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神子在這個世界裡受難——《鋼琴家》

2020-10-04 李小白

說起《鋼琴家》這部電影,相信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們都會看過或者知道。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影片時長,大量的戰爭場面真實的反映了納粹德國在波蘭在華沙曾經犯下的罪行。影片基調沉重而又壓抑,筆者直到第三次看《鋼琴師》的時候才把整部影片看完。

在這第三次觀影時,我把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看做是一名神子,就像是耶穌,而當他在彈奏鋼琴的時候,則是他在像這個世間、向眾生布道的時候。

影片一開始,是1939年的華沙,在波蘭。

歷史影像中的華沙街頭車水馬龍,人們或是交談、或是散步、或是忙碌,鏡頭中記錄著生活平靜芸芸眾生。

鋼琴曲這時響起,從空中灑向人間。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年輕卻又優秀天才的鋼琴家正在電臺裡演奏鋼琴曲,樂曲通過電波向世間布道。

而這時,一個炸彈落在了華沙——華沙被襲擊了,電臺的工作人員撤離了,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並不願意撤離,堅持在彈奏著鋼琴曲,直到另一個炸彈落在了電臺的窗外,爆炸產生的衝擊氣流推到了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演奏中斷了,他離開了電臺。

而從此時,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作為神子的受難開始了。

納粹德軍的到來,帶來了苦難,這些苦難像是洪水,緩慢地堅定地淹沒了這裡,神子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沒有逃離華沙,選擇了留下,與華沙、與不離開華沙的所有猶太人一起受難。

神子,是不會拋棄自己的子民的——哪怕子民們並不信仰神子。

苦難真正的開始了,納粹德軍在華沙建立了猶太人的隔離區,猶太人被驅趕進入了狹小擁擠的居住區裡,也讓人們脫下了文明的面具,去爭搶弱者的食物、去搶食地上的食物,人們對餓死在路邊的人視而不見。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餐廳裡為有錢人演奏,換取報酬來滿足一家人對食物的需求。

只是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馬上就要失去演奏鋼琴的機會了——一個漸漸向地獄轉變的世間,人們已經不在聆聽神子布道的福音。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臺上演奏時,臺下的貴婦人垂涎著他英俊挺拔的肉體;更有商人「禮貌」的終止了他的演奏,而後商人們開始認真專注地傾聽辨別真假金幣的聲響。

音樂輸給了欲望,地獄降臨世間。

身邊不斷地有人消失——或是死去,被槍殺的、被從陽臺扔出摔死;或是不知所蹤——人「被裝上」火車,拉去遠方——或許就永遠消失在遠方了。

世間變成了一座焚爐,以猶太人作為燃料的焚爐。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的家人都被裝上了火車去了遠方。一家人離別前的相聚是在一個四周是高高圍牆的空地裡,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走在其中,燦爛的陽光照在他的身上,被米色的西裝外套反射起溫暖的光。此時的他眼中帶著悲憫地看著每一位受難的猶太人,臉上透漏出無能為力的悲傷——能力有限的神子無力拯救任何人,他只能聽著、看著周圍的一切。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與全家人分食了一顆奶糖之後,他與家人永別了——過去的朋友、珠寶商的兒子、如今的蓋世太保救了他。

他留在了華沙,成為了一名苦力——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雙手布滿傷口沾滿汙泥——他與鋼琴被苦難的激流衝散了——他失去了神力,成了一名苦力。

神子總是被神靈眷顧著,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逃出了隔離區,在過去同事的幫助下躲藏在城市裡,兜兜轉轉他來到了一間公寓,公寓裡有一架鋼琴。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打開鍵盤蓋,輕輕拿走蓋在鍵盤上的絨布,在經歷無數苦難後見到了那熟悉的黑白相間的琴鍵——它是神子神力的來源,也是逃離苦難的階梯。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的雙手懸浮在琴鍵上,凌空彈奏,彈奏了一曲只為自己而奏響的鋼琴曲——一切都會好起來,畢竟已經與自己的摯友鋼琴見面了。

這一刻,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救贖了自己,救贖了自己在苦難中遍體鱗傷的靈魂。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的眼神中總是包含著悲憫與憂傷,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的眼神底色,哪怕是倉皇與恐懼都不能把悲憫與憂傷衝散。

在逃亡過程中,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回到了華沙猶太人的隔離區,那裡已經炸成了一片廢墟,到處都是殘垣斷壁。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走在路中央,在廢墟中,天地間似乎只有他一人,他堅定地向前走著,尋找著生的希望——生的希望真的近了。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廢墟裡遇到了一名納粹德軍的上校——霍森菲爾。

戰爭使每一個人痛苦,霍森菲爾也是因為戰爭而痛苦的人。

他的辦公桌上擺著家人的合影,他期盼著可以早日回家與妻兒團聚。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與霍森菲爾相遇了,在一架三角鋼琴與月光的共同見證下。

