祖先羅玉鈴公主抵抗男人的霸道,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人民老百姓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直至有一天一個入侵的外國王子強暴她,並且殺死她。長大後的圖蘭朵公主發誓要為祖先羅玉鈴公主報仇,她憎恨所有向她求婚的男人。圖蘭朵公主勸告王子收回決定,但是王子對公主的愛意已定,不能收回。於是圖蘭朵公主講出了第一個謎語:「什麼東西在晚上出生,而在黎明死去?」王子正確回答「是希望。」公主感到很驚訝地講出了第二個謎語:「什麼東西紅如火,暖如火,又不是火?」 王子想了一會兒說「是血。」公主聽後更加震驚了,民眾對王子的聰明自信喝彩,更加激怒了公主,公主接著講出了第三個謎語(義大利語:Gelo che ti da foco):「 什麼東西冷如冰,燃燒起來熱如火?」
正當王子思考的時候,公主很得意地逗弄著王子,以為王子肯定回答不了而被斬首,王子突然大聲說「這就是你圖蘭朵公主!」民眾立即歡騰起來呼喚著王子的勝利,公主隨即跪在皇帝面前,哀求父王不要把她嫁出去。皇帝卻堅持誓約是「神聖不可侵犯」,認為公主一定要按照誓約嫁給王子。正當公主悲痛萬分之時,王子向公主提出了一個謎語:「如果在日出前你能說出我的名字,你就可以處死我。」 圖蘭朵公主接受這個猜謎提議。皇帝國王也向眾人宣告希望王子在天亮時能成為他的駙馬。
08. Act 2. Scene 1. Olà, Pang! Olà Pong!
09. Act 2. Scene 1. Ho una casa nell 'Honan
10. Act 2. Scene 1. O mondo, o mondo... / O tigre! O tigre!
11. Act 2. Scene 2. Introduzione
12. Act 2. Scene 2. Gravi, enormi ed imponenti
13. Act 2. Scene 2. Un giuramento atroce mi costringe
14. Act 2. Scene 2. Popolo di Pekino
15. Act 2. Scene 2. In questa Reggia 過去的故事丨祖先的恥辱
16. Act 2. Scene 2. Straniero, ascolta
17. Act 2. Scene 2. Gloria, gloria, o vincitore! / Figlio del cielo! Padre augusto!
18. Act 2. Scene 2. Tre enigmi m'hai proposto
第三幕丨第一景:宮中花園。晚上。
在遠處,宮廷中的傳令官宣讀圖蘭朵公主的命令:今晚北京城內所有人都不能入睡,如果在天亮前仍然不知道王子的名字,那麼全城的人都要被處死。王子非常高興地等候著黎明到來,他期望著勝利,唱起〈今夜無人入睡〉:「今夜無人入睡!今夜無人入睡!即使是你,啊,公主」(Nessun Dorma)
三位大臣又向王子傳令,他們說只要王子能放棄娶圖蘭朵公主,就可以立即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王子仍然拒絕了。一群士兵拖出王子的父親鐵木爾和女僕柳兒。企圖從他們的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因為有人看見他們和王子說話。圖蘭朵公主進來命令鐵木爾和柳兒說出王子的名字。王子假裝說他們不會知道。柳兒卻宣稱只有她才知道王子的名字,但是她不會透露的。大臣平用盡各種方法想從柳兒口中得知王子的名字,她堅持不說,於是受到拷打。
柳兒始終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她的行為打動了圖蘭朵公主,圖蘭朵公主就問柳兒「什麼力量驅使你如此堅強?」柳兒回答說「是愛,公主。」。圖蘭朵公主再次命令大臣平逼供出王子名字,大臣平便加重刑罰。柳兒沒有被徵服反而對杜蘭朵公主說:「層層冰霜將你圍住,一定有火來熔化,你早晚也會愛上他的!」說完後,柳兒從一個士兵的腰帶拔出短劍,向自己猛刺,當她邁步走向王子跟前的時候,眾人喊著要她說出王子的名字,可她卻倒地而死了。由於鐵木爾眼睛瞎了,起初不知道柳兒已死,經過旁人告訴他,他知道後在極度的痛苦中大哭起來。鐵木爾警告說這種罪行會觸怒上天。眾人聽後帶著羞恥和害怕的心情安靜下來。柳兒的屍體被抬走,悲痛的鐵木爾和眾人跟在後面走。當所有人都離開之後,剩下王子和圖蘭朵。王子責備圖蘭朵公主的殘酷後把她抱在懷裡並且強迫吻了她。
王子決定以真摯的愛情去打動圖蘭朵公主冷酷無情的心,他的一個吻點燃了公主心中的愛情之火,她希望王子帶著這個神秘的愛離開,再不要提出什麼問題,但是王子最終卻把自己的真名「卡拉夫」告訴了公主,他的命運已掌握在公主的手中,可以隨時被處死。
第二景:宮廷。黎明。
黎明時分已到,圖蘭朵公主卻和卡拉夫王子一同走到皇帝面前,圖蘭朵公主宣布她知道王子的名字,王子的名字就叫「愛!」眾人齊聲歡呼這對新人。
19. Act 3. Scene 1. Introduzione. Cosi comanda Turandot
20. Act 3. Scene 1. Nessun dorma! / Tu che guardi le stelle
21. Act 3. Scene 1. Principessa divina! / Tanto amore segreto
隱藏在心裡的愛比痛苦更堅強
22. Act 3. Scene 1. Tu che di gel sei cinta 公主你冰冷的心
23. Act 3. Scene 1. Liù! Liù! Sorgi!
24. Act 3. Scene 1. Principessa di morte
25. Act 3. Scene 1. Che è mai di me?
26. Act 3. Scene 1. Del primo pianto
27. Act 3. Scene 1. So il tuo nome!
28. Act 3. Scene 2. Diecimila anni al nostro Imperatore!
今日由熱那亞卡洛•費利切歌劇院製作的歌劇《圖蘭朵》將在天津大劇院首演!此次女主就是1998年太廟版《圖蘭朵》的戲劇女高音卡索拉。耳熟能詳的曲目,國人最熟知的歌劇,今夜,無人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