霍森菲爾得知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是一名鋼琴家的時候,要求他彈一首曲子。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坐在了鋼琴前,潔白的月光照在他的發梢與眉眼上,當琴鍵被按動,音符從鋼琴裡跳躍而出,周遭的一切變得聖潔起來——神子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再次擁有了他的神器——鋼琴,樂曲帶著神力開始布道,霍森菲爾被洗禮了。

霍森菲爾估計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救一名猶太人,甚至每天供養他保護他,哪怕他是一名鋼琴家。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也沒想到自己會被一名納粹軍官供養保護,直到納粹德國撤軍。

神子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用一首鋼琴曲洗禮了霍森菲爾,讓霍森菲爾成為了自己的信徒——音樂了改變納粹——這就像是天方夜譚的神跡。

或者應該說,音樂喚醒了霍森菲爾心底的善良與愛,這是真真切切可以發生的,並且真的發生了。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這名神子在這個世界的受難也結束了。

被救之後的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回到音樂廳、回到了華沙電臺,彈奏著鋼琴,繼續用樂曲向世界布道。

藝術到底有怎樣的力量?

藝術抵擋不了槍炮的毀滅,藝術遮蓋不了金幣的脆響,藝術拯救不了飢餓的難民,那麼為什麼藝術一直在人類社會中延續著,哪怕戰火紛飛、哪怕餓殍遍地?

藝術,不論是音樂、文學還是繪畫、電影,它的力量是來自內心深處的,它的力量可以救贖人類的靈魂——就像是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救贖了自己與霍森菲爾。

如果沒有藝術、沒有音樂,這個世界上便又會多一個自殺者——自殺者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

如果沒有藝術、沒有音樂,一個軍人的手上又會多沾染一抹無辜者的血液——爛殺成性者霍森菲爾。

相關焦點

  • 電影《鋼琴家》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
  • 重思「耶穌的受難」
    普世教會紀念耶穌基督受難的日子,被稱為「受難日」或「耶穌受難節」。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的教會、信徒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紀念耶穌的受難,體驗耶穌基督為救贖世人所經歷的痛苦。例如在有些地區,信徒通過背十字架的方式親身體會耶穌所受的十字架之苦;有的教會或基督教團體,以走苦路的方式,嘗試還原耶穌走向各各他的十四站,以此來默想耶穌所走的十字架之路;有的信徒以禁食、禱告等方式來紀念耶穌的受難;也有的信徒會重複觀看《耶穌受難記》等電影,直觀地感受主耶穌如何為罪人承受世上最殘酷、最羞辱的刑罰之一。
  • 基督徒丨受難周·受難日靈修:默想「十架七言」
    受難周進入第六天,就是紀念耶穌基督走向各各他,被釘十字架的受難日。耶穌在這一天成為被殺的羔羊,犧牲在十字架上,以他的血為世人除罪。中國有句古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般人在離世之時,都會有重要的話語留給後人。作為神子的耶穌,他在受難之日,更是為我們留下重要的聖言,值得我們用心默想。在受難日,讓我們一同思想主耶穌的「十架七言」。
  • 電影推薦 | 鋼琴家
    除了戰爭,和戰爭背後那些人類靈魂中最齷齪的思想(劣等民族、種族滅絕、殖民和暴政),還有什麼能讓一個鋼琴家變成廢墟裡流竄的老鼠?你應該看看那瘦消的猶太鋼琴家在1945年華沙廢城中流竄、遊蕩的狼狽樣,滿臉骯髒的鬍鬚讓他看起來就像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但那猥瑣,是的,作為一個孤獨流放者的猥瑣,作為一個飢餓和病痛囚徒的猥瑣,讓他沒了人形兒,然而作為一個音樂家和猶太人,他沒有因此喪失起碼的尊嚴。
  • 世界十大鋼琴家排名,看看都有誰?
    世界十大鋼琴家排名 說起鋼琴人物,在中國,你可能會想起郎朗、李雲迪,因為他們是成功了的。今天這個榜單是關於鋼琴家的,是外媒評的一份榜單「世界十大鋼琴家」,中國只有郎朗入榜了,李雲迪落榜了,一起來看看吧。
  • 《馬太受難曲》與《約翰受難曲》的區別是什麼?
    ;4、在巴赫的音樂中,「上帝」不僅威嚴還具有人性之愛丨《馬太受難曲》(BWV244)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巴赫的成名有賴於他的受難樂。《約翰受難曲》的最後一段,第六十八段,巴赫原來是要安排一首合唱曲作為終曲,但後來還是以他喜愛的一首眾讚歌來結束全曲。這首「上主啊!當我的肉體生命將要完結時,請你差遣你的天使,將我靈魂接入天堂……使我將來能夠看到你的榮耀」,全曲最後在輝煌的和聲中結束。
  • 源氏神子簡筆畫 簡筆畫大全
    jinko_神子豐聰耳神子神子神子神子
  • 一個人的流放 ———電影《鋼琴家》推薦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
  • 古爾達丨一位「背叛」古典音樂的現代鋼琴家
    隨著他賴以生存的職業生涯的繼續,古爾達找到了他的出路和生活的意義,作為一名鋼琴家和不定期進行演出的薩克斯管演奏者,在爵士音樂中,他展現著自己的創造力,並且面向著更加廣闊的觀眾。在60年代他曾經嘗試著接近兩個世界的道路——「古典世界」在獨奏會的第一部分,「爵士世界」在獨奏會的第二部分——但最終,他把新鮮空氣帶入到傳統世界中並把古典音樂帶給新觀眾的嘗試還是失敗了。
  • 戰爭一觸即發,作為鋼琴家的他歸宿在何方?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 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
  • 電影《鋼琴家》|當音樂不再構築幻想世界
    可看完第一遍之後,這部電影令我大失所望,裡面講述的故事至少95%和鋼琴家這個充滿浪漫藝術氣息的職業沒半點關係:在強大而邪惡的納粹軍團面前,管你是鋼琴家還是修鞋匠,想要躲過大屠殺的命運,就必須在好運爆棚的基礎之上忍耐忍耐再忍耐,忍無可忍也要打碎牙齒和血吞,饑寒交迫地忍到天荒地老說不準轉機就來了。而《鋼琴家》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關於忍耐的故事。
  • 世界殿堂級鋼琴家——趙胤胤
    趙胤胤,1972年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畢業於紐約茱麗亞德音樂學院,鋼琴演奏者,世界殿堂級鋼琴家,施坦威全球代言鋼琴家,中國70年代鋼琴家領軍人物。2000年應邀加入聞名全球的「世界華人精英」,成為其唯一鋼琴演奏家。2004年開始構思個人獨奏會。
  • 【高清福音電影】上帝之子+耶穌傳(全集)+耶穌受難記
    歷經艱辛,猶太人在應許之地迦南建立了自己的城邦和國家,然而羅馬人長驅直入,肆意凌辱和奴役這個民族。他的使命就是作人類的救主,他將會在耶路撒冷被人拒絕、受審訊、被釘十字架。然而,影片並不是以悲傷告終,作者以耶穌從死裡復活這動人心魄的事情為結局,耶穌向門徒顯現,應許差遣聖靈降臨。神子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主,也是我們復活得勝的主。
  • 基督教刊|道成肉身的神子耶穌(約翰福音一至四章)
    它開始時並不是介紹耶穌基督的出生或家譜,因約翰知道神子是永恆的,在他的序言(一 1-18)中,十分清楚闡述了神子的身份:1. 神子與時間的關係:太初(尚未有時間以先)已有了道。2. 神子與神的關係:他就是神,但同時也是與神同在的另一個體。3. 神子與世界的關係:萬物是藉著他造的。4.
  • 世界十大鋼琴家,郎朗榜上有名,網友:都是古典音樂的傳奇人物啊
    談及著名的鋼琴家,你肯定會說郎朗,對的他是著名的鋼琴家。論起古典鋼琴家,那就是貝多芬了,這裡列出的鋼琴家排名,都是一些在世的鋼琴家。 10.波利尼 出生於義大利的毛裡奇奧·波利尼是一名古典鋼琴家,在1960年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從此他與歐洲和美國等樂團合作演出。
  • 鼓吹戰爭與仇恨的人都是瘋子—《鋼琴家》
    《鋼琴家》這個電影我早年間看的時候真是無比震撼,戰爭對個體以及集體的摧殘在這部電影中都體現的淋漓盡致,據說當年史匹柏找到《鋼琴家》這個電影的導演,想讓他拍《辛德勒的名單》,但這個導演最終沒有答應,就是因為他手上有《鋼琴家》這個劇本。兩部電影都是在訴說猶太人在二戰時的悲慘遭遇,但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我個人認為《鋼琴家》更震撼一些。
  • 巴赫《馬太受難曲》劇情導賞
    我要把自己沉陷到你那裡,對你來說,這世界似乎太小,但你對於我卻比天上人間相加還要大。 從這裡開始進入第二大部分,克希瑪尼園的祈禱。 男高音:他的靈魂抵償我們的死,主的悲傷能使我們充滿喜悅。 合唱:如此,他那可稱頌的受難必使我們真覺甘美。
  • 我是一名閉上雙眼的天才的鋼琴家
    阿德裡安是一個學習鋼琴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後,阿德裡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而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
  • 九首受難周經典讚美詩
    主的寶座是設立在讚美之上的,聖經詩篇說,當讚美進入他的院。這周是紀念主耶穌基督受難的受難周,也是奔向復活節的一周。在這一周內,很多教會的傳統是經歷主耶穌基督的苦難,迎接主耶穌在自己生命中的復活。基督時報同工亦為讀者一一整理和收集了九首受難周的經典歌曲。
  • 世界上8位富有的鋼琴家
    鋼琴家的形態和形式各有不同,這使得對其進行真正的分類變得困難。通常,有古典鋼琴家和現代鋼琴家。但是也有一些音樂家是鋼琴家,但很少在鋼琴後面見過。麥可·傑克遜會彈鋼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藝人之一,但他不在這個名單上。像拉赫瑪尼諾夫、蕭邦甚至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和路易·洛蒂這樣的歷史巨人都被排除在名單之外